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纵身入山海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8-11 23: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纵身入山海读后感锦集

  《纵身入山海》是一本由库索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80,页数:38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纵身入山海》读后感(一):又想出去玩了

  躺里两天完这本《纵身入山海》,写的是日本的山海风物,看完后又想出去玩了,想去镰仓去冲绳去北海道,每个地方呆一个月,诶,虽然已远却恨身不能及。

  在碎片化的下,一本书能让人从头读到尾,不跳跃不加速,就已经算成功了,难得的是,这本书还能让我时不时地掩卷思考,比如这句“如果神明人,会让他拥有一颗随时出走的心,让他在某一刻明白,这世界永远都看不够”,读到这儿,我就会想,我的那一刻,发生在什么时候。比如这句“太过密集银河看久了就不再像是宇宙,仿佛烟花正在落下”,我也马上想到在亚马逊的夜晚仰望星空,由于货轮仍在运行,如果以船为参照物,那一刻,的确仿佛群星坠落。

  直到看完后记,我发现与其说跟着作者的脚步纵身入山海,不如说跟着她的情绪在旅行,眼前浮现的也不再是山海景观,而是一种人生状态——“人生不是遵循道理可以一帆风顺的,充满了挣扎碰撞失败。所以说,先往下跳,然后再想。我一直过着这样莽撞的人生,不是很有趣吗?”

  《纵身入山海》读后感(二):库索带我一起,纵身入山海!

  这是一本旅行游记,库索带着“我”这个主体,依照着对于自我的渴求,去寻找一个可以安抚心灵的地方。 库索是一个内心世界很丰富的人,并且她对于日本的文化,对于日本的艺术,都有一套自己见解,所以这样的旅行笔记读起来,就好像在读每一座山,每一片海里面藏着的库索自己的故事。 那可能有人想说,如果我不了解库索,也不了解库索所了解的事情,是不是这本书对我来讲,就没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我觉得不是,也许触发每一个人感知东西不同,但是感知这件事情本身是想通的,如果这本书里只言片语能够打动你,或者说,符合你对未知的已知想象,那那些曾经温暖过库索的人,那些感动过库索的山与海,也一样能够打动你。 我很认同书里反复被提到的关于相遇的部分,旅行就是相遇,就像库索老是说她觉得旅行就是奇遇。 我很喜欢这本书里的某段话,它大致的意思就是说,世界上只有“我”这一个主体,所以“纵身入山海”是一种体验派,旅途有什么,那都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感受到了什么,在很久很久没有长途旅行的时候,这个夏天读到这本书,真的是一种久违的关于夏天的快乐

  《纵身入山海》读后感(三):旅行继续,奇遇继续

  

关于霓虹的探幽散文,已经多如牛毛,大多写得不错,日本这个低调又丰富的国家,游玩起来不会失望,落笔写书也容易出彩,但是这类书多了,有点乏味。看到本书的评分有一星,我想也许是个坑吧?却意外地好看,眼珠子红了几次,边看边流汗,一半地方都曾去过,除了地名一概是盲点。就说镰仓,小津安二郎的墓(圆觉寺),田中绢代的墓(松岭院),大岛渚(建长寺),川端康成(镰仓灵园)……我去镰仓时都干啥了?看没看到,吃没吃到,还有奈良,除了唐招提寺和法隆寺,我去的也是“假奈良”。2019年制定的2020年观光计划,我觉得最容易实现和必须实现的,是夏天去日本看花火大会,一生总得看一次嘛,然而,绝对不可能了。

作者在书里写镰仓的花火大会是这样的:

“每逢花火升空前,广播里总要说上几句赞助商或赞助人的名字,这也是惯例……到了后半程,画风突然一转:“阿酱,谢谢你和我结婚” “就让爸爸最喜欢的巨大烟火,在天空中尽情绽放吧。大家都要幸福哦!” “诗织,生日快乐!爷爷。”

今年的情况百年难遇,但新闻里看到日本还是放了一次花火的,是六一儿童节那天,满天烟火绽放给小朋友,“花语”是,“要开心啊……”(猜的)

这样简短的评论,按说该贴在短评里,但是短评的字数有限制,去霓虹看夏日花火也是我的毕生flag,必须纸黑字的记下来。前面写的“看没看到、吃没吃到”——功利主义让人面目可憎,有这种心思还不如在家蹲着,(只能)在家蹲着,我就想,作者在松岭院看到一幅对联,上联是毛笔字写的简单的几个字——“山野草和茶花”,下联是什么呢,作者没有说。

作者在后记里说:

