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寓言
文/黄小平
一
一只正在默默织网的蜘蛛问蝉:“你为什么老停在树上叫个不休呢?”
“如果我不对火热的夏天来一番高论,别人还以为我什么都没干呢。”蝉说。
“看来,那些高谈阔论者,最终的下场并不乐观啊!”蜘蛛感叹道。
二
秋天,一头牛嚼完一把枯草后,又眯着眼睛,反刍起来,一脸幸福的样子。
一只养尊处优的狗见了,不解地问:“牛大哥,一把苦涩的干草,用得着来回地嚼吗?你这不是吃二遍苦,受二遍罪吗?”
牛微微地睁开眼睛,说:“有些苦,多嚼几遍,就能从苦中嚼出甜来。”
三
乌贼被敌手追赶,在快要被追上的时候,乌贼突然从肚里放出一抹黑色的汁液,趁机逃脱了。乌贼这一举动,被一条鱼看见了。第二天,乌贼见了那条鱼,主动上前打招呼,鱼却避开它。
“你为什么不理我呢?”乌贼问。
“你的心肠是那样的黑,我再也不想与你交往了。”那条鱼愤愤地答道。
“但比起那些追杀我的,又是谁黑呢?”面对无法理解它的鱼,乌贼显出一脸的无奈。
四
一条虫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变色龙,不满地说:“你怎么总是与周围的事物保持一色呢?如果你出色一点,你就会更引人注目,更引人关注了。”
“但对于我来说,越出色,给我带来的伤害也就越大。”变色龙说。
五
一日,黄蜂不解地问蜜蜂:“你我都长着刺,你我都用刺刺伤过别人,为什么人们痛恨我而赞美你呢?”
“问题就在于,你身上的刺,是专用来伤害别人,”蜜蜂说,“而我长着刺,是为自己也是为别人捍卫劳动果实的。我专刺那些偷窃别人劳动果实的坏人,而你却是以刺人为乐,所以我们身上的刺有着本质的不同。”
六
乌鸦妈妈带着小乌鸦散步,途中,它们看到一只老乌鸦昏倒在路边。乌鸦妈妈赶忙上去扶起老乌鸦,取水给它喝,并把它一直护送到家里。
“妈妈,你为什么要帮助老乌鸦呢?”小乌鸦问。
“孩子,妈妈也有老的时候,也有病倒在路上的一天,到时,妈妈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乌鸦妈妈说。
“孩子,到哪一天妈妈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妈妈会因帮助过别人,而心安地去接受别人的帮助,否则,一颗忏悔的心会终生不得安宁。”乌鸦妈妈回答道。(摘自《广州日报》 2007年8月14日)
文/黄小平
鸡的哲学
那你们在下完蛋后,为什么老咯咯咯地叫个不停呢?公鸡问母鸡。
“据我们考证,人群中那些成功者,他们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不但要有做功,还要有唱功。”母鸡答。
小虾的回答
大鱼不解地问小虾:“你们被人放进热锅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蹦跳、挣扎呢?在强大的人面前,你们这些小虾,再挣扎又有什么用呢?”
“但我们至少可以证明,弱者以死抗争,也能显示出刚烈的血性。”小虾回答说。
蚊子的下场
那是我在用优美的歌声迷惑人们。蚊子说完,便嗡嗡地向一个人飞去。
只听“啪”的一声,人一巴掌把蚊子打得粉碎。也许,这只蚊子到死都还没有明白:再强的诱惑,也永远只能迷倒一些人,而不能迷倒所有的人。
在金字塔顶,雄鹰看见一只蜗牛,甚是惊奇,问:“小蜗牛,是谁把你啄到塔顶上来的呢?”
“不。是我自己爬上来的。”蜗牛说。
“这怎么可能呢?你爬行的速度是这么慢,你的身体又是如此弱小,怎么可能爬到高高的金字塔顶呢?”
“如果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哪怕爬行速度再慢,日积月累,也能创造令人惊讶的奇迹。”
一只老鼠站在墙角,竟然对前面的一只猫嘲笑起来。猫怒火顿生,向老鼠猛扑过去,结果扑了一个空。原来在老鼠的身后,就是一个鼠洞。
弱者嘲笑强者,有时靠的不是胆量,而是智慧。(摘自《广州日报》 2007年3月27日)
动物哲思苑
文/黄小平
一
蚌妈妈觉得身体很不舒服,便去找蟹医生检查身体。蟹医生仔细检查后,郑重地告诉蚌妈妈,说她体内有个肿瘤,而且是个恶性肿瘤。
一段时间后,蚌妈妈竟产下一颗闪亮的珍珠,便不解地去问蟹医生。对于蚌妈妈体内的肿瘤是如何变成珍珠的,蟹医生也不知所以然,最后只得回答说:也许,正是苦难孕育了闪亮的珍珠。
二
“正因为腿多,所以我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调整它们的步调。”蜈蚣回答说。
三
一个孩子觉得乌龟爬行的姿态很好玩,便把乌龟的身体翻转过来。乌龟四脚朝天地挣扎了老半天,可怎么也无法翻身起来。看着乌龟的丑态,孩子开心地笑起来。
面对孩子的取笑,乌龟不由悲叹起来:“看来,一切爬行者,最终都难逃被人嘲弄的命运啊!”
四
螃蟹听了,提醒蚯蚓说:“据我发现,人群里的那些钻营者,都被人骂作没有骨头。”
五
“从蝌蚪成熟为青蛙,这其中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鱼儿问青蛙。
“成熟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们学会了上蹿下跳。”青蛙回答说。
六
“你们在什么时候最容易上钩。”青蛙问鱼儿。
“在我们贪吃诱饵的时候。”鱼儿说。
“如果你们不贪吃那点诱饵,不就不会上钩了吗?”
