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9-26 20:0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读后感锦集

  《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是一本由[英国]罗斯玛丽·兰伯特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1.00元,页数:9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精选点评

  ●中文译本读起来是非吃力了。去马赛的汽车上读完。求证:巴黎地铁世界上第一条电气铁路吗???

  ●通过八个章节简单介绍了20世纪的艺术: 1、突破传统 2、新运动 3、走向抽象艺术 4、幻想潜意识 5、在运动之外 6、中心转换 7、我们的时代 8、何用之有? 从立体主义野兽派、表现主义、维也纳分离派和未来开始,到德国的包豪斯、达达派、超现实主义、巴黎画派装饰艺术、抽象表现主义、非绘画性抽象艺术、光效应艺术、活动艺术、波普艺术、现实艺术……将20世纪以来的大的艺术潮流代表人物一一呈现,唯一不足之处还是——不是每一介绍人物和作品都有相应的配图、配图和文字不在同一页看起来费劲

  ●艺术就是任何人想要把表现为艺术的东西

  ●20世纪追求个性

  ●高度凝练概括的介绍了20世纪的艺术史及特点,对于门外汉初学者够用了。

  ●优质梳理,20世纪真是捉摸不定

  ●好多主义和运动,眼花缭乱的20世纪艺术。。。

  ●内容简练过头了。

  ●立体主义 野兽派 表现主义 未来派 达达派 超现实主义

  ●说真的我对于20世纪以后的艺术发展和艺术走向越发的感到虚无。在某种意义上的现代艺术,已经变成了一群自以为是的人在互相吹捧的无聊内容。——虽然确实有很多的很好的作品很有想法。但是总觉得在充斥着金钱所谓品位的现代金融经济发展影响下的艺术并没有多好。 这本书其实还算是较为全面一笔带过了好多的流派内容,作者一再强调20世纪是不能够很简单的区分流派就解决的,因为很多画家经常是一种游离的状况。不过自己比较欣赏的是最后一部分关于艺术和艺术理解表达。我以为比较中肯

  《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读后感(一):这套译林版《剑桥艺术史》与1994年中版又和区别

  原著版本好像是一样的,似乎译林版彩图多些?不知。

  但:

  译林版:8本,价格180元,每本90余页、100多页不等,总页数1216页;

  中青版:3本,价格90.8元,共1400余页

  《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读后感(二):每周读书 #120 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家?——《剑桥艺术史:20 世纪艺术》

  微信公众号:枫言枫语(MapleJustin)

  一、20 世纪艺术

  《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读后感(三):人人都是艺术(才怪)

  宜:

  1.挖掘人的内,最好不要保留余地

  2.重新审视生活,重新考量我们所见的一切真实

  3.读书或者实践了解历史和现在。

  忌:

  1.不读书,不实践。

  2.除谈论人生宇宙外一无所知。

  3.报菜名式炫耀。

  当代艺术的主要目的是给予视觉冲击,引起人的强烈情感,这也导致缺乏表现的深度。因此当代艺术容易沦为被贬斥和被盲目吹捧的两极。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都需要先去理解当代艺术的来龙去脉,才能继承或者突破,才能批评或者褒赞。

  《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读后感(四):对现代抽象艺术理解不能

  可能由于先入为主的缘故,始终认为20世纪初的欧洲艺术才叫艺术,这里才应该是现代艺术的中心。最喜欢印象派,了解一些渊源之后觉得立体派的作品也很精妙,毕加索的作品对我来说已经是抽象的极限了。对20世纪后期的现代抽象艺术理解不能,如果胡画几条曲线,或者涂几个色块,或者泼一些颜料就能撤出一大篇意义,请不要叫自己画家,自称作家演说家或者哲学家行为艺术家随便你,但是不要侮辱画家。抛开意义不谈,作品至少应该满足基本的审美需求吧?法可能偏激,只是我阶段性的想法,只是记一下。或许如果我先喜欢的是那些抽象画,会觉得印象派画很浅薄,也许,更可能的结果是——靠,绝对不让孩子画画。

  《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读后感(五):当情话说尽时我们说什么

  几个普通的几何形状,或者一团简单的色块,涂在纸上,便在苏富比拍出天价。

  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于是我们困惑,艺术究竟是什么?

  至少在早些时候,艺术是说与自然的情话。

  而博物馆(museum),这幢建筑最初筑起,就如它的名字,是缪斯的居所,是新的神庙,不过是用来崇拜纯洁的美的。

  早先的艺术,从《持矛者》到《暴风雪:汉尼拔和他的军队翻阅阿尔卑斯山》,我们都能找出些令人愉悦的东西。

  而这一切在20世纪发生骤变,艺术陡然转入深邃、费解。后印象派、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这些在过去绝不会被看成艺术的东西,大行其道,甚至博得盛誉。

  它们和过去的艺术相比,究竟如何?今天的艺术家,仍如他们的先辈一般伟大么?

  如果不是,那么艺术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地步?

  至于此时,我们与自然的情话已说尽了。

  现代艺术家多多少少地表示出,不可能再继续使用过去那些含义深刻的语言或仰,旧的艺术已很难超越。

  人体的结构与线条,已不能再画得更精致了。

  伟大题材与浩荡情感,已不能再翻出新意了。

  于是艺术家们不再在实物与观众间充当中间人,他们转向无尽的内在与自我表达,寻找生活中的真实之物。

  有关艺术的结论也发生改变。

  什么是艺术?

  艺术就是任何人想要把它表现为艺术的东西,就是人的创作技能;

  而艺术家就是对周围事件作出反应,并把这种反应放到他自己的“创作”中去的人。

  那些人所尽知、无人不懂的艺术呢,小孩子涂鸦似的画作,果真有深邃意义,值得起天价么?

  大概是,除了圈内互抬、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外,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某种崇拜,需要对某些东西出大价钱而已。

  百年优劣,此时评论尚嫌太早。

  在我看,西方艺术,在塞尚出世前,与塞尚出世后,

  即是中国旧体诗与现代诗的区别。

  画出《呐喊》的蒙克,画出《星空》的梵高,便是北岛诸辈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