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亲爱的提奥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0-10 16: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亲爱的提奥经典读后感有感

  《亲爱的提奥》是一本由珍妮.斯东 / 欧文.斯东 (编)著作四川人出版社出版的649图书,本书定价:2.3,页数:198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亲的提奥》精选点评

  ●我们亲爱的文森特 和他亲爱的提奥

  ●发黄纸页着就叫人心酸

  ●100块买的……

  ●陆陆续续读了好几 年【确实是。。年。。。= =】

  ●非常好的书,值得反复阅读

  ●83年版的书旧旧的 每一页都泛黄 文字都跳起来 让我更接近你一些 悲伤你的悲伤

  ●译本非常好,之前朋友送了一本原版,英语渣看得磕磕巴巴,拿到这个译本太开心了阿诺德说,翻译应该做到让读者完全忘记她读的是译本,错觉以为她读的就是原文,平野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从现在到三十岁的中间,我们两个人都必须为生活进行各种尝试,防止堕落。

  ●繁琐人物事件统统略过,梵高对艺术真是痴狂

  ●看完至爱梵高后终于去看了

  《亲爱的提奥》读后感(一):看不起这种所谓的“天才

  没钱还玩艺术,而且还要连累别人,成为别人的负担。要钱的时候理直气壮,假惺惺地说如果你有困难就不用给了,其实就是仗着别人肯定会给自己才说这么不要脸的话,没见过这么脸皮厚的人!

  《亲爱的提奥》读后感(二):亲爱的提奥

  我爱着有生命力的一切事物,那怕绚烂太阳已把我焦炙。

  我知道确定时间里,没有回忆生命就是肆意扬的苦难

  亲爱的提奥,亲爱的温森特。

  一本书,一幅画足以让我游历,追随星夜

  种下的向日葵已经发芽,绿色随后就是金黄。

  亲爱的提奥,亲爱的温森特。

  我知道在鸢尾花末端有怎样简单灵魂

  我知道,为什么,我会爱上那颗小小的,温暖的了。

  --而你,

  你的心一定是明了,我的双眼可见。

  《亲爱的提奥》读后感(三):《亲爱的提奥——凡高书信自传

  一本648页的书,算是我看过的书中比较厚的了,其实这本书对于很多人来说并没有太多值得看的价值,我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几十页的看,有时候竟也能爱不释手,最后终于读到最后一页。

  有人说凡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单独的生活,没有朋友与同伴可以与他推心置腹的人,可以向他讲述自己的欢乐痛苦的人,可以与他分享自己愿望想的人,是很少的。但是毕竟还有人能够诚心诚意的把他看作朋友,能够理解他的所作所为,这个人就是他的弟弟提奥。他鼓励他进行创作,他供给他为了继续他的绘画所需的粮食金钱,他有着无穷无尽的爱的源泉,对凡高来说,这种爱正是比什么都更加为他所需要的。对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珍视他的每一句话他的感情的人,凡高是不论怎样细微的思想,不论怎样琐碎的事,不论怎样无关重要的艺术技巧问题,都无所不谈。每天晚上,当凡高做完了一天十几小时的绘画工作之后,他就坐下来向提奥倾吐自己的心事。这正是《亲爱的提奥》,即凡高自传产生的过程。

  既是自传,书中自然记录了文森特·凡高一生中的很多重要经历,包括他是怎样走上艺术道路以及大部分代表作品的产生过程。凡高是一个喜爱读书的人,里面多次提到莎士比亚,雨果,狄更斯,左拉,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我想这对于他的艺术创作一定是有所帮助的。但是真正使凡高的作品充满生命力的是他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大自然、对人类尤其是普通劳动者的热爱,我们可以从书中很多细节里了解到他对于自己诸多作品的诠释,体会到他对于底层民众的同情关怀,对于自然万物的观察和体验,对于绘画工作的狂热和作为一个画的责任感。也许正是因为这些,才使这个仅仅活了37年的画者的作品获得了不朽与重生。

