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广州日报》发表黄小平小品文系列三
日期:2020-01-28 17:48:18 作者:黄小平 来源:广州日报 阅读:

《广州日报》发表黄小平小品文系列三

  《广州日报》发表黄小平小品文系列三:

  一粒尘土哲学

  文/黄小平

  一缕微风,就可以把尘土轻轻扬起,让在空中飞。尘土没有翅膀,为什么它能飞?因为尘土总是把自己看得很轻。

  不管飞得多高,尘土总要回到大地。因为尘土清楚,大地才是它安身立命根本

  一粒尘土落入土地也许我们看不到它的踪影,但它已与土地融为一体,看到了土地,就看到了一粒尘土。

  少去一粒尘土,对于大地来说,也许并没有什么,但大地不能少去一粒又一粒尘土,因为一粒又一粒尘土相连,连成的却是一片广阔边的大地。

  你可以轻视一粒尘土,但谁又能轻视滋养我们生命的大地呢?

  一粒尘土,就是一个地球的微缩作品,珍重一粒尘土,就是珍重我们的大地,就是珍重我们的整个地球啊!(摘自《广州日报》 2010年7月23日)

  风中的火炉

  文/黄小平

  狂风中,立着一只孤零的火炉。

  “火炉呀,我要吹灭你!”狂风咆哮着。

  “你吹不灭我,我的内正充满着燃烧激情。”火炉不屑地说。

  狂风越吹越猛,而火炉却越燃越旺,那升腾的火焰,像是猎猎扬的旗帜

  “这火炉真勇敢!这火炉真坚强!这火炉真是位了不起英雄!”人们啧啧称赞着火炉。

  在人们的赞美声中,火炉燃得越旺了,那升腾的火焰,又像是英雄不屈的头颅

  可很快,火炉就“油尽灯枯”地熄灭了,剩下的只是些叹息的灰烬

  “刚才都燃烧得旺旺的,怎么说灭就灭呢。”人们为火炉惋惜着。

  “我对火炉说,我要吹灭你,就是为了煽动起火炉内心激愤,激起它与我抗争勇气力量。然而,火炉不明,燃烧最旺的火炉熄灭得也最快啊!”

  面对像狂风一样强大对手恶劣环境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也许不是去鲁莽展示勇敢,而是机智地去保存力量。人们从熄灭的火炉中悟出了一分道理。(摘自《广州日报》 2010年7月11日)

  飞翔天堂

  文/黄小平

  小麻雀不屑于在房檐树丛间飞翔,可老麻雀告诉它,别小看了这些地方,这些地方适合它们生存,是它们飞翔的天堂。

  那些低矮的房檐和树丛,也称得上飞翔的天堂?小麻雀仰望苍穹,心想:那高高的蓝天才是我飞翔的天堂!小麻雀苦练飞翔本领功夫不负有心人,小麻雀终于飞上了高高的蓝天。

  蓝天是多么美丽空旷高远,这才是飞翔的天堂,这里才有飞翔的自由快乐。正在小麻雀兴奋得意之时,它遭遇了一股强烈风暴。如果在以前,小麻雀可以躲到房檐下,房檐会保护它;可以藏在树丛里,树丛会保护它。而现在,在高远而空旷的蓝天,它无处可藏。相对于风暴,小麻雀是多么渺小,多么无助,多么无能为力,它只有任凭风暴裹挟着、摆弄着、撕扯着……

  临死前,小麻雀想起了老麻雀的那句话:适合我们生存的地方,才是我们飞翔的天堂。(摘自《广州日报》 2009年7月26日)

  天空童话

  文/黄小平

  乌云

  乌云很悲伤,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把自己弄成了一副灰头灰脑的样子。乌云心里饱含着悔恨泪水

  乌云漂泊着、寻找着,心想,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像身边的白云一样,恢复曾经那身洁白的形象

