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許舜英購物日記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06-14 23:17: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許舜英購物日記经典读后感有感

  《許舜英購物日記》是一本由許舜英著作,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NT$340,页数:32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許舜英購物日記》精选点评

  ●今年台北书展漫游者文化的主打书哟~《许舜英概念店》之“购物日记”,迟到了一年……不过我还喜欢原本书名——《如此肤浅》。简体版今年大陆亦可面世啦……

  ●懂得才会挑剔,但我也认识,同样懂得但不挑剔的男人,他也是生活能手

  ●会搜刮各种brouchures,对美学有着过分偏执的有思想女人,从某些方面上会让人服她的某些观点。例如,关于阅读的观点,还有谈Fashion icon。书中还提到了对椎名林檎的喜爱,让我开心了一下下~

  ●美学

  ●我要把这个本抄一遍~~!!

  ●只吸收了10% 继续深化

  ●讀的/得應景 盜用一句話『活的/得豐盛』

  ●喜欢写台湾的那几篇,顿生好

  ●只读了80%又再也没机会完成那我就是读过了

  ●听过许舜英小姐的一个传说:每一次,她从台湾的来上海的办公室,乘坐的士飞机、的士到办公楼地下室电梯直接上升到会议室,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没有一丁点时间暴露在户外。把生活过得相当古怪极致了。

  《許舜英購物日記》读后感(一):纠结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这是hold姐的专著,告诉你not fashion.书的过程觉得很矛盾,我讨厌时尚有教母,把生活中一件很轻的事,变成负担累累,认真不快乐同时,我又感觉这样的书有必要,毕竟是时尚的云山雾海里,她还在说优雅,在说美学,尤其是说到偶像艺术品位,说杂志等等,深有同感

  《許舜英購物日記》读后感(二):你毁了我每天短裤人字拖去上班的人生

  我其中一个毕生的愿望就是,能够每天不修边幅穿着T-shirt短裤人字拖去上班。

  昨天将近十二点才到家洗漱完毕坐到床上已困倦不已,却手贱翻开床头许舜英的《购物日记》,一下没hold住,一翻就翻走了半本。

  聪明物质女人,最高境界不过如此如数家珍描绘着别人听都没听过的牌子,充满怜珍惜独具一格物品清醒意识自己糊涂冷静分析着自己的痴狂华美书写下自己的俗气

  而接受洗礼的我,次日醒来,要穿上日常的衣服时,发现手足僵硬,往日的随心随意自由散漫全然消失。

  于是转身,在“我不能再这么上不得台面下去了”的觉悟中,穿上了泡泡裙和高领纯白紧身短衣,配上了适当项链,还差点换包。

  自然,鞋也不能再穿人字拖。自然,也不便再以环保理由搭乘公车,而以车代步。

  自然,跟同事说话时,也不再用平时那种嬉皮笑脸和蔼可亲脑残脸。

  自然,在晚上分别跟三位朋友见面时,也做出成熟女人那种稳妥的表情。还有很多微妙的情,也随之改变了。

  即使看完《购物日记》三天后,你又重回T-shirt短裤人字拖的泥沼,但看完《购物日记》的次日,你必然要被它改变。

  《許舜英購物日記》读后感(三):picky到极致,也是优点

  想象你身边有这样一种女子:从餐厅桌布摆设到超市化妆棉的品种再到街头男子的装扮再到飞机上的读物种类,家中必定有空气和水源的过滤器,通通评头论足,给出的评论字字刻薄句句到肉。

  是不是面前会涌出一个唧唧歪歪的”包租婆“形象?