  如果对绘画艺术或者对凡高本人感兴趣的话,不妨有机会借来读读这本书,去用心体会这个心地善良,渴望亲情友情爱情,追求理想追求阳光,却孤独痛苦的走完一生的“疯子”——凡高。

  阿尔是法国南部一座小城,凡高生命的最后两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在阿尔,凡高看到了他的阳光、他的向日葵,他的麦田。阿尔曾使凡高发疯,却也无意中成全了这个伟大的艺术家,尽管他为一个女子牺牲了左耳,至后来患精神分裂用枪声将自己送入天堂,而我要记住的是他痛苦的一生中却始终都没有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离去的凡高距我是那么遥远,那么陌生,然而,“阿尔的阳光”与“向日葵”,凡高留给我们的一切,却将从此指引我们去不断追寻自己心中的太阳。

  “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去。

  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凡高生前不过一个不断挣扎的小人物,他在窒息中奋力呼出活人的气息。

  他是悲苦的、无助的、支离破碎的,一个处处碰壁的失败者。

  他更是坚守的、斗争的、理想主义的,一个纯粹的人。  

  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遍的东西,这就是太阳。”

  《亲爱的提奥》读后感(四):凡高把我们从艺术的一团糟中救出来,把朴素的田野还给我们。

  凡高做任何事都出于热切、孩童般的盲目与率直。甚至阅读的时候也是激情澎湃的。如果你真正读进去了,就会大概知悉凡高这一生的悲苦寂寥了。在最寒冷的小屋里,在最肮脏的角落里,他发现了图画。他通过人物或者风景,想要表达的不是伤感,而是庄严的悲哀。他总是让自己处于怒涛之上,使出全部的力量来画画,经常从拂晓一直到深夜都在努力作画,为的是表现更加严肃与更加刚强的事物,达到某种更高的与更好的水平。他不想画原则上是坏的、不真实的与虚假的、构想的事物,因为他太爱自然了。他经常在清晨与落照的傍晚出去散步,象农民那样扎根在田野里,在夏天顶住太阳的热,在冬天忍受冰霜与雪暴,不是只出去一趟,而是象农民一样天天如此。他具有对自然发自内心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从小就看惯田野的人所具有的。你可能会说,每一个人都是从小就看到风景与人物的。问题就在于:每一个人都是象小孩子那样地反映的吗?每一个看到风景的人也都爱灌木丛、田野、草地、森林,以及雪、雨与风暴吗?只有真正爱自然的人才能表现出隐藏在自然之中的诗意。他可以在各种天气中发现某种美好的东西。他看出雪的美,燃烧的太阳的美;看出风景的美,风平浪静的天气的美;喜欢冷,也喜欢热;爱每一个季节,不愿意让一年之中溜走一天。真正的作品不是对自然的绝对的抄袭,而是很好地了解自然,是有生气的与真诚的;这是一种特殊的气质与性格,这也是许多画家的作品所缺乏的,因为这些画家回避最美的事物,甚至不注意人。“阳光照在草地上发出跳动的亮光”多么春风化雨般的诗心诗语。

  “已经发现自己的作品的人是幸福的”。我以为凡高是幸福的,因为一等到它能够表现一点他所看到的东西,他就与自然保持着和谐。但他又是极为不幸的,他那时在很多人眼里是反常的,但这样一个反常的人,这样一个毫不足取的人的内心是怎样的?他的主要基础是爱而不是恨,他时常陷入极大的痛苦,但是他的内心仍然是安静的,是纯碎的和谐与音乐。他的骨子里有真正的艺术判断力,他从许多的现代绘画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迷人的力量。他也通过阅读很多的书籍从中发现了人性是怎样的并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他对和他一样穷苦的人表现了他的人性的爱。但人们时常误解他,甚至以各种各样恶毒与荒唐的事情怀疑他、陷害他。“我不是铁打的,也不是没心没肺,像所有人一样,我需要友好的关系、亲密的陪伴……没有这些,我就是一具躯壳。”

