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白居易集(全四冊)》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2-05-17 02:05: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白居易集(全四冊)》的读后感大全

  《白居易集(全四冊)》是一本由白居易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0.00,页数:11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居易集(全四冊)》精选点评:

  ●我读的是盗版的

  ●多读前人作品,反省自身不足

  ●性格像我爸爸~

  ●高中时败了一套.

  ●乐天诗的俗是质胜文的野俗,而非恶俗烂俗。

  《白居易集(全四冊)》读后感(一):千古绝唱长恨歌

  多年后重读长恨歌,几度留下眼泪。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若没有白居易的倾情演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不过是无数个生离死别故事里比较煽情的一段罢了。历朝历代,君主为美色所误,不得不忍痛割爱的旧事不知有多少,那些风华绝代的女子,哪个不是冰肌玉骨、步步生莲的人间尤物,然一剑挥下鲜血涌出,温热腥甜也与常人无异,是故生前百般宠爱,死后不过一抔黄土,昨日良人今娶新妇,屡见不鲜。

  诗人生性浪漫、多愁善感,也只有他们会不厌其烦地美化延伸这种故事,君不见那些上了年纪的老翁老妇,再多么曲折离奇、可歌可泣的故事到了他们耳里,听了上段就猜得到下段,他们太知道天下无非就那么几个故事,早被尘世的男女演烦了。也亏得这些诗人,留下几部传世名篇,教一众不太可能有机会经历死生契阔的俗世之人至少可以从古卷里体验一番上穷碧落下黄泉、执子之手却不能与子偕老的切肤切骨之痛。

  作为读者也只能这样,心有所感便在别人的爱情故事里洒几滴热泪;但作为诗人,我相信白居易是不同的,他可能比唐玄宗本人更投入这段爱情,那个女子初承恩泽时的喜悦笑容,冠绝后宫的无双娇颜常在他眼前晃动;大军压境将士鼓噪时不得不杀死她的心情是又慌张又犹豫的,那一瞬间软弱了、害怕了,作出了后悔一生的决定,并且往后还要生生世世地后悔下去。遥想当年虞姬挥剑自刎,项羽不渡乌江随其而去,不仅因他无颜见江东父老,也因虞姬之死令他心灰意冷视死如归,那是无人可置啄的旷世绝恋,自两人身死起便宣告完美的结局。这段恋情却不是,佳人香消玉殒,苟活下来的人回想起昔日的恩爱场景心痛如绞,偏偏夜夜入梦她都不肯现身相见,无奈只能求助方士,以期再诉衷情;若早知如此,当初倒不如干脆一点随她去了,却终究没有那个勇气,终究不如曾经日夜承诺的那样爱她。捶胸顿足、悔之恨之,都怪那安禄山,都怪那高力士,都怪那陈玄礼,但最后。。。最最该怪的似乎是自己。

  因为玄宗的摇摆不定,因为玄宗的爱情不能从一而终,白居易才有登场的机会。他把自己代入了玄宗的角色,因玉环之笑而笑,因玉环之死而泣,他要写刻骨铭心,要写悔之晚矣,也要写长恨绵绵,这个故事充满了遗憾,但吸引之处恰在于它其中显现的人性,白居易以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身份体验了一个男人一个帝王的进退维谷情义两难,留下这仿佛亲历般的动人诗篇,不能不说是文字、情感和灵感共同创造的奇迹。

  长安之风吹过千年,杨玉环、唐玄宗、白居易都已作古,他们必想不到这段恋情凭了一幅诗篇流传千古,世世代代为人传诵。

  《白居易集(全四冊)》读后感(二):夜来携手梦同游

  诗歌与梦境历来相互纠缠,难解难分。在大多数时候,诗歌不过是写下来的梦境而已。它们的区别也许在于,纯粹的梦境没有温度,界限分明,而诗歌自始至终是温暖的,轮廓模糊。虽然诗歌本身即成就了一个温暖而隐秘的梦境,但诗人们也从未因而拒绝“梦中占梦”的诱惑。夜晚在诗人笔下被反复书写,故人、故物,与诗人的满腹忧思一起,纷纭到来。

