《夷堅志(全四冊)》是一本由洪迈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0元,页数:16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夷堅志(全四冊)》精选点评:
●我的妈呀……终于对宋代民间信仰有了一些了解
●当资料查过,有些故事可能反映宋元时期道法互动的事实。
●众人皆是因果报应怪力乱神群魔乱舞,唯有某只小猪精的画风宛若下乡破除封建迷信的tg干部~
●其實我沒讀過這個,我只是想說09年去黃山的時候,與洛陽伽藍記同時幫你買的吧~
●五通神資料:卷2,”支景“;卷三,”支癸“;(1960年版,見頁890;1238-1239);另,《夷坚乙志》多载有宋代士绅商人遇鬼故事。甲卷三「熊二不孝」條为“雷击神判”,又〈不孝震死〉(鄱陽孝誠鄉民王三一)与〈雷擊王四〉(临川縣後溪民王四)。
●我只是在靈魂裡找記憶
●不错,
●每“志”的序言值得仔细读一下,它里面包含了洪迈的小说文体和小说史的观念。《夷坚志》继承了文言小说记事述闻的创作特点,但这并不代表洪迈只是“粗陈梗概”式的记录,“记”和“述”对于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来讲很多时候就是一次创作,只是艺术上的不同而已,从《搜神记》到《夷坚志》再到《聊斋志异》,就清晰的展现了志怪小说所走过的漫长的发展道路。《夷坚志》中的故事大多都是作者“听”来的,有的时候洪迈还写一则鬼狐故事,拿这些朋友开开玩笑。这样的玩笑让我想到了《聊斋志异》中的《青凤》。两位作家的故事有些相似,而且都写的狐女,这是巧合?还是影响呢?
●两宋笔记小说的佼佼者,内有大量的社会生活史资料,宋史研究必读。虽然作者是居于南方的南宋士人,但是该书内容几乎横跨两宋(以哲宗以后至理宗以前为主)、空间纵览南北(以南方为主)、包含各个阶层(侧重底层民众),与正史的政治本位与士人本位恰可互补。
●此书考证后可作宋代社会史研究材料
《夷堅志(全四冊)》读后感(一):千年前的魔幻现实主义
其实以前一直对这书印象不好,原因大概是第一次知道《夷坚志》就是因为里面“猪精”和“辛中丞”两个段子。。。再后来又知道了南宋太学生嘲讽洪迈出使失措的南乡子,于是从此对此书如对朱熹,看见就要侧目而视。
很长时间以后才渐渐开了窍,知道这种口述史汇编体的史料不能这么个读法,但是全书也一直没工夫看。直到昨天突然脑抽想找胡闳休葬母的那条原文,才发现自己一直存着的一个txt版合着根本不全。。。网上重新找了个全本,托胡闳休那条记录在书中编次十分靠后的福,终于草草翻了一遍,越看越感慨这根本不是志怪,分明是写实:
老韩苏州宅院沧浪亭附近起出的、死在建炎初金兵南下屠城之际的好几篓无主枯骨;鄂州至襄阳之间因为屡屡交战而“虎狼肆暴”“杳无人迹”的千里长途,以及这一带简直层出不穷的虎精;战乱中怀身孕而死,死后也要把孩子生出来的落难妇人;与丈夫隔绝南北,郁郁而终,只有魂灵能随之而南的痴情女子;金军屠杀后的深夜,冥官忽至点录鬼簿时纷纷起来应答的遍地尸骸。。。
然而比阴灵鬼怪更可怕的永远是现实中的活人:绍兴初割据京西的桑仲,吃空了某个主动迎纳的富户之后还是强娶了他闺女顺带手杀了他全家,最后给收个尸居然都算是看媳妇的面子了;流窜淮东的戚方作恶多端杀业无数,而且手段极为残忍,但后来通过卖队友和行贿纳财成功洗白,高寿而终,临死才稍有报应(不过我总怀疑所谓的报应压根是编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世人三观崩溃转而去信“杀人放火金腰带,补路修桥无尸骸”);还有一直印象很好的杨政,没想到居然也有虐待姬妾的黑历史,虽然知道是历史局限不能单纯以今人眼光度之,但情节之重口还是有点毁三观。。。
整本书里大抵是这样的故事。或者说构成全书时代背景和整体基调的是这些完全可以拿来当史料征引的实录。其余海客怪谈,善恶报应,女妖物怪,更像是背景上的点缀。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间,反而衬的故事中真实的那部分更加骇人,以致看到一半脑子里就不停的在冒郑思肖的两句诗:
地走人形兽,春开鬼面花。
这是郑写在宋元鼎革之际的痛语,但是用以概括夷坚志中所描述的某个时代,只有更贴切,没有不合适。
这不是志怪志异的小说,这是走魔幻现实主义路线的史书。
《夷堅志(全四冊)》读后感(二):和《夷坚志》的恩怨
《夷坚志》卷数很多,有毅力完整读下来的,恐怕只有搞古代小说史的。
刚上大学的时候,一位老师悲天悯人的告诉我们,“出了学校,千万不要和人说自己是文学专业。哲深史精文浮躁,中文专业的人是很悲哀的。”
那时候傻乎乎的,愣没明白老师这句话的意思。
等我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
研二开题的时候,导师像国民党收税的,整天打电话催。提纲修改了一次又一次,终于导师发火了。
“你的脑子怎么就不开窍?你想写《夷坚志》,可以啊,你想写《太平广记》也没有人拦着你啊,但你究竟想怎么写啊?你看看你的提纲,钻进神神鬼鬼里面去,你想获得民俗学方面的学位吗?”