  读过此书之后,凡高在你心中的形象应该是很不完美的,他的心境是多变的,他跟自己斗争,为了事业的成功而进行的努力—所有这些都被物质的困难搞得分崩离析了。他的性格或许是带着几分病态的,甚至会认为他是一个疯子、一个怪画家—他画马的后部,而不从马的前面画马,他画人物不从画头开始,而从画身体开始。有些人即使精神失常或者病了,却仍然热爱自然,这些人是画家。我能在他的作品中发现一种使我感动的东西的回声。他的画充满灼人的阳光的性质,他画中的背景是协调的,是从属于画中的人物的,他极力地想把人物的美丽浮现出来,这是真正的绘画。我能在他身上感到一种创造力、一种盎然的生机,他是在荆棘丛中种出百合花或者雪莲花的画家。虽然最后他中的话应验了,画家在生活中碰上警察,往往在作品被公众所承认之前便死掉。虽然凡高最后以死亡来结束,一股海港的巨流把他冲走了,但是仍然感到他的心里有一种力量在汹涌。当我阅读着他写给弟弟提奥的这些信时,我发现他还要伟大,还要使人感动。他不是象在一幅肖像中那样追求死守字面上的真实,而是自由地加以理想化,成为一个诗人。他从人民心中取得题材,他在扎实的素描上,在他个人的特点上,在他从矿地与市场、田地与济贫院中所发现的普通人物与题材的严谨构思与观察力,以及描绘的技巧上,终于创造了一些悲哀的作品,创造出了奇迹,好象一个艰难困苦的生命所开出来的花朵。当一个粗俗的人象一株开花的植物那样开出花来的时候—当然很好看的,但是在开花以前,他生前忍受过多少严冬的寒冷,他所受的风寒要比后来同情他的那些人所能够知道的更加多。他的画作,他的文字,他丰富的生活体验,滋养了我的感情,滋养了我的理智。

  艺术家的生活,艺术家本身,是非常奇妙的。何为艺术?艺是门,术是内心的魔。所有学院派的画家都是用同样的方法构成一幅画—完美无缺。人体的比例与解剖无懈可击。但那只能称之为艺,即打开了一道门,并没有向我们显示一点新的什么。而凡高画一个人物的时候,人物的形的感觉更强,可是人体的比例有时是任意处理的,“从学院派看来”人体解剖与人体结构往往是绝对错误的,但是他所画的人物却是活的。真正的艺术不疯魔不成活。正是由于他并不象事物本身那样追随一种枯燥的分解的方法去画事物,而是感受事物那样去画事物,这样画出来的事物,比字面上的真实更加真实。

  凡高把我们从艺术的一团糟中救出来,把朴素的田野还给我们。他是那么特别,他那富有想象力与热烈的感情,他古怪敏感的性格和孩子气的感性之作,也都留给了后人……

  不要以为死者是死了;

  只要有人活着,

  死者就会活,死者就会活。

  《亲爱的提奥》读后感(五):读凡高

  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开学第一个月有点忙,所以花了整整一个月。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正整天在给学校的广播站拉广告,有的时候,下午在QY江那边跟商家游说,晚上回宿舍来,坐在书桌前捧起这本书

  ,还是有点感慨和叹息。在商家间奔波的时候,我满脑子是钱啊,宣传啊,合同啊。,绞尽脑汁的想着忽悠人家和不让人家给忽悠了,而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凡高那颗正直善良的心 ,却装满了对艺术的热爱和不懈追求 ,还有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和怜悯,这是多么不同的人生啊。

  哎~

  其实,也莫说现在社会的纸醉金迷物欲横流,也莫说欧洲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体制的残酷。就我身边的这些象牙塔里的大学生 ,丰衣足食的,却又有多少人,能不在意物质世界而醉心于精神的追求呢?

  而又有多少,已经抛弃了自己的精神追求而甘愿堕落呢?

