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焦虑》经典观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4-07 23:28: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焦虑》经典观后感1000字

  《焦虑》是一部由Gerald Kargl执导,艾尔文·莱德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恐怖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焦虑》精选点评:

  ●愛恨交加。場面調度及鏡頭運動驚人,但精神病患道德淪喪的殺人行徑令人不適。

  ●視聽極風格化。開場的大俯拍,仰拍,及監獄內與人物固定距離拍環境,都在提示人物的非常內心。「最常用的三种镜头:远景镜头是客观性社会性的;近景镜头是客观性心理映射性的;大特写则是主观性心理性的。依靠镜头,影片近乎完美地呈现了犯罪人格的心理图景。」

  ●很荣幸看过这部电影 主角变态式啃香肠的模样让我一段时间非常想吃香肠

  ●环绕360°镜头很棒,有种玩CS的感觉

  ●喜欢拍他在监狱吃东西时晃的镜头 有种把食物周遭与人隔离开的美

  ●尽管有不少穿帮镜头,也掩不住这部电影摄影得牛逼。手持、长镜头、跟拍(仰拍、俯拍)为主,大篇幅的特写、大特写,感觉摄影师是站在平衡车上拍摄。摇晃、特写镜头造成得压迫、紧张、局促感辅以让人聒噪的音乐,“焦虑”气氛呈现十足。开篇的长镜头竟然让人感觉到了漂移、晕眩,有种深陷泥淖的沉浸式体验。他不是达内兄弟镜头的那种自然手持,也不是娄烨镜头的野性抖落,稳健中的慌乱、潦草让人窒息,欲罢不能。监狱的几组仰拍让人头疼,逼真的情境再现。很牛的冷门片,力荐!

  ●这镜头加斯帕诺和达伦都学了吧...

  ●Tangerine Dream成员作曲给精神病世界加分不少。

  ●摄影挺厉害……总觉得我们迪宝会喜欢这个杀人狂 太可爱了

  ●用旁白解说讲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杀人动机的成因和童年时的成长经历,同时画面上表现主人公单纯的进行犯罪。这种电影像AV一样,快感消失后毛都没有。

  《焦虑》观后感(一):獨一無二的電影

  看了這麼多電影以來,這部片仍然讓我耳目一新,以犯罪者的視角拍攝犯罪行為,讓犯罪者自我剖析自己的心理狀態,攝影功夫一流,選角相當合適

  雖然被列為禁片之一,但實際暴力鏡頭並沒有許許多多流行的電影血腥,我想是因為以犯罪者第一人稱角度赤裸裸描述犯罪行為的關係吧,所以被列為禁片,因為影像觸動了人類心底最陰暗的角落:暴力和凌虐的慾望

  這部電影的暴力鏡頭和屍體等拍攝得很真實,以質量來說值得收藏(雖然可能不會看第二次),順帶一提被殺的那個女演美呆了,可惜似乎只演過本部片

  《焦虑》观后感(二):一部男主角没有名字的电影

  我看的是87分钟版的。这部影片里的男主角连名字都没有提到,很多部分都是男主自己内心的描述。就连开始介绍男主童年的旁边也是一直用“他”来代称。

  我觉得男主在那个房子里杀人的时候确实运气很好。首先房子地理位置的关系,周围没有邻居。而且男主打碎玻璃进去的时候里面只有一个瘫痪在轮椅上的智障男人看见男主就喊爹。晚上母女开车回来。狗发现了陌生人也不咬不叫。那个假牙老太更是蠢,男主冲出来把女主人绑在门上。那老太就在一旁淡定的看着。不清楚的还以为老太跟男主是一伙的呢。那个狗全程也没起到啥作用。男主杀了一家三口想着把尸体都藏后备箱以后给新受害者看来满足自己兴奋。最后男主开车来到了之前刚出狱的那个咖啡馆。一样的服务员,一样看报纸的老头和两个年轻女孩。男主又有了那种施虐想法。不过最后还是警察来了发现男主后备箱的尸体把男主终身监禁。结尾也算是大快人心。

  《焦虑》观后感(三):挚爱.

