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经济学寓言》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02-27 23:10: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经济学寓言》读后感100字

  《经济学寓言》是一本由[以]阿里尔·鲁宾斯坦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加护封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学寓言》精选点评

  ●经济学思维方式实践应用上,存在明显区别

  ●最喜欢后面问答。书里主要内容不太认同,但尊敬他的想法,起码诚实,比一些骗子好得多

  ●完全认同R神对经济学以及经济模型看法

  ●讲了作者非常主观接地气的一些思考事实,例如博弈论给出的均衡现实中解的差异,对经济模型和经济学的“有用性”要保持怀疑谦虚之心。不要忘记常识,不要记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真实的生存智慧及其启发,不要脱离实际。经济学理论作为一门学术难免冷冰冰,但现实中人性并非如此然这不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而是文学艺术

  ●2019年11月9日于B开始阅读

  ●好喜欢,看完很感动感谢真诚的鲁宾斯坦教授,感谢真诚的译者

  《经济学寓言》读后感(一):一本好书,关于《博奕论》

  

“第一次不用数学,而用故事个人经历阐述经济理论”。冲着这样的话语打开这本书。然,如何不懂博奕论,你也看不明这本书中的模型。即使你认识书中的每一个字。讨价还价模型想在市场中应用却被一句“告诉我,你是不是认为我会存在某个我愿意报并且你会接受价格?”击到崩溃。所以也许每个学经济的人都会掉入第陷阱“从事陓学科领域研究而不具备基础领域方面深厚知识功底,会让人怀疑你是一个假装内行的骗子”。因为现在的经济学已经跨很多学科了,书中也给出的是“有点像经济政策的经济政策”。经济学寓言,非预言。经济学真的有寓言,让人在各种均衡中转来转去,让经济学不断贴近、还原现实生活。学经济学有什么用?最好的用处是不是成为经济学家

  《经济学寓言》读后感(二):封面上的咖啡店

  做出好的研究的一个必要活动是思考。对我而言,咖啡馆就是能让我专注在这项活动上的最佳场所。每当夜幕降临,我经过特拉维夫或者纽约的某个咖啡馆时,会看到里面的那些常客——有的桌上放着笔记本电脑,有的没有;有的是一个人,有的是一群人。我很羡慕他们。然后意识到,我其实就是他们中的一分子,这时,我羡慕我自己

  中文版封面是在希伯来原版的封面基础上绘制出来的。原版封面的照片是我在“匈牙利糕点店”(Hungarian Pastry)里拍的,是纽约一个非常棒的咖啡店。由四对头组成图形,其实是博弈论中的双变量矩阵图。它第一次出现是在1994年马丁·奥斯本和我合著的《博弈论教程》的封面上。

  ——鲁宾斯坦

  《经济学寓言》读后感(三):塔勒布在《反脆弱》中对此书的评论

  经济学家鲁宾斯坦就领会了绿色木材谬误[专(比如做绿色木材生意的人)将一种必要知识(木材的绿色)的来源错当作另一种来源,后一种来源对外行人来说,更不可测、更难捉摸、更难阐述]——这需要很大的智慧和诚实才能看清这个问题。鲁宾斯坦是博弈论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也是你能在咖啡馆里遇到的最杰出的专家,在世界各地进行思考和写作。鲁宾斯坦拒绝声称他的有关理论问题的知识可以——由他——转化为任何直接实用的东西。对他来说,经济学就像寓言,寓言作家需要激发人们思考,或许间接启发了实践,但肯定不能指导或决定实践。

  在《经济学寓言》中,他讲到自己试图让黎凡特露天市场的小贩在讨价还价过程中应用博弈论知识,而不是用祖传的技巧。但他的方法并未给双方带来一个可接受的价格。随后那小贩说:“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在用我们的方式讨价还价,而你一来就想改变它?”他听到这话,羞愧地离开了。在这个地球上,我们所需要的只是在这种专业领域多两个像鲁宾斯坦那样的人,那样地球上的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塔勒布,《黑天鹅》《反脆弱》《非对称风险》《随机漫步的傻瓜》作者

  《经济学寓言》读后感(四):经济学家的良心

  没有想到这本小册子有这么高的质量,基本上让我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当然,中间若干次掐点抢优惠券和下单买书,但是不能怪我,没有买卖就没有新书看啦!