  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尽管本书翻译不通顺的地方挺多,而且我自己从来没有学过美术,了解的画家也寥寥可数。但是,我不能不被它打动, 我不能不被这个善良单纯的人所打动。

  /////////////////////////////////////////////////

  我在江那边拉广告

  我在江这边读凡高

  \\\\\\\\\\\\\\\\\\\\\\\\

  有的时候,我的确想成为像一个艺术家一样的人,简单一点,真纯一点,像凡高。他的生活里,只有精神上的追求---艺术,至于物质的供给,向弟弟提奥要就好了。

  书中凡高写给提奥的信里,很多人注意到了一点,经常发生的情况就是凡高跟弟弟要钱。有的人说:这他妈不是无赖吗?自己没钱,还卖不出去画,没钱吃饭就会管别人要,还拿艺术当借口,艺术是万能的挡箭牌嘛?其实这样理解的人,我觉得也无可厚非,因为每个人价值观念不一样吗,哈哈,如果你觉得凡高没完没了的跟弟弟要钱,是无赖,是寄生虫,并且你还深读了这本书的话,那只能说明,跟艺术比起来,你更看重金钱,跟精神比起来,你更在意物质。那么,你读这本书,不会得到什么真谛,它对于你,也是没有意义的。

  凡高要的,只是每个月200法郎的生活费,和从事艺术创作的最基本材料费用。而他,把他多年以后价值连城的画,全部寄给他的弟弟,只是想要磨平他心中对于没完没了的跟弟弟要钱的愧疚。

  我个人觉得吧,稍微读深点的人都会发现,虽然每封信里梵高都得提到自己没钱的窘迫, 但其实这是一本和金钱无关的书。

  书中凡高给提奥的信件里,几乎全部是讨论艺术的,凡高在信里激情洋溢的和弟弟讨论印象派的绘画技术,和他个人对于艺术创作上的独到见解,有关凡高绘画上的事,我只说一点点吧,俺也不是学美术的,对于凡高提到的那些技法上的,很专业的东西,我真的是一窍不通,但是有些东西还是理解的到:比如,让我同时看莫奈的画和凡高的画的时候,我总会感觉,莫奈对于色彩光影的驾驭,绝对是属于究极,但是他的画,除了纯粹的自然美感之外,好像感觉不到什么,莫奈并没有赋予他的一花一木什么特别的含义。莫奈的画,我觉得,是那种适合挂在家里客厅墙壁上的,而相比之下,凡高的画,比如把《吃土豆的人》挂在客厅,就显然是不太合适,他的画,在我看来,是适合挂在艺术馆里。因为凡高的画里,总有一种让人感动的东西,一如凡高在本书里一再的强调的: 他要做的,是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印象,用印象来表达内心强烈的情感。

  凡高最推崇的画家,要数伟大的农民画家--米莱(或译为米勒。和他一样,凡高的画作也更多的愿意表现社会底层的生活,凡高的伟大,就在这里,他那偏执而疯狂的色彩,他的粗野的色块,更有表现力,不仅给人美,还给人以审美之后的震撼和遐想。

  于是就有了《吃土豆的人》,对于社会底层人民,充满了怜悯和同情。又有了《夜间咖啡屋》那样,表现市井底层的生活状态,然后《星月夜》又让人遥看夜空充满幻想。

  书中除了艺术上的探讨,再就是生活的琐事,就好像《曾国藩家书》里,曾国藩跟弟弟儿子们讲完了大道理,白话完了军务,总还是要叮嘱一些“买药还钱结婚生孩子办丧事”这些杂乱事。哎,家家不都有本难念的经吗?哈。

  凡高的生活琐事主要有:要钱,搬家,爱情,朋友,模特。到了1888年以后,还要说说自己的病。对于生活琐事,相比于艺术,凡高说的很少,也很直接。我觉得对于凡高来说吧,生活琐事,其实那不是什么琐事了,其实对于他,那什么也不是。凡高很热爱生活,但是倒并不在意自己的物质生活的好坏。最能表现凡高这一点的,我印象最最深刻的一句,凡高是这样说的:“我走在街上时,衣衫褴褛并不能让我感到难堪,但若让我衣着光鲜的走在街上,反而会让我全身不自在。”(前几天我给女朋友打电话,她跟我说,要我注意点形象

