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后,被外放三次,被贬三次,长达二十多年,
最终被赦,却在返京的途中去世,享年65岁。
此番命运,若换做常人,早已积郁成疾,悲愤而亡。
但苏东坡一生荣辱悲欢,傲骨依旧,始终保持了一颗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
1
心态积极,方能快乐
人生,淋场雨怕什么,这世间,风风雨雨的事儿多了,都由他去吧!
在黄州,没人给他写信,也没人接济他。
也正因如此,他的心态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领悟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意境。
夜深醉饮而归,被道童关在门外,他憨笑:“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没人和他聊天,他便追着农夫、商贩,谈天说地,用人间的温暖,来矫正自己的心态。
买不起羊肉,就买羊脊骨,烤熟,撒上秘制的调料,还说有海鲜的味道。
纵观他的后半生,无论是被流放黄州、惠州,亦或是蛮荒的儋州,他都以一种乐观的人生哲学去面对,没有怨天尤人。
事情已经发生,既然不能改变,倒不如乐观接受,坦然是放过自己,也能让自己更开心。
2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陶渊明,躬荒地,吃粗食,却也都清贫乐道。
而苏轼一生,竹杖芒鞋,坦荡无私,从未贪不能贪之事,正因如此,他才能笑看风雨,烟雨人生。
正是因为这些“大家”淡泊名利,把心放在自己喜爱的事物上,最终才取得了过人的成就。
只有减少内心的贪欲,才能让心灵静下来,做真正有价值的事。
这样,才能获得内心的富足。
3
活在当下,方能快乐
《岳阳楼记》中提到过这样一种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苏轼就是这种人。
他能心系天下,却又能活在当下。
人生总有起伏,顺境勇往直前,逆境保持乐观。
活在当下,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当苏轼被押解进京定罪时,全家人哭作一团,
他却开起了玩笑: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逗的妻子破涕为笑。
百余天的牢狱之灾,他也竭力保持心境。宋神宗派一名太监去监视他,苏轼不知情,径直睡去,鼾声如雷。
太监回去禀报,黄帝便知他问心无愧。
所谓活在当下,也是心安。
在困境中自得其乐,把握人生短暂的快乐。
现实越坎坷,就越要享受当下的生活。
正是因为这种气质,才能使苏轼享受人生的快意。
生活没有那么难,活在当下,不杞人忧天,心自宁静清明。
这样,内心才能更加丰盈。
▽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开心,而是看待世界的方式发生了问题,
看到漂亮的车子,就像换更好的;
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庸人自扰;
总是沉溺在过去,想着无法实现的事物,被这些东西困住,还怎么能开心?
就像柳宗元笔下的《蝜蝂传》,这种小虫总是将自己喜欢的东西背负在身上,越积越多,却不知放手,最终大厦将倾,压死了这可悲的小虫,
人生,也是一样,带不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莫牵挂。
活在当下,卸下重担,世界是流动的,你手中的东西,流到别人手中去,别人手中的东西,也将流到你手中来,
失去的东西,终将会以另一种方式补偿回来,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活在当下,才能笑看风风雨雨,命运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