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是一本由茅于轼著作,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5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受教。
●书已很老,所以文中很多案例看上去难免会有“代沟”,经济固然是一种分析的视角,但不应该低估文化和政治对国民性的影响
●2012年公务员初任班培训发的书,当时眼前一亮,以为是要天亮了,怎么会在这种场合发放这样的书。茅老我是很喜欢的,感觉书写的还是很温和了,算是改良派吧。书中很多观点并不苟同,但是态度和价值观却是我一致的。经过这些年后来才知道,感谢行政学院老师和培训人员的用心良苦和良知。谢谢推荐了这本书。本书好像已经绝版。也多谢花城出版社。
●作者主要从经济的视角来分析。道德是对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而言的,但是它的变化还是缓慢的。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人们还是固步自封,不加思索的遵循一些陈腐的观念,这将会阻碍发展。
●视角么。。正是我缺少的东西
●大四在泡校图的时候发现的这本书,不过一直未读完,工作1年有余了,现如今终于想起买来本,收藏,在读中,喜欢茅于轼,喜欢书中深刻的道理,让人茅塞顿开。
●以利己为目的的谈判会有双方都满意的均衡点,而以利他为目的的谈判不存在均衡,这就是中国无条件的帮助其他国家却没有朋友的原因。。第二,一个法律的好坏要看它是把人往好的方面引导了还是坏的方面引导了。我觉得学雷锋不靠谱,谈恋爱一味的付出也不靠谱,国家不计成本的援助不靠谱。
●并不是在讨论道德说教, 而是在讨论道德渊源,尤其从经济的角度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读后感(一):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很多人都在说这个社会现在在变坏云云,这本书可以帮助在某些方面帮助理解下
我去 我的评论还是太短了吗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读后感(二):思考:道德的经济背景
道德,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争论的主题,骂与被骂,赞与被赞,多和道德相干系!
在十几年前读过的《国民素质忧思录》(解思忠)的基础上,读了这本《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这本书确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阐述道德,带给你很多新的说法,才清晰道德与经济之间的重要联系!
[2009.1]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读后感(三):比较:了解茅先生,我们才能够评价茅先生
在图书馆的角落中看到这本书,应该是一次意外,也是一个惊喜。书的旁边是亚当 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最终没有借阅)。
书看三章,然后网上看茅老的资料,特别是茅老的微博,简直就是一个谩骂茅老的场所。我不知道里面有多少人看过茅老的书籍,了解这些观点的出发点。
记得茅老有一句名言: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以前不是很认同,但随着了解的增多,我逐渐体会到了其真义。在茅老的书中,让我们重新思考生活中很多“似是而非”的观点。
这本书,网上评论非常高,我想这都是因为受到了震动与启发。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读后感(四):大学期间的启蒙书本
大学里面看了挺多书,但是这一本是带给我新生的,因此有特殊意义。
在此之前看书总感觉像是在高中一样 该看点什么,但看完就看完了,结论也有,感想也有,但总感觉“也就这样”而已。
这本书看了就完全变了,好像心里突然明白了什么一样。说不出是什么,但是就再没有“也就这样”了,好像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一样。就好像突然有了自我意识一样。
因此力荐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读后感(五):国人的道德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一次性看完这本书,感觉书本后面的内容已经有点沉闷,而且很多都只是阔阔而谈。附录的内容是前面正文的浓缩版,很多的问题与方案都是重复之前的内容。
也许是重要事情需要重复3遍,但是用在书籍上,不怎么适合吧。
书主要传达的中心思想:强调个人的人权,承认个人的利益。
这个传统思想传达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看起来是相背离的,书本用很简单的例子就解释了,大同的社会职能存在理想的社会环境。那真正的社会主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就是富人到道德的指引下主动帮助贫穷的人,而贫穷的人在道道的谴责下主动去回报社会,这是我个人的总结。
那国人道德前景是怎么样?
很多的正义词都可以用得上,例如诚实、积极向上、友善与助人为乐等等。但是这样的道德建立仅仅依靠国人自发的觉醒,还需要国家的建立相应的制度,与良好的社会环境。
但是每一个人才组建成国家这个整体,观念的转变,需要从原来的什么事情都听政府,改变为关心属于自己利益的事情,并且愿意为捍卫自己的利益,而且采取行动。也许行动是的不到想要的效果,但是整个社会都形成这个意识的时候,就能达到以人民主要利益治国的目的了。
每一个人的利益都是重要的,这个利益来源必须是道德上接受的事情。那怎么才能与我们传统的道德接上,留下优良的传统道德?
为人做事,知吴不言,能无不作,力之所至,不留余力,这些主要就是工作上的。
其他的就不一一道出了。
但总的来说,此书前半部份观赏性挺强的。(怎么又是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