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冢随录·生事如转蓬》是一本由马伯庸著作,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出版的248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07-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笔冢随录·生事如转蓬》精选点评:
●小学的时候整天幻想这种东西
●由于个人喜欢国学的原因,所以对本书颇有青睐,当然亲王的想象可谓诡谲波澜,奇妙特异。人不在而才华留,笔灵也,见识到了谢道韫,郭璞,江淹,司马相如,太白等等的风采,很喜欢而且涨知识。
●想法很有趣。值得加一星。未来人生观世界观尚有展开的空间。只是亲王为何总纠结于苏苏苏呢……
●叩拜亲王!
●不愧是坑王
●简直是大爱,太有才了啊。。
●开头的人物性格一般。以笔为剑入侠道,这个想法很棒的。
●祥瑞御免
●起点YY味颇重
●男孩子的幻想 当时亲王笔锋还幼稚
《笔冢随录·生事如转蓬》读后感(一):独出机杼,匠心可嘉
独出机杼,匠心可嘉
读罢已出版的所有四本书,虽说人物刻画第一册与之后的几册略有不足,但是设定独出机杼,可谓匠心可嘉也。
至于后来陆游、朱熹出世,确实有新意。
想起之前曾经看过的一本书《穿入聊斋》,那本书虽然是烂尾,但是设定与其相似,都是以笔为武器。作为关键设定。
亲王之笔,可谓如椽也。
不过更推荐,亲王的中日韩三国的那本书。
《笔冢随录·生事如转蓬》读后感(二):比《三国机密》差好多,失望
第一部还差几页看完,实在坚持不下去了。
笔法行文包袱等等都没大问题,只是不喜男主角性格设定。不知后面几部里男主角是否有所成长(按套路讲应该是会),可惜坚持不到那里了。作为女生,面对这种男主设定是真心读不下去(汗)。
也可能是不习惯这种“天上掉馅饼砸中好逸恶劳不学无术外加无担当的小市民”的设定吧。这世上有这么多勤恳认真之人,虽说是小说,也无法接受这种作弊一样的优待落到(好逸恶劳)(不学无术)(无担当)之人头上。
《笔冢随录·生事如转蓬》读后感(三):比《三国机密》差好多,失望
第一部还差几页看完,实在坚持不下去了。
笔法行文包袱等等都没大问题,只是不喜男主角性格设定。不知后面几部里男主角是否有所成长(按套路讲应该是会),可惜坚持不到那里了。作为女生,面对这种男主设定是真心读不下去(汗)。
也可能是不习惯这种“天上掉馅饼砸中好逸恶劳不学无术外加无担当的小市民”的设定吧。这世上有这么多勤恳认真之人,虽说是小说,也无法接受这种作弊一样的优待落到(好逸恶劳)(不学无术)(无担当)之人头上。
《笔冢随录·生事如转蓬》读后感(四):笔虽有灵,却难尽书
在东鳞西爪的本土奇幻界出现了这样一本中国化的作品实为惊艳。要说中国没有奇幻,那《六朝怪谈》已开先河;要说中国有奇幻,那公主与城堡的模式还是不伦不类。好容易出了个九州,却不能免俗地把精灵换成羽人,巨人换成夸父。
所以这个以毛笔为魂的奇幻世界架构还真是前无古人。
它贴近生活,把大学校园那点事写出了“不凡”,却又沾了点国学之须。看章名虽不工整,却也达意。说来那些真正做学问的,大概是看笔只说笔,读赋只谈赋罢了。
书中说笔灵的灵性对情绪敏感,太白性情飘逸,便会为钦宗怀国之愁重情绪所羁绊,如同蚊虫落入松枝;而杜甫或易安却能与之相合。此等说法,在诗评中乃是驴唇马嘴,却也无可反驳——不同时代的诗词不能比,不同时代的性格呢?
