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随天去》是一本由方方著作,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的485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07-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水随天去》精选点评:
●我只看过其中的水随天去
●我也喜欢水下了,他就是年轻时候爱情至上的我们。可以拍电影感觉会更好。天美其实是寂寞,她还是想着三霸的回心转意
●看到评论说:知音体情仇故事。完全同意,就这样吧。
●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暗示,桃花灿烂,水随天去,随意表白,出门寻死,中北路空无一人,白雾。后两篇看得有些随意。出门寻死看得很纠结,内心有愁苦但何汉晴说话太搞笑。头两篇看得惊心动魄。
●根据真实案例改编,有时候,犯罪仅仅是一念之间或是爱的延续
●方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太悲观夸大现实中的阴暗面,不过也许我不了解,但是虽然没经历却知道了也是一种收获
●这个作者的作文的思维方式让我想起了张爱玲。
●恋母情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eac4ab0100y9uj.html
●文中水下和天美之间的感情。在水下这个单纯的孩子看来他是爱天美的,其实在这个年龄的少年来说,他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为了年少的冲动,为了自己心中的女人的幸福去杀人。天美呢?纯属寂寞。就这么,这个孩子的一生就毁了。。。这么忘年的恋情,没有办法可以用语言来描述,方方做到了。。。
《水随天去》读后感(一):我爱你,与你无关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女子。懵懂的年纪受情欲驱使,纯净善良的心中尚燃起青春的激情时即被一个人所点燃,于是便熊熊燃烧,不可遏制。在爱火的燃烧中不能自拔,最终为这样一份圣火所毁灭,灵魂也因追求这样一份圣火而永生。作者通过对一个处于男孩与男人过渡阶段的少年在情与礼之间的挣扎,最终坠毁的描写表现对人性的本真的追寻。语言叙述虽简练却动人,即平淡而有味。水下说,你是我的美人,我是你的下人。在他的心中,我爱你,与你无关。
《水随天去》读后感(二):爱情就是这样吗?
年纪轻轻的小伙计水下爱上了老板娘天美,为了她杀了包养二奶的老板,可拿到遗产的天美却从不承认她和水下的关系。19岁的水下,爱情是图腾,是用来顶礼膜拜的,年近中年的天美,爱情不过是生命的插曲,可以利用、可以践踏。死刑执行之前,对于“爱情就是这样吗?”的问题,水下的回答仍是“是这样,我不后悔!”,不再是19岁了,理解不了这样的水下,只是希望所有的人即使爱得再深也不要犯罪,爱情总归是美好的,即使一时受阻,也一定有好的方法拨开云雾。
据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水随天去》读后感(三):水随天去,梦伴风散
初看这篇小说,便触到了一种的忧伤,如同看悲情电影,总是萦绕着悲伤的音乐。
少年水下的单纯、悸动、痴情,对应着天美的妩媚、寂寞、愚昧,一切必然注定是个悲剧。
对着已经死亡的婚姻,天美依然心存幻想,其实并不是一种爱,而是一种把自己束缚在“婚姻”上的旧观念,认定自己是“他的女人”,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
说天美“无爱”,另一方面是她对丈夫家产的觊觎,是的,财产应该是归双方所有,但是,对物质的一种重视,让她不愿意结束这场名存实亡的婚姻。
再说天美的“愚昧”,一方面难以忍受丈夫的外遇,同时自己又难以忍受寂寞;另一方面是更加愚昧的,就是她想让水下娶一个“老实听话”的女人,这样就方便了他们以后的见面。天美有没有想过,这样一来,那个“老实听话”的女人不就是她本身的翻版了吗?
这个故事中,天美的丈夫三霸固然讨人厌恶,但是,他仅仅是里面的一条小线索,而感触最深的则是天美的自私和愚蠢。
至于水下,只感受到了他的思想的简单与纯净,但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他可以如此爱一个人,更不明白为何以这种方式来爱一个人。
《水随天去》读后感(四):人性到底追求什么?自由还是道德?
