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埃斯库罗斯悲剧二种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11-30 01:19: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埃斯库罗斯悲剧二种读后感1000字

  《埃斯库罗斯悲剧二种》是一本由(古希腊)埃斯库罗斯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27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19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埃斯库罗斯悲剧二种》精选点评:

  ●额,不好看。

  ●读得佶屈聱牙,专业所限,很多典故实在无法反应,丧失了许多阅读乐趣。原文一定十分具有感染力。

  ●对于幸运,众生都不知足。

  ●阿伽门农很棒!

  ●罗先生的翻译很好。

  ●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深深烙在了心上。

  ●2

  ●优美 另我惊叹 埃斯库罗斯实在是一个太聪明优秀 我相信他也一定长的非常漂亮的 ,如果在当时我一定崇拜不已,牺牲一切去看他排的戏

  ●最毒妇人心

  ●再读埃斯库罗斯,零散的几点想法:普罗米修斯不全是所谓反抗强权者,因为他心中是希望宙斯早日宽恕他的,他也知道自己犯了那个时代里最大的错误-越界,他不满的是宙斯的忘恩负义,而非惩罚本身,所以普罗米修斯并不是一个殉道者。《阿伽门农》的开头令人想起《哈姆雷特》的序幕;第三场,阿伽门农说一个人只有在死后才可能被说是有福的,《俄狄浦斯王》全剧的最后一句几乎就是这句的重复。

  《埃斯库罗斯悲剧二种》读后感(一):埃斯库罗斯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埃斯库罗斯,活跃于公元前500多年,普罗米修斯和阿伽门农是他最著名的悲剧作品。但是深究起来,两部作品都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后面两处都是大团圆结局,所以严格说来算不得悲剧。普罗米修斯的字面意思是预见,他属于泰坦族,根据希腊传说,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类,而宙斯有意消灭人类,他不让人类拥有火,于是普罗米修斯为人间盗取火种,最后被宙斯钉在高加索山上,白天酷热,晚上严寒,每天都有一只鹰来啄食他的肝,这种酷刑延续了三万年,也有说五百年,直到海格力士解救了他。阿伽门农是希腊的众王之王,觊觎特洛伊的富饶,同阿克琉斯一起率领希腊联军进攻特洛伊,胜利回国后被自己的妻子毒死。戏剧的形式决定了,全文全部由对话和歌唱组成,很难想象2500多年前的古希腊已经可以上演如此曲折的戏剧。

  《埃斯库罗斯悲剧二种》读后感(二):一些感想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相信命运的定数,他知道自己无法反抗宙斯,而他也预言宙斯也无法逃脱被后人反抗的命运。但他并不是那种「宿命论」的狂热者。之所以被宙斯暴戾的权力惩罚,是因为他偷取火种给人类,为人类传授技艺,从而改变人类命运,因此遭受众神的憎恨。他有一颗桀骜不驯无畏强权的内心,是个很正义高大的人物。 【阿伽门农】阿伽门农只是为了胜利而献祭了女儿,而克吕泰墨斯特拉王后则是为女儿复仇罢了。「若要不服从,命运自然是苦;但是,若要杀了我的女儿,我家里可爱的孩子,在祭坛旁边使父亲的手沾染杀献闺女流出来的血,那也是苦啊!」在进退两难之中,阿伽门农选择了倾向联军舰队。可从第三场的对话可以看出,阿伽门农却已经是沉浸在战争胜利的傲慢之中了,所以王后才起了杀心。可以说这部戏剧既有命运带来的电车难题,也有人性带来的缺陷,所以才诞生悲剧。

