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里庇得斯悲剧五种》是一本由[古希腊]欧里庇得斯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4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欧里庇得斯悲剧五种》精选点评:
●《美狄亚》——绝望主妇/我的危险妻子
●《美狄亚》真的是太棒了!下周读原文选段,看完译文都喜欢得不得了。
●《酒神的伴侣》注释详细,从这部剧可以看酒神崇拜教仪。(此剧把酒神崇拜和地母崇拜平等视之)外邦神酒神降临忒拜城,以母亲血缘和父亲神力为由,力图建立教仪。我们可以在判断叙述(教仪)的真实性时看到权力的运行。狄奥尼索斯是一个不可琢磨的此在 - 他是乔装的客人,是歌队长,是率领狂欢队伍的男巫,是监牢里的公牛,是引导彭修斯又“半路消失”成声音的引路人。在这个过程中,猎杀者彭修斯逐渐成为猎物,不知不觉臣服于狄奥尼索斯的命令,接过狄奥尼索斯的神杖,或是扮成女装。另,人在限度中以德性超越神性。
●20190313 编者有心了
●"欧里庇得斯首先在文学的领域发现女性" 本书另有译者个人心得,译一部《特洛伊妇女》仅得两三袋麦粉(1931)
●三大悲剧家一路看下来。非常喜欢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亚三部曲,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Euripides的作品除了阿尔刻提斯之外都很喜欢。Iphigeneia in Tauris一剧非常好
●美狄亚最酷滴!别的几部都不好看!还是索福克勒斯那一本很好看滴!
●神明的行为是多样的,他们做出许多料想不到的事,凡是我们所期望的往往不能实现,而我们所期望不到的神明却有办法,这件事就是这样的结局。
●读剧太吃力了,死耗着看完了。看得最认真的算罗念生写的材料和译的相关文章了,罗的见解有很多可说是问题见解和一知半解。埃氏和索氏现在根本就不知道写了些什么,那些故事大致还有点印象。虽然如此,但是对于古希腊的读和想渐渐让我和自己的过去越来越远,就像是在重新做人一样。
●美狄亚:我的心,快不要这样做!可怜的人呀,你放了孩子,饶了他们吧!即使他们不能同你一块儿过活,但是他们毕竟还活在世上,这也好宽慰你啊!——不,凭哪些住在下界的复仇神起誓,这一定不行,我不能让我的仇人侮辱我的孩儿!无论如何,他们非死不可!命运既然这样注定了,便无法逃避。
《欧里庇得斯悲剧五种》读后感(一):《欧里庇得斯悲剧五种》阅毕掩卷——欧里庇得斯笔下的女人
埃斯库罗斯悲剧辉煌余烬,索福克勒斯悲剧开创了新的时代,新老交替,破旧立新,是传承与创新共同催生的必然过程。而欧里庇得斯就没那么幸运了,前辈索福克勒斯只比自己大十五岁,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身居高位,甚至还特别长寿。这使欧里庇得斯在悲剧竞赛上一生都只能活在前辈索福克勒斯的光环之下,充当一个偶尔显露光芒的配角。是的,欧里庇得斯只得过五个悲剧头奖,并且其中两个还是他过世之后,他的儿子将他的悲剧拿出来表演才获得的。
