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戏都放在最后演
文/黄小平
小时候,父亲常常带我去看戏。每每看到中途,觉得不好看了,便缠着父亲回家。而父亲总是这样安慰我,孩子,后面的戏会好看的,因为好戏都放在最后演。很多时候,还真如父亲说的那样,最后一场戏,往往是最精彩、最好看的。
长大后,每当我遭遇人生的挫折和失败,就要放弃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时,我就会想起父亲说的这句话:“好戏都放在最后演。”于是,重拾起勇气和信心,向着人生那最后的精彩和美丽,执著地走下去。(摘自《广州日报》2016年9月26日)
文/黄小平
有一天,朋友苦恼地对我说,他在单位里有好几次都被小人利用了,自己辛辛苦苦做成的事,最后被小人抢了功劳,而自己却白忙了一场。
“有用才会被人利用。一个人没用,也就没有利用的价值,也就不会被谁利用。你被人利用,这正说明你在单位里是一个有用之人。”我说,“被人利用,这正突显了你的有用,这不是在为你的有用打广告、做宣传吗?再说,被人利用的过程,也是锻炼自己、提升自己能力的过程,让自己的有用不断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认可,而最终实现自己有用的价值。你说,这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吗?”
朋友听了我的话,觉得在理,先前的烦恼,烟消云散了不少。(摘自《广州日报》2016年7月14日)
会走的“光”
文/黄小平
我一直记着这样一个场景:两个孩子在树荫下玩,这时,一个孩子好像发现什么似的,惊道:“咦,光会走呢!这片叶子刚才还在树荫里,现在却在光里。”
当我的人生被“树荫”笼罩、被阴影笼罩,我就会想起这个场景,想起孩子说的那句话:光会走呢!
不管眼前的阴影多么浓重,我都能始终保持一颗有“光”的心,相信“光”正在路上,相信“光”正向我走来!(摘自《广州日报》2016年6月27日)
文/黄小平
一
朋友说,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麻雀只需双腿一点,翅膀轻轻一拍,就能飞起来,简单轻松!而天鹅要想飞起来,却复杂艰难得多,它必须有一段助跑的距离,必须奋力地拍打着翅膀,才能慢慢飞起来。
朋友说,麻雀飞起来简单轻松,但轻易得来的飞翔,注定它飞得不高,也飞得不美。而天鹅飞起来复杂艰难,也正因为天鹅历经了起飞的复杂和艰难,才飞得那么高远、那么美丽。
二
朋友说,有人做过实验,把一只刚孵出来的小天鹅放在一群刚孵出来的小家鹅中饲养,让它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在小家鹅群中长大的小天鹅,最后会怎样呢?结果,这只天鹅和那群家鹅一样,只能在地上笨拙地行走,却无法在天空自由地飞翔。
朋友说,假如你生来就是天鹅,具有飞翔的资质,但如果不学习、不挖掘、不开发、不运用,那么,再好的资质,也会流于平庸。
朋友的话,让我懂得了,假如你生来就是天鹅,而有的却是家鹅的心态与思维、行为和习惯,那么就会丧失飞翔的资质,失去飞翔的本能,成为一只永远飞不起来的“家鹅”。
三
一口小池塘里,圈养着几只天鹅。天鹅在池塘里来回地游动,它们的翅膀并没有被人捆住,怎么不会飞走呢?
“天鹅起飞,需要滑翔一段距离,如果距离过短,就无法飞起来。”朋友说,“这口池塘过小,不够天鹅起飞所需要的滑翔距离,所以它们只得囚禁在这小小的池塘里。”
如果天鹅也能像直升飞机那样,具有“直飞”的能力,就不会成为池塘里的囚徒了。我想。
四
湖里游着几只天鹅。朋友说,这些天鹅是人驯养的。湖这么大,湖里的天鹅怎么会是驯养的呢?难道它们不会飞走吗?
“你仔细看看,发现这些天鹅的翅膀有什么特别吗?”朋友提醒我。原来,这些天鹅的翅膀,它们其中的一边被人修剪过,形成一边翅膀羽毛稀少、另一边翅膀羽毛丰满的现象。“由于它们两边的翅膀失去平衡,所以飞不起来。”父亲说。
同理,人生的发展失去平衡,也会影响人生的“飞翔”。就像一只木桶,决定木桶高度,不是木桶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那块最短的木板。所以,只有那些善于弥补人生的“短板”,注重均衡发展的人,才能提升人生的高度,实现人生的腾飞。(摘自《广州日报》2016年6月7日)
锁与钥匙
文/黄小平
一日,锁对钥匙埋怨道:“我每天辛辛苦苦为主人看守家门,而主人喜欢的却是你,总是每天把你带在身边。”而钥匙也不满地说:“你每天待在家里,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我每天跟着主人,日晒雨淋的,多辛苦啊!”