另有一处说诗之“七寸”在平仄间,只要开口喝在此处,诗的“威力”便服软了。最近不讲平仄之诗甚多,都以为不讲平仄便是太白遗风。此理如同王国维说的山水一三境界,听来一样却天差地别,如果用这个“七寸”来形容,便能很轻易地发现韵律大美。心思之巧,值得玩味。
马伯庸说自己是玩票的,但多少也是抱宝怀珍。至少这诸多笔型笔种,名人故事是要狠下一番功夫的。这个大学才读论语的家伙把“君子可欺之以方”用的恰到好处,这说明他至少也读了孟子。而一些半真半假的“历史传奇”便脱了生造,成了点睛。
虽然关于力量,美女,团队之类的老套路还是贯穿其中,值得一读的是YY小说中的不劳而获,被“先明了后学习”这个有意思的逆向思维模式替代,故事也就灵巧起来了。
要说硬伤,书后既然已称之为网兜,那也没有置喙的必要了。毕竟读故事不是看专著。不过书中韦鞠二老的性格过于脸谱化,非主角都仿佛没思想的NPC,最后主角还是逃脱不了万人敌加不死小强模式,还有少量望文生义的解释却是璧中生瑕。
非常遗憾的是,本书结局不明,而后续作品从封面到简介又走了低龄化路线,那老朽只能把这份新意藏于记忆了。
附:文中所录集句诗出处——其实我是想说,很多小说喜欢用李煜或柳永来装B,反不如一些五流的诗用得恰到好处。(我一直莫名这两首怎么能联系起来= =)
侠香亭是要离专诸梁鸿葬处为周公瑕赋(王光允)
行将变名姓,吴市酣冥冥。
君无擅声价,日写《黄庭经》。
不如铲却退笔冢,酒花春满荼綍青。
东海游仙歌简王学士元驭王中丞元美(《列朝诗集》)
九月九日金母宴,西池使者迎飞琼。
手辞万众洒然去,青莲拥蜕秋蝉轻。
《笔冢随录·生事如转蓬》读后感(五):《笔冢随录I》书评:生事如转蓬
生事如转蓬-《笔冢随录I》马伯庸
深更半夜写亲王的读后感,第一句应该是,祥瑞御免!
这是第一次读完亲王的一篇长篇,虽然亲王在奇幻界名气极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算起来我读过的只有一篇《官渡杀人事件》,一个悬疑阴谋嵌套的重新解读历史小说,又因为我对三国的知识了解较少,读起来虽然很畅快,却得不到乐趣。这一篇笔冢随录只能用两个字形容,超赞!
笔冢的故事是另一类超能力系小说,但亲王的独到之处在于,他是结合中式风格的超能力,就如亲王在创作感言中光面堂皇的说道,历史长河中的迁客骚人会死亡消逝,但他们的作品却会源远流长,文学的精神会发扬过大,从这一点出发,文人过世后魂魄凝聚而成的笔灵就是他们文化思想的传承,而在现在,笔冢将笔灵通过神会和寄身两种方式注入人体内,达到发挥笔灵强大功能的效果。这个笔冢的构思idea,从这一点开始,分立两到三个派系敌对方,正义与邪恶争抢某一件笔灵的故事就此展开。其实结构如此分析,故事的框架还是很简单,无非是一群特殊超能力的人类,在历史中不知何中原因分为正邪两派,然后两派之间多有争斗。某一次意外事故中,一个外界的衰小孩进入了这个神秘的世界,牵扯出许许多多纷争和战斗,爱情、友情、亲情都在期间穿插。好吧,这个故事情节貌似可以嵌套到以哈利波特为代表的衰小孩故事中,比如哈利波特、龙族、震旦等等。只是需要一个华丽的构思出发点,从这里出发,进入神秘世界,衰小孩越变越强,或者继续很衰,但是会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这就是小说。
笔冢难得的是结合了很多中国古代的文学故事,虽然很浅淡,但嵌套其中颇有韵味。同时亲王的功力极为厉害,人物场景的描写,语言的琢磨都很到位,每一个人应该在自己知识背景下所具有的性格特征和说话方式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再加上亲王所特有的冷幽默吐槽,全文就不知被拔高了好几个档次。
笔冢中人物形象塑造最鲜明的是主角罗中夏和颜政,罗中夏就是典型的衰小孩,读书不好,专爱与人争吵和反驳别人,同时对自己极度缺乏信心,对外部世界充满一种淡淡的敌视。而颜政是一个傻二愣性格的胸无城府的冷吐槽男人,他有多重命格,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命格就会体现出来。而女主角小榕的塑造却不是很鲜明,他只是一个二八年华的风清淡雅的女孩子,但这个女孩子到底是外柔内强,到底是又怎样的性格,没有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感受。我们只知道这个女孩子很听话,但喜怒无常,是一个很古怪的人。
故事情节方面,刚刚开始阶段,情节推动迅速,各个登场人物的心理描述很好,但逐渐的,情节变得比较拖沓,尤其到了后面阶段,韦氏和诸葛氏两家的恩怨纠葛从中间开始畅谈,到最后又引出另一条副线,但总的对立关系和相互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和讲清楚,我们可以当做是第一本书的伏笔,但总的来说,留下的悬念太大,而且这个悬念从开头就说起,但断断续续的说到最后也没理明白是一个很让人无语的事情。某些篇幅感觉稍显多余,当然情节推动方面还是很有用的,只是笔墨稍显多了一点。
总之,亲王的功力很强,写的故事极为利索流畅,让人读的过程中有一种极强的代入感,尤其当好人遭到诬陷或者产生分歧的时候,就会带动读者的情绪去批判和着急,这一点是很多作家做不到的。所以说,亲王太厉害了。恩,当然现在为止,还只读过第一本亲王的书,也只读过第一本笔冢随录,虽然这本书已经从08年开始变成亲王的大坑之一,但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读完吧。
最后再次,祥瑞御免。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