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罗马帝国衰亡史(全6册)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06-14 23: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罗马帝国衰亡史(全6册)读后感1000字

  《罗马帝国衰亡史(全6册)》是一本由(英)吉本(Gibbon,E.)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0,页数:265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罗马帝国衰亡史(全6册)》精选点评

  ●不是很耐读

  ●读了一半,太学术了,太政治了,读不下去了。

  ●了解西方的钥匙

  ●力荐作为史学文学著作都可达顶峰

  ●虽然翻译水平还有待加强,但作为第一全译本,值得收藏

  ●名不虚传~陆陆续续读了整一年,释卷后有毕业或者辞职时刻轻松喜悦开瓶可乐庆祝一下~此书在西方史学领域地位崇高,大约相当于中国古史领域的资治通鉴,这样的大部头,就像守卫战略要地的雄关,不可轻易绕过,一旦攻克,后面就会有一大片花团锦绣城镇闻风而降,那样的时刻,会让人感叹,大书的格局确实非同凡响

  ●翻译要命译者台湾人,吉林出版集团居然只做了简繁转换,我是看得懂但是阅读体验不好......

  ●罗马帝国的动荡作为帝制反面教材大权旁落,没有稳定帝位传承制度缺乏后妃与子嗣军阀割据,社会上升通道受阻,滥发货币衬托出中国帝制在一切层面上更加优越稳定性,缺乏专制传统的西方注定不能建立稳定的帝制,反而成为下一阶段优势

  ●有删节版本- -但还是看得很过瘾

  ●如果我再老50岁的话,这真是个不错的消遣时间读物

  《罗马帝国衰亡史(全6册)》读后感(一):罗马帝国衰亡史

  我在图书馆看了一册,的确有些译名问题,有些地方相同名字不同译法,不过这可能是由于编辑分工不同的缘故,并不影响阅读,至少比商务译丛里面乱七八糟的译名和繁体要好得多。据我所知这可是大陆第一本全译本,席代岳并非是专业人士,但译作一点也不比专业的差,这样厚而且名声在外的一套书,一直没人敢翻译全版,现在终于等到了,打算等高考结束就去拜读席老翻译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和《希腊罗马名人列传》。

  《罗马帝国衰亡史(全6册)》读后感(二):吉本的

  不出所料,罗马帝国衰亡史使吉本面临通史作者一般都要面对的指责—抄袭,而这一指责却并非通史作者不能逃脱的宿命,在一些更幸运的作者,比如司马迁司马光,因其著作所依据原始史料失落史记和资治通鉴进而在现代学科角度的史学中,也处于不可替代作用,这一点在与续资治通鉴史学地位的比较中,得到明显体现~当然,吉本没有这类的幸运,但吉本对抄袭一事依然不以为意,他清楚自己优点在于庞大材料组织分析,以及不必言明的迷人修辞,以及情节戏剧处理,这使其著作不可替代,在阅读史上历久弥新~

  《罗马帝国衰亡史(全6册)》读后感(三):这就是历史

  得民心的皇帝掉脑袋,行共和的贵族被独裁,最前线的勇士往往最先叛,最伟大的“人民”总是暴徒的最大来源。

  这就是历史,没那多高贵的道德法则不可逾越,没那多天真的善意假设不可推翻,甚至没那么多无情绝对的“阶级”发展律例不可背叛。历史充满着讽刺、矛盾和混乱,一切仿佛只是一束光芒奔突于无数面镜子之间,回头固然见到从何而来,望前又怎知往何处去。

  《罗马帝国衰亡史(全6册)》读后感(四):且述且作的罗马版《资治通鉴》

  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from 98 A.D. to 1453 A.D.《罗马帝国衰亡史》(简称《衰亡史》),是由英国历史学爱德华•吉本在18世纪花20年写成的编年史,涵盖古罗马帝国从公元98年至1453年共1365年的历史变迁,阐述了帝国从隆盛到衰落的过程和原因。