  作为经济学家的鲁宾斯坦,在这本书中却主要是对主流经济学进行各种吐槽,而为了看懂这些吐槽,适当的经济学知识,行为经济学原理以及博弈论常识都是必须的,不过既然你已经找到了这本书,这些对你应该都不是问题。

  对理性人的吐槽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鲁宾斯坦用自己的回忆让这些内容充满了个人色彩,甚至颇有些同情他和他的家庭。

  博弈论的章节让我们可以一窥真实的纳什,而不是传记和电影中闪闪发光的那个。

  丛林故事和市场故事是本书的精髓,经济学家和经济学其实隐藏的就是一切向钱看的世界观,相比起来哪怕弱肉强食的丛林故事也要温馨得多。透过经济学的面纱,我们理应看到既得利益者的獠牙,我这里依然要提出我个人推断的对无知之幕的正确用法:考虑到我们基本上不可能是既得利益者的后代,我们应该支持的唯一正义的解是必须中断资源和金钱的世袭,社会化大抚养和教育,这种情况下遗产税是零还是一百都无所谓,因为根本没有人来继承遗产,遗产归全社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后代是谁,发过来所有下一代都是我们的后代。反现代文明,也许,反人类则未必,毕竟历史上人类能知道生父的年代要远远短于不知道的哈哈哈。

  扯远了,语用学和陷阱这一章的翻译有点问题,不是很便于理解。

  而经济政策这一章可是完全把经济学皇帝的新衣暴露无遗,所以说这本书是经济学家的良心。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本书的主张有问题,但我觉得那只是他们的眼光太 low 啦,我为鲁宾斯坦打 call 哈哈哈,现代经济学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资本家的御用打手,难得看到经济学家的良心,必须大赞。

  顺便说一句《19世纪大转型》里面也有针对自由市场经济和个人主义思潮的吐槽,从系谱学的角度这些主张比你所能想象的要年轻得多,而且其中包藏的祸心和内蕴的矛盾远远超过你的想象。这两者的直接后果请参考本书的丛林故事一章。

  两本书都是强烈推荐,毫无疑问。

  《经济学寓言》读后感(五):译后记

  2015年12月17日,做编辑刚满一个月,我就给鲁宾斯坦教授(下简称教授)发了一封邮件,说我很想引进《经济学寓言》(Economic Fables)这本书。不到10分钟,教授就回了邮件,从此我就开始了漫长的引进、翻译、出版之旅。

  我是在教授的个人网站发现的这本书。跟教授的其他书不同的是,书里一点数学都没有,而其半传记、半理论的写作手法也很有新意。知名经济学家黛安娜·科伊尔还撰文推荐,说这是她2012年读的最好的书之一。我有点心动了。但刚做编辑的我没什么自信,不确定是否值得引进。我咨询了我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博弈论老师李多哲教授。他说,这个想法很不错,他自己就是教授的粉丝,虽然没看过这本书,但教授的文章他是每篇必看。听了这番话,我就决定下手了。

  鲁宾斯坦教授喜欢咖啡店。他在世界各地讲学期间,会去附近的咖啡店写作、思考,甚至还在个人网站上绘制了世界咖啡地图。毫无疑问,这本书也是在咖啡店里写出来的——本书封面用的就是他在纽约一个咖啡店里拍的照片。而这本书绝大部分的翻译工作,也都是在咖啡店里完成的。2016年4月,我从济南到桂林,周末独自去桂林一家面包咖啡店里点杯咖啡,然后开始翻译,效率特别高。我发现我只有在咖啡店才能完全投入:思维活跃甚至文思泉涌。

  教授非常友善、随和。在跟他邮件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几乎都是“秒回”邮件,最慢也是一天内回复(毕竟有时差,有时发给他时他已经休息了)。有时我的问题挺琐碎挺低级的——跟经济理论无关,他也耐心解答。