我的旅行运总是很好。因为旅行这件事,写作“旅行”,读作“奇遇”。

《纵身入山海》的文字和图片都好看。我在书里画了很多道道儿,贴了小纸条,2020后,愿我们的旅行继续,奇遇继续。

(赠书,很好看。)

  《纵身入山海》读后感(四):每一个相遇,都关乎人生

  

“你绝对是被文字耽误的摄影师。”

读完库老师的《纵身入山海》,我这么对她说。

“尤其喜欢你的人物摄影,”我拍给她一幅书里的照片,湘南的海之家,一个女人正坐在门外抽烟。

烈日下,晒得黝黑的皮肤,一副无所谓又有所谓的样子,抬眼看着前方。

“书的手感怎么样? ”至今没拿到实物的她对能亲自触摸书本的我隔屏羡慕。

“很好呀!你看这张作品,因为纸张的质地好用料足,把照片的亮色吸掉后,效果更加惊人呢!”

总之,她跟我说什么,我都跟她说摄影。

她终于膨胀了:那当然!我也感觉到了!我是脑子里有场景感的人!

然而照片太少了呀!看不够!

终于了解到,原来编辑的意思,也是要多放照片,然而,库老师写起来,实在是刹不住车,一不小心,写多了。

“就这,还去掉了两章,实在放不下了。十个小故事只好做成了折页,附赠在书里。”

见过有诚意的,没见过这么有诚意的。

明明可以用大量图片来撑起市面上所见的旅行书籍应有的架子,她却偏偏呕心沥血不停码字,写到装不下为止。

她的文字之好,不用我在这里说了。

而她的摄影作品,和她的文字一样好。

所以我用金牛座脑袋替广大读者盆友们算了一笔账:这是一本性价比超高的书!

看海看山,拥抱海遇见山,与山海赠予的一切相遇:好天气,坏天气,有趣的人,热情的人,能伴着走一程的朋友,只是匆匆一瞥的过客……库老师的文字不是在秀她去过了哪些多么小众的地方,遇见了多么牛的人,她只是在与我们分享,与山海,与自然,与神明,与时间,与他者,与自己, 与清醒,与迷失,与寂寂无名,与如雷贯耳,与心念所至,与求之不得——相遇的那些时刻。而接纳相遇的每一个时刻,是多么困难。要走过多少路,才能真正释怀,“有时候,坏天气就是好天气。”

所以,这本书也未执著于外相,在北海道遇见并采访心心念念的仓本聪老师,和在车站偶遇卖立式便当的老人,都是一样美好的相遇。那种在某个瞬间与某个人的人生相遇的——温柔时刻。

是的,温柔时刻。

这正是库老师的摄影呈现给我的强烈感觉。烈日下的日本乡间,一个《打理水田的男人》的远景。“他一步一后退,清理那些过密的秧苗,留出更广阔的空间。打理水田的男人看上去比任何一个游客都更悠闲,每往前走几步,总要停下来看看身后的远山。在我望向他而他望向远山的反复之中,我终于意识到:他面朝群山的时间,远多于照看水田的时间……”

不打扰,不猎奇,甚至没有剧情。但是,为什么我会对着这份温柔的宁静泪流满面?因为我从来都是游客,没有过如打理水田的男人这样悠闲的时刻啊!

所以,这本书哪里是在谈旅行,每一段文字,每一个相遇,都关乎人生。

而这样的相遇,是在日本,又可以不必在日本。库老师的文字是关于日本的,谈的又不尽是日本的事。

纵身入山海之际,遇到那些在大都市工作累了一冲动就往海边跑的年轻人,那些在某个生活模式下运转久了而转换到岛上开启的各种人生,在库老师的文字里,我看见了人生的不同可能性,也读到了自己内心的渴望。

这种人生不同的可能性,随时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觉,便是自由吧。

再聊五块钱,说回到摄影。

这本书里,最让我感动的相遇,是库老师记录在奄美大岛上寻找画家田中一村的文字。说实在的,当库老师用大段大段的文字把一村的画写给你看时,读起来真是一种冒险,因为你要彻底任她的文字。而我却沉迷于她的文字,已经忘了为什么不多放点照片这件事了。你跟随她的文字,去了一村曾经作为一枚普通的倔老头在岛上的印染厂工作过的地方,你听到她遇见的不同的人谈到的一村的一生,以及对他不同时期的画作的看法。这样一个痴迷沉浸在自我与创作世界中直至孤独死去的画家的一生,他孤独的幸福,库老师用田中一村人生两张照片的对比说了 出来:初次来到奄美的一村,穿着和服坐在槟榔树下写生,脸上斗志昂扬,隐约还流露出些自负神情,是一张职业画家的标准照;另一张拍摄于晚年,他头发花白,瘦骨嶙峋,赤裸着上半身,是个是个精神抖擞的小老头,洋溢着比年轻时更蓬勃的生命力,看上去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奄美自然中枝叶藤蔓一般的存在。