但是,无论前辈如何光芒万丈,依然阻挡不了一颗金子终会发光。索福克勒斯曾这样说道,他笔下的人物是理想的,而欧里庇得斯笔下的人物则是真实的。欧里庇得斯被称为“心理描写的鼻祖”,他擅长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变化,使人物被刻画得更为细致和真实,将悲剧艺术中的怜悯和悲情由内而外的渗透。有人称,欧里庇得斯是古希腊文学领域第一位发现女人的诗人。的确,《欧里庇得斯悲剧五种》无一例外的都是女人的戏码。而在欧里庇得斯所生活的时代,虽然雅典处于民主时期,但是女人却被称为男人的附属,地位十分低下,活得卑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欧里庇得斯笔下的女人,却依然能感动着那个时代的“雅典人”,可见其魅力之所在。
美狄亚和阿尔刻提斯是欧里庇得斯笔下最具对比性的两个人物,同样是婚姻中的女人,同样是视爱情至上的女人,但是却走向了两个极端。究其原因,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婚姻的幸福与否也是两个人共同经营的结果。阿尔刻提斯遇到的是阿德墨托斯,妻子能代替丈夫走入冥府,丈夫能遵守妻子死后不再娶的诺言,刻骨的爱情能遇神助,阿尔刻提斯最终复活与阿德墨托斯团聚,结局完满。而美狄亚遇到的是伊阿宋,妻子背叛家族与丈夫私奔他国,丈夫却喜新厌旧另结新欢,黑化的美狄亚不仅杀了小三,还杀了自己的两个孩子,以此报复伊阿宋的背叛,结局可谓惨不忍睹。
《美狄亚》是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欧里庇得斯给现代女性上的一堂婚姻必修课。美狄亚的悲剧能给现代女性一些婚姻的启示:一、一见钟情中意的是皮囊,两情若是久长终要忠于人品,拒绝闪婚,延长婚前考察期;二、不要为了奔向婚姻和新的生活,因为父母的反对,而与他们切断联系,反目成仇,因为原生家庭永远是女人婚姻受伤的避风港和最后的退路;三、学会向人倾诉,自我开导,保持心理健康;四、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对待婚姻中的不公平,切忌过激行为。不得不说,欧里庇得斯对女人和婚姻的见解可谓深刻。
《伊菲革涅亚在陶洛人里》中伊菲革涅亚因为远征特洛亚而被父亲阿伽门农献祭,在悲叹自己命运不幸的同时,又被迫沦为无辜者的杀献者,其中的隐忍是无奈和悲戚。《特洛亚妇女》中赫卡柏代表的是亡国之后女人沦为奴隶无所依的凄惨,丈夫战死了,儿子战死了,最后的小孙子也被摔死了,要多凄惨有多凄惨。《酒神的伴侣》中阿高厄代表的是为酒神报复成为信徒的疯狂,将自己的儿子分尸而不自知,要多疯狂有多疯狂。这些篇章中,无论是从形象刻画还是心理描写,这些女人都是真实的,活生生的。这也正是欧里庇得斯给后世文学留下的最深远的影响。
《欧里庇得斯悲剧五种》读后感(二):《希波吕托斯》读思录