  在她看来生活在上海无异于生活在非洲:没有可以摆进口的食物和水源,没有可以呼吸的空气,没有养眼的街头路人,没有深夜可以逛的书店,”上海所有进口烟全部,请注意,是全部都是假的。”

  如此矫情却又真实的女人,绝对不会made in main land China。我真心喜欢这种做作腔调的女子,因为她知道什么才是好的。曾经生活的标准如此之高(或者在许小姐看来这才是正常的生活水平),断不会因为换了城市就委屈自己降低标准。

  所以她如候鸟般,定期飞回台湾飞往香港,无论干货湿货一律空运到沪。对生活有要求,好事一件。

  《购物日记》书名名副其实。这本就是一个许小姐的shopping list,外加七七八八唧唧歪歪的使用报告。

  花了港币170买了这套书,唯一的收获就是这本书的最后一章。

  “从内容生产和媒体的角度来看,资讯风格化,是现在非常重要的一种行销策略,这代表着资讯品种的改变。另外,资讯present自己的方式也在改变。资讯需要更stylish的interface。

  《monocle》就是资讯新品种的代表性产物。甚至代表一种新品种的商务人士正在产生。这也意味着你不能只关心每一季要抢哪一款Marc Jacobs的包包,还必须知道中国在非洲的商业布局等消息。”

  另一本《古装文本》在我看来则完全没有意义。

  《許舜英購物日記》读后感(四):如果把许舜英不当作许舜英

  如果把许舜英当作一名作家,你会失望。她缺乏一名好作家必须的耐心——不是雕琢文字的耐心,而是雕琢思想和故事的耐心。她没有时间,所以不加整理分析,一股脑儿倾倒思想,堆叠词藻。她令阅读许舜英成为艰难的事。

  如果把许舜英当作一名创意总监,你会惊喜。她和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创意总监都不一样,全身散发着刻意但浑然天成的酷。怎么会有这样的创意总监,在繁重工作之余,依然保持旺盛的表达欲?

  如果把许舜英当作一个女人,你会迷惑。她具有绝大多数女人拥有的强烈物欲,也具有绝大多数女人未拥有的深刻。二者结合,构成了独特的、高冷的许舜英女王。她的表达如此强硬和尖锐,你会怀疑她是否拥有性生活,乃至性体验。

  如果把许舜英当作广告的神,你会绝望。原来要成为驰骋广告界的大神,竟然要累积如此多的知识,葆有如此充沛和旺盛的表达欲。她活生生把自己变成一具行走的思想载体,变成人体时尚模型,然后对甲方实行降维打击。若是把广告的门槛提到她的高度,试问几人能做到?

  如果把许舜英当作广告的神,你会疑惑。她观察世界的角度如此独到,她持有的观点如此特别,她关注的领域如此狭窄,她表现的姿态如此不食人间烟火,试问哪个品牌能符合她的特质?她是一把锋利的刀,品牌将全力压制她的锋刃。

  如果把许舜英当作一个文案,你会顶礼膜拜。在她的这两本书中,随意挑出一段话,分行排列,加一个结尾和品牌,就是一段品牌宣言。她写过一段「我害怕xxx的男人」,像极了台湾奥美为天下文化写的长文案「我害怕阅读的人」。我不能确定谁的创作在先。

  如果把许舜英当作现代人,你会鄙视。这两本书的写作时间在21世纪前十年,那时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尚未统治我们的生活。许舜英同时表现她对互联网时代的拥抱和不屑,也流露出对过去的留恋。假如你追求潮流,我很遗憾地告诉你,她暴露了她的年龄和保守。

  如果把许舜英当作老派的广告人,你会尊敬。她身上拥有许多现代文案所不具有的品质。比如她对文字的苛求,对修辞的熟练,对形式感的追求。她是充满好奇心的大胃王,吞下一切她感兴趣、不感兴趣的知识,咀嚼、消化,再反哺出来。她的身上有一种老派广告人才有的执着。

  如果把许舜英当作装逼犯,你就对了。时代需要装逼犯,正如时代需要哲学家、需要弹奏莫扎特的竖琴演奏家、需要吹爵士乐的小号手、需要高深的思想竞争、需要脱离地面的灵魂。时代不但需要视频博主、八卦小报和穿搭博主,也需要许舜英的文字。

