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是一本由押沙龙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08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1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详细描述了欧洲十字军东征,黑死病。期待作者继续写之后的文艺复兴。
●十字军,写命运的瞬息万变,荒谬无常,写构筑奇迹的希望的力量;黑死病,写自然的嚣张,灾难下人性的疯狂,写生命的脆弱,信仰的迷茫
●这样讲历史比干巴巴的数字有趣多了,尤其是十字军东征的几次围城很精彩,扣人心弦。
●OL表示她读不下去!
●雅典人曾自豪地说:“我们爱好美丽,但是没有因此而奢侈;我们爱好智慧,但是没有因此而柔弱。”“爱是恒久的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犹太人太惨了。很长一段时间对西方的反犹情绪强烈至此感到不能理解,现在似乎有点明白了:人在极端绝望中需要仇恨做为出口,而始终特立独行的犹太“异类”就是最适合的牺牲品。
《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读后感(一):很好读的历史书
这本书就写了2个历史事件,一个是十字军东征,一个是黑死病。
我比较喜欢前面的那篇。虽然在历史中我对战争史相对没那么有兴趣,但作者写得让人很有阅读欲望,我居然没有跳过具体的战争场面而继续后面的部分,真是难得。
黑死病那篇就……反正我是感觉那像叙事散文多过像史书,不过那也和史料本身有关,毕竟黑死病可不像十字军东征那样,有那么多传奇人物可供描写。
《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读后感(二):第二次读明显没有第一次读的那么好
名副其实的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
一是好读
十字军东征
黑死病蔓延
一个是全面
这些事件里面
但至少这是一本没有东拉西扯的故事历史
不要告诉我
你喜欢那种拉拉杂杂一大堆
《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读后感(三):绝望之下的生存
作者这个系列的第二本书,比第一本写得好多了,大概是85分和70分的差距。作者集中写了两段历史:十字军东征,黑死病。文字的控制力渐长,不会再乱抒情和大段大段心理描写了,克制了许多,可读性也强了很多。十字军东征部分对人物的刻画一般,但对历史的整体把握很好,清晰展现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全貌。黑死病部分才是精华,深夜阅读,一阵阵寒意袭来,那种绝望之下的生存,那种黑暗笼罩之下一丝烛光,不禁让我爬起来吻了吻小床上熟睡的女儿。
《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读后感(四):写得精彩
《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分为上下册:
“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是上册,讲述罗马时期及基督教的兴起。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下册,讲述中世纪十字军东征及黑死病肆虐。
这个系列值得一个更好的书名,而不是这种标题党。它既不是世界史,和上班族也没什么关联,更让人弄不明白副标题的含义。
由于我只读了下册,因此仅对下册说上几句。
对于十字军的了解,主要是从游戏中得来,尤其是微软Ensemble工作室的《帝国时代2》,从中能知道许多历史故事,是益教于乐的代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西班牙的勇士熙德和法国的圣女贞德。
十字军在我脑中一直是个模糊的影子,通过这本书变得清晰起来;席卷欧洲的黑死病(即鼠疫)同样如此。
人类两大灾难:战争与瘟疫,集中于一本书中,所以本书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书”,杀杀杀,死死死,看起来瘟疫更厉害得多,3年内将欧洲人口减少了1/3。
这本书的核心是宗教,十字军东征和黑死病期间都在疯狂的杀戮异教徒。信仰也有神奇的效果,长途征伐的十字军连续数次以少胜多,逆转战局,最终拿下耶路撒冷,屠城是免不了的。
不过这本书在讲述黑死病起始时有些故布迷局的感觉,神神叨叨的,不太好。我准备重新回味下《帝国时代2》及加缪的《鼠疫》。
《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读后感(五):平时读一读历史,真的很好
我的感受
这一部的感觉,比上一部好得多,有点儿指环王第一集到指环王第二集的状态了。可能是因为我对十字军东征和黑死病的历史不太了解,所以看得特别津津有味。
感觉在这一部书里,作者对大场景加小故事的叙述方式更加成熟,特别是第二部分描述黑死病的部分,既有个人在大环境中跌宕浮沉的故事,也有对整个历史背景的全景描写,完全是一副立体的画卷,而且读起来非常地引人入胜。估计这一套书,还会继续写下去,很期待后面的关于文艺复兴、航海大发现和其他的历史故事。
另外,在阅读时,发现现在西方的影视文学作品,其实很多都是站在历史的肩膀上。比如现在火热的僵尸病毒题材影视,其实就是来源于欧洲人对黑死病的恐怖记忆(高尚的威尼斯、崩坏的佛罗伦萨、冷酷的米兰)。《指环王·双塔》里的圣盔谷攻城战,完全就是波希蒙德攻打安条克城的翻版。
阅读笔记
耶路撒冷处死了耶稣,却因此获得了不朽荣耀,这真是一种讽刺。
从苦难血泪里长出的心,在寻找一个不存在的太阳——用它全部的梦想。(描写十字军东征前的全民动员)
世上存在着一些界线,这些界线就像赫拉克利特的河流,人们只能跨越一次。界线的那一边,也许是死人的幽谷,也许是阴毒的地狱。人们一旦越过了这条界线,就再也无法回头。塞姆林小城就是人民十字军的那条线。
没有规则约束的群体,只能是一群自我毁灭的野兽。
土耳其矛兵涌进(十字军的)营地中心,一场屠杀开始了,教士、老人、儿童都惨遭杀戮,相貌平庸的妇女被就地格杀。有些少女为了求生,慌乱地在帐篷里开始化妆,想让自己在土耳其人面前再漂亮一点。在帐篷外的惨叫声中,她们一边哭泣,一边往脸上打胭脂。
它(十字军和安条克城)是用血与火写成的故事:诉说了希望与奇迹,信仰与堕落。在希望最渺茫的时候,坚守信仰者总能盼到奇迹。
从1315年到1322年,饥荒一共持续了七年,史称“大饥馑”。从十字军东征到今天,欧洲史上没有一次饥荒可以与它相提并论。
恶的广场效应:德国、瑞士地区杀死了大量的犹太人,为了报复黑死病。
黑死病的后果:三年内(1347-1350),欧洲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而二战持续了6年,也才杀死了5%的欧洲人。但也解决了人口问题,打破了马尔萨斯的咒语。
1350年之后,艺术家们迷恋上了死亡。他们的画上,充满了骷髅、死神和坟墓:活人和骷髅拥抱而舞,死神在城镇里游荡,世界是死神的玩具。这都是受到了黑死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