我真的很笨,还是不懂。无奈,导师让我的师伯开导我:
“这么和你讲吧,”师伯不愧在中国社科院,派头就不一样。“北京大学的刘勇强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是我给他发表的,他的文章其实什么内容也没有,但他提出一个概念--超情节人物。光这个术语的就足够在《文学遗产》发表文章了。”
这次我好像懂点了。
我最后还是选定《夷坚志》作为毕业论文。
我坚信洪迈是鬼神论者,所以他才会花费六十年时间搜集神鬼之类的故事,就像蒲松龄虽然在《聊斋志异》里面有调侃,但骨子里还是坚信鬼神的存在的。
但这些神秘兮兮的东东难登大雅之堂,偏偏我又很喜欢这些东东。怎么办?
我找了一个折衷的办法--用历史考证的方法寻找洪迈编纂《夷坚志》的外部环境。洪迈不是在序言里面说“无意于纂述人事及称人之恶”吗?在党争严重的南宋时期,还有不少人也在自己的著述中声明“不涉人事”,洪迈这句话应该代表了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房子的设计构图很宏伟,但建成的房子往往很狭劣。很不幸我也是这样的人。
当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各种方志和宋人文集中寻找材料,试图说明朱熹曾猛烈攻击洪迈以及洪迈使金辱命,所以不敢口言人事所以只能说神说鬼的时候,答辩主席--一个胖胖的小老头,眯着小眼,“这些事和《夷坚志》有关系吗?”
我无语。
确实有关系,虽然关系很小。
当然,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的,放我一马,“给这小子一个学位吧,也挺不容易的”。
可气的是,最后怨气最大的似乎是自己的导师。答辩结束宴请结束各自打道回府的时候,我导师和师伯当着我的面,貌似我是空气貌似很随便的谈天,“他的论文严格的讲是不合格的,就给他个面子吧。”
我晕。
以后我再也不看《夷坚志》了,除非哪天我高兴。
《夷堅志(全四冊)》读后感(三):妙趣横生的《夷坚志》当真可以与《山海经》齐名:绝非浪得虚名
毛主席为什么喜欢《夷坚志》?
鲁迅为什么大加赞赏这本《夷坚志》?
