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二玄社书法讲座:楷书》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0-17 12:2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二玄社书法讲座:楷书》经典读后感有感

  《二玄社书法讲座:楷书》是一本由[日]西川宁著作,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1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玄社书法讲座:楷书》精选点评:

  ●从学书的角度来看,本书对中国读者意义不大。从中倒是可以看到日本近现代书家的宗尚与取法,以及他们如何理解、临摹、创作书法,这种有意无意与中国传统保持距离的态度是值得思考的,也许对当代书法创作者会有所启迪——中国传统对日本书家而言并不是一种历史负担。里面屡次提到“造型”的概念,认为它是书法的核心。这是碑学以后才产生的观念,也是日本现代书法的动力所在。正是在这一现代意义上,书法成为与绘画、雕塑相近的造型艺术,所以书中对书法的描述方式完全不同于传统品评,而更像是在赏析现代艺术作品。

  ●基础读物

  ●非常棒的教材,喜愛程度4.5顆星。對鄰國的書法界並不熟悉,偶爾聽到幾個名字還以為就是就是清狂一派了,看了這本才知道並非如此,日本國內普遍認可的還是這樣中正平和的路子。 尤其喜愛書中對於楷書行筆的描述: “雙耳刀穩重。右側部分結構猶如戰艦的艦橋一樣,將心字鋪張開,寫出鋒利及高昂感。” “稍提筆,寫出開朗及清爽感。” “第一橫飽滿含情,第二橫直而險峻,第三橫提筆書寫,纖長而豔麗。” 能在陳述技巧的時候兼顧美感,跟國內的各路書法教材都大不同,很難得可貴。推薦有興趣學書法的同學感受一下~

  ●我对于书法,是初学者中的初学者,有幸得到此书,感觉提供了很好的入门阶梯。书中除了介绍楷书传统的写法、用笔、历史、名品,还收录了日本书家的临摹作品。有豆友质疑这些书家的个人风格太强,会影响初学者对楷书的理解,但我觉得这恰恰很好地彰显了和式书法的现代性和生命力,这些临习之作有如一道桥梁,使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感谢引入此书的译者和编辑~

  ●首先此书的装帧精美度和宽版面设计就是我很喜欢的类型,其次二玄社本就驰誉当世,其授权之书印刷保真性之好、图片精度之高、材质之美自不必说,与一般书帖实不可同日而语!

  ●日本“昭和三笔”之一、大书法家西川宁的书法课~

  ●了解一下日本書道如何認識我們的書法。喜歡良寬與池大雅。

  ●我还是比较习惯日本人的表达方式,浅显易懂,随时大师但谦卑随和,他讲的有几个点能够和黄简老师的看法相互印证,而日本书家对于书法历史的源流认识的不那么清晰。

  ●日本书家和中国书家的美学取向不同,看图可以简单了解下。运笔动作亦大相径庭。

  ●不愧是下真迹一等的二玄社,纸质舒服帖子让人想临。

  《二玄社书法讲座:楷书》读后感(一):书中“郑羲文公”被误写为“郑义文公”

  我是这本书的译者,在这里给大家道个歉。

  书里有关郑道昭的“郑羲文公”、“郑羲下碑”被我写成了“郑义文公”、“郑义下碑”。

  由于我到目前都还没拿到样书,所以不知道实际印刷的时候有没有改过来。

  如果没有改过来,而影响了大家阅读的体验,万分抱歉。

  另外,虽然出现了这么基本的错误,导致我这么说很苍白无力,但是本书的翻译上确实不是随便乱翻乱写的。

  再次向各位致歉。

  《二玄社书法讲座:楷书》读后感(二):“识楷法,知其变”

  收到此书约摸一星期,虽然平时看书的时间本就捉襟见肘,还是趁闲暇之余认真拜读了一遍,作为从事半设计专业的人,首先此书的装帧精美度和宽版面设计就是我很喜欢的类型,其次二玄社本就驰誉当世,其授权之书印刷保真性之好、图片精度之高、材质之美自不必说,与一般书帖实不可同日而语!

