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小平
如果天空没有飞鸟,天空是死的;如果大海没有游鱼,大海是死的;如果森林没有走兽,森林是死的。
然而,一羽飞鸟,能让广袤的天空复活;一条游鱼,能让宽阔的大海复活;一只走兽,能让浩瀚的森林复活。
原来,世界上最伟大的,不是无边的天空、大海和森林,而是诸如飞鸟、游鱼、走兽这些小小的生命啊!(摘自《广州日报》 2011年7月26日)
文/黄小平
为什么人有两只眼睛而不是一只呢?
这是要求我们,看人看事要一分为二,当一只眼睛看到事物的一面时,另一只眼睛要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一面,只有辩证地去看,才不会看走眼、看偏眼。
这是警示我们,为人处世要黑白分明,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不能黑白混淆,更不能颠倒黑白。
为什么眼睛只能向前看而不能向后看呢?
这是提醒我们,无论过去多么灰暗,多么不如意,也要向前看,只有向前看,才能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看到远大的前景。
为什么眼睛看到的全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呢?
这是启示我们,一个人认识别人容易,而认识自己难,所以,一个人要学会审视自己,不断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内心,做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摘自《广州日报》 2014年4月6日)
水的味道
文/黄小平
旅行者决定用3年时间,徒步走遍全国的各个城市。这天,旅行者满头大汗地敲开一家房门,请求屋主给他一杯水喝。屋主给他倒了一杯水,旅行者一仰头,一口把水灌了下去。屋主问:“喝出水的味道了吗?”旅行者反问:“水怎么会有味道呢?”屋主又给他倒了一杯水,要他坐下来,慢慢喝。这一回,旅行者喝出了水的甜味。
“喝第一杯水时,你没有喝出水的味道,因为你喝水纯是为了解渴,目的性太强。”屋主说,“做任何事都是这样,目的性太强,就会失去做事的味道。你总是行色匆匆地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又如何能看清沿途的风景、体会到旅行的妙处呢?”(摘自《广州日报》 2013年10月13日)
文/黄小平
有人调侃人生各年龄段成功的标志:3岁,不尿裤子;5岁,能自己吃饭;18岁,能自己开车;22岁,有工作;30岁,有婚姻;40岁,有钱;50岁,有闲;60岁,有性生活;70岁,还能自己开车;80岁,还能自己吃饭;90岁,不尿裤子。
人从一出生,就不断地追求,人生追求的目标越来越高,想要得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而一旦追不到、得不到,或追到的、得到的东西失去了,我们便寻死觅活,好像人生不再完美了,整个天都塌下来了。其实,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严重。
当我们不如意的时候,不妨多想想人生的八九十岁,那时,能活得问心无愧,能自己吃饭,能不尿裤子,就是人生的成功和幸福,人的需要真的很简单。想到这些,一时得不到,又有何妨?追到却失去,又有什么大不了?结局都一样,啥都不能带走。(摘自《广州日报》 2013年11月17日)
错,就是“过”
文/黄小平
什么是错呢?错,就是“过”,简称错过。
有一个机遇,你没有及时地抓住,在迟疑间“过”了,你“错”失的是人生的成功;有一段情缘,你没有及时地去追求,在胆怯间“过”了,你“错”失的是美好的爱情;有一人落难,你没有及时地伸出援手,在犹豫间“过”了,你“错”失的是人间的义举。
一时“过”了,将会铸成我们终生的大错,成为我们内心深处永远的伤、永远的痛、永远的悔,成为我们人生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摘自《广州日报》2013年6月18日)
文/黄小平
老虎想检验一下自己的权威,一天深夜,它把动物们召集到一起,对大家说:“现在天都亮了,你们怎么还在睡呢?”
动物们心里都清楚,现在正是黑夜,但因为害怕老虎,都不敢揭穿。这时,狐狸开口了,奉迎道:“虎大哥说得极是,现在不正是白天吗?我们看不到光,那是因为正在发生日食。”
老虎对狐狸的回答很满意。从这以后,老虎经常把狐狸带在身边,它的谎言,每次经狐狸一解释,似乎都成了真理。
谎言,极像真理的影子,常常被狐狸这样的别有用心者用来混淆视听,蒙蔽大众。(摘自《广州日报》 2011年4月7日)
大海的痛苦
文/黄小平
一年轻人站在海边,看着滔滔的江水不停地注入大海,心生好奇,便问附近的一位渔夫:“江水都流入大海,哪大海流向哪里呢?”
“大海哪里都不流向。”渔夫说。
“无边的大海,就像无边的欲望,欲望是无底的,是填不满的。”渔夫遥望着无边的大海,感叹道,“不过,这也正是大海痛苦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