  如果把许舜英当作半截入土的广告人,你就错了。广告业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广告业虽然追逐潮流、瞬息万变,但它的基础其实早已夯定。任何新冒出的理论,要么把前人的理论改头换面再说一遍,要么随着时代的发展将理论小修小补。许舜英二十年前的广告,现在看仍不过时。遗憾的是,这个时代的广告主不允许她肆意追求极致,电视观众只能看看棚拍的海澜之家。

  如果把许舜英当作职场人,你会不解。她似乎毫不关心职场、同事、甲方、供应商、老板、下属……这些人明明充满了她的工作生活,但没有在她的文字里留下任何痕迹。她理智地剔除了资本主义广告生产中的副产品——职场之中的倾轧、斗争和背叛。她留住了许舜英不可侵犯的形象。

  如果把许舜英当作有钱人,你会体味开阔。原来,做广告是可以过上有钱的生活。原来,阅读和写作是可以得到资本的尊重。原来,把奢侈品品牌、设计师和小众音乐人的名字挂在嘴边,可以表现得一点也不郭敬明。

  如果把许舜英当作许舜英。如果把许舜英不当作许舜英。如果。如果。

  《許舜英購物日記》读后感(五):“作”得很到位

  不知道是什麽樣的心態,讓我翻開許舜英的。曾經驚鴻一瞥過她的那本《大量流出》,幾行的文字裏面,充滿了碎片式的詞彙和概念,天馬行空,卻還能看到一些她閱讀的痕跡。數量足夠大、種類足夠廣、門類也足夠偏。再加上這樣的心思細膩和才氣,當然會不一樣。女人不一樣起來,往往“作”的緊。

  是女人,都“作”,不過級別天差地別而已。

  一句話,就打動了我:帳單有可能是最令人心碎的小說。

  沒見過其他人,把購物寫成如此模樣。甚至上升到了美學與藝術的角度。鋪天蓋地的品牌代號。有的滿大街都認得,LV、Chanel、YSL;有的非要baidu過後才能恍然大悟,我知道原來Yohji是山本耀司,原來Annick Goutal Rose是個超級玫瑰味道的香水,知道Karl Lagerfeld原來就是Chanel的現任設計師……等等等等,不一而論。

  對於任何一個有虛榮心的女人來講,這是無法避免的誘惑和吸引。

  更勿論說,裏面提到臺北和上海,關於優雅和Fast Fashion,關於家庭主婦和保姆,關於奢侈品和高級定制,關於生活和“作”,關於閱讀和自信,關於特立獨行和美學含義。

  你會開始思考,生活的品位是什麽?你會開始想,到底什麽樣的食物可以稱得上享受?你也會去翻查Chanel 2.55到底是什麽意思?你不會一味抹黑所謂時尚,更不想再做一個跟風只知道Must have的女人。從保養品,從鞋子,從衣服的搭配,從顏色的選擇,從挑選男人,從私房菜,從旅行的方式,從沙發上看出去的風景。也許,你都會換另一個角度去看。

  這是很神奇的一件事。在當今這個追求“個性”,堅決不能隨意改變自己的時代。能讓人反思和想想的東西,真的不多了。思考,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物。

  所以,我覺得,許舜英真的“作”的很到位。就算她在上海好像根本找不到吃食,沒有隨處可以逗留的誠品,更沒有臺北那一味薏仁綠豆湯,別說新鮮的肉食,甚至連衛生用品她都要從臺北背到上海。

  因為去過臺北,所以完全接受。甚至,我已經開始考慮,如何讓自己吃的更好、更舒服、更愛自己。

  我認為女人都可以看看,拋開所謂的價值判斷,單純讀讀書裏面似有若無的“愛自己”,不去依靠,走自己想走的地方,買自己喜歡的包包,過自己愛的生活。

  這才是許舜英書裏面,散髮出來的濃烈的自信和終極目的。這樣的女人。

  書的最後,她用了Coco Chanel的一句話:你有一百種方法去帶一朵花。

  我想,每個女人心中都有一個Chanel,生活從來不只是你想過的,想不到的那一種樣子。好好愛自己,誰知轉角遇到誰。用她做結尾的《購物日記》,真是結的漂亮至極。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許舜英購物日記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