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布兰森自传》是一本由理查德·布兰森著作,中国社科出版的397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07-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理查德·布兰森自传》精选点评:
●桌前供奉的神物
●有这样的人生真的无憾了吧
●中欧借的书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打破常规
●老顽童布兰森,传奇而精彩的创业历程。
●在在读书单上拖了小半年的一本书,终于搞定你了,这位玩着玩着的实务企业家确实了不起。我发现他的顺利和时代潮流顺势,而且这种顺利在学校时就写好了,他让自己的童年教育从虚回归务实(数学很差做生意却能算清)从严肃回归娱乐,这两点回归恰是这个时代的趋势方向。
●老顽童
●1
●读到后面,发现自己无力了。其一,涉及的内容不懂了,其二,读不懂就没有启发。
《理查德·布兰森自传》读后感(一):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人和他的事迹
因为他一直不断的在寻找,寻找,寻找各种各样自己想做然后很简单,去做就好了,看到这个人的长相就觉得像只狮子,一只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奋斗的狮子,周围还有很多跟班,呵呵,但是在他年轻的时候有人会说这种崇拜他的话吗?没有,这是时间和坚持和耐心带来的礼物。
《理查德·布兰森自传》读后感(二):。。。。。
完全的混乱,嬉皮的人生。
这家伙果然继承了父母的基因,非常爱冒险,头脑又擅长短期策略,虽然主意非常多,但是基本是s式的。说真的,我一点也不羡慕他,这么混乱的日子我可过不了,尽情的赚钱,尽情的性,额,真不搭我。
唯一羡慕的是他良好的精力,真是太有精力了。。。。。
《理查德·布兰森自传》读后感(三):永远的偶像,男人的典范
没有读过这本richard branson的losing my virginity,
你就无法想像生活的可能性能有多大.
它给了你一个信心,给了你一个愿景,
给了你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生活和世界.
ceo,冒险家,嬉皮士,阅读障碍症,足球队长,战斗机驾驶员,做秀,
慈善家,岛主,风流男子......
《理查德·布兰森自传》读后感(四):大浪淘沙
1.我从未仅仅为了赚钱而去从事某项商业活动,如果仅仅为了赚钱,我建议你最好别做。做商业必须有趣,还能激发你自身创造力。
维珍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乐趣,而不是其他因素。
我通常列表来过日子:列出需要电话联系的人,列出想法,列出筹建的公司,列出主动制造事端的人。每天我都按照这些表来工作,一个个电话推着我前进。
把建议记下,一回到家我就会温习我记下的东西,如果有好主意,我拿起电话将它贯彻实施。
2.我倾向于遇到陌生人30秒钟之内决定是否与对方交往,同样,我也在看到一份商业计划书30秒之内判定是否对它感兴趣。我主要依靠内心的直觉,而不是依靠大量统计数据。也许因为我有阅读障碍的缘故,我不信任数字、感觉人们能够歪曲数据来证明任何事情。
3.我们没有英国航空公司和其他公司花在广告的预算。不过我发现,如果媒体能够亲眼看见维珍,他们就有兴趣写相关文章。除了不让家人选入媒体宣传外,我愿意做任何事情提高维珍的知名度,宣传丝毫我们获得发展的关键之一。
4.尽管经常有人要求我给自己的商业哲学下定义,但通常我都不会这么做,因为我相信不可能把它当作食谱那样交给别人。没有什么配料和技巧能够确保成功。确实有一些要素能够确保生意维持下去。但你不可能清楚地为我们的商业成功下定义,然后把它当作香水,用瓶子装起来。事情没这么简单。要获得成功,你必须趋时而动,实事求是,全力以赴;如果你拥有一支优秀团队,而且非常幸运。那么你也许有所成就。然而,仅仅依靠遵循他人的规则,你当然无法获得成功。
5. 商业充满着变化和流动。据我所知,商业组合从来不是一成不变,一切都那么不可确定,过去的几年也证实了这一点。
我只知道:如果我听得足够认真,这些好主意在某种程度上都将符合维珍已有的商业组织架构。从本质上说,我对生活充满着好奇,并将这一点业扩展到商业领域。好奇心带着我走上许多无法想象的道路,又让我认识了许多不一般的人,维珍就是这些人的组合,而它的成功也依赖于他们。