  我当时就直接引用了这句话。囧~~)所以我想,如果现实生活允许他可以不谈生活里那些令人烦恼的琐事,怕是凡高一句也不会说吧。

  我这个人,是特别的向往艺术家的精神境界,有的时候,当我跟别人说起自己的理想和精神追求的时候,总是要眉飞色舞热血澎湃的,却总是受到别人冷水。很多人有这种论调:说等我走入社会,我的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自然会改变,有的人更是说,等我穷困潦倒,父母妻儿养不起的时候 ,或是等我的大学同学都开宝马奔驰,而我还买不起房子的时候,我就知道我那些精神理想是狗屁用没有了。

  哎,我也挺无语,难道说因为物质世界的极端匮乏,就一定要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了吗? 确实,我也知道,现在没有钱是活不下去,但是有些人的拜金观念,也太极端太极端了,一如凡高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一样的极端。

  读完这本书,辩证的从两方面看,给我辈“经常愤怒一腔热血爱好文艺的青年”指了条道:凡高穷苦的都掉渣了,还都没放弃艺术追求

  所以,我怎么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精神理想呢?再有,凡高那么追求艺术,却拖累了兄弟,而且慢性加变向的弄死了自己,也说明了,艺术家也是人,人,到底还是要生存的,活不下去,也不行啊。我并不是折中主义者,但是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活不下去的话,就更没有办法追寻精神理想了,所以说追求精神理想是要成本的,因为我们既不是伟大的凡高,也更没有像提奥这样伟大的兄弟。尽管凡高那样只简单追求精神理想的生活,是年少时的我们,无比向往和渴望的。

  所以,我只能,在江那边,拉广告,在江这边,读凡高。

  \\\\\\\\\\\\\\\\\\\\\

  关于本书的其他一些破事:

  首先,我是一个正在成长的文艺青年,当时,从学校图书馆的书架里

  使得我抽出这本破烂不堪的书的动机,主要是凡高的名画《星月夜》,看到凡高笔下的夜空,那仿佛燃烧一样的丝柏,那魔幻的星星,除了震撼之外,我更想知道凡高是出于什么样的思维和心里才创作了这幅画,然而本书里,凡高对于《星月夜》倒是没说什么。反倒是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这个人为什么被定义为伟大。还有他伟大的生活。这是我第一次写书评,写得有点乱七八糟的,哎,主要是当时看豆瓣上这本书的评论,有人看了这本书,并没有看到凡高作为艺术家的伟大,反倒读出了凡高人格的渺小,我感到挺迷惑的,我只知道我自己读完之后,比读之前更加的崇拜凡高这个人了。难道说我不是正常人吗?

  本书算是凡高给提奥的书信集,遗憾的是却没有提奥给凡高的回信,我没有读过欧文斯东的另一本书《渴望生活》,但是我以为这是最最真实的凡高了,关于书名《亲爱的提奥》,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奥的伟大,与凡高相当,这是最最恰当不过的书名了。

  下面是我从书中摘抄的一些我非常喜欢的话

  愿这些凡高的话语和他的画作一样不朽!

  卷首语:在我今天看来,你对我的一切好意,比我过去想象

  的更伟大,我告诉你,这种好心是难得的天性,我亲爱的兄

  弟,要是你不能从你的这种好心中看到任何结果的话,请你

  不要为这件事情发愁,你一定要等待。

  一个劳动者的形象,一块耕地上的犁沟,一片沙滩、海洋与

  天空,都是重要的描绘对象:这些都是不容易画的,但同时

  都是美的,终生从事于表现隐藏在它们中的诗意,确实是值

  得的。

  每一个要在社会上得到地位的人,一定要经历一个非常困难

  与需要非常努力的时期。成功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像佛莱恩画的那样漂亮的躯体有什么意思呢?牲畜也有肉体

  ,甚至比人的肉体更棒,至于灵魂,正如伊兹拉亚斯或者米

  莱,或者弗列尔所画的人物身上存在的灵魂那样,是任何牲

  畜都永远不会有的!