  最喜欢的一步影片。没有之一 其实原因很简单 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是在中考刚刚结束后,当时心情就很焦虑。可能也是物以类聚 我就偶然发现了这部片子 这部片子大部分都是内心描写 语言真的是非常少 基本没有对话 但是本片男主角的内心叙述非常的真实 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仿佛我就是主角 在牢狱与现实之间一直盘旋 不惧怕牢狱之灾 大多数看过此片的人可能会觉得主角是个神经病 刚刚从监狱出来就去找事情 但我不这么觉得 其实我觉得主角是个很聪明的人 抛开道德层面去分析 他坐了三十年的牢 但是他刚刚出狱后知道哪里的房子周边人少 方便自己“找事情” 我觉得这要是一个没有什么经验或者没有做过大量功课的人来说 是不会做到心里有数的 并且其实我很钦佩主角的联想能力与辨别能力 他在出租车上只通过系鞋带的时间观察女司机 都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通过观察房子的周边 就能大概了解房子的主人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 房内住着多少人。

  我不了解本片的导演 但我知道他的作品风格多样 这部片子应该是他的一部出其不意的犯罪片 这部片子的风格应该不会受大部分文艺青年的青睐 因为这部片子 涉及人性一些不愿意被面对的东西 整个片子 从头到尾 都浮着一层忧郁的气息 并且稍带黑色幽默 如果你也是一个更注重内心写照的人 希望你也能喜欢❤️

  《焦虑》观后感(四):“那内在的就是那外在的”之悖谬的表现

  ////乱写的////

  “那内在的就是那外在的” 这句黑格尔的过于绝对的话却能够用来非常到位地理解这部电影的表现手法...(过分夸张的精神表达)   /至少我可以用这种方式来阐释这部电影“那令人感兴趣的”的地方/   首先,主人公携带着的持存在他身上的----因为用了具象化的表现手法可以非常容易地看出----是那“罪”的恐惧,以至于他在逃避。而在咖啡店里的那两个年轻女孩则是诱惑的象征。而当他无意识的杀害了第一个人的时候,他下意识的正在杀害另一个人,罪已经出现,就像亚当受到夏娃的鼓舞(夏娃则是受到蛇的诱惑?)吃了禁果 。“罪”已经潜移默化的根植于他的内心,而受害者(他的家人)在他第一次杀害一头猪的时候,那种,用拉康的话来说,那种被隐藏的象征物一直在影响着他们的恐惧之对象(那个大他者?)   在恐惧(Angst)之后,他这时陷入了[对于“那善的”的恐惧] 也就是“那魔性的”(det Dæmoniske)/这里的“善”在S.K.的著作里代表的不仅仅是普遍意义上的善与恶 而是根据黑格尔的“善的无限性”“恶的有限性” 。S.K.讲的罪也不是普遍意义上的犯罪。 但是同样可以在这里理解为简单的善与恶/   简单地讲,在恐惧之后,他到达了罪 并且他被罪奴役了。 但是这时候,之前那扇挡住他的玻璃门,他可以从外面轻易地踢碎。一切都变得毫无阻挡。进而他持续地陷入“那魔性的”之中,他想用死亡的外在表象(即尸体) 带给下一个受害者恐惧以及惊愕 。   继续以“那外在的就是那内在的”的悖谬的方式,陪伴他的还有一只腊肠犬,它看着他犯罪,它看着他搬运尸体,但是它一直没有叫直到当他肇事逃逸又再一次来到咖啡厅并且他作为“绝望的不想要是自己”的状态,斯文地吃着腊肠的时候。狗开始吼叫,咖啡厅里的人众也被赋予了一种对于电影结尾必不可少的前提----对他的疑虑。他持续地恐惧,用腊肠让狗停止喊叫/还有这种动物对于人类的对照,就像是Angst这个情感在动物身上即使有,也不能具体地表达的那种境地/   于是结尾,用以完结的工具终究是(传统意义上的)伦理,警车上前来巡视的警察在车子周围转了一圈又一圈,他打开后备箱的那一刻,是人众接纳的作为“罪之后果”的恐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焦虑》经典观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