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宅兹中国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06-12 23:21: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宅兹中国读后感100字

  《宅兹中国》是一本由葛兆光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3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宅兹中国》精选点评

  ●对理论问题不能以“一种感觉”来代替论辩

  ●不足之处在于对安德森和杜赞奇观点的误读,貌似找错了对手批评盖尔纳要更符合本书的论述目的可以参见姚新勇、稀方、隆溪的评论

  ●绪论水平远超正文……感觉这书不该叫《宅兹中国》,应该叫《近代中日思想史的交互影响与嬗变》……全是日本文献历史研究的转摘与综述,我咋就没从这些综述里出“中国”何以成为“中国”?

  ●说实话,读得很艰难,也没有点化之效。

  ●在现代性笼罩下,即使曾经存在现象边界也会被赋予新的现代含义作者试图将中国古今之变后形成的“现代民族国家”的“疆域、边界等单独拎出来,以免观念上的“历史中国”被各种新潮理论瓜分,从而动摇现实中国”的“历史合法性”。如今很多人看来,天下以“民主”为礼乐,中国再次被夷狄之。而作者一片苦心说明事情远非如此简单

  ●相聪明文笔有点太好;几篇略带日本中国学介绍性质的文章较弱。全部的优点也是全部的缺点,以及对于英文著作似乎相对轻视,哈哈哈!

  ●葛的难得是气度,用了许多篇幅自己未必赞同的他人观点写清楚这不仅仅是学术规范遗憾他对自己观点的论证看起来更像是文献的堆积,而不是逻辑递进。本书绪论基本说完了全部的话,其他都是材料罢了。

  ●葛兆光老师这本书引发了我不思考,在法学领域我们如何重建有关“中国”的论述,实在是一个莫大的话题,例如,中国法理学、中国法律史、中国宪法、中国民法,这样我们耳熟能详话语,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形象?法学界讨论得过于浅薄,甚至“中国”这个词本身所具有的宪法涵义,还没有人进行关注。这不是“主权”、“国”、“政府”这样的概念能够完全解释的。

  ●理论的后设观察(后见之明);地方史和亚洲史(以小化大与以大涵小);地理政治(疆域与边界);自我与他者(异域想象);天下到万国(天下观到民族国家);西方的东方或东方的东方(华夏认同基础上东亚认同的崩溃,明后无中国);东洋西洋;亚细亚主义与日本民族主义殖民政策合法性论证);学术与政治;中国的内陆边疆(西北望);从西域到东海(覆盖重叠与离分化);预流。后记最后一段真好玩,刘禾平原葛兆光,学术夫妻真心

  ●这么点字还写得这样主题涣散废话连篇

  《宅兹中国》读后感(一):一本好书

  刚看完,一本好书。原来对于远方的奇异想象是中外皆有的,而非只有中国如此。另外,葛先生正视了元清与其他中国王朝的差异,提供了许多较难见到的中外史料,对了解历史帮助很大,不知《燕行录》《华夷变态》等书哪里可以找到全本?

  《宅兹中国》读后感(二):太学术化,太啰嗦。。。

  太学术化,太罗嗦。。。

  另外,一些概念很随意,,,没有明确定义,,

  再就是一句简单的话,总喜欢用一些学术的语言包装后,让人看起来费尽,,其实意思很简单的。。。

  不明白为啥不好好说话。。。

  《宅兹中国》读后感(三):葛老师对于宋代时期“中国”意识的异变情况的眼光很是读到,但是,还是有点问题似乎没有说清楚

  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宋代当时的“边界”究竟具有怎样的概念内涵,而宋代之前和宋代之后的“边界”的意义又是如何呢?

  我们如今对“边界”(以及更广义上的“边疆”)的认识往往交织着历史学的视角以及西来的法学的视角,不大容易厘清。

  《宅兹中国》读后感(四):葛老师又出新书

  仰慕葛老师很久很久了!自从思想史之后,葛老师还没出过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新书,这次终于又出新书了,原来方向已经转到了大问题的思考。买来就读是一定的。因为太流畅,根本放不下来。大师就是大师,吵了那么久的“中国”问题在葛老师这里立马拨开云雾见真谛。只有一个字:佩服!

  《宅兹中国》读后感(五):读葛兆光《宅兹中国》

  一本通过梳理中国概念而梳理整体历史的优秀著作

  葛兆光的文笔和对问题的全面照顾是很值得赞叹的。

  探讨中国必须是多向度的,历史,文化,政治,等等。

  48 宋代的国家边界概念的出现,主要是和辽、西夏的长期对立。

  94 九鼎是为了让人民知神奸。

  293 葛兆光对于中国与欧洲不同的帝国与国家的关系,值得注意。这个具有一些政治军事上的意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宅兹中国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