  朋友之间为数不多的聚会反复表明,离别是多么地轻易,而与诗人的惆怅夜夜相伴的往往是生死未卜的相思。相思而形诸梦寐,继而形诸歌咏,这也许是诗人至为难得的情谊了。杜甫在《梦李白》中写道,“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元稹在《长滩梦李绅》中写,“惭愧梦魂无远近,不辞风雨到长滩”,梦境早已为诗人打开了一个广袤晦暗的空间,它永远属于夜晚,在这里,朋友的偶尔到来并不能消减诗人的种种担心,因为那路途仍旧是遥远难测的。

  沈约曾经感叹梦中路途的难料,“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李煜不过感叹梦中路途的遥远,“路遥归梦难成”,而杜甫则直接感叹梦境的无法到来,“天寒不成寝,无梦寄归魂”,有时梦境甚至被啼鸟惊破,西厢记中便有“无端喜鹊高枝上,一枕鸳鸯梦不成”,在梦境面前,诗人各自表达着不同的艰辛。

  白居易在寄给元稹的诗中说,“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元稹的复诗表达了故人无法入梦的惆怅,“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这已不仅仅是对梦境无奈的感叹,也是对朋友诗句的改写,白居易在另外一首《曲江忆元九》中写过,“何况今朝杏园里,闲人逢尽不逢君”。

  在白行简的《三梦记》中记下了元稹与白居易之间亦真亦幻的故事,诗人对千里之外的朋友相思相忆,梦境亦毫发无失。留存在二人集子中的诗句,仿佛把这段传奇演变成为史实,使得诗人之间的相梦相忆变得愈发恍惚迷离。  

  然而最终会有某个时候,诗人老去,故交零落。那一个清晨白居易只想到夜晚的梦境,也许他对二十多年前一首名字相同的诗已经全无印象了。念及朋友陆续归于尘土,他写下这首《梦微之》,“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朋友们进入了另外一个更为广袤晦暗的梦境,在那里,路途也许更为难测,更为遥远,也许更难进入,杜甫就曾写过,“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吞声歌哭常艰难,若死者的偶尔来访只不过使活着的诗人平添一腹惆怅,不知这终夜的梦究竟做得做不得?

  《白居易集(全四冊)》读后感(三):白居易的诗歌综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等;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白居易曾官至翰林学士、江州司马、苏州刺史和杭州刺史。杭州人为了纪念他还把靠西湖边的一面,命名为白堤。 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的是贬官江州(今江西九江),他说自 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 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曾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他的名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非常有名。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白居易的闲适诗对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的诗句。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这类闲适诗富于禅家的哲理和智慧, 精妙、小巧,注重启示和象喻,需要有深切而敏锐的感悟,读后令人“身世两忘,万念俱寂”,充满禅家超尘脱俗、淡帕宁静的情趣。 禅通过内省体验,产生妙语,形诸文字。 禅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也产生重要影响。 禅的实质是追求真我,追求生命的自由与解放。 禅诗的出现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但长期以来没有受到中国文学界的重视,反倒在国外影响极大。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著名文人参禅崇道 , 蔚为大观。晚年白居易的生活, 以诗、禅、琴及山水自娱, 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他退居洛阳香山, 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公元846年,他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白居易的墓园,是位于龙门东山的琵琶峰的白园。 中外仰慕白居易的游客和族裔都在此立石纪念。其中有块石碑用中文和日文刻着“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你是日本文化的恩人,你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你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 清代主张性灵说的袁枚亦给予白居易极高的评价。清乾隆皇帝对白居易的诗文与为人均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白居易“实具经世之才”,并认为官员应以白居易的诗“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作为座右铭。 白居易的文集在日本受到高度评价。