欧里庇得斯的《希波吕托斯》虽然主角是人,但导演却毫无疑问是神。对于希波吕托斯这位善良纯洁的好青年的悲剧,三位神在不同程度上都负有责任。作为全知全能的神,阿佛洛狄忒认为希波吕托斯守身如玉是对自己的傲慢和蔑视而决意惩罚他,她使其无辜的后母菲德拉爱上了希波吕托斯,并最终造成了德菲拉的自杀及其对希波吕托斯的诬陷;波塞冬虽然明晓一切,但仍遵照约定杀死了自己清白的孙子,造成了儿子忒修斯的追悔莫及;虽与希波吕托斯有很好的友谊,但阿尔忒弥斯却没有及时出来揭示真相,未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可以说,诸神不仅没有给希波吕托斯的虔敬以回报,反而参与到了其悲剧的发生过程,甚至是这场谋杀案件的凶手。这对于古希腊的宗教观念是一场颠覆,原来神灵并不总是善良公正的,他们像人一样有自己的性格和情绪,也会做一些坏事和错事。剧尾希波吕托斯知道真相后,对造成这悲剧的神也难免怨恨,“但愿凡人也能把诅咒加于神灵”[1],而忒修斯也在丧子的悲痛下,慨叹“啊,库普里斯,我将永远忘不了你所做的这坏事”[2] 。在此,神和人的位置发生了倒转,人是无辜和善良的,对犯了过错的神进行批评。这相对于之前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作品中神是命运的主宰而不可违抗及神代表公正不会无故赏罚的神义论是很不相同的,在《希波吕托斯》中阿佛洛狄忒喜欢被人尊敬,容不得希波吕托斯“拒绝床第,不愿结婚”[3],决意给予其死亡的严酷惩罚,并且害死了无辜者菲德拉,“我不能顾虑她的灾难,让我的仇人不受到惩罚,丢了我的面子”[4],这位神已经成为一个偏狭而不择手段的报复者,不具有高尚公正的合法性,丧失了人对其爱戴信仰的地位。
在与神的恶意斗争的过程中,人的尊严和品德展现到极致。虽然有强烈的爱欲,但菲德拉宁肯自己死也绝不玷污自己的婚姻;最后虽然误听乳母劝告使事情失去控制,但马上以死来维护名声,其对希波吕托斯的诬陷也是出于名誉的考虑,不能不让人同情和钦佩;虽然希波吕托斯是因其高贵的心带来了死亡,但这个善良的无辜者在知道真相之后并不怨恨自己轻信的父亲,他选择了与忒修斯和解免除他的杀人之罪。诚然,人类的诸多弱点和局限使其在神的力量之下难以避免悲剧的诞生,无力对抗险恶的命运,但神不能仅凭力量就证明自己的公正和善良,而人的高贵和伟大也绝不是神的力量所能泯灭的。希波吕托斯被阿佛洛狄忒仇恨,正是因为他坚持“对神和对人一样,我们有一些选择”[5]的自由意志,这是人独立于神的操控而自主生活的尊严所在,虽然遭致了神的惩罚,但纵然是死亡也没有削减希波吕托斯的高贵,所暴露的反而是神的偏狭和暴虐。面对现实中的不公正,欧里庇得斯所歌颂的正是希波吕托斯一样的高贵品格,质疑和挑战了神的正当性 ,标志着自然宗教的逐步解体和哲学时代的来临,人取代了神成为社会的中心。
然而,人面对一个充满的恶意神灵世界是难以生存下去的,他既难以与之对抗,也无法遏制人性中的恶,更不可忍受推翻神灵意义缺失的虚无,这或许西方在希腊之后又重新创生了全知全能全善上帝的原因。
[1] 第618页。
[2] 第621页。
[3] 第536页。
[4] 第537页。
《欧里庇得斯悲剧五种》读后感(三):美狄亚:来自“人”的呼喊
《美狄亚》被认为是世间最打动人的悲剧之一,而美狄亚被称为戏剧史上最能打动人的女性之一。我想,几乎没有人能否认,当他们读着美狄亚呼喊着的悲愤文字,想象着孩子们的鲜血在美狄亚的怀中滚烫地流淌时,他们的心已跟随着这位伟大的女性颤动。这种深入读者内心的感染力与其他大多戏剧不同:或许我们能够在俄狄浦斯王的悲剧下感叹命运,或是在普罗米修斯的事迹中赞叹英雄气概,但唯独从欧里庇德斯的悲剧中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真正能感受到的——因为美狄亚正是“人”的代表,她的呼喊是来自每一个“人”的真正呼喊。