  本人识书道时日并不长,认知极为浅鄙,权将读后所喜之处记录如下:

  1 本书以楷书发展认知脉络为基本宗旨,总体来讲对楷书技法写法虽着墨不多,但寥寥段落即说到了楷书技法层面的核心要领,对深度理解楷法有警醒之效。

  2 比较喜欢对颜楷用笔单独分析的笔墨部分,将颜楷独立于魏晋以来至唐的楷书传统范式,也揣测阐释了此种迹象,觉得比较有趣。

  3 讲用笔执笔方式举一反三,很同意其中的观点:“使笔最初可随心所欲,待深入后渐渐识毛笔之个性,适才适用,发挥不同品类之性能,方觉用笔之妙”。

  4 欣赏松本芳翠对于楷书的学习态度,以楷书为基础,活学活用,循序渐进再于草书中见其功力,林散之大师亦何尝不是时时强调楷书的重要性呢,且一辈子践实笃行此道。个人也很喜欢松本芳翠的楷书,出于欧,融合北碑结体特点,整体这些海上书法家的楷书临摹都很有特点,变化丰富且功力深厚。

  5 对于日本书法的发展缘起以前只是在相关文献中有所旁及,并未研读过,此书也是个很好的认识窗口,尤其这批日本书法家对于现代书法发展的探索,尤能发人深省,对现代中国书法家的研究方向或有一定的影响。

  《二玄社书法讲座:楷书》读后感(三):“楷书”概念不同

  前有出版社约评论稿,以赠书邀之,層云不敢受。一是“拿人手短”,如果此书平平,是否碍于情面,也得客气客气?二是对二玄社早有些心理准备,日本人的观念观点和中国国情总有些“水土不服”!

  果不其然,于书店通读此书,直呼“水土不服”也!

  此书观点,上面一图即可说明:此书所谓楷书,包含真书、魏碑等等楷书的前身!而且,楷书的理解也是认为把魏碑体融入去叫厉害,对于清末碑学似乎亦步亦趋。

  当然,我也喜欢魏碑,更喜欢隋碑!例如《龙藏寺碑》和《启法寺碑》。可是,楷书需要如魏碑隋碑般写,又不敢苟同。

  如上图,松本芳翠写欧体,就有不少处其实不管欧体成法。如果中国人邯郸学步,反而会写不好“楷书”。

  可能本人思想僵化,还是觉得魏碑与唐楷两分的好。读此书知唐楷之前身,知其前因后果,也是增加见识了!倒是没必要移植日本人的“楷书观”。

  層云 于罗湖

  《二玄社书法讲座:楷书》读后感(四):日本书法家们对楷书的理解

  二玄社名气很大,这本书貌似在日本影响不小。初以为是西川宁的专著,后来发现是编著。书里收录了日本近代一批书法家的临摹作品、讲义、书法思考等。

  看完发现,关于楷书怎么写有不少讲述,有一些和我们视角不同的地方,但是整体而言有点零碎。

  对我而言,比较有价值的,是介绍和收录了一批日本近代书法家的作品,能对这个群体有一个大致了解。其中不少篇幅是关于中国碑帖的介绍,没有太多新意。不过,书里有不少书法家挥毫的照片,很值得一看,可以看他们用笔的状态。

  还有两点,印象很深—— 第一,是文中提及的“六朝书风”,在我们的语境中,更多是二王一路的帖学,而书中上下文理解,更多强调的是魏碑等碑学的东西。不过从他们的作品和文字中看,今天我们对碑学的理解,要远超他们——这也正常,毕竟是一百年前几十年前的认识了。

  第二,是关于宗峰妙超及禅僧书法的一段评价:“从此书法来看,毫无做作,自然运笔而成,形态与普通文人所书无二。但后世禅僧的书法反而矫揉造作,甚为恶俗”。于我心有戚戚焉!!!说的真好。

  现在有一些书法家,还在追捧那种矫揉造作的禅僧书法——实际,这帮人不懂禅宗,所以也就会把那种日本矫揉造作的僧人书法,当做大解脱状态去追求了。

  顺便吐一下槽。看到后记《二玄社书法讲座丛书诞生记》,觉得这个西川宁架子好大——我不知道日本那一辈的学者是不是都这样。结果看了西川宁的字,没啥感觉。

  更想看到这个系列的草书、行书部分。原因有二:

  一来,纯粹意义的楷书并不多,我很好奇有些日本书法家,小楷临摹都不错,一写行草大字,就显得非常野气。比如书中的金子鸥亭,他临的黄庭经很有味道,大字行书就有点说不上——他还不是最典型的。有的人大字就没法看。

  二来,是因为日本近现代的草书,对中国现代书风的形成影响非常大,直到今天还在深深影响着。

  所以很想看看日本书法界,是怎么理解草书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二玄社书法讲座:楷书》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