  《埃斯库罗斯悲剧二种》读后感(三):读后

  《被绑的普罗米修斯》。普的名字是“先见之明”之意,因为诓骗了宙斯,又盗取火种,教会凡人认识四季、金银铜铁以及各种技艺被绑于高加索山崖上。但是,普不屈服于宙斯的压迫,无论开始赫尔墨斯如何威逼利诱,都不为所动。普知道宙斯将被其与大海女神塞提丝结合后生下的儿子推翻,正如宙斯之父克诺洛斯被其打入地下一样。所以他说,连宙斯也逃脱不了命运,不过他最终与宙斯达成交易,于是就有了阿基琉斯。整部剧意在塑造普不屈不挠的傲岸和宙斯为所欲为的暴虐。普和伊娥的苦难都是宙斯导致的结果。《奥瑞斯提亚》三连剧感觉废话有点多,不如《普》紧凑。阿伽门农因为向阿尔忒弥斯献祭了女儿,遭妻子克鲁泰默斯特拉记恨,在洗澡时被后者用衣袍的网线缠住,凌迟砍死。儿子奥瑞斯忒斯杀母为父报仇,虽然杀母有违法律,但是不杀母该如何躲避父亲阴魂的责难?因此,奥虽被复仇精灵追责,却获得阿波罗和雅典娜的支持。阿波罗认为女人不能被视为家长,只是“保姆”,所以杀死母亲为父报仇是天经地义的,雅典娜没有在母亲的子宫里长大,却是在父亲的头颅里出生的,所以坚定的现在为父报仇的奥瑞斯忒斯一边。投票时谁也没提到阿伽门农杀女一事,好像这并不重要,让人费解。海伦在剧中又被唾弃,她一人害死了多少阿开亚战勇,可这也是神和命运的安排。阿特柔丝让其兄吃儿子的人肉饼的情节与西伯侯姬昌被商纣王吃伯邑考的人肉馅饼的故事不谋而合了。埃氏的悲剧气势磅礴厚重,但细节之处有时似乎照顾不过来,不过作为公元前6至5世纪的戏剧竞赛佼佼者的剧作,它总在为后来的西方文学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

  《埃斯库罗斯悲剧二种》读后感(四):钻钻更健康

  在P84下面1129 预言者卡珊德拉指明了阿伽门农被妻子杀害的命运:“看呀,看呀!别让公牛接近母牛!那戴角的牲畜贫了她的恶毒的轨迹,把他罩在长袍里,然后打击。他跟着就倒在了水盆里。这计策是那参与谋杀的浴盆想出来的,我告诉你。”

  我没有参考过原文,但是其中的“这计策是那参与谋杀的浴盆想出来的”这样的思维方式应该与翻译无关。对我来说,这如同硬核一样不能被消化,归结为表面的修辞方式也说不过去。况且这也是一个预言者说出来的。

  刚好一同看完了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里面有一些材料,似乎与这样的感觉有匹配的可能。

  1、并没有命运,也没有预言者。关于它们的建构只能凸显出那种被实现预设的假定。犹大只是耶稣完成其建构世界的符号意义的一个牺牲者。

  “我们跃跃欲试时,在我们通过一个具体行为干预世界时,真正的行为并非这一具体、经验、实际的干预(或非干预);真正的行为具有严格的符号性,它存在于这样的模式之中,我们以这种模式预先结构世界和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以便使我们的干预成为可能,以便在这个世界里为我们的活动(或非活动)开辟空间。因而真正的行为领先于(具体实际的)活动;它存在于对我们的符号宇宙的预先重构之中,而我们的(具体实际的)行为将铭刻于我们的符号宇宙之中。”

  关于命运的补充:实在界是一种在现实中从未发生的行为,虽然从未发生但依然必须预先做出假定和“建构”,以便在事后解释事物的当下状态。例如在“被迫做出的自由选择”章节里,引述了谢林的话:

  在每个人身上,亘古不变地存在着一种感觉,他已经成为他现在所是的事物,即,他没有在时间的进程中变成它。撇开一切行为无可否认的必然性不谈,尽管存在着下列事实——每个人在观察自己时都必须承认,他不是根据机遇和根据自由意志来决定行善还是作恶——尽管如此,行恶者并没有感到他的行为是被迫作出的……,只是借助自己的意志完成它们。而不是抗拒它们。无论是犹大本人还是任何其他的生灵,都不可能改变这一事实——他不是在强压之下,而是欣欣然地带着全部的自由,背叛了基督……