欧里庇德斯怀疑神的存在,质疑宗教的真实,这使得他在戏剧上打破了古希腊以神、命运等为中心的传统,将“人”作为主角,表达了社会中人们真正的所思所想。而通过美狄亚这样作为“人”的角色,作者向我们展现了“追求人格”的强大力量。
美狄亚始终在寻求着人格上的独立与自由。在故事开端,美狄亚为了追求自己的深爱的异邦王子,背叛了自己的国王父亲,甚至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在传统中,嫁与外邦人代表了制度上的禁忌,而美狄亚对爱情的追求则是其对人格的追求,是对人性深处的真实一面的肯定。美狄亚逃离了家乡,也逃离了制度的约束,获得了人格上的自由。
而故事的中心部分,迎来了美狄亚对人格的第二次追求:对女性人格的追求。她的丈夫伊阿宋竟迎娶了新的公主,抛弃了美狄亚的忠贞爱情,同时仍然虚伪地自称一切是为了孩子,一切是因为关心美狄亚。美狄亚的反抗再次让读者感受到了人的力量,她不屈服于丈夫,她密谋,她杀死了新娘,她要惩罚他丈夫的自私与虚伪。编者在前言中提到,欧里庇德斯所处的年代充满了矛盾,其中“妇女地位”便是一大矛盾。由于对妇女的“一夫一妻制”,雅典妇女必须严守贞操,甚至被禁锢在闺阁中,一般不得参加公共生活,没有政治权利,而男性则可以有外室,不受法律道德约束。很多妇女因此反抗,造成许多家庭悲剧。作为一个拥有人格的女性,美狄亚便是当时无数妇女的代表,或者她们内心深处的冲动,用不眨眼的冷酷手段宣告世界女性理应拥有的权利与地位。她对丈夫的反抗是作为一个女性对独立自由的勇敢追求。
最后,美狄亚迎来了第三次追求,也是全剧最打动人的地方——杀儿报仇。擅长表现人物内心想法的欧里庇德斯在此刻画了美狄亚的矛盾心理。她爱自己的孩子,她也要报仇,追求作为人的自由。在为新娘下毒前,美狄亚不断说着对孩子的爱怜,却又哀叹着将再也见不到他们。抗争的心驱使着她牺牲自己的母爱,这也使得她刚强的内心与反叛的精神更深入人心。然而,美狄亚的心依然出现了动摇,她对孩子的爱与对丈夫的恨进行了一场斗争,是她心理最为矛盾的体现。“哎!哎~软弱的思想”当美狄亚看到自己孩子的眼睛时,她开始不忍心下手。当美狄亚听到自己的计划成功之时,她的决心再次燃起,她要抗争到底。从一开始的打定主意,到后来的矛盾,到最后的痛苦的决断。或许,美狄亚最后的决定是明智的,她将孩子带离了自私的男人的身边,也将孩子从无助的自己身边送走,让他们获得最终的平静。这是她对自由人格的追求,也是对孩子的负责。但当孩子的鲜血流淌之时,我们不禁反思:造成悲剧的究竟是人物性格,还是社会本身?
人,无论男性或女性,都应有追求自由、追求人格的权利。我们能从美狄亚身上看到的便是人类的那份最真实最原始的力量,在禁锢中用惊人的爆发力追寻着自我与自由。我想即便是今天,这股力量依然值得被合理地珍存。在这个充满限制的现代社会中,适当地爆发一下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我,接受自己最真实的渴望,或许能找到更多我们想要的东西。
《欧里庇得斯悲剧五种》读后感(四):“这是音乐与图书,舞蹈与诗歌,这尤其是戏剧” | 笔记
关于《欧里庇得斯悲剧五种》的序、人物、概要、编者引言的读书笔记。
序
