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是一本由[爱尔兰] 乔伊斯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108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乔伊斯是个亚里士多德粉;读到第十八章,不得不对译者肃然起敬;往后还得再回顾回顾
●书前前后后服了8个月几次读不下去晾在那儿很久读完之后也说不上来有什么感想觉得这样的巨作以后有缘再读吧还是太嫩了驾驭不住
●上册打卡:金隄译本采用脚注,省了前后翻检之劳,注释相对简略。在熬过最初十几页的艰涩之后,逐渐适应了乔伊斯的叙述方式,小说变得好看起来,青年诗人斯蒂汾与广告经纪人布卢姆是两条平行线,通过两人的生活轨迹,穿起各自的朋友圈。乔伊斯的确是文体和语言的大师,每一章的叙述方式都不相同,精彩纷呈,令人眩目。
●搞错了这个才是金隄译本
●非凡的阅读体验,每读完一章就像游戏过关一般酣畅淋漓。金隄版的译本加萧乾版的注释。庸俗与崇高为一体的伟大。
●不艰涩,但这是一本专门为想要凭借此书搞研究大部头的人(或者装逼人士)而准备的,不是通俗读物,对读者很不友好(不同文化背景下阅读居然需要如此之多的注释),炫技产物,可以见得作者是个多么自大的人
●文体实验大狂欢。个人感觉,此书对作家的意义要比对普通读者大得多。诸君各取所需吧。
●“他属于灵魂的失明与失听。他的声音在荒原上发出,回应的只有迷失的灵魂的弱音。乔伊斯是无灵魂世界的迷失灵魂;他的兴趣不在生活,不在人和行为,不在历史,不在上帝,而在书本的死灰中。他是当今无生命文学的高级教师。他用一种象形文字写作,连他的崇拜者和高徒都破译不出来。他将自己埋在埃及方尖塔下,塔上的字没人能读懂。”——亨利·米勒
《尤利西斯》读后感(一):最好的译本
无需多说,这是最好的译本。比萧乾译本通畅明了,萧乾译本虽然准确,但是不畅,读起来费力。
另外一个白金版,吴刚译本,是抄袭萧乾译本,以萧乾译本做蓝本,改过来的。好处是价钱便宜,阅读流畅。
综上,最好买金译本,其次买吴刚译本,反而萧乾译本,最不适合阅读。
《尤利西斯》读后感(二):没人能读懂?!
既然如此为什么是最伟大的?什么叫读懂?一本书写出来,只要是认字的人就一定以自己的方式去读懂,即便读者的想法和作者大相径庭,从他的角度而言也还是“读懂了”。因为文学不是说明书,而是胡思乱想。读者也可以胡思乱想再创造。比如说我从来没读过尤利西斯,但我通过别人的简介和书评对它进行了想象,我读懂了。
《尤利西斯》读后感(三):我们都是有机物
不读百年孤独,不读追忆似水年华,就来翻翻尤利西斯吧。
乔伊斯的Minecraft让无数人膜拜,我想,在6月16 日我肯定不会上街去闲逛或者与人对答,不做布卢姆也不会是史蒂汾。真正不正常的人是不会告诉别人自己是精神病的。
跳过那些晦涩的注释吧。你故意不让别人亲近,就算内心装满萌猫的所有表情和动作,也不会有人真心来撩。
《尤利西斯》读后感(四):恶魔
你知道恶魔在地狱中是如何摧残灵魂吗?不知道。读《尤利西斯》时,就是一种被摧残灵魂的感觉。 荣格说:我不否认我被这本书愚弄了,这本书对我熟视无睹,书中没有任何能够沟通的地方,而且它总是使读者感到一种自卑的怨恨。 因为失控和恼怒,我就一直将其搁置一边。但《尤利西斯》是一部翻印了十版的书,作者被大肆吹捧,也被大肆谩骂。我觉得,毁灭是这本书的根本目的。所以我不看了,我将不被他毁灭。 我们的愤怒是因为我们没有看清背后藏匿的事物,所以,我们必须追溯使我们恼怒的目的,仔细辨别我们恼怒之中体会出的含义
《尤利西斯》读后感(五):挺了狗腿儿
“难懂的书中最有趣的,有趣的书中最难懂的。”
这句评价我很认同,但是其难懂程度远远超过有趣,所以读起来也并没有那么有趣。除了那句“挺了狗腿儿”。
看完这本我还是不懂什么叫意识流,冷不丁跳出来一句和上下文无关的句子让读者琢磨个半个小时终于想明白再接着读下去的时候又忘了前文说了些什么,这有毛意思?
不敢给这本书打差评,因为这本书确实有幽默的地方,而且很明显没怎么看明白是因为本人对圣经爱尔兰历史莎士比亚全集等必备知识的匮乏,所以也许等再过十年再看英文原著会有更深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