  从引用资料的广度、评述的深度,可以看作是罗马版的《资治通鉴》,后者简称《通鉴》,历史跨度为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是由公元12世纪北宋的史家司马光花了19年的时间编纂而成的。 相对而言,如外国人一贯的修史习惯,《衰亡史》且述且作,不注重叙述而侧重评论;而《通鉴》述而不作,侧重于叙述只间插评论,各有特色,这与中外文化有关,习惯就好。 这个六卷册《衰亡史》,是目前国内的唯一译本,由已退役的前台湾军队将领席代岳先生翻译,吉林出版社出版。译者深谙中英文,词达其意、洋洋可观,如下一段节选的关于专制统治的描述,读后能让人切身感受到那令人颈背发凉的绝望感…

  《罗马帝国衰亡史(全6册)》读后感(五):一场马拉松式的阅读

  读了大半年的书,在kindle上要5万多页,看了几个小时进度才增长1%,多少是对耐力的考验。著者和译者当然更是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最开始看到这本书,应该是某次在商务汉译学术名著系列的书柜前看到过标题,后来知道了那是节译本,在网上还下了英文版,不过和其他很多书的英文版一样,一直没有打开。

  最后是阿西莫夫的基地给了我一个读这本书的理由,大师说基地系列是受此启发的宇宙版罗马帝国衰亡史,于是好奇原著究竟长什么样子。之前下载的电子书长度还算合理,可惜看完后才发现只是全书十二卷的前两卷,刚刚讲到君士坦丁,后面又咬牙买了kindle的全本开始啃。

  看完了全书后,有这么几点感受:

  1.第一次在西方史书里有中国史书的规模,空间上从伊比利亚到波斯,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到非洲的努比亚和埃塞俄比亚,作者甚至花了相当篇幅追溯匈奴、蒙古与帖木儿,以及捎带介绍了与上述中亚民族发生关系的中国(考虑到作者生活在乾隆年间,对从汉到明的不少历史描述居然基本准确,这就更了不起了),时间上则是从公元前罗马帝国开国初期的五贤帝时期,直到最后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前看的西方国别史,耶路撒冷、威尼斯、莱茵河等地区史或者某个时期的断代史的片段,读完本书终于能串起来了。同时,千年的历史上,无论是英雄还是大奸大恶都只是寥寥数笔,城市的辉煌和兴衰也只是几页纸的差别。永恒之城罗马从个土坡发展到无数辉煌的大理石建筑物,又在几经劫掠后重归破败,雕梁画栋被肆意拆毁作为建材。东方的安条克、亚历山大里亚乃至君士坦丁堡无不如此。

  2.吉本的主线包括罗马帝国自身的政治、与外族的关系以及宗教。特别是对最后一个主题,虽然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我实在是没太看懂其中的理论部分,三位一体,圣父和圣子的区别,被钉在十字架上的究竟是人、神还是幻影,不过看上去在几千年间,这些好像是很严重的问题。

  3.不知道是翻译还是原著的问题,这里面一是几个地名容易搞混,比如中东的尼斯究竟是哪,看到总是习惯想到法国;再比如西罗马帝国后期的哥特战争发生了多次,没有标明第几次的话容易让读者摸不着头脑。

  4.从篇幅上,从开始到尤里安,以及最后东罗马帝国灭亡的部分感觉比较精彩,几个关于基督教、罗马法、伊斯兰教的专题也让人受益良多,不过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53,特别是查士丁尼之后的数百年东方帝国历史略显平淡,作者笔力都集中在msl、蒙古的勃然兴起和几次十字军东征,东罗马帝国自身的发展和衰落则语焉不详,令人遗憾,帝国能维持如此之久,想必还是有自身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原因吧。类似的例子还有道光之后的清朝,17世纪后的奥斯曼帝国等,探究这背后的故事和原因,更符合衰亡史这一定位。另外,哥特、法兰克、斯拉夫、伦巴第、萨拉森、土耳其,一波波民族迁徙,原来看着没什么感觉,这些年对照着欧洲的难民潮,才有更深刻的体会,后人视今,是否也会如同今人视昔?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罗马帝国衰亡史(全6册)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