水随天去,是说少年水下对妇女天美的爱恋,纯洁的爱恋到身体的交融,让水下决定随天美而去,而天美却抱着对老公家财的渴望,致使水下成了杀手。如果爱可以抛开一切,那么早就抛开了,可是,初恋的水下不懂,他以为天美真的爱他,他能看穿三霸怎么哄骗天美,却看不出天美是怎么敷衍他。
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黄苏子是僵尸美人,却是由于从小生活的环境造成的,再有才气的女子,也奢望爱情和性,当被欺骗报复之后,她选择的是每夜到琵琶坊随意接客,白天成为白领,最终惨死,身败名裂。
暗示中面对丈夫的出轨,妻子选择了回娘家躲避,却碰上曾爱慕自己却将成为自己妹夫的宁克,并与之发生关系。文中没有交代丈夫如何向妻子解释自己的行为,或许也没必要交代,因为妻子和丈夫似乎已经平手了。只是如果故事再继续,那这家里真的可以宁静吗?
桃花灿烂中的星子和陆喜,本该是相知相守的一对,却因为大革命后的学历、家庭背景等,不能在一起。陆喜的父亲不讲道义,只顾自己,母亲却为了守住家庭,而坚守一生,痛苦一生。到底是坚守道义还是坚守自己,哪个是对的,哪个是值得的?陆喜与水香恋爱偷尝禁果,水香家却也在时代变化中看不起他,而嫁为他人妇。星子没再接受陆喜,只因为心中永远抹不去那道坎,彼此相爱却无法抛弃过去在一起,他们各自嫁娶他人,却是一辈子的遗憾。精神恋爱的对象往往是不可亵渎的。
人性到底追求什么?自由还是道德?
《水随天去》读后感(五):明星女作家的历史问卷
方方近年的名头挺大,这本选集正好可以让人了解她的历史特点。
以我看,她写井市人物的几篇都挺不错:《水随天去》、《出门寻死》、《中北路》;而写白领的则差强人意:《我的开始》、《随意表白》。
可以和她对照的是另一位明星女作家:池莉。
两人都长期深受以武汉为代表的荆楚文化影响,作品里也经常反映该地区的人和事,所以早期是把她们划入同一作家阵营的。两人也多以中篇小说为主攻方向,发表了不少中短篇力作,顺理成章地接连有被改编的影视作品,进一步在全国范围打响知名度。
不同的是,池从早期的所谓新写实主义很快过渡到市井文化演义,一系列武汉题材的小说使她大受片商青睐。“来来往往、生活秀、小姐你早”……对准了时下烦杂的生活现状,于是广受大众喜爱,取得了艺术和市场的双丰收。但是越往下写,她的优点越变成缺点。细节的描写开始烦琐至令人厌烦,人物的坚守变得越发荒谬,而且可能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她的作品一方面更注重节奏感,另一方面又开始意识流。到最近的单行本《所以》成为一个极端,絮叨碎嘴得不近情理。好在近期杂志上看到她的一个中篇,写一个插上造反大旗的小人物,有点回归以前她熟练精准的笔力。
比起来,方方更有点“男性作家”的派头。不仅作品里叙述的力度,遣词造句、人物命运都很敢往“狠”里写,也缺乏通常女作家的细腻笔触。这是我欣赏她的地方。突破自我局限就是高人一等。
哪怕是《出门寻死》这样以女性为第一视角的小说,也绝不流露女人的温婉柔媚。据序所说,有读者认为她这篇“结构和节奏都有严重问题”,我恰恰认为这篇相当高明。屡屡求死不得,正好映射出求生不能的尴尬,都展示出现实生活的艰难,夹缝中迸发的生的勇气正是一个人精神伟大的所在。
文集里《桃花灿烂》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觉得挺失败的。方方的特长是文字的力度。这故事看点不少,但是拖得太长,似乎说清楚了来龙去脉,却软绵绵的无处着力。情节也过于俗套,巧合又多(钻营/娶疯子/舅子出国/生癌),奋斗失败就一定要得绝症?感觉是老方写得不耐烦了,又舍不得抛弃这个故事,只好草草收场。还不如《暗示》里最后一跳来得干脆。改编的电影没看,有意思吗?此外,这一篇的文笔很接近池女,于是毫无特色。
集中有早期的《白雾》,也有05年的《中北路》,看得出进步不少。但是看《风景》时的感动在减少。老方要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