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柏林是精辟的杂家,早学术界里简直凤毛麟角了。”他瞧不起太专的学人,永远相信学术细想要融入生活的阴晴圆缺,学术文章要体现文学的春华秋实。“看看那些犹太裔的科学家、史学家、心理学家,连一封家信都透着文采。” ----《从前》
2、“电邮最后有人写了这样一句话:‘在我们周遭,正有无数这样的图像在形成、在发生,你我是否也仅止于按下人生镜头的快门,然后漠然地擦肩而过?’” ----《旧日红》
3、(周梦蝶)一写到张爱玲,他的文字不免故意白了一点点:“骨秀神清多愁善感的女子,久住严寒地区,很可能于一夜之间结晶又结晶,醒来时,人已婵娟为一影梅花,在自己的暗香里悠然微笑。” ----《旧时月色》
4、虽有时观过可以知仁,而贞固不足以干事,宜其浮名满天下而天下无一人以事业许之 ----《记忆的脚注》
5、倒过来说,女人看书也会有这些感情上的区分:字典、参考书是丈夫,应该可以陪一辈子;诗歌小说不是婚外关系就是初恋心情,又紧张又迷惘;学术著作是中年男人,婆婆妈妈,过分周到,临走还要殷勤半天怕你说他不够体贴;政治评论、时事杂文正是外国酒店房间里的一场春梦,旅行完了也就完了。 ----《品味历程》
6、文学教你怎么说“我爱你”:政治教你怎么解释“我爱你”:历史则教你从别人对另一个别人说的“我爱你”之中学会什么时候不说“我爱你”。 ----《董桥七十》
7、英国人性格内向,不太说话,坐火车绝少跟邻座搭讪,只好看报看书,以免尴尬......英国人的学养一大半是在火车上“啃”出来的。 ----《英华沉浮录》
8、里头(文集)琐碎的杂学轶事多极了,我昼夜拾拾掇掇,有些记笔记,有些记住了以为忘不了,年纪一大方知记忆从来欺人,日久尘封,吹弹不清。 ----《记得》
9、我最想要一本Edmund Dulac 画彩图的英译《鲁拜集》,英伦旧书店里见过好几部非常精美,可惜价钱都超乎我囊中买书的涓滴。有些重装的真皮封面尤其贵气,我尤其想要也尤其要不起。 ----《今朝风日好》
10、文学的功能是雕镂社会结构里上层建筑的文化景观,是催化意识形态向智性层面发展的活菌素。 ----《英华沉浮录》
11、人的一生也许以无题为贵,许多世事讲究的是过程不是结局;过程零零碎碎,何题之有? ----《青玉案》
12、听说她写完一部小说往往心力崩溃,神志紊乱,总要休养一段日子心情才平静下来。细心推敲她笔底的处处灵犀,我也隐约感受到她的焦虑她的踌躇,一字一句绝不马虎。 ----《绝色》
13、“他们的故事,于是也就只能像干干几笔写意的山水:传统的安分中透着潜藏的不羁,宿命的无奈里压住澎湃的不甘;纵然的刹那的美丽,预卜的竟也是阶前雨滴到天明的凄冷。” ----《旧日红》
14、作到心有文化乡愁的心井注定是一口枯井。
15、这样的老太太英国多的很:清秀的五官雕满岁月的印记,湖蓝的眼神敷上一帘二次大战烽火的阴影;她们恬淡,她们温厚,世故的深情里又包藏着坚忍的自卫和要命的犀利,Mary Blume说的“debonair stoicism”:生活里的正经小节遭受粗心的扭曲她们看不惯,一生百般维护的是不朽的体面,说什么也不放过一裘云裳的矜持,一杯餐酒的渊薮,一桌傍晚茶点的博雅,那几乎是闺阁品节的表征了。 ----《记忆的脚注》
16、书话跟书跋一样难写。写版本、校勘固然枯燥,总要加点买书经过、书林掌故、读书所感才耐读。散文也这样,通篇议论跟通篇抒情都要不得;有点情事,有点故实,再加些真诚,自可脱俗。 ----《英华沉浮录》
17、“也许正是Marcel Proust《追忆似水年华》里怀念儿时香气的深情。十七岁离家湖海漂泊之后,我经历了台湾白菜肥肉的克难生活,也经历了英国土豆炸鱼的清淡日子,饮食口味慢慢随着知识的涉猎变幻:想起史湘云想吃一碗蟹肉汤面;想起李瓶儿想吃一碟鸭舌头;读兰姆的随笔想吃烧乳猪;读毛姆的小说想吃鹅肝酱。” ----《旧日红》
