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是一本由[瑞士] 伊夫·博萨尔特(Yves Bossart)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读行者品牌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一):哲学思考方式入门书籍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对哲学一直都不甚了解,自以为哲学就是哲学家YY的产物。但看完这本书后,发现哲学远比我们以为的更具智慧,哲学与生活是那么的息息相关,哲学思考的是更加根源的东西。书里面每一个思想实验都具有代表性,也通俗易懂,即是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也能明白其想表达的哲学思想。适合对哲学有兴趣或者想了解哲学的读者阅读,相信读完之后你会有所感悟。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二):喜欢思考的你,听说过“哲学大会”吗?
文 / 静待花开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三):哲学中的思想实验
关于幸福的思想实验 幸福机器 亚里士多德与猪的幸福 亚里士多德与圆满的幸福 关于自我同一性的思想实验 忒休斯之船 自焚传输装置 关于道德的思想实验 电车难题 特蕾莎修女与精神病患 吃人肉的外星人 关于自由意志的思想实验 缸中之脑 关于时间的困惑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 (时间是真实存在的吗?昨天,今天,明天有什么区别?昨天是否己过去,未来是否己发生,现在是否真实?)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四):本书几处翻译疑有误
219页对于启明星和长庚星的翻译似有误。 “黄昏时分,天色渐暗,夜空中有颗星星比其他星星更亮:那就是启明星,黄昏时天上最亮的星。到了清晨时分,类似的情景再度出现:又一颗星比其他星更亮,那就是长庚星。” 《诗经》有云:“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难道不应该清晨时分最亮的星乃“启明”,黄昏时依旧明亮的乃“长庚”? 252页翻译也似有误。 “过去就是现在的未来”,是不是应译成“现在就是过去的未来”?
书的内容很好,然而翻译略生硬,还有好几处错误。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五):思想实验
作者是瑞士人,用思想实验的方式介绍了西方哲学,全书共分十个部分,分别是幸福、知识、道德、美与艺术、自由、法律与公平正义、心智与大脑、上帝与信仰、逻辑与语言、时间与空间、自我,介绍了西方在这些领域有哪些重要的哲学家,以及他们的主要主张。算是不枯燥的哲学入门书吧。而为什么要用思想实验这种形式呢,作者在前言里说,这样可以引发思考,而且易于理解。这些思想实验确实可以把枯燥的哲学理论转化成让人感兴趣的形式。其中许多思想实验原来在哈佛公开课《正义》里提到过,比如电车叉道与胖子和缸中大脑,当时课上的热烈讨论现在还让人记忆犹新呢。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六):入门哲学书推荐
能激起我对人生的思考,或是能对我的人生有所影响,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影响的书,对我而言就已足够是一本好书。
刚看完几本大部头的书,有些疲劳,有些书荒,信手翻了翻之前定下的2021书单,翻到了这本,当初就是被书名吸引,如今依旧是,听起来能带给人一些思考,但又不会很晦涩难懂,还带着点俏皮。翻开读了几章,确实正如其名给我的感受,算是一本哲学入门书。
哲学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日常面临困境面临人生抉择时大家都会思考人生的意义,每个人对于人生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而哲学就是这些理解。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七):没有音乐,人生是一场错误。
看完。 刚开始并没留意是哲学入门书,所以,看得特别痛苦,各种假设,感觉很初级,差点放弃继续读下去的冲动,因为收获不大,不就是假设A是B,B是C,然后推出A是C,仅此而已…… 后来,忍不住看豆辨的评分,8.1分,还不错,然后看了评论,哲学入门书,最后,明白了,当你把它当作哲学启蒙书籍来阅读的时候,感觉还好,入门书不是通俗,简单,易懂么?或者哲学本来就是逻辑夹杂着各种假设…… 最后,抄一下摘录: 1.尼采说:没有音乐,人生是一场错误。 2.叔本华说:人生仿佛是一只悬吊的钟罢,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来回摆荡。 3.爱比克泰德写道:不要要求事情依照你希望的方式发生,而是要希望事情依然实际该发生的方式发生,那么你的日子将过得很愉快。 4.期待的快乐是最大的快乐。 5.……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八):思想实验
1.所谓的“公平”,是指合理的差距。只要大家自愿、接受,就是公平。 2.所谓的“艺术品”,是指能引发人思考或谈论并且使用恰当形式表达出来的作品。 3.审美是需要积累的,需要一件好作品一件好作品地看,看多了你就有品味和品位。 4.机器通过图灵测试仅代表它做出了和人一样的反应,不能说明拥有智能。 5.把你大脑里的想法写出来,整合到一个文件夹或笔记本里,这相当于替代了大脑的存储、记忆功能。把记忆交给笔记本,大脑是用来思考的。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九):《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
[瑞士]伊夫·博萨尔特 – 这是一本有趣的哲学入门书籍,用55个著名的思想实验来抛砖引玉,引发思考。本书语言很风趣,适合边读边跟人讨论、分享。让思想的火花碰撞在一起,发现每个人对同一哲学问题有不一样的思考方式,也是阅读的趣味所在。 比如“幸福”一章中,借西绪弗斯的故事引出了存在主义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人类会寻求意义,会追求目标,会为自己打算,实际上却处在漫无边际、没有意义的宇宙里。这种荒谬性,就如同西绪弗斯的处境,他也被迫从每日的劳动里找出意义来。 加缪认为,“我们必须把西绪弗斯想象为幸福的人”。 人生的毫无意义,既不该让人绝望,也不该让人逃避到幻觉里,更不是自我了断的理由。正好相反:我们应该充分享受我们存在的一切面貌,尽可能积极地把此时此刻过得更好;意识到人生的荒谬性,就等于发现我们的自由。 看到这里,就想起椅子乐队的歌: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十):人类思想实验室
2018.6.19 提出55个人类的思想实验,分为几大类。 1. 幸福,认同自己的命运并乐在其中就是幸福。 2. 知识,柏拉图的洞穴囚徒思想实验,普特南的缸中之脑,明希豪森三重困境(永远问为什么),缺少的蓝(推测自己从未见过的东西),故障的钟正确的时间(厘清知识概念,我们正确才能正确认清真实与否)。 3. 道德,电车与胖子中两种不同的情况之差,在于是否把人当做工具,特蕾莎修女与精神病患(性格美德和智性道德) 4.美与艺术,到底艺术的美如何判断?业余爱好者可以欣赏到艺术品的美吗? 5. 自由,如何确定我们真的拥有自由意志? 6. 法理与公平主义,公平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7. 心智与大脑,我们很难得出结论,心智与大脑之间有何种联系。 8. 上帝与信仰,上帝存在的证据不全面 9. 逻辑与语言,只有确定环境的语言才有确定的意思和逻辑。
10. 空间与时间,回到过去是回到平行宇宙吗?所以即是杀死了祖父,你还是存在的,因为不是同一个世界。
11. 自我,大脑和身体哪个才是你的主体?互换了你选择哪一边?记忆和大脑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