  乌云在堕落中努力挣扎着。突然,乌云眼睛一亮,它看见了远方的太阳。太阳慈祥地对它说:“孩子,只要不放弃自己,只要你那阴暗的心里,还能存放一缕缕阳光,你就能比任何时候更美丽、更自、更光彩夺目,比任何时候更能得到别人的敬仰和赞美。”

  乌云听了太阳的话,开始敞开心扉接纳一缕缕温暖透明的阳光。渐渐地,人们惊奇发现,那丑陋的乌云,竟化成了一朵绚丽无比的彩霞

  太阳

  太阳一直以为自己很伟大,它给天地光明,给人们以温暖,给万物生长

  但太阳啊,你总是用自己强烈的光芒,刺伤人们的眼睛,让人们不敢仰视。

  一个让人们不敢仰视的人,同样也谈不上什么伟大。

  太阳啊,其实人们心里很明了,在你的周围还有无数的星星,但你总是用自己强烈的光芒遮掩着它们,抹杀它们微弱亮光

  一颗连星星都容不下的心灵,又如何称得上伟大呢?

  月亮

  星星们在窃窃私语:“月亮不会发光,但在人们的心里,月亮的形象为什么比我们更光亮、更高大呢?”

  “那是因为我接纳了太阳的光芒。”月亮说。

  “靠别人的光芒度日,也不知道害羞。”星星们讥讽说。

  “但我把太阳给予的光芒,无私反馈了天空和大地。”月亮回答说。

  星星

  天边,两颗相邻的星星正在交谈:

  “我们的身躯是这么渺小,发出的亮光又是如此微弱,我们怎样才能让人们注意我们、记住我们呢?”

  “只要我们加入星星的行列就可以了。”

  “为什么呢?”

  “因为人们可以忽视任何一颗星星,但无法忽视一座星空。其实,任何一颗星星,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星空!” (摘自《广州日报》 2009年3月21日)

  瓷器中的哲理

  文/黄小平

  一次,去景德镇旅游,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瓷器本是用大纸箱装着的,大纸箱的间隙里塞满了废纸屑。我考虑到大纸箱携带不方便,就扔掉了大纸箱和里面的废纸屑,直接把瓷器放进小巧的手提箱里。

  上车时,由于不小心,一个趔趄,手提箱重重地撞在铁栏杆上。打开手提箱一看,那件珍贵的瓷器已经破碎了。这时,我才后悔扔掉了那些看似没用的废纸屑。

  世上没有什么真正没用的东西,哪怕是那些废纸屑,只要把它们用到适合的位置上,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所以,自己再珍贵,也不要去看轻别人,看轻那些“废纸屑”,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瓷器,哪怕再珍贵,也离不开废纸屑的呵护和烘衬。

  另一次,见一家失火,大火烧毁了他所有的东西,包括那只珍贵的瓷瓶

  主人怎么也想不通,大火怎么会烧毁那只瓷瓶呢?因为瓷瓶本身就是火炼出来的,就经受过火考验

  旁边的一位老人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他说,瓷瓶不是被烧毁的,而是被烧毁的东西掉下来砸碎的。瓷瓶虽然经受过火的考验,但它没有经受过被砸的考验啊。

  老人的话,让我想到,人生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考验,不只是面对炎热的考验,还要接受冰雪的考验;不只是面对贫穷的考验,还要接受富贵的考验;不只是面对失败的考验,还要接受成功的考验……在各种各样的考验面前,你准备好了吗?你还会那么认为,经受了一次考验,就可以承受人生的所有考验吗?(摘自《广州日报》 2008年6月15日)

  寓言人生

  文/黄小平

  ▲一次,一位商人捉住了一只猴子,商人为了赚钱,便开始对猴子进行驯化。猴子不听话,就用皮鞭抽它,直抽得猴子遍体鳞伤

  神见猴子可怜,便对猴子说:“不幸的猴子,如果我现在把你点化成人,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猴子想了想,说:“我最想夺过皮鞭,把人猴耍。”

  神听后,叹道:“带着仇恨做人,最终要自我毁灭的啊!”