18、活着就是故事:浓艳的故事,白描的故事,也许带点乌克兰的风雪,也许染着波兰的艳阳,我在意的是安娜幽幽的琴声和玛利亚清淡的小品······· ----《白描》
19、钱先生该是老实人,该是谦卑人,文字老气,立论不引用古人古书不放心。梁实秋该是正直人,该是浪漫人,文字轻灵,写小品深谙留白之道,引用古人古书往往只引楼梯声不引人下楼,虚实难辨,古今交错,非小说终于写出了小说那般临风的玉树。果然老了,我终于看穿了人不狡狯文章写不好。说“狡狯”也许“损”了些;说“聪明”也可以,梁实秋和新月派那些名家多聪明! ----《记得》
20、那张红纸的颜色太深了,不够亮,不像印泥那种朱红色。今天早上逛了几家文具店都找不到心里那种红颜色的纸。所有的店员都看不到他心中的那种红。他觉得有点寂寞。上下三千年的夜都掉落在这一潭墨汁里,可是,居然找不到心中那么一点红来划破这潭夜。 ----《董桥七十》
21、香港是个丰硕的宝地。一九四九故国山河变色变体,贫富贵贱避秦南来,多少人创造传奇攀上高枝呼风唤雨,多少人甘心平凡归隐闹市自斟自吟,这期间,镁光灯下铁铸的辉煌往往化为流水的呜咽,繁华声中纸糊的淡泊反而永保圆缺的豁达。我在这里的寻常巷陌邂逅不少沉静的旅人,彼此客地相逢,随兴往还,从来不求深交,总归不曾相忘。 ----《记得》
22、承认他死了而埋葬他,是哲学;不承认他死了而又不停歌颂他,那是政治了。 ----《记忆的脚注》
23、冒辟疆和陈定生、侯方域、方以智为明末四公子,山河风雨,名节飘摇,他们伙同一些才志之士抗衡权贵公卿,寄情纸上烟云,一旦南明梦碎,冒家水绘园里尽管修禊依旧,唱酬依旧,辟疆心绪毕竟萧索,陈名夏替他的重订诗文集写序说他:“笔锋墨秀,玄旨微情,俱在有意无意,可想不可到之境。”,极是! ----《记得》
24、我们在人生的荒村僻乡里偶然相见,仿佛野寺古庙中避雨邂逅,关怀前路崎岖,闲话油盐家常,悠忽雨停鸡鸣,一声珍重,分手分道,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在苍老的古槐树下相逢话旧。 ----《青玉案》
25、十二三年了,云姑满脸是秀丽的沧桑,仿佛前朝一幅尘封的淡彩仕女。 ----《云姑》
26、宋淇先生言谈举止常常带点矜持的关切和客气的隔阂另加孤傲的罗默契,林文月有一回在香港富丽酒店门口送别宋先生,她说她看着宋先生的背影不禁想哭。宋淇这样的器宇是六分往昔故园的教养四分西洋文化的陶铸。 ----《青玉案》
27、世界透亮,政治舞台照明甚强,台上出丑, 翻身不易
西方政客训练有年,代代相传,深谙个中三昧
随时喜怒哀乐,七情应声上脸, 众生颠倒 ----《文字是肉做的》
28、我再细细审阅小几上走过九十五个春秋的绝代海伦:为她醉卧特洛伊沙场原是古来士卒征尘里的夙愿!我昂首付钱阔步挟她回家。 ----《今朝风日好》
29、人对书真的会有感情,跟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有点像。字典之类的参考书是妻子,常在身边为宜,但是翻了一辈子未必可以烂熟。诗词小说只当是可以迷死人的艳遇,事后追忆起来总是甜的。又长又深的学术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当然还有点风韵,最要命是后头还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罢休!至于政治评论、时事杂文等集子,都是现买现卖,不外是青楼上的姑娘,亲热一下也就完了,明天再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品味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