  《白居易集(全四冊)》读后感(四):杨贵妃结婚记

  杨贵妃疯了。

  杨贵妃出生在金粉世家。其父是企业家,其母是影视明星。杨贵妃从小美貌伶俐、天资过人。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刀枪剑戟,无所不会。她参加过五次选美比赛,每次都只参加了初试就立冠而冕。她有一男友,两人青梅竹马,五岁的时候两人就曾私定终身后花园。男友在他们十六岁那年去了加拿大,如今十年过去了,杨贵妃天天和他msn聊天,他丝毫没变心。现在杨贵妃也成了一名好菜坞的super star,一出门前呼后拥、车接机送。追她的GG不计其数,其中还不乏欧洲各国的王子登门求爱。

  杨贵妃每天除了演戏唱歌,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家里煲汤。她用鲜荔枝配芒果泡泰国香米,生泡六个时辰不加热。再将鱼翅用开水文火煨半个时辰,除净炒子后,用凉水泡透,洗干净再用文火煨透,到翅骨能除掉为止。除净翅骨后,以凉水净漂,放在冷水中浸泡三个时辰,接着上笼屉,蒸一柱香后取出。去掉原汤再换清水蒸,蒸到鱼翅的胶质原味除净为止。之后炒勺上场,要将旺火烧热后,倒入大油,下入葱末、姜末、料酒、鸡汤及鱼翅煸炒半柱香,再改用文火到能用筷子夹断鱼翅。然后将炒好的鱼翅移入旺火上,烧开后逐一加入鲜葱丝、鸡丝、笋丝、冬茹丝、鲍鱼丝、鱼肚丝、火腿丝以及白糖、盐、味精、料酒,全熟后加入调稀的湿淀粉勾芡,再倒一大堡崂山清泉文煮,将各味食材的精华全部溶入汤中,这一天杨贵妃给自己定的煲汤任务才算完成。接下来杨贵妃便拿出两个细筛,将食材滤去,只留汤汁。然后就用滤过的香米水浇花,鲍翅汤洗脚。

  这样的日子杨贵妃过了二十六年,每天不愁吃喝,只要演戏唱歌煲汤了事。她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片酬不断上涨、爱慕者不断增多、与男友的感情不断稳定,于是她就得了轻微的抑郁症。

  杨贵妃得了抑郁症的表现是不爱搭理人,每天窝在角落里沉思。偶尔她兴致来了,想活动一下,就煲汤。杨贵妃通读史书,将儒家的柔、道家的飘、法家的烈融在煲汤的技法中,神农尝百草般遍用各种食料,各味珍馐靓汤煲了几十桶,家里顿时“汤漫金山”。只可惜杨贵妃只煲汤不说话,留下几十大桶,全家人“喝之不及、泡之无益”,便只好拿她的汤来洗澡、刷浴缸、拖地板、冲马桶。那是开元二十三年的冬天,杨家恐汤成性,将实在处理不掉的六大桶汤全部浇铸在室外,冻成冰块、刻成冰雕,举办了“首届唐人冰雕艺术展”。展览会上,原本就是演艺明星的杨贵妃又挂上了“名誉主席”的头衔,等于半只脚踏进了雕塑艺术界。有媒体称此次 “百汤冰雕展”是超后行为艺术的最好作品,杨贵妃在艺术的殿堂里越走越深,气质由抑郁转向癫狂。

  其实,说疯,也不准确。这个年代,正常的人,已,寥寥,无几。正常的,美人,更像没苍蝇的大学食堂,早就,无法寻觅。杨贵妃自许“带有忧郁癫狂气质的正常美人”,矗立东方,成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她癫狂在不问世事、抑郁在“只为追求真理而思索”、美在特立独行——她不知道这个世界早就开始以瘦为美——知道了也不减肥,坦然地带着一身肥肉笑看群芳尔争我斗。她的气质由远方传到了京城,京城的皇位上坐着当了皇帝的李三郎,李三郎对身边的大臣说:“把杨贵妃招来,朕要见她。”

  见了杨贵妃,李三郎方才惊为天人。杨贵妃不像别的女人那样抱怨路远、飞机误点、空姐笑容不自然,她也没有谄笑着对李三郎坦胸露乳投怀送抱。她只是淡淡地说:“我男友,在国外。GRE,你能考多少分?”

