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6-14 23: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读后感摘抄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是一本由陳俊志著作,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50,页数:29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精选点评

  ●要有多坦率,才敢写得这么真实?对于这本书,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敬佩

  ●同性恋与童年缺失世界撕裂

  ●陈俊志的文字要比他的影像好很多 虽然我也只过《沿海岸线征友》 好像还不是完整版的[捂脸] 他写自己家庭 分外动人 充满哀伤的一份自白

  ●十分勇敢與誠實的訴說,無關同志,只於愛。

  ●很沉重

  ●除了惊世骇俗家族史之外,作者细腻独特笔触也值得称道。

  ●他写的很柔软

  ●昨天睡不著就看了, 其實我覺得作者怨恨很深, 可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 甚至從他用全力來控告訴說的文字裡面, 我還是很理性的看不出姐姐的死跟爸爸沒有絕對直接的關係... 我很想拍拍作者的頭跟他說, 學會原諒, 你才不會被自己的憤怒綑綁囚禁

  ●昨夜,多少伤的泪涌上心头,只有星星知道我的心。今夜,多少失落埋在心底,只有星星牵挂我的新。星星一眨眼,人间数十寒暑,转眼像云烟,象云烟。。。。。

  ●真实 感人 几度陷了进去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读后感(一):作者很勇敢

  我看这书的原因我不想说。

  我也忘记是看到多少页的时候泪腺就崩坏了。

  我喜欢这样经历丰富的人。

  这本书买了快一个月了吧,还没有读完,主要是最近太心浮气躁

  一个台湾朋友,说他读了一半读不下去了。

  我觉得还好,至少情感很真实。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读后感(二):一部台湾移民

  最初在书店偶遇这本书,是被那种复古的纸张吸引。翻阅之下,才发现描述了一个同志眼中的家族移民点滴悲伤的文字,串起的是那个年代,台湾移民家庭破碎片段

  蒙太奇模糊的片段,定格的画面,都是作者意识情感的流露。流离颠沛的成长史塑造孩子性格,也奠定了文章基调

  回想起来,没有悲伤,只能感叹这就是生活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读后感(三):背负家庭兴衰普通人

  这本书,买的时候,真的以为只是一个ABC的成长史,应该是轻松可打发时间的,看下来却发现,原来如此沉重。

  原本富足的家庭,因为狂妄自大的爸爸生意失败,从天堂下坠到凡间,一群原本吃穿不愁、应受良好教育小孩被迫提前体会人间的人情冷暖,家庭从此四分五裂,小孩被迫背负因生活突变残缺不全人生

  作者很坦诚个人的成长,家人的人生历程,不论丑陋与否,娓娓道来。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尽完美,或是历尽坎坷仍不得善终,或是时来运转游戏人生,或是虽生活卑微仍努力挣扎,都是平凡不过的人生,然后正如你永远无法预测未来一样,偶尔还是波澜壮阔。

  童年是很特殊的经历,很多时候,不完美的童年是无法摆脱的,即使你努力却,却发现,其实还是深深烙印在自己的性格中,无法自拔。一如作者几兄弟姐妹,因为无法面对家庭惨变而自杀的姐姐,埋怨生活却不愿意努力沉迷赌博的弟弟,从小不被疼爱一直踏实追寻美好生活的妹妹,已经努力摆脱运命而从此冷眼旁观的纪录片导演作者。因为对童年不同的解读及不同的面对方式,而成长不一样的人生。

  还有兄弟姐妹间暧昧不清的竞争及血浓于水的亲情,暗中较量,却无论曾如何争吵、斗争,最终都默默封尘矛盾,风轻云淡地继续生活。很多时候,家人就是这样,你会对他吹毛求疵,甚至痛恨非常,但发现最终留下来的还是他们。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读后感(四):筆記

  - 有哪麼痛嗎? 痛到非要把自己最私密的東西也要翻出來反覆檢視, 剪接, 放大, 重播............. 想來作者真的很痛很痛。

  - 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 說出來好像是'阿媽係女人'的道理, 但真正體會出來又是另一番滋味. 想到一世人可能就是以父母、家庭作為座標, 有人要繼承, 有人要擺脫, 說到底卻始終不會沒有了家庭作為自己生命的背景....... 如果還加上前世今生, 家族歷史的話, 就會突然覺得所謂的自由、個體性, 想來有點可笑。