“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又岂止是我们鱼呢?”鱼儿叹道,“有时,就是那些高明的人,也同样犯着这样低级的错误,为了一点诱饵而葬送了性命。其实,人也是一种鱼,一种游动在岸上而充满欲望的鱼。”
“但上帝无处不在,你们所做的一切,上帝都看得一清二楚,你们会得到应有的惩罚的。”
“惩罚?上帝会给我们什么惩罚呢?”
“上帝制造了猫,就是对你们最好的惩罚。”兔子掷地有声的回答,把老鼠灰溜溜地吓跑了。
八
一匹马荣获“千里马”的称号,马儿们纷纷前来向它祝贺,并打探它是怎样成为千里马的。
千里马说,在成为千里马之前,它被人当驴拉过磨,被人当牛耕过田。
拉磨耕田怎么可能成为千里马呢?马儿们感到不解。
那是因为在拉磨耕田时,我心里想的也是“我是一匹千里马”。千里马说。(摘自《广州日报》 2007年9月8日)
动物哲学
文/黄小平
一
蟹在岸上悠闲地晒着太阳,把全身晒得红红的。水里的一只虾子见了,羡慕不已:“蟹大哥,你这身红红的色彩真是太美了!”“如果你到岸上来晒太阳,你也会有的。”蟹说。
虾子兴奋地跳到岸上,也学着蟹晒起了太阳,结果,把自己晒成了一具红红的尸体。
二
小狗答:“我摇尾巴的时候。”
小狗问小猪:“那主人又是什么时候最喜欢你呢?”
小猪答:“我长得最肥的时候。”
于是小猪见了主人就不停地摇尾巴,结果遭到主人一阵阵毒打。
而小狗呢,整天拼命地吃,把自己吃成了一只肥肥的笨狗,结果被主人赶出了家门。
三
在一次鸟类评比大会上,喜鹊被评为最讨人类喜欢的鸟,而乌鸦被评为最遭人类痛恨的鸟。许多鸟同情地问乌鸦:“人类为什么如此痛恨你呢?”“因为我说的都是真话啊!”乌鸦叹息道。
听了乌鸦的话,喜鹊不服气地说道:“难道我说的就不是真话吗?只不过我掌握了人类的心理---哪些真话喜欢听,哪些真话不喜欢听。”
四
一只老虎被猎人追赶。这时,老虎听到耳边有一只蚊子在叫:“虎大哥,我可以救你一命。”老虎感到好笑,一只小小的蚊子怎么可能救自己这位山中大王呢?老虎把蚊子的话当成耳边风,继续逃命。最后,老虎被猎人逼到一个悬崖下,再也无路可逃了。猎人端起猎枪,瞄准了老虎。就在这关键时刻,蚊子冲着猎人的眼皮蜇了一下。猎人一眨眼皮,子弹打偏了,老虎趁机逃出了猎人的枪口。
从此,老虎再也不敢轻视蚊子了。(摘自《广州日报》 2006年9月26日)
区 别
文/黄小平
绵羊与蜜蜂
人们在提取羊毛时,绵羊总是那么温驯;而人们在提取蜂蜜时,却时刻要提防蜜蜂身上的刺。
但人们赞扬的是蜜蜂,而非绵羊,甚至把世间那些懦弱的人戏称为绵羊。
所以,失去尊严的给予,哪怕给予的再多,也难以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美。
黄蜂与蜜蜂
黄蜂与蜜蜂不仅外形长得像,而且还是一个“家族”,同属于“蜂”类。
黄蜂总是用刺伤害着别人,而蜜蜂却用刺为人们捍卫着劳动果实。
一直以来,人们痛恨着黄蜂,热爱着蜜蜂。
喜鹊与乌鸦
无疑,喜鹊和乌鸦说的话都是实话,只不过,喜鹊专挑人们好的说,而乌鸦专拣人们坏的说,专揭人们的伤疤。
虽然说的都是实话,但喜鹊讨人喜,而乌鸦却讨人厌。
所以,实话实说也是一门艺术,就看你怎样有选择地去说。(摘自《广州日报》2010年1月3日)
没有纯蓝
文/黄小平
画家梵高曾对色彩有过这样一句论述:“没有一种蓝色不含有黄色和橙色。”也就是说,没有一种蓝色是纯蓝的。
是的,蓝天不是纯蓝的,正是有了一点点云彩,才增添了蓝天的绚丽。
是的,大海不是纯蓝的,正是有了一点点浑浊,才成就了大海的胸怀。
是的,圆满不是“纯蓝”的,正是有了一点点缺陷,才让我们的追求拥有了一份永恒的希望。
是的,好人不是 “纯蓝”的,正是有了一点点瑕疵,才让我们的生活拥有了一份真实的美丽。(摘自《广州日报》 2005年12月28日)
生存的哲学
文/黄小平
(一)
两滴水珠围绕生存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渺小的你我怎样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求得生存呢?
一滴水珠,投入大海,或是投入沙漠,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呢?前者是融入,后者是消失。
所以,小水珠的生存哲学就是:亲近我们的朋友,而远离我们的敌人。
(二)
冬天,刺猬们挨在一起,它们身上的刺却在扎伤着对方,尽管如此,可它们还是挨在一起,不离不弃,为什么呢?小时候,母亲曾这样问我。我答不出,母亲解释说,刺猬们挨在一起,是彼此用自身的体温来温暖对方,以抵御冬天的寒冷,尽管挨在一起,会在不经意间刺伤了对方,但这种刺伤,更多的是出于关爱和温暖。
每个人的身上也有一种刺,平时,人们善意的批评、指正和规劝,这些都是“刺”,都可能在不经意间刺伤了你,但世上有一种刺伤叫温暖,在刺伤的背后,更多的是出于对你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