  即使生活使我们的肉体受苦,但不正是生活使我们的精神变

  的丰富吗?

  后来柯尔叔叔又问我,是否我对一个漂亮的已婚妇女或者姑

  娘无动于衷。我告诉他,我是会被打动的,但是我宁可接近

  丑陋的或是衰老的,或是穷苦的,或者是陷入不行境遇的人

  ,因为他们经历了辛酸,而得到了一颗善良的心和一个善良

  的两混,会使我更加的受到感动。

  始终爱着她

  一直到她最后爱上我。

  虽然金钱对我有很大的价值,尤其在现在这个时候,可是对

  我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创作严肃的作品。

  相信我吧,在艺术的问题上,下面这句话是最实在的:老老

  实实是最好的方法,宁肯不嫌麻烦地刻苦钻研,而不要投机

  取巧和哗众取宠。有时候我心中也苦恼,我曾想走某种捷径

  ,但是经过细想之后,我说:啊,不行,我不能欺骗自己,

  我要用一中粗犷的风格,来表现严肃的,狂野,但是却真事

  的事物。

  当一个人的作品无懈可击的时候,用检查他的私生活来责备

  他,这是不正当的。

  我画我的“汤票”---这是指在早上与晚上,为了赚饭钱和

  模特费而作的素描。我在白天一心一意地画模特。

  油使木炭条凝固,同时画出来的黑色变得暖和而深沉。但是

  我扪心自问,一年以后再这样画,要比现在就这样画来得更

  加的合适,因为我不需要来自材料的美,而需要发自我内心

  的美。

  人们所要谛听的是自然的语言,而不是画家的语言。

  我担心戴尔斯蒂格老是留给我“永远的不”,这事因为不仅

  我一个人,几乎每一个探索自己道路的人的背后或者身旁,

  都有一个永远使他泄气的人。

  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当人们对我抱着敌意的时候,我就感到

  闷闷不乐,完全的失掉勇气。然后突然,我又重新振作起来

  ,拾起我的工作,对那些事情付之一笑。我抓紧时间的工作

  ,不让一天虚度。我相信我的未来一定是有希望的,虽然我

  现在还感觉不到它。因为我跟你说过,我的头脑里,没有给

  思考未来或是烦恼与自我安慰留下余地。紧紧的抓住现在,

  不要让它得不到一点一出就一晃而过,我认为这事我的责任

  。你是不是也关心我是否能抓住现在呢?让我们尽我们所能

  的坚持下去,一天比一天更坚决!

  为了画画,如果必要,我将会忍受经常的贫困,一个人在石

  阶上,毕竟不是为了他自己的舒服而活着,他不需要比他的

  邻居生活得更好。

  我们,不可能阻止我们的青春从身边溜走,实际上,诗人真

  正幸福的东西,是青春,是尽可能地长时间地保持青春。就

  我来说,我认为,一个在今天这样的平民时代,有最多的保

  持坚强意志与是自己恢复青春的机会。我除了在绘画中努力

  谋求我的这种幸福之外,没有别的念头。

  人们建立了供无数人参观的国立博物馆,但同时,艺术家们

  却没有出路。

  如果谁是终于有地位的人交朋友,与较富裕的资产阶级厮混

  ,也许他就永远不会注意这种事。但是如果他是一个像我这

  样的,多年来饱经风霜的人,他就不能否认,这种极其悲惨

  的境遇,是一中鼓励人奋斗的动力!

  你成为一个画商的希望越小,你成为一个艺术家的希望就越

  大。

  巴黎,是一个奇怪的城市,你只有杀死你自己,才能够在这

  住下去,你在哪里,如果不到快死的地步,就不能够有成就

  。

  我唯一的选择是成为一个好的画家,或者成为一个坏的画家

  。

  -------文森特·凡高

  ////////////////////////////////////////////////////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亲爱的提奥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