  好像是要把自己从一个不公正的行为中开脱出来,他说:我生来如此。虽然如此,他还是意识到了下列事实:他生来如此。是他自己的过错,尽管他已经相当雄辩地说过,对于他来说,以任何其他方式行事,是不可能的。这在他的童年时期已经发生过多次了,那时我们站在经验的立场上,只能将之归因于他的自由或眼力,那时,一个人可以证明,这样处置恶,使得我们能够可靠地预见到,他不会让步于任何金科玉律和谆谆教诲,当他能够成熟地处置恶时,他会有效地承担我们在其种子中就已经设想出来的恶的结果;而且任何人都不会怀疑他的责任心,每个人都确信他犯有过错,就好像他的全部具体行为都在他的能力之内。关于对意识不到甚至是不可抗拒的恶的处置,有一个普遍的判断,一个将之返还于自由行为的判断,指向了一种行为,并因此指向这一(现实)生命之前的生命。

  2 “浴盆想出了计策”这句话意味着一种思维方式,更应该说意味着一种洞察力:偶然与必然之间的博弈在这个东西上被解除。“浴盆”很明显,是拉康所说的一种形态的客体。

  在拉康的教学中,有三种形态的客体。

  一种是麦格芬,是希区柯克式的客体,一个纯粹的假托,其惟一的任务就是启动故事,但它本质上又“空空如也”——麦格芬惟一的意义存在于下列事实之中,它对人物还具有某些意味——它必须看上去对于那些人物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性。最初的轶闻是众所周知的:两人坐在同一辆火车上,其中一个问道:“那边行李架上的包裹装的是什么?…‘啊,是麦格芬。…‘什么是麦格芬?”“啊,那是在苏格兰高地捕获狮子的工具。…‘可苏格兰高地没有狮子呀。”“啊,所以那也不是麦格芬。”

  第二种形态的客体,它断然不是无关紧要的,并非纯粹的缺席:这里至关重要的恰恰是它的呈现,即作为现实片断的材料呈现——它是残余和残迹,无法化约为符号结构所特有的形式关系网络,不过有点自相矛盾的是,它同时还是形式结构生效的积极条件。我们可以把这种客体定义为在主体之间流通的交换客体,用作某种保证和抵押,以其符号关系为基础。它是没有对应物的独行侠,这也是它要在对立因素之间流通的原因之所在。其角色的悖论在于,尽管它是实在界的剩余、“排泄物”,它是符号结构得以恢复的积极条件:只有体现在担当其保证的纯粹物质因素中,在主体之间进行的符号性交换的结构才能够产生。

  这便是“浴盆”所在的客体。这一符号性的合约,这一结构性的关系网络,只有体现在完全是偶然性的物体因素之中,体现在少许的实在界——它以其突然的侵入,瓦解在主体之间相互关系方面的无关紧要的平衡——之中,才会形成。换言之,借助于实在界的冲击,想像性平衡转换成了符号性地结构起来的网络。它的必要性来自于实在界的全然偶然性遭遇的冲击。妻子“借助了浴盆的计策”完成了命中注定的弑夫仪式。

  3 我的切入点,就是“预言者”与“浴盆客体”这两个方面。预言者之所以能够预言,是因为他所能预言的东西已经是符号的再现。而“浴盆客体”已经作为一种符号性的合约,正是想象界符号化的有力标志,它也是偶然与必然的秘密,它也隐射着拉康主客体之间的毁灭性奥秘。

  当然可以简单的考虑,作者写出这句话是为了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力,这不可否认。我的见解也只是一个牛角尖,这也不能否认。当然,更不能否认的那些未被说出的东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埃斯库罗斯悲剧二种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