能这样讲述人生的人,摄影也好,文字也罢,皆出于对这世界上用自己的方式活着人生的尊重与热爱。正是这一份遵循内心的热爱,50岁的田中一村来到奄美大岛,40岁的仓本聪来到富良野,30岁的库索定居日本。

“人原来可以离自己深爱的事物那么近,只要往前踏出一步,梦想就不会太远。”

  《纵身入山海》读后感(五):一本书给山海

  不是在过去一年匆匆又写了一本新书。

  这是一本比《自在京都》写得更久,路途更加漫长的书。是来到日本想尽办法自由生活的这五年,走在山海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它不是一本攻略书,我也努力让它不成为一册游记,唯希望纪录下种种相遇。于是,我用三十代的第一个五年写下的这本书,写的是二十代的时候一直想见的物事,我在这个世界上热爱的那些人,我真实地前去和它们相遇了。

  如今想想,都遇到了些什么呢?

波照间之蓝

  是海。

  我此刻也正在想念着的镰仓的海,夏天的水族馆和花火大会,小津安二郎和大岛渚再也不会离开的地方,还有,在茅崎馆我永远地告别了一个人。

  每年都要去的冲绳的海,漂浮在南方的八重山离岛,竹富岛日落之后和总是拥抱我的高那家老太太,波照间岛上第一次看见了《银河铁道之夜》中的南十字座,与那国岛上五岛医生生活过的痕迹,宫古岛上一个迷失在星空下甘蔗林的夜晚,还有,久高岛上那位认为我是孙女的老太太,至今仍在凝视着我。

  濑户内海上的直岛丰岛小豆岛的犬岛,要在一个没有艺术祭也没有游客的日子前去,如此就能在看夕阳看得误了船的深夜得到来自潜水士之家的安慰。我在那些小岛上留下了恐惧与心跳。以及,在丰岛码头上看见的第一句话:“初次见面,欢迎回来”,此时也伴随着我的旅途。

看得见南十字座的星空

  在宫崎骏遇见幽灵公主的屋久岛森林,我在一个雨天走进了冷酷仙境,那些千年古树在世间尚有命运起伏,何况你我。同时我明白了:有时候坏天气才是好天气。人生亦如此。

  无法忘却奄美大岛,坐了很久的船,去拜访死去了多年的画家田中一村,亲眼目睹了一个人的一生也就是十叠榻榻米的容量。我从那时开始理解:人如何主动选择不要,选择贫穷和孤独,选择只与植物和鸟对话,才懂得内心的安宁最为宝贵。又坐了漫长的船去了与论岛,寻找在电影《眼镜》中出现的海岸,也做了同样的一套体操,关于度过余生,他们轻言轻语:关键是,不要心急。

屋久岛的冷酷仙境

  是山。

  我喜爱奈良的山甚于京都,总是去,总是迷路,总是被山带着走。在吉野山上遇见了年轻女孩的修行,在飞鸟民宿里遇见的阿姨们把我带去了奇妙的邻市,在深山古寺里观看了许许多多佛像,也去寻找了入江泰吉镜头里的大和风物。奈良群山寺院和人都温柔,我就总是哭,他们教会了我许多,他们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投身于自然,想办法生活,如此建造内心。

  熊野古道是和父母的春日旅行,面朝大海的温泉成为父亲难忘的回忆,轰鸣不息的那智瀑布是另一个故事的尾声。那一年的夏天是从和歌山的海边开始的。我该庆幸我们在时隔十数年后再次共同拥有了夏天。

高野山

  高野山是某年去了十几次的地方,把山上的寺院住了一圈,走过司马辽太郎先生也曾走过的一段山路,和人的相遇,和人的告别,如同山间一场大雪,来去都不可琢磨,但它总是用奇迹般的片刻拯救我。

  还有铁道,在夏天的四国、秋天的九州和冬天的北海道搭乘过的全部观光列车,在穿行在山间的钝行列车上,经历了清风明月,少年的梦,还有一个准时奔赴的约定。与其说是一个铁道迷的巡礼,不如说那是时速三十公里的人生。

