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不知道》是一本由李令彬著作,群言出版社出版的16开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6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一般的书相比 没觉得多出了什么意思。。。
●没后一本好
●这本书讲的都是作者与别人做咨询的事例,如果你懂得思考,有较明确的目标,根本这书就对你没用。再说说内容,都是些比较普通的事例,如果你留意身边的人,就会发现也有不少这样的。我还是觉得覃彪喜的较较具有可读性!
●反正他当初给了我很多力量,我是一个对鸡汤文依旧存在信仰的人儿~2012.10.16
●值得迷茫中的大学生们读一读,在别人的案例中思考,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到底应该如何走,应该怎样努力,,,加油吧迷茫中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
●一本给大学生解开迷茫的书,不得不读!
《大学不知道》读后感(一):无题
他和老俞的风格有点像,不过感觉说话更痛快些。相比之下,他师傅有点落伍了,思想有点守旧。还是他徒弟更像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看法。共鸣更强一些。话说新东方真是个不错的地方~
一直在告诫我们
是这样么?
一直在告诫我们
仿佛只有失败的——成绩差,离经叛道的人才能成功。
从小就优秀,成绩好的一定有心理问题。
是这样么?
一直在告诫我们
仿佛只有失败的——成绩差,离经叛道的人才能成功。
从小就优秀,成绩好的一定有心理问题。
是这样么?
大学不是什么都能教,以前无知地以为上了大学就会走上人生巅峰,找到好工作,交一个心仪的女友,从此无忧无虑。现在大三的我审视这小学、中学老师告诉我的: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你需要做的只有好好学习。咳,这个世界很大很复杂,怎么能用一句话来概括,用一句话总结世界的人这辈子也只能当个穷酸老师吧!
大学无法教会我们人生的方向道路的选择以及规划未来。而《大学不知道》正是一本启迪我们对人生思考的一部书,让我们明白为什么所谓的“坏学生”在不如社会能够取得成功,大学生活到底应该怎么度过,自己需要补充什么。
《大学不知道》读后感(四):最重要是自己知道
看完了,我一直在问自己,曾经或者现在追求的东西,到底有多少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有多少又是仅仅想拿来炫耀的。
其实很多时候自己是分不清“想要”和“炫耀”的。可能只是别人说好,或是别人有,所以我们就偏执地认为自己一定也要有。因为看很多牛人受到各种赞美,所以自己就也想成为牛人。殊不知,如果每个人都有机会变成牛人的话,那么,最后大家又都变成普通人了。
大三下,摆在眼前的就是考研和就业的选择。幸好对于我而言,一直就是抱着就业的念头。这本书更是坚定了我的信念。就业并不是随便说说的那么简单。书中有一点我非常赞同,就是绝大多数人(除却富二代、官二代等等)都要在社会先经历“低级阶段”。即便有人一毕业就能取得很优秀的“高级”职位,那也是他/她在毕业前就已经不为人知地度过了“低级阶段”。社会的检验是必不可少的,不要妄想考一场试,一个分数,几张证书就能带你飞过它的沟堑。
归根结底,种种选择都是自己人生的规划。知道自己要过怎样的生活才能拼劲全力地去争取。最不幸的人就是把自己的人生甩手给别人来决定,然后又陷入无穷无尽的后悔和自怨自艾。
《大学不知道》读后感(五):学习他的思维
昨天看了《大学不知道》,发现自己没有一个专长,兴趣爱好太广泛,但这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快乐而已,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挣饭碗,必须要有独特的地方。
以前看那些什么励志成功的书觉得大都是大话空话,毕竟每个人都不一样,人生不能复制。
这种案例咨询的书还是第一次看到, 全是关于如何面对选择的案例分析,那些人的很多困惑我也都有过,突然发现自己都从来没有好好分析过自己。
以前周围都是学英语的同学,自己不喜欢英语,没事儿写写东西再被非专业人士人夸夸,觉得写的东西还能看,现在看着却很垃圾了。
以前的每一个决定都被男友左右,觉得大学四年就是在不停地回复他的短信和电话,没有更好的平衡生活和学习。现在分手了,所有的时间和未来都属于自己。
从一个中专生,到一名研究生,这一路我走得很辛苦,也走了很多弯路。
从教育学,到英语,在到社会学,最后到人口学,
我的专业就是这样转来转去,没有一个归属
昨晚睡不着觉,觉得应该好好规划一下自己
可是,目前的平庸让我不知能从何处着手......
回忆着书中的片段,承认四年大学生活的荒废,设立的目标,相信未来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我会过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