  一句话问得李三郎心惊肉跳,心想:这女人眼睛好毒!一眼就看出我英语不行。可面上却装笑大度地说:“我不用考GRE,旁边伺候我的小太监都是英语八级。”

  杨贵妃不问了,她知道这种身上不带钥匙不带钱不带本事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官。官中之官。她沉默着、沉默着……没在沉默中爆发,也没在沉默中灭亡。两人双双沉默了有两个时辰,杨贵妃低头玩着手指,李三郎终于忍不住打破沉默说:“好了,今儿也不早了。这是协议,你看看,同意就把字儿签了,办证的大妈都在后面等了半天了。”

  杨贵妃拿起那张纸,方知是一份结婚协议。包括婚前财产公证和名誉公证。谁知杨贵妃却大吼一声“妈妈咪呀”,当场倒地休克。倾刻,从帘子后面冲出大小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站、CCTV、MTV、CHANNEL V的娱记和政记(政治新闻记者)若干、英语八级小太监少许、民政处办证大妈一个。一群人拍照报道惊诧喊叫无所不作,就是没人去掐杨贵妃的人中或者播打 120。三郎一时也乱了阵脚,不知何去何从。大概过了三柱香的工夫,杨贵妃终于在他们的吵闹声中醒来。李三郎呵退一行人等,执杨贵妃手入后庭。见四下无人,杨贵妃方作一揖,缓缓说道:

  “妾本杨州人士,因出自望族,所以名‘贵’;年纪日涨,体态丰满,故添‘肥’。家父怕妾嫁不出去,不忍以‘肥’喝之,故改为‘妃’。妾自幼冰雪聪明、貌美如花,无奈体态丰盈,空有天使之容貌而无魔鬼之身材。因此求爱人众多而提亲人寡少。妾之男友,出国十年,每日只愿与妾msn,谈柏拉图式精神恋爱。每次视频,也只愿看脸,无意看身。妾多次催促之,归之,娶之。无奈男友只会装之、拖之。眼看大好青春付东流,岁月悄然爬额头。妾空有泪而无处弹、空有肉而无法减。别家之男子,也有对妾之身材不嫌不弃者。然此类人贫寒者居多,没有大把鲍鱼鱼翅任妾糟改。无鲍鱼鱼翅糟改,妾生不如死,嫁不如不嫁!今日三郎既表心愿,you不仅长得帅,又有银钱任妾挥霍。妾怎能不感动?感动之余,怎能不休克??望勿惊三郞。”

  李三郎闻杨贵妃一席话,更是对这个奇女子又惊又叹。他紧握贵妃的手,深情说道:“你就忍了吧!谁知你这样的奇女子竟也难到这个地步!~想今日,我也是艰难百倍。如今市场经济、开放搞活。你们沿海省市占着优势,却不知我们陕西这样的内陆有多苦!~俺一直琢磨着,哪天也找个好菜坞的super star结婚,利用传媒,大声造势,宣传我们西部,为家乡人民作贡献!”

  说到此处,两人都已泪眼汪汪。执手并肩而出,趁办证的大妈还没走,当场举办婚礼。此消息通过HUCHE.com网站对全世界公布,大唐西部一炮打响。杨贵妃的男友看到这则消息,以泪洗面长达三分钟之久。三分钟之后,他洗把脸,用啫哩水弄好发型,哼着小调和金发摩登女郎约会去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白居易集(全四冊)》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