  之前我觉得教授的书太数理化了,似乎有点脱离实际。在我的想象中他是一个不怎么观察生活的人。直到我翻译这本书时才发现,他从不忘记观察生活,一直在思考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他把他的思考、困惑,都写到了这本书里。更难得的是,他是一个真诚谦卑的学者——读完这本书你就能理解我为什么这么说了。

  “吹捧”的话讲完了,现在我得提一处我不完全认同的地方。教授在书中讲到他——这位讨价还价模型的创立者,在市场上用其模型建议的方法来免去讨价还价过程,最终失败了。他似乎将这无处不在的讨价还价现象归因于传统、习俗,但我更认同张五常教授的解释——是因为有讯息费用的存在。张教授要回答的问题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为何会出现讨价还价行为(觅价)——而不是像传统经济理论说的,出现一个买方卖方都必须接受的均衡价格(受价)?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经济解释》卷三《受价与觅价》的第八章“讯息费用与市场应对”。

  教授在写这本书的期间接受了“五本书”网站(fivebooks.com)的采访。在讲完他最喜欢的四本博弈论的书之后,他说:“第五本书是一个惊喜。它实际上还没有被写出来。它仍然是一个空白,有待填补。在我看来,这本久久仍未出现的书,应该是对博弈论进行批评的。但它不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也不是对奥曼、夏普利、谢林或其他博弈论学者进行人格分析,而是使用纯粹的理性分析。我们需要这样一本书,来抑制人们想在博弈论里面寻找那些在我看来博弈论根本没法回答的问题的答案的自然倾向。我正尝试在这个方向上做一些微小的工作——写一本书,名字叫‘经济学寓言’。但我的这本书也仅仅是对真正的第五本书的召唤而已。”

  在此,我想感谢经济学老师柯荣住、诗歌课老师黄灿然、英语老师张满胜。在香港的一年我深受他们影响,让我能有勇气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出版和翻译。感谢羽毛球球友马荣镇,书中一些会计术语的翻译是向他请教的。感谢本书编辑董新兴老师和负责审稿的刘春荣老师,他们指出了不少编校错误,刘老师还在封面文案上给了我很好的建议。当自己的角色从编辑转变为译者的时候,很多编校错误就不容易被我发现了。我因此知道了译者和编辑的关注点有哪些不同,也更能理解我的译者了。

  特别要感谢的是东南大学的曹乾老师(他翻译过MWG的《微观经济理论》)。他毫不犹豫地答应给我校对译稿,并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比如长句变短、很多冠词不用翻译出来等;他还直接给我改动上百处,其中比较关键的改动超过30处,很多还是整句改;另外,他还帮我翻译了书中涉及数学的讨价还价模型。

  我还要感谢鲁宾斯坦教授和开放图书出版社负责人加蒂(Rupert Gatti)先生。2016年我翻译了一小部分后就发给他们看。他们各自给了两位中国朋友,意见都是:准确性有了,但很多地方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因此,后面在翻译和校对时,我就更关注中文的流畅性,尽量避免句子太长或拗口。

  非常感谢林林设计了这么清新的封面。这次她突破了自己,在原版封面的咖啡店照片上重新画图,并用了很特别的一种潘通绿。她个人觉得有点“骚气”,有点担心作者会不喜欢。没想到的是,教授非常喜欢,从三个方案中选了这一个。在邮件里教授说他怕我们没明白他选的是哪一个,说他要在电话里讲。随后他打过来说他就要这个绿色的封面,说他太喜欢了,并对我们表示感谢。

  这是我翻译的第一本书。之前我只编过几本引进版的书和翻译过空调说明书,加上自己也不是博弈论的教授,因此错误肯定不少。我恳请读者朋友们帮忙指正。我的个人邮箱是:calumli@163.com。由于这本书是“开放式的”,如果读者朋友发现有关于教授写的有意思的文章,都可以推荐给我(此中文版就加了两篇文章)——这样我就可以在加印的时候放进去啦!

  2019年4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经济学寓言》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