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何如不见时》是一本由吴俣阳著作,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曾见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觉得作者写得太做作太自作多情了。。不得不忍受着作者给我的恶心感读下去。。下面内容简介里,看到一句话“他虽然浪漫却不把浪漫用在杀人放火上,而是放在追香逐玉上。”总觉得仓央嘉措始终处于叛逆期,没干正事啊,光写诗、念玛吉阿米、找女人了…枉费了第巴一片苦心啊……好想去布达拉宫、哲蚌寺、玛吉阿米酒肆,以及仓央嘉措仙逝的青海湖!还有理塘,玛吉阿米去的地方,此行莫恨天涯远,咫尺理塘归去来。
●写的像中学生作文,浪费钱,看两页就知道什么水平了,原本冲着仓央嘉措去的,想不到是这样的不入流传记,下次先搞清楚再下单。。
●够华丽
●没读完,看不下去
●散文是要看文筆的 我只能說這本的文筆太矯情了 而且是反反復復的出現很相似的描寫 最後各種引用史料證實幾種倉央嘉措的歸屬 也是感覺沒意義的話好多 主題很好 可以沒出成好書
●仓央嘉措的诗,每每念道,总让我有所感悟。
●这本书,只为与你相见,相见不如相知,相知不如相恋。
很久后再看见这本书,还是会被那个甘愿做街头情郎也不做西藏活佛的男人温柔到,他就像一朵被爱浸染铅华的白莲,证明爱情才是这世上经久传世的不朽真经。这样的性情男子尚不能将爱全放于一潭清水,养一株菩提,更何况是你?我不恨,对爱情,谈何来恨。你来了,你又走了,愿幸福。
《相见何如不见时》读后感(二):相见何如不见时
他是痴醉于情的男子,他爱他的玛吉阿米,但他又有太多的责任。
寺殿之内,我们看到的是身为活佛的他,背负荣耀。酒肆之内,他是无数女子爱的男子。“住在布达拉宫,我是最大的王。走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若你想了解他的爱情故事,这一本《相见何如不见时》是很好的读物,若如果,真的是想了解仓央嘉措这个人,这一本书还是不能知晓他的政治成就的,他所获得万人敬仰,不是光凭爱情,也确实是对西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的
《相见何如不见时》读后感(三):和有情人,做快乐事,无论是劫还是缘
还有这首: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查了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吴俣阳,很佩服作者能够用这么多优美的辞藻,一看就是积累了很多的诗词,很多的语言极具画面感。只是有些文字,初读觉得唯美,再读觉得而有些腻烦,多了就显得矫情了。
玛吉阿米,我记下了这个女子的名字,虽然我并没有细读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一是因为我并不信服作者对于他们爱情片段的描写,二则不愿意去深究既定的分离。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别问是劫是缘。
读到这里时,突然泪目了。仓央嘉措,不愧是一代情僧!
想爱,却不敢爱;爱了,却没有结果。很多无奈,很多身不由己。人生短促,既然遇到,就抓住吧,别问是劫还是缘。
《相见何如不见时》读后感(四):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浪漫的情诗和无情的现实
落日下,神圣的布达拉宫的中,仓央嘉措在读佛经,偶然间,一丝丝阳光照射到经书上,他抬起头,望着窗外,霞光铺地,他想起了家乡门隅,那里有青山绿水,有他爱的人,自由的灵魂在那边土地上追逐嬉戏。
在逛省图书馆的时候,偶然间在新书架上看到了这本书,拿起来,读着那一首首优美的诗歌,便借了回来,仔细阅读,可是很快,我就发现自己厌倦了。
每一章节的前半段都讲述了一首诗歌和作者对它的感悟,但是重复的语调太多,情感在堆砌中变得无趣,甚至倦怠。
相反在每一章节的后半段,作者将仓央嘉措的一生娓娓道来,对于不太熟悉仓央嘉措的我而言,更具吸引力,他是活佛,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王,可是他却无法主宰自身的命运。
也许这就是生活吧,多情即是梵行的魔障,也是梵行的推动力。我们需要诗歌去短暂的逃离这个世界,但是终究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中,不仅仅因为我们离不开现实,更是因为没有现实的依托,再美妙的诗歌都会变得无趣。
方人也
2011-10-28
《相见何如不见时》读后感(五):宁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一个神秘的男子,他是六世达赖,有着超脱世间的智慧,可他又恋上尘世,写下不少的情歌,不仅缠绵婉约而且带着无尽的禅意,和着他一辈子的传奇,让人陶醉其中。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他对少女玛吉阿米爱得那么地深,仓央嘉措用诗歌唱出了动听的爱情,可是成为活佛的命运阻挡了他俩的爱情,他只能肝肠寸断,说道,假如不相见便不相恋,不相知便不相思……不相遇便不相聚,“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爱情早已注定,他们是“互相”的,彼此相爱,于是再这么决绝也是幸福的,不似苦痛的单相思。其实我们再阅读他们的爱情时候,我们读到的不是香艳情浓的爱情,而是心灵相通、相爱的爱情,教人顿悟。仓央嘉措虽然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是他的爱情以及诗歌却让他为世人所知,流传千古。
万事万物皆有因缘。仓央嘉措从小心中就有“情”,不喜欢被人当作神佛般地供拜,而是喜欢穿扮成普通的百姓去逛街玩耍,他的心中有着“爱情和远方”,他自己定义自己为:住在布达拉宫,我是持明仓央嘉措;住在山下拉萨,我是浪子宕桑旺波。一个是活佛,一个是浪子,注定了他一生终在这两种身份的选择中纠缠,幸好,他没有抛弃那个“浪子”的自己,不然我们就不可能享受这么多美好的诗句了。仓央嘉措问佛说:“如果遇到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多么真切地问答,仓央嘉措通过这句问答诗已经告诉了我们他心中对爱情的看法了,别问是劫是缘,只要相爱就行,尽情和情人做快乐的事情,是啊,短短的一辈子,我们和相爱的人做快乐的事情便已足矣。
而我始终认为佛教不是禁欲的信仰,而是开放和自由的信仰,之所以是这样的,才会让仓央嘉措的爱情盛开如莲花,让他去追求美好的爱情和自由的信仰,心中的爱人也是佛,俗世的情歌也是佛经,其实佛在心中,那么生活到处都是禅意,也都是修行。而我们的每一次解读,都是对自己的发现,对自身情感的发现,也许仓央嘉措死在青海湖,也是被囚禁在五台山,也许逃脱囚禁成为了普通人,每一次种猜测都带着我们的情感,但怎么也不会减少我们对他的喜爱,他是一个绝美的情男子。静下来读一读他的诗歌吧,或许你能见到另一个自己。
y江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