6.那时,这一切也许还只是空谈,远远超出我的能力。然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有趣的想法,我也许是个商人,因为我为了追求而建立和经营公司,但是,当我试图提前制定计划,梦想创造出新产品,建立新公司的时候,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7.我任由自己的直觉自由奔腾。最重要的是,任何商业计划都必须有趣。如果一个市场上只有两个寡头提供服务,在我看来,这里就存在正当竞争的空间。我不仅喜欢寻找乐趣,而且还喜欢与那些大公司一比高低——尤其是当他们提供价格高,质量低的产品时。
但是,当我仔细研究这个行业时,我能在他们的防御中看到一些缺口。经过最简单的分析,你就会发现,可口可乐只是一种起泡沫的饮料,他依靠巨额的推销预算,这一点简单事实让市场变得很脆弱。关于什么是【真货】很难说清楚。可口可乐停止出售最初的可口可乐,推出了新可口可乐,他们说这个配方的饮料味道更好。美国消费者的反应迫使可口可乐公司在经典可口可乐的名下,重新使用最初的配方。但是,他们已经播下怀疑的种子。如果可口可乐公司承认经典可口可乐没有新可口可乐口味好,那么,根据这种说法,就会用另一种更好的配方。在我看来,这道符咒开始被打破了。处于这个双头垄断另一端的百事可乐看起来稍微弱一点。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我们使用与维珍相配的红罐,推出了维珍可乐,这时,百事可乐首先作出了反应,他们把自己饮料罐的主色调由红色换成蓝色,看起来我们……
8.我们依靠特立独行兴旺发达。
传统要求一家公司应该首先照顾股东,然后是顾客,最后才会关心员工。维珍的做法恰恰相反。对我们来说,我们的员工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拥有一支心情愉快,干劲十足的员工队伍,你就更有可能愉快到顾客。不久之后,最终的利润就会让你的股东感到愉快,在我看来,这是常识。
传统还要求以大为美。但是,每当我们风险投资变得太大时,我们就把他分成更小的单位。我到副总经理,销售部经理和市场部副经理那里去,说道:"祝贺你们,你们现在是一家新公司的总经理、销售部经理和市场部经理了。”每次我们这样做,相关人员工作量不会增加,但他们必然会获得更大的工作动力和工作热情。对我们来说,这样结果非常棒。
9.开始建立新公司时,我的优势之一就在于我不用具备高度复杂的商业眼光。当我考虑在维珍大西洋公司上提供哪种服务时,我试着想象我的家人和我是否会喜欢为自己购买这种服务。通常事情就这么简单
10.我在多年的经商中学到一个经验:一旦你创造一种优良产品,兢兢业业地维护其声誉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仅是把它推入市场的问题。因此,每天我都收到一堆简报——包括所有提到维珍的文章。这些简报以及员工来信是我早上阅读的第一批材料。
《理查德·布兰森自传》读后感(五):学得了的维珍与学不了的布兰森
理查德.布兰森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在16岁时有很多远大的梦想。和绝大多数人不同的是,他不但为年轻时吹过的牛逼奋斗终身,而且把它们一一实现了。阅读布兰森的传记与其说是为了学习和借鉴, 不如说是帮想象力拓宽边界,挣破庸常生活的束缚,进入无限,超越无限。在某种程度上,33岁成为英国最大私营公司老板的布兰森和29岁就拥有亿万美元身家的乔布斯一样,可以遥望、膜拜却很难去模仿的,因为他们的杰出不仅仅建筑在企业家精神之上,最终的塑造者是冒险精神和永不止步的探索欲望。
传记的精华,集中在前三分之二的篇章,其青少年成长的经历、维珍唱片成立发展的种种磨难以及维珍航空与英国航空激烈的商场鏖战尤为精彩。布兰森很幸运,在一个氛围平等自由的家庭中长大,父母将孩子视作平等的家庭成员,尊重他们的意见与意志,并且在非常小的时候,就努力培养其独立生活的勇气。年仅4岁时,他的母亲就会在离家几英里的地方停下车,让他自己找路回家。在成长的道路上,无论他有怎样的想法和追求,父母总是给予加油鼓劲,他们”鼓励我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就算并非一致称赞我的计划,至少会表示同情和支持“。他的父亲会花几个周末时间为他”建虎鹦鹉的笼子”,而在他创办学生刊物《学子》的时候,母亲不但把积攒的私房钱给了他,还帮他想出一些需要联系的人物。布兰森和母亲说想联系英国传奇主持人大卫.佛洛斯特。母亲一连几个星期,向她所有的朋友打听是否有人知道谁认识大卫.佛洛斯特。父母对于其志趣和爱好的尊重,让他少年时代心内探索未知的那团火,始终燃烧,直到今天未曾熄灭。