“希腊悲剧到了诗人手里,社会问题才提得特别鲜明,普通人的形象才占重要地位,心理描写才更为深刻——这就是诗人对于戏剧发展的贡献。”欧里庇得斯是第一个有大藏书室的雅典人,生活在雅典的全盛时期,身为贵族,却是民主派的拥护者,同情被侵略的弱者,关心奴隶遭受的压迫等问题,用神话批判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从哲学剧本可以看出诗人怎样批判雅典家庭制度的不合理和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痛责男子的不道德和自私自利。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悲剧的意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家庭悲剧的范围。” 他深受诡辩派思想的影响,对宗教采取怀疑的态度:“在欧里庇得斯看来,决定命运的不再是神明,而是个人自己的行为。”
创作方面的两大贡献:写实手法和心理分析。欧里庇得斯拿日常生活作题材,善于描绘人物心理,了解妇女心理。时常有“神力”来解决问题。风格质朴,语言流畅,也有冗长的说理和雄辩。《特洛伊妇女》“是文学史上对被侵略者表示最大同情的第一部杰作。”“由逆境转入更坏的逆境。”
《阿尔刻提斯》
人物:阿波罗、阿尔刻提斯(阿德墨托斯的妻子)、阿德墨托斯(斐赖城的国王)、欧墨罗斯(阿尔刻提斯和阿德墨托斯的儿子)、赫剌克勒斯、斐瑞斯(阿德墨托斯的父亲)
概要:阿波罗与死神对话,要取走阿尔刻提斯的命(阿尔刻提斯替丈夫阿德墨托斯死)。阿尔刻提斯只剩一线呼吸,与阿德墨托斯道别。赫剌克勒斯来访接受款待。阿尔刻提斯与父亲争吵为什么父亲不愿意替自己死去。赫剌克勒斯为报答悲痛中仍款待自己的阿尔刻提斯引回阿尔刻提斯的鬼魂。
编者的引言:
《阿尔刻提斯》是四部曲的最后一部,“笑剧”,但也并非传统的真正的笑剧。
《美狄亚》
人物:美狄亚、伊阿宋、克瑞翁(科任托斯国王,格劳刻的父亲)、埃勾斯(雅典国王)
概要:伊阿宋背叛美狄亚,克瑞翁驱逐美狄亚。美狄亚离开前打算杀丈夫与他的新夫人。伊阿宋为自己辩解,为了更好的生活才另娶妻室。美狄亚遇到求子的埃勾斯向他诉说,与他约定起誓答应收留并非保护美狄亚。美狄亚在送给新娘的长袍和金冠上涂了毒药,让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去。传报人描述新娘连同克瑞翁一同被毒死的场面。美狄亚坐龙车离开,伊阿宋悲痛。
编者的引言:
作品可以分为内战和内战后期两大类。前期,“剧中的人物与动作的关系比较密切一些”,引用“神力”的方法因他出名。后期,“惊人的‘认识,剧烈的动作,和疯狂的发作’”,“那旧日的谨严的悲剧诗体和那松懈的喜剧诗体的分别这时候便打破了。”善于描写女人及其心理。
《特洛伊妇女》
人物:波塞冬,雅典娜,赫卡帕(特洛伊国王普里阿莫斯的妻子,赫克托耳和帕里斯的母亲),卡珊德拉(普里阿摩斯与赫卡帕的女儿),安德洛玛刻(赫克托耳的妻子),阿斯提阿那克斯(赫克托耳与安德洛玛刻的儿子),墨涅拉俄斯(斯巴达国王,阿伽门农的弟弟,海伦原夫),海伦
概要:传令人塔尔堤比俄斯告知赫卡帕女俘虏将被分配。卡珊德拉将分给阿伽门农,安德洛玛克赠给皮洛斯,波吕克赛娜赠给已死的阿客柳斯,赫卡帕则到俄底修斯处。赫克托耳死,安德洛玛克也将成为奴隶。传令人传安德洛玛克的儿子阿斯提阿那克斯被从城墙上抛下死去。墨涅拉俄斯责怪海伦。阿斯提阿那克斯死。