  神摇了摇头,离开了猴子。

  ▲一个人一条狼追赶,人在走投无路情况下,只好披起一块羊皮,混入羊群之中。

  狠追到羊群前,分辨不出哪一个是人。于是,狼问计于狐狸,狐狸深知人的本性,便对狼耳语了几句。狼窃喜,对着羊群高声道:“人呵,你把自己装扮成羊,真是太逼真了,我一点也看不出破绽。人,虽然你聪明,但有一件事你无法做到,那就是你能把自己扮成狼吗?”

  狼的话音刚落,只见混入羊群中的人气愤地站了起来,把身上的羊皮一掀,说道:“谁说不能?”这时,狼向人猛扑过去,咬住了人的喉管。

  后来,这条狼说出的一句话,在狼群广为流传:如果你想看到一个人本来面目,那就去奉承他、批评他。

  ▲一只风筝越飞越高,终于和一只雄鹰比肩齐飞了。风筝骄傲地对雄鹰说:“你看,现在我和你拥有同样的高度了!”

  “但我们的高度是不同的。”雄鹰说。

  “有什么不同?”

  “你的高度是别人给的,而我的高度是自己搏击而来的。”

  “只要能飞得高,哪管是不是别人给的。”风筝满不在乎地说。

  风筝的话刚说完,就刮来一阵大风,风把牵挂风筝的线给刮断了。风筝在摇摇摆摆中,跌落下来。

  ▲暗夜中,有两支火把。一支火把想,我要燃烧自己,用热情追求去迎接黎明。在燃烧中,火把不仅照亮了自己,而且还照亮了周围的一片世界。燃烧让它拥有了无限的光明。

  另一支火把想,漫漫长夜,还是等等再说吧。在等待中,暗夜的寒气露水打湿了火把,打湿了火把的心,火把再也燃烧不起来了。等待使它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摘自《广州日报》 2008年5月4日)

  思想重量

  文/黄小平

  一个人问哲学家:“你每天思考,但你的思想看不见、摸不着,你能让我们感受到你思想的重量吗?”

  “当然可以。”哲学家说。

  为了证明自己的思想是有重量的,哲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让自己平躺在跷跷板那样的天平上,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当哲学家思考时,天平竟向着他脑部的那端倾斜。

  哲学家说,当一个人思考时,智慧、快乐、成功以及真理都会向他倾斜。

  那人觉得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便去请教一位科学家

  而科学家是这样解释的:当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脑子就要供应更多的血液,从而增加了脑部的重量,跷跷板自然也就向大脑的那端倾斜。

  思想有重量吗?那人在哲学家与科学家的解释间反复地权衡比较后,终于找到了答案:无疑,科学家的解释是正确的,是有科学依据的,但哲学家的解释又何尝不是一种正确而让人振奋的答案呢?(摘自《广州日报》 2007年10月3日)

  向上看与向下看

  文/黄小平

  一个年轻人小有成绩,便开始自我满足,看不起人。

  一天,年轻人与一位智者结伴而行。一路上,年轻人夸夸其谈趾高气扬,而智者却沉默不语。当他们到达一个山顶时,智者问:“向下看,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树林农田房舍,还有如蚂蚁大小在田间劳作的人们。”

  “那你有什么感受?”

  “万物都在我之下,我好像就是大地的主宰。”

  “如果向上看,你会看到什么呢?”

  “我看到了更高的高山,高山上的白云,白云上的蓝天。”

  “那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年轻人一时语塞

  “一个懂得向上看的人,才能清醒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一个明白头顶永远有一片蓝天的人,才不会愚蠢地把自己摆到至高无上地位。”

  年轻人恍然大悟,从此变得好学上进谦虚待人。(摘自《广州日报》 2006年7月17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广州日报》发表黄小平小品文系列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