布兰森发迹于唱片行业,其实这是一个严重靠天吃饭,依照直觉与灵感的行业。布兰森音乐品味并不高,却因为拥有了对于音乐品味与流行趋势有把控力的合伙人西蒙,挖掘出了麦克.欧菲尔德这样杰出的音乐人,而站稳脚跟。在维珍唱片的早期岁月里,不是那么懂的音乐的布兰森,敏锐的把握住娱乐工业最核心的三大原则,在潮涨潮落的流行文化市场上屹立不倒。套用今天的流行语就是“紧紧抓住了IP”。三原则包括。一、尽可能的长时间持有版权。二、坚持将艺人作品的全球版权融入合同。三、如果确实想要一个乐队,就必须不惜一切带代价签下他们。以布兰森的观点“一支惹人注目的乐队即使让我们遭受亏损,也会带来其他无形的好处。如吸引别人跟我们签约,或者为我们的新乐队提供在电台播放的机会”。勇于为长远利益牺牲眼前利益,是布兰森的拿手好戏,而这种格局眼界之下的决断力,帮助他在未来数个生死攸关的商战时刻,力排众议,站到胜利天平的一侧。
布兰森开始以疯狂知名,起始于一个买唱片的小老板去办航空公司。当他把创立航空公司的想法和合伙人西蒙说的时候,西蒙的反应是“看在上帝的份上!你疯了!不要再胡思乱想”,或是“你是个自大狂,理查德,我老实告诉你。等我死了,你再打这个主意吧!”。不过布兰森却不是一个盲目行动的人,虽然他“不信任数字,觉得人们能够扭曲数据来证明任何事情”,但却认真的思考了可能的前景、尝试的成本以及预备的后路。他将希望了解的事情列出一个清单,比如飞机租赁的成本,劳动合同,汇率风险,开辟一条纽约航线实际的方方面面都捋顺,发现一年为期,尝试无妨。与普通人对未知事物心存恐惧,裹足不前相比,布兰森的决策用“胆大心细”来描述再合适不过了。他已经观察到,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跨大西洋航线上只有一家航空公司提供廉价机票,而“拿起电话想和他们联系,电话老是占线,整个早上都不可能打通他们的机票预订电话”,他推断,要么是机票严重供不应求,要么就是管理极其混乱。里面意味着很好的商机,这个念头“抓住了他的想象力”,未来的英国第二大航空公司就此诞生。
维珍航空成立后风波不断,老牌航空公司国资背景的英航,使用各种手段打压,为了拿到CAA的牌照,维珍首航测试,却因飞鸟撞击,损毁一个引擎,相比这些只能算得上插曲的小灾小难,真正的挑战来自乘客数量和航空燃料价格的不稳定而带来的亏损,虽然被评为“最佳商务级航空公司”,但布兰森意识到,让它如“期望的那样迅速发展,还相当困难”,而实际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维珍航空收支平衡都困难,依靠维珍唱片输血维持。公司一直不盈利,但是为了应对与英航无所不在的竞争,只能不停筹资扩大规模,漩涡中的维珍航空仿佛无底洞,被六家主要贷款银行催还贷款,而仅仅劳埃德银行一家,就超过5500万英镑的透支限额。布兰森痛苦的意识到维珍唱片是自己唯一真正盈利的企业,也是拯救航空公司的唯一机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如果出售维珍唱片公司,就能拯救航空公司,留下两家强大的公司。如果关闭维珍航空,就会剩下一家强大的公司,和一家破产公司的公司,并造成2500人的冗员,维珍品牌也将变得体无发肤”。
没有拨云见日,没有峰回路转,全书以10亿美元卖掉维珍唱片如此惨烈的方式达到了高潮,被出售的维珍唱片刚刚签下滚石乐队。布兰森哀叹:“我们奋斗了20年,旗下终于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乐队了,就在我们到达巅峰之际,这一切都结束了”。这是残酷的抉择,更加残酷的是,在向维珍唱片员工宣布公司被百代收购的消息时,布兰森无法说明卖掉公司的真正原因,如果说出真相,把银行对维珍航空的态度告诉他们,航空公司和维珍集团其余公司都会因为缺乏信心而遭到破坏“,他只能痛恨自己”一副发横财的样子”。当他离开房间,泪流满面的开始顺着拉德布布洛克树林一路狂奔时,路过一家报刊亭,《旗帜晚报》的头版写着“布兰森卖了5.6亿现金”。