引言:
“等史诗不能再往高处攀登,抒情诗掉过头往下坡走路时,他们便从史诗里借来一些悲壮的神话和丰富的想象,又从抒情诗里借来那美丽的文字和各式的韵文体造成一种复杂的形式,这就是悲剧。”
在埃斯库罗斯加入第二个演员的基础上,索福克勒斯加入第三个演员,打破四部曲相连的传统。把歌队人数从十二个增加到十五个。同时写过喜剧和悲剧的诗人是伊嗡。雅典的三个戏剧节:城内的酒神节(三月尾)、勒奈阿节(五月尾)、乡下的酒神节(十二月尾)。
(一) 关于希腊悲剧:
“那古雅典城的观众真是幸福,他们坐在那晴明的天宇下,那高处还可以望见一片明蓝的海水,望见场中的图案,那当中摆着的是鲜明的人物。于是笛声起了,歌声起了,他们听了那些古英雄所遭逢的命运,他们的情感也跟着飘扬。这是音乐与图书,舞蹈与诗歌,这尤其是戏剧,可以净化他们的怜悯与恐惧的心理。”
希腊悲剧的特点:完美的形式;简单;表现求美;表现求善;歌队(作用:保留抒情成分;解释剧情,引起观众的情感;安慰剧中的人,缓和气氛;点缀剧场,增加景致;代替幕)
(二) 欧里庇得斯
早年应父亲要求学习运动,醉心诗和哲学,受哲学家阿那萨戈剌斯影响。性格中有两种基本冲突的特点:对大自然和人性的爱好与对冷酷的理智的崇拜。向着心理方向发展。
(三)
有声有色的景致
《伊菲革涅亚在陶洛人里》
人物:伊菲革涅亚(阿耳戈斯国王阿伽门农的女儿),俄瑞斯忒斯(伊菲革涅亚的弟弟,杀母亲克吕泰涅斯特拉),皮特拉斯(俄瑞斯忒斯的朋友,斯特洛菲俄斯的儿子),托阿斯(…国王)
概要:牧人向伊菲革涅亚讲述抓住敌人的场景,俄瑞斯忒斯与皮特拉斯将被作为祭祀的献品。伊菲革涅亚向俄瑞斯忒斯询问阿伽门农一家的消息,请皮特拉斯带信回去说俄瑞斯忒斯没有死去,信中写阿耳忒弥斯女神用母鹿替换了献祭的伊菲革涅亚。姐弟相认,俄瑞斯忒斯诉说自己被报仇女神追赶,罗克西阿司要求俄瑞斯忒斯把神像带到帕拉斯的都城以使报复女神不再追赶他。伊菲革涅亚设计偷走神像,说谎要用海水才能洗涤神像上的污染以将其偷走。俄瑞斯忒斯带走神像和女祭司伊菲革涅亚。托阿斯找陶洛人追捕,雅典娜出面阻止,姐弟与神像获救。
编者的引言:
阿赖温,第一个和希腊戏剧有关系的人。忒斯匹斯。埃斯库罗斯发起四部曲的传统,四部剧:三个悲剧和一个笑剧。欧里庇得斯,日常语言、更真实的人物。比较自然,歌词美丽,和对话往往没什么关系。结尾往往以神力解决困难。
介绍戏剧演出演员、场地等准备,评判,奖赏。
《酒神的伴侣》
人物:狄俄尼索斯(宙斯与塞墨勒的儿子),忒瑞西阿斯(忒拜城先知),卡德摩斯(腓尼基国王阿革诺尔的儿子,忒拜城建立者),彭透斯(阿高厄和厄喀翁的儿子,忒拜国王,卡德摩斯外孙),阿高厄(卡德摩斯与哈尔摩尼亚的女儿)
概要:狄俄尼索斯出面指责卡德摩斯的外孙彭透斯不敬自己为神,狄俄尼索斯为卡德摩斯之女塞墨勒的儿子。彭透斯报告众人戴上了常春藤起舞,祭狄奥尼索斯。卡德摩斯劝彭透斯一同参与。狄奥尼索斯被彭透斯的卫兵捉拿,被捆绑关进马房。狄奥尼索斯骗彭透斯穿上女人的衣服以惩罚他不敬神,为他整理衣着头发,带她去看狂女的“无耻行为”,妇女们发现后抓住枞树,使他从顶上跌下,妇女将其撕成碎片。卡德摩斯向狄俄尼索斯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