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案》是一本由小号鲨鱼著作,黄山书社出版的332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0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点阴阳师的赶脚
●这书简略得跟剧本大纲一样。。剧拍得也跟原著没啥差别(演员选择除外),拍得比写得好;但山鬼这种纯民间奇情的段落怎么都不好看。
●文笔古朴遒劲,初唐之风袭面而来,情节虽不如“神探狄仁杰”般扑朔迷离,但精悍的布局却也避免了刻意雕琢而产生的违和感。五星之。
●参商
●写李淳风要比写日本那个阴阳师讨喜多了
《卜案》读后感(一):这样一个男子
于是记忆中还有这样的一个男子,青衫木屐,潇洒得如一阵风,兜里总是揣有花生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侠,带有小市民的感觉,却让人欢喜不已。可能感情对他来说真的是一种劫数,可人生哪有这么十全十美呢?
就像空气,你呼吸着他,感受着他,就像和喜欢的人背靠背坐着,不用说什么,因为我们都懂
《卜案》读后感(二):虽有缺憾,不掩风致
六个短篇有点失于简单了,如果像《绿林七宗罪》七篇那样的中篇篇幅也许会好一些。很多内容没有解释,伏线与真相之间缺乏枝节脉络,情节进展迅速得以致于跳脱空泛,不是长篇的架构当然不可能“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只是中短篇的紧凑也未能做到,文本的张力不足确乎是本书较为遗憾的一个地方。
人设倒是仿照《阴阳师》,李淳风vs安倍晴明,尉迟方vs源博雅,不过内容和文风其实大不一样,虽然都讲究风雅,各自方向上的差异蛮明显的。总体而言本书不及梦枕貘笔下云淡风轻的独特魅力,但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尤其是考虑到其本身的独特性,可谓甚是难得。虽有缺憾,不掩风致!
一卷一个案件的结构,刚开始看的时候其实我想到了陆小凤传奇和神探狄仁杰。但是其实李淳风就是李淳风。他不象陆小凤那样有一身无敌的武功,用尉迟的刀控制不好力度还伤了自己的手;也不是狄仁杰皇命在身有身不由己的责任,他会冒着生命危险放了谋反的朋友~~~
李淳风应该算是那个时代的科学家吧,这个人,好奇心旺盛、见钱眼开、懒散随性、乱七八糟的知识超多。但是就象我以前说过alan shore的,他也一样,有一种悲天悯人的侠义心肠。除了主角,遥光、尉迟方、居然成为文成公主的云拂郡主、饭量超大的玄奘,都是令人过目不忘的角色。
很喜欢作者字里行间的那种古意,把贞观初年长安城的市井风光描写的丰富而生动,随着冬、春、夏的时间发展,满以为最后会顺序写到秋天,可惜没有。看的时候正是春意浓,窗外小区里的桃花紫阳杜鹃山茶都开的热闹非凡,绿树鸟鸣。和书里长安城里的春光正合适。
书完结了,可是李淳风那位“三年生聚,七年死别”的妻子,还有他为什么被逐出家族的故事都还没有说,作者是会继续写的吧~~~~~如果有续集就太好了~~~~
我既想让更多人看到这本书,又生怕这书被那些同人腐女看到,若是如此,尉迟和淳风这两个人肯定是逃脱不了她们的魔爪的。orz
《卜案》读后感(四):想古龙
作者是一个受金庸影响很深的人,然而读《卜案》的时候,我却总时不常的想古龙。
花生——路小佳。这个在搜狗拼音打出全拼跳不出来的人,在《边城浪子》里也是看到花生想到他,看到他想到花生。其实花生这个事物,才前几个案子里出现的频,后面却几乎没再看见,想来是作者写着写着忘记了。
倒酒的机关——萧别离。“能躺着的时候绝不坐着,能坐着的时候绝不站着”。萧别离,一个需要靠双拐行走的酒肆主人,所有的东西都摆在一伸手就能够着的地方——因为懒。
还有包括每个故事篇幅不长,每个故事都涉及一个案子,包括“三月初三,依然长安”这样的开篇句子,都让人忍不住想古龙。
好管闲事的李淳风,被之交好友背叛的李淳风,被之交好友背叛却依然可以为其舍命的李淳风,有欣赏心动的女子却只肯远观的李淳风……也很像古龙笔下的浪子们,道是无情却有情。
作为“传奇”,李淳风这个人物塑造的很成功。
强大,但不是无坚不摧;聪明,但不是无所不知。看似潇洒,还是有软肋,还是有雷区,还是有紧紧抓着寸步不让的坚持。
虽然运气太好,知道的太多,巧合不少,却还是可信的。
尉迟这个人物形象就没这么丰满了。
其实,李淳风和尉迟的人物设定很晴明和博雅。
李淳风还能和晴明大人一争长短,尉迟却比博雅差上一个级别。
一样忠诚,善良,武艺高强,无条件地相信友人,可总觉得哪里差了什么。
许是对人间美好的坚定和欣赏。
未可知。
总之,尉迟的自身性格还可以再立体一点。少了独特的闪光点,很难迷人啊。
看到第四(?)个故事(记不清了)小披露了一点李淳风的往事,看到了续集的影子。哈哈。期待啊~
.S.貌似我这篇评论可以贴到《边城浪子》或者《阴阳师》那里。。。囧。。。作者无怪啊
《卜案》读后感(五):人物不错,秘道太多
作者给自己的三本书都打了三星,自谦了一点,在卜案一书中,有着浓浓的古风,不错的人物设定,李淳风是中国的脱线版福尔摩斯,尉迟方是武艺高强版的华生,而那个李始终若即若离的拂云郡主居然就是文成公主,委实有些出乎意料了。
这本书我打了四星,在2009年看的当代原创书中,卜案可列第二,第一是贾涤非两本《李陵传奇》(该书也是偶尔发现,读后颇为惊喜,该书的作者应该也是一个金迷,将一部历史小说写得很有点金大侠的味道,话说那金大侠的袁崇焕评传也该属于半历史小说体的文章,精彩不下于金大侠其它的中短篇武侠小说,李陵传奇和卜案相较更为大气,当然鲨鱼对女主角的描写更为细腻,对话中的机锋更多,可谓各擅胜场),卜案掺杂了我最喜欢的推理元素,可是在一列故事中有太多的机关暗道,苛刻点说,机关暗道是在故事编不下去的时候的万金油,在一共六个故事中,傀儡术、铜钱记、山鬼降三个故事里机关暗道都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可谓美中不足。而李如何被除籍,和那位三年生聚,七年死别的夫人间,又有些什么伤心无奈的故事,大有展开的余地,作者浅尝则止,莫非是在给续集埋下伏笔?
另一个不足之处,则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下才成立,由于我是一个中毒比较深的推理小说迷,卜案如果以推理小说的标准来看,向读者提供的线索太少而且不公平,使读者没办法获得和主人公一样识穿真相的基础,而给出解答后的推理也比较突然,有的地方并不够严密,当然作者在自叙中说,这是一本掺杂了推理成分的传奇小说,如果以传奇小说来看,这个不足便不成立了,相较古代探案传奇故事,卜案的推理成份无疑远胜。
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无非希望鲨鱼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不当的地方,可一笑而过。
又及:我己经在网上订了鲨鱼的另一本书《盗听狐说》,也希望日后有机会见到鲨鱼更新更精彩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