除却这些惊心动魄的历史细节,布兰森对于资本市场和金融的态度,也耐人寻味。维珍1986年上市,几年后便启动私有化退市。布兰森不遵循英国传统,不喜派发股息,更倾向于美国和日本的传统,将利润用于重新投资,促进公司发展。在他看来,大笔的股息意味着现金损失,与其将它给别人,不如留在维珍内部,还能让这些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这种基于长远发展的布局,唯有离开公开市场才能实现。这种思路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他创立维珍唱片的最初岁月,当时维珍唱片盈利能力不错,但所有入职员工无论何种情形,统一只有20英镑的工资,三观一致的优秀人才最终留下,其中最核心的几位,后来成为维珍各个事业群的中流砥柱。
谈起维珍,绕不开的自然有“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的话题,人们惯于把成功的案例当成历史的规律,正如在中国,当年万科的减法成就了今天的万科,被人津津乐道。从金融服务业到航空业,从铁路运输业到饮料业,打破一切畛域限制的维珍,也会被问及是不是过分扩展了这个品牌的名称和自然承受能力。布兰森坦言,“答案很难解释清楚“,”有些最奇妙的想法是突然产生的,必须敞开胸怀,找到其优点”,是“好奇心把我引上许多出人意料的道路”。在他看来, 如果一个团队绝不偏离自己及其狭窄的范围,不仅具有局限性,而且很危险。比如专心做唱片店,当网络音乐大潮裹挟而来,将迅速失去使用新媒体的年轻客户。
不过无论布兰森如何阐述,不以为然的声音依旧存在,信奉数字规律的人会强调,世界上再没有其他任何公司把自己的品牌用于如此繁多的企业和产品。或许,维珍帝国的耀眼光芒之下,貌似驳杂混乱的业务逻辑之外,在每一个细分领域内的专业化努力被人忽视。维珍有4万人,却是由一系列小公司而组成的大品牌,它遵循着自己的核心理念发展,比如,当投资过大,就会把项目拆分成更小的单位,让所有的副职骨干在另一个项目中成为正职,激发更大的工作动力和热情。比如,绝大多数公司都是从头创立的,而不是现成公司的收购。布兰森自谦说,不具备高度复杂的商业眼光,只是在提供服务上,尝试着想象我的家人和我是否愿意购买这种服务。确实很简单,但简单的东西才有洞悉世界本质的力量。
像布兰森传这样商业名人的传记,离不开谈成功,云波诡谲,巨细靡遗的失败过往也是为了突出成功的分量。但如果特别认真的去总结所谓经验,却又难逃徒劳无功的无力感,所谓法则的生效往往依托于特定的时空和种种内外因素的聚合作用。它永远无法被完整还原。通读全书,你会发觉布兰森始终强调“顺势而为”,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生意都有满满的年代感和符号感,唱片生意尤其如此。但或许这只是一体两面中,他喜欢强调的一面。如果你要让贝索斯来讲,他又会说,“我们要关注10年内不变的东西,围绕不变的东西建立你的经营战略,我们要知道现在在上面投入的精力,会在十年里和十年后持续不断的让我们获益”。细想想,他们说的没有任何冲突,不是么。
维珍从新芽萌发到参天巨木的故事,无疑是西方现代商业史上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蔚为大观的背后,恐怕最有神采的还是布兰森本人。就像他说的,“我一直依靠基于和冒险取得成功的生活。”回到全书开篇,以热气球探险九死一生的经历为序,自然也是赚足了眼球,中国缺少这样的企业家故事,红烧肉先生勉强算一个,但是论及惊险程度和布兰森尚有云泥之别。布兰森一生热衷于打破各种记录和挑战,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停止此类对自己和家庭、事业都构成威胁的活动。他认为自己追随的是南极斯科特(英国海军上校,著名探险家,第二个到达南极点)留下的优良传统,探险赋予他一个特殊的维度,“如果我真的死了,我只能说自己错了,而那些麻木而务实的实用主义者才是对的,但我至少尝试过“。
原书:《Losing My Virginity How I Survived, Had Fun, and Made a Fortune Doing Business My Way 》,中文版:《致所有疯狂的家伙:维珍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自传》,文汇出版社,2017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