简单说,这是宋代最重要的一部笔记体小说,也是历史上篇幅最大,内容最多、最长的一本志怪小说。作者洪迈花了四十多年时间,方才成书。
说直白点:人家平时读书,有所感,随手记录,然后就成了长篇巨著,随后,传颂千年。
咱们凡夫俗子也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儿啦。
洪迈是南宋鄱饶州阳人,字景卢,号容斋,南宋著名文学家,一生著作甚丰。他跟钱钟书、纪晓岚这种学者类似,好读书,喜欢做笔记。
洪迈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洪皓、哥哥洪适,都是著名的学者、官员,他哥洪适还曾经做过当朝宰相。
洪迈的学识非常渊博,著作也十分丰厚:除了志怪小说《夷坚志》外,还有文集《野 处类稿》、编辑了《万酋唐人绝句》、笔记《容斋随笔》等,竟然都是传世名作。
洪迈一生涉猎了大量的书籍,并养成了作笔记的习惯。读书之际,每有心得,便随手记下来,集40余年的成果,形成了《夷坚志》。
之所以 花了这么长时间,主要是人家的目标是读书,不是写书。从《夷坚志》可以看出,洪迈读了大量书籍,也耗费了无数心血。
人家出生就是官二代,还这么勤奋读书,唉。
《夷坚志》这本书的名称出自《列子.汤问》:《山海经》为 "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 翻译成白话是说:《山海经》中的故事是大禹看到的,伯益取的名,夷坚听说后记载下来了。可见洪迈把自己比作夷坚,把这本笔记体志怪小说比作《山海经》。不过,倒也不是吹牛,还真的当得起。
《夷坚志》写了啥?啥都有,几乎无所不包,特别像东北名菜乱炖:冷不丁冒出一篇奇闻异录,又忽然冒出来诡异怪事,一会笑一会惊,特别适合两宋不苟言笑的君子,但是他们这些人却打死都不肯读这本《夷坚志》,因为实在诡异奇怪,与众不同。
说得文雅些:《夷坚志》记录了洪迈所经历的宋代社会生活、宗教文化、伦理道德、民情风俗,就像一面镜子,为后世提供了宋代社会丰富的历史资料。
从小说发展史上看,《夷坚志》又是中国志怪小说发展到顶峰的产物,自《搜神记》以来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连明代冯梦龙《三言》和《二拍》都借鉴了《夷坚志》的题材和创意。
其一:奇人。
平江县有个僧人,法号惠恭,得了胃病,无法吃喝。
结果晚上做梦,看到一只狸猫从他脖子位置钻进了身体,然后就待在他的胃里。
想必这就是胃病的原因吧。
奇怪的是,每次路过菜市场看到鱼,就非常渴望吃鱼。没办法,他发愿念诵“观音菩萨”佛号百万次,每天读诵《大悲咒》一百八十遍。
过了一阵子,惠恭梦到一位道人,道人问明了他的病情,说:“我给你拿药。”
随后,一青衣童子提着笼子过来,细看,笼子里装着一只鸡。
惠恭的嘴巴里忽然吐出来一只狸猫,扑进笼子去捉那只鸡。
此时,惠恭猛然醒来,病就好了!
能够在梦中帮人治病,真是奇人啊。
其二:奇事
密州板桥镇有海客,坐船去广州。不料在海上遭遇大风暴,又遇上大雾,只好听天由命。过了十多天吧,淡水快喝完了,大家渴的要死。忽见远处有一座岛屿。登岸后,取水回船。却发现岛上有一大片枣林,就拿了竿子扑打枣子,收获甚多,众人非常高兴,也不愿回到船上,就在岛上的一处洞穴休息。
不久,有四个巨人走了过来,皆身长二丈多,披头散发,不穿衣物,以枝叶遮盖身体。巨人看见这些普通人之后非常惊讶,商议一番后,三个巨人径直离去,快如奔马,剩下的巨人把洞口用石头堵塞住之后也走了。
洞口塞的不严实,两边还可勉强出入。众人出洞后,奔回船上。刚一解开缆绳,巨人就追了过来,危急关头,有人取搭钩钩住巨人手臂,再用利斧奋力砍断巨人一只手臂,这才脱离危险。
船上众人把砍下来的巨人手臂用盐腌了,据说,很好吃。
其三:神怪精魔
京城有个道士,有天梦到神人告诉他:“天帝排遣我们总共500人,每天在你左右等待差遣,跟随道长修行布道。” 醒来后,道士就有了神奇的能力。
有天道士骑驴进城,遇到一个乡民,对他说:“有妖魅跟着你,必须赶紧除掉。”
道士带着乡民来到一处茶馆,道士命令跟随自己的神将去鞭打乡民村民,对方痛得大呼小叫起来。引来无数闲人围观,十分热闹。然后,道士写符纸烧了,给乡民喝符水。
于是,道士声名大噪。
有个恶霸越众而出:你能打别人,却不能打我。
道士惹急了,面子上下不来,就滥用神力,把恶霸打了。
没多久,道士又做梦,神人说:“天帝因为你妄自杖打了普通的老百姓,所以让我拿着文书来召回所有神将。”
道士惊醒后,生了场大病差点死掉,之后,他就再也没有神力了。
最后总结一下:《夷坚志》脑洞清奇,想象奇幻,恰恰诞生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宋朝,刚好跟儒家正统是两个极端,这种现象特别有意思。
越是压抑的时代,这种神魔鬼怪的志怪小说越多。为什么?无法评论时政,可以论说鬼怪啊。很多人时候,妖精和鬼魂比起人来,更加有情有义呢。
关注@王小喵读书,你的支持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