  - 對同志情慾的描寫, 總是我的盲點。像以前看健吾的書, 就會覺得那種東西真的和自己好遠好遠。肉棒, 屁眼, 汗, 做愛再做愛.......... 看著作者的描寫, 像喝了酒後看電影一樣, 文字記不下去, 留下了一些光與影。

  - 書後的評語都說書是作者很坦誠的一個訴說。先不說只有自己一個時才沒有秘密這回事, 先不質疑作者還有沒有收藏些東西在心裏的那個角落, 畢竟書中的揭露夠多的了。換個角度去問, 作者把家裏的自己的東西都抖出來, 如果判斷自己身邊的人如何看待這個做法呢? 是不是非要揚遍天下, 作者才得到求贖? 作為偷窺作者故事的我, 又站在那一個點上參與這場演出?

  - 讀罷這書, 加上近日與一些台灣的朋友的接觸, 我覺得台灣真的遠去了。作為香港人, 我們也跨不過去了。作者四十多歲, 開始寫自己的家族史, 讀來跟我們的經驗有那麼大的距離了; 更不說台灣發展出自己的文化、用詞, 包括那刻意或不經意對一些歷史的輕視、誤讀、解讀.......香港沒有了台灣這個依靠了, 自剩下一千平方公里去面對那排山倒海的自由行了。

  - 所以, 我們都回不去了。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读后感(五):乱世风华

  台北电影奖商业类年度特别奖、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观众最爱奖、台北文学奖写作年金首奖、时报文学奖报导文学类首奖,如此众多的奖项,如此精彩的作品,你肯定会认为光环笼罩下的陈俊志一定是在家人精心呵护培养下成长,踏着父母为其规划好的康庄大道前行的幸运儿,但谁又能知道在他成功喜悦的背后,有着多少惨痛的经历和辛酸的过往,又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陈俊志,琪姊,这个一直勇于面对世人的不解,执着用影像和文字展现同性恋世界爱与愁的人,却一再不能面对家庭带给他的创伤,不能回顾童年父母离异、姊妹分离的伤痛。直到有一天,当年迈的老父步入照相馆,为自己留存最完美遗照的时候,俊志才明明白看见:“过去躺在那边,多少恨多少爱,宁静成轻烟,飘然而至,倏忽而去……”于是,他开始搜集岁月留下的影像,梳理命运带来的思考,花费五年时光终于完成这本用生命著成的《台北爸爸 纽约妈妈》,在书中,陈俊志“如鬼魂重返已经毁灭的家屋,摩挲抚触所有不在的往日”,那些曾经怎么也说不出口的家庭隐秘,此时变成超度自我的溪流慢慢地洗涤他的心灵。

  父亲生意上的失败以及父母婚姻的破裂给陈俊志及其兄弟姐妹的童年,带来无限阴影,寄人篱下的孤楚无法言传,却深深的影响着几个孩子的一生。老实腼腆的姊姊没能度过梦游般的岁月,将时钟定格在永远的二十岁,陪伴她离去的是过量的药物和有悔的青春。同样从小缺乏爱与被爱的弟弟和妹妹,一个陷入了赌博的深渊,另一个则在爱的荒漠中苦苦追寻。而带给陈俊志的又是什么呢?同性的爱恋、敏锐的感觉和坚忍的性格?他在书中写到:“我执意走向书写者编织者,如猫藏匿在表象世界的边界,驻足回首,警醒着凝视着”。也许这就是生活带给人们不同的感悟和历练,也许这就是命运引领人们走向各自的坎坷或通途,担当寂静沿途颠仆、挣扎寻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活着,势必美好。

  《台北爸爸 纽约妈妈》并不仅仅是陈俊志关于家庭浮沉史的内心独白,它记录了那个“苦难与辉煌并存、希望与幻灭同在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有人为了生存而加倍努力着,有人却因万念俱灰而沉沦;有人因梦想而离乡背井远赴海外,有人因故土难离而选择坚守;生活也许多姿多彩,生活也许晦暗无边,但这一个个家庭的历史与记忆,凝结成台湾变迁的缩影,成为一段历史,令人唏嘘却又无比怀念的历史。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