去见仓本聪的路

  最后一篇写完的长稿是北海道。我一直避于谈论北海道,因它对我的人生过于重要,我总怕无法表达它的千分之一。在知床与世隔绝的世界尽头,在钏路居酒屋邂逅的一杯酒,在森林里假装是帆立贝的傍晚,在与棕熊、蝦夷鹿和狸猫相遇之后,我总是要一次次前往我人生中启明星的方向,那个名叫富良野的地方。那里有我在日本的爸爸和妈妈,有一间guesthouse里生老死去的人生,最重要的是,那里还有一位名叫仓本聪的老人。他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理由,是我来到日本的缘起,我用了差不多16年时间才终于坐在他对面,进行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谈话。此后每当人生迷茫,总会想起那一天他问我:“对于你来说,幸福是什么?”无论多么平凡的人生,也会有一点点奇迹,能和梦里的人相遇,这是我的幸福。

  也去登了富士山,见过山顶日出之后,决心再也不登富士山。把富士山的文章放在了这本书最后,作为对将来漫长旅途的警告:富士山之美,在于远观,在于伸手不可及之处。人生中的许多事,都是如此。

在南九州小城,遇到一个巴士站,一张长长的候车椅背对着马路。坐下来,刚好凝视着对面一尊地藏菩萨。等车的我,也因此变得宁静了。下一次,我们也对现实背对过身去吧。

  大概就是这样一本书。写的是人生中的相遇,和山海的相遇,和活着的人也和死去的人相遇。我在山海间遇到的人和在京都遇到的人是很不一样的人,是与山海生活在一起的人告诉我:应当更加自由。因此我像热爱山海一样热爱着他们,他们成为我生命里所有的光。日本人把“旅行”称为“观光”,我很喜欢这个词,观光,就是去看见光。

  书稿改完是在2020年的第一个周末,交完稿以后向编辑感叹,说我短时间之内再也写不出一本这样的书。也许未来也写不出来了。那么多梦想成真的事,那么多醒来就去见的人,对事物的好奇和热情,追随和冒险,毫无保留的爱,和青春一去不复返的日子一起,全都留在了这本书里。我变成了一个更大的大人,心中的悸动和憧憬不再那么繁盛,实现梦想的快乐也不再那么激越。如同人生一段彻底过去的好时光,尽数交付于山海。

  彼时的心情只是说我自己,那之后我回国过春节,心中还在计划着春夏之际一场新的旅行,不曾想过一个月之后,世界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故。此时我在蛰伏中,才明白一语成谶:我确实再也写不出这样一本书来,天真无畏的,身轻如燕的,如同炫目的阳光一样充满希望的时光,已经真正过去了。

  我内心庆幸在世界发生变故之前写下了这本书,它尚且天真,且充满希望。其间也偶尔问过自己一两次:真的要在这个时候出版这本书吗?在我们都被困住,一动也不能动的时候?现在我决定迎接它。这也许是我生命中最艰难的一个夏天,无法赘述种种细节,但正因在这样的境遇中,才尤其需要过往的旅途:就让那些日子,更加成为我的光吧。我是被旅途塑造的人,旅途还会再拯救我。我想,无论过多久吧,无论还要摒住呼吸多久,都要继续等待终有一天再出发,再一次被山接纳也被海拥抱。等到可以出发的时候,不要再站在原地,要始终记住:山海在另一头。

与那国晚霞消散后

  书中有一张大图,是我执意要放进去的,那是在2016年夏天的那国岛看见的晚霞。身处荒芜墓地之中,世界空无一人,大海寂静无声,如同巫术一样无穷变幻的红霞,成为我人生中一个从天而降的启示。我在那个全日本太阳最后落下的离岛上,头一回听懂了山海要对我倾诉什么。

  我在书中写的是——

  「在这个全日本太阳最后落下的岛屿上,我眼睁睁看着红霞的降临和逝去,大地和天空最终连续成一片完整无边的黑暗,才会站起身来,回到集落去,回到城市去,回到人群中去。但在走回人群之前我明白:我已经不那么需要人群了。」

  我是一个多么容易动摇的人啊。不要被人群诱惑,不要被热闹诱惑,往自我内心更深深处去,是山海教给我的。

从鹿儿岛一位年迈的出租车司机那里,得到了一张四叶草名片。“大家都会把出租车的名片随意扔掉不是吗?我无论如何都不想自己被随意扔掉。”三年来,他四处寻觅,收集了超过500枚四叶草,一枚一枚押进名片里。“希望你有好运气哦!”下车的时候,他对我说。

  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山海都值得热爱,因为迄今为止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我都是从山和海那里学到的。世界未必会变得更好,但旅途还会继续,今后我也仍想努力去做一个不由人际关系所塑造,而被山海所塑造的人。

  我大概仍然算不上一个成熟的写作者,但应该稍稍朝前走了些许。把这段我生命中最炙热的时光分享给你们,如果可以,也愿意这本书,能够成为某些人的一点点的光。

高村光太郎小屋的“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纵身入山海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