一次,钥匙也想过一过锁那种安逸的生活,于是把自己偷偷藏了起来。主人出门后回家,不见了开锁的钥匙,气急之下,把锁给砸了,并把锁扔进了垃圾堆里。主人进屋后,找到了那把钥匙,气愤地说:“锁也砸了,现在留着你还有什么用呢?”说完,把钥匙也扔进了垃圾堆里。
在垃圾堆里相遇的锁和钥匙,不由感叹起来:“今天我们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都是因为过去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是相互配合,而是相互妒忌和猜疑啊!” (摘自《广州日报》2016年7月6日)
文/黄小平
一次,与朋友谈话,我们谈到了“脚印”这个词。我说,越容易留下的脚印,越容易失去,比如,雪地中很容易留下脚印,但脚印很快就会在阳光中消融;沙地上很容易留下脚印,但脚印很快就会被风吹散;海滩上很容易留下脚印,但脚印很快就会被浪潮抹掉。最后,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容易得到的东西,也容易失去。
而朋友却不同意我的观点,他说,容易得到的东西,不一定容易失去。这时,朋友见一条路正在铺设水泥,便说,他现在只要在水泥地上轻轻一踩,就能留下脚印,等水泥凝固了,谁还能轻易抹掉这个脚印呢?我说,怎么不能?铺路工人一旦发现了它,很快就会把它抹掉,哪怕是水泥凝固了,也会重新用水泥把它抹平。
不管朋友怎么辩驳,但我始终坚信:容易失去的东西,一定是那些容易得到的东西,特别是那些靠投机取巧得来的东西,而容易得到的东西,从来都不是那些珍贵的东西。(摘自《广州日报》2016年5月25日)
看到和走到
文/黄小平
我站在山脚下,看着山顶,问当地人:“从山脚到山顶,需要多长时间?”
当地人说:“少说也得两个小时吧。”
我说:“怎么可能呢?山不高。”
当地人说:“那是你看到的,而不是你走到的。”
果然,从山脚登上山顶,我足足花了两个多小时。当我在山顶的时候,我才真正明白那位当地人话中的含义:看到了,不等于走到了。
人生的目标也是如此。我们用眼看到的,只是我们树立的目标,只有用脚走到的,才是我们实现的目标。眼里看到的目标是直的,而脚下走到的目标往往是弯的,其间的坎坷、挫折和障碍,不是我们能用眼看到的。
所以,人生的目标不是看到的,不是用眼测量出来的,而是走到的,是用脚一步步丈量出来的。(摘自《广州日报》2016年3月6日)
藤
文/黄小平
藤有三大特点:弯曲、细小、柔软。藤的这三大特点,是由藤的依附性造成的。爬得再高的藤,一旦离开了依附物,随之就会塌落下来,瘫软在地。假如你不想像藤一样活着,那就不要把自己的一生委身于他人。
植物学家介绍,色彩愈浓的花,其花香愈淡;花香愈浓的花,其色彩愈淡。一朵花的色彩,是看得见的、外在的东西;一朵花的花香,是看不见的、内在的东西。
植物学家说,自然是最讲究平衡的,谁在外在的东西上太执迷、太投入、太做作,谁就必然在内在的东西上太疏忽、太草率、太苍白。
一块石头,掉进水里,最后,石头棱角尽失,成为一块光秃的鹅卵石,而水却安然无恙,依然哗哗地流淌。石头是坚硬的,水是柔弱的,按说,受伤害的是水,而不是石头。当石头掉进水里,石头锋利的棱角划伤着水,但水很快就愈合了自己的伤口。而石头呢,被水磨损后,哪怕是一点小小的磨损,也修复不了,恢复不了,那伤口,成了它永远的伤,永远的痛。
学会忘掉伤痕,学会自己修复自己的伤口,自己愈合自己的伤口,柔弱的水,可以击败坚硬的石头。(摘自《广州日报》2016年2月27日)
背景越大,自己越小
文/黄小平
同事小张,参加工作几年,仍是单位里的一个小科员。于是,常听到小张怨天忧人,说自己如果也像别人那样有大的背景,也不至于到现在还是一个小人物。
一次,我和小张在一个戈壁滩旅游。见到戈壁滩绝美的风景,小张忍不住要我为他拍照留影。在拍照中,小张总是向我强调要把戈壁滩的雄奇壮阔拍下来,用戈壁滩的雄奇壮阔来衬托他。
回到单位,我把小张的照片洗出来,见满张照片都是戈壁滩,站在戈壁滩前的小张,只是一个模糊的小点。我指着照片,若有所指地对小张说:照片中的背景大了,人却被挤占得小了。
小张也许听出了我的弦外之音,若有所思起来。这趟从戈壁滩回来,小张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听到他的埋怨,见到的是一个积极肯干的小张。我问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小张笑着说:背景越大,自己越小,没有大的背景,正好有了做“大”自己的空间。(摘自《广州日报》2016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