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自动时代:无人驾驶重塑世界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08-04 23:00: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自动时代:无人驾驶重塑世界的读后感大全

  《自动时代:无人驾驶重塑世界》是一本由【美】劳伦斯·伯恩斯 / 【加】克里斯托弗·舒尔根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324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2020-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自动时代:无人驾驶重塑世界》读后感(一):期待成为现实

  《自动时代:无人驾驶重塑世界》现如今,科技高速发展,让我们越来越向往机器时代,什么简单事情都交给机器人做,可以省下不少麻烦时间。机器时代,虽然有好有坏,但是总体不错的。 如同这本书,作者所提及到的,无人驾驶给我们带来了多少个优点。 现在的科学技术,和以前相比就已经十分发达十年前的女孩,没想到十年后,现在的发展现状吗?可能我们可能想过,但是往往不会想到发展如此的飞快.. 已经超乎了我们的想象,他们十年后的20年后的现在,是否真的能实现《自动时代:无人驾驶重塑世界》,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现在目前想要实现无人驾驶,出现了诸多问题。像我们在新闻中常常看到的一样当年某个国家发明了无人驾驶汽车,却把人给撞倒了,发明了无人操控的机器人,然而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打成了重伤, 种种现状摆在我们眼前。让我们不得不陷入了深思,无人驾驶机器人时代是否符合当今时代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个人需求?是否能够保证每个人的安全?是否能够减少人们受伤的几率?当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却在思考,这样继续下去的做法是否正确? 很多人思考,却只顾眼前利益,这忽视长久的利益。目光短浅,并非是一个正确的做法。新事物产生总会有各种各样问题的存在,新事物的产生相比旧事比较脆弱。发展的前途光明的,道路曲折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自保护和实心照护新事物,促进成长更大。同时也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挫折挑战。就是误会成我过去事务是因为他有许多不足,与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违背,所以我们需要新事物来替代旧事物。 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可以减轻现代人负担,当然也可以减轻交通堵塞,停车位较少的问题。无人驾驶汽车,人们不用买车买汽油,也不用分期贷款,每天担心着如何还房贷车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生活负担。出远门的时候想要小汽车,也可以随时随地的租借。想要停车的时候,有专门的车位也不用去专门的厂停车位,不会因为找不到停车位而烦恼。大多数无人驾驶汽车都是电汽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轻环境污染,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符合当今时代的环境保护。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让我们共同期待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

  《自动时代:无人驾驶重塑世界》读后感(二):仿佛科幻时代一样,但终究会成为现实

不妨来设想一个非常燃爆的场景:宽敞或者狭窄的道路上,一幅车水马龙的“图画”——好像似曾相识,但是且慢,司机的位置怎么空空如也!安全吗?不会与别的车相撞或者撞到行人吗?不怕交警查吗?这些问题肯定会一拥而上,都会围绕着一个关键点展开——这样会不会很不安全啊?

但是,那些车辆却并没有发生什么混乱,而是井然有序,遇到通过的行人也会停下礼让……总之一句话,根本不需要担心没有人驾驶,交通会一团糟,甚至比有人驾驶时的效果还要好!

这样的场景眼下当然很难成为现实。一则,条件还不具备,至少,能够自动驾驶的车辆或许正在探索和尝试中,但远远未能成为现实;二则,估计人们的心理接受能力、承受能力还相当有限——可以容许在无人的大街上进行试验,但再越雷池一步估计就要困难一些了!

但所有的不可能,在曾任通用汽车公司负责研发和规划的副总裁、同时还是密歇根大学的工程学教授劳伦斯·伯恩斯看来,这一切可不是科幻,也不是遥不可及,而是正在一步步从科幻变为现实、从不可能变成可以!在《自动加强:无人驾驶重塑世界》一书中,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了自动驾驶科幻般的发展史,读来让人不禁热血沸腾:这一切,有可能在未来真的从想象变成真的吗?

人类进入如今日新月异般现代科技的时代并不很长,仅仅只有不到百余年的时间,但一切的变化就已经让人觉得好像早就如此了——事实上并非如此!比如,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首次试飞“飞行者一号”时,威尔伯在30千米的风速下用59秒飞过了260米的距离;轰动一时的商业超音速飞机——协和客机,从巴黎到纽约仅需3小时20分钟就能够完成这段飞行距离长达6000至7500千米的漫长距离!而且,当1930年代美国福特公司的T型车开始走入千万户的时候,谁能想到,2018年,从迈阿密到旧金山再到纽约,大规模测试自动加强的共享电力汽车的公司数量就已达数十家了呢!

开始于1760年代的工业革命以及紧随其后的汽车、飞机时代已经永远地改变了世界,而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正在革命性地开拓人类的视野以及想象力。当然,假如像谷歌自动驾驶项目负责人塞巴斯蒂安·特伦和工程主管克里斯·厄姆森这些人的努力变为现实,那可就更加让人难以想象了——这是科幻片中才会有的情境啊!

当然,光想是不行的,必须一步步地来做。这个做的过程的确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需要改变很多,也需要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工作。作为业内人士,劳伦斯·伯恩斯对这一切的一切都有所涉及。但是可以确的一点是,真正的自动时代,必将无比深刻地改变和影响人类的生活

进入自动时代,所要面临的困难确实很多,而且也不一定就全是好事。但是,这个过程也注定了会很难很漫长——不过,瓦特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良了蒸汽机车的时候,他不是也没有想过,当然更不敢想,如今的发动机居然已经如此了得了吗?

  《自动时代:无人驾驶重塑世界》读后感(三):自动驾驶——未来新生活

  

当科幻小说家还在幻想着未来高智能的生活方式(能帮我做各种工作的人工智能,上天遁地的飞车的美妙生活……)但现阶段我们谈论这些科幻小说家笔下遥远的未来还显得有些虚无缥缈,可有一种曾经出现在科幻小说里的技术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就是一一一自动驾驶。

而这种技术无疑已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最主要方向,也许过不了几十年的时间自动驾驶的汽车就会在我们身边普及,而我们的汽车也会变成我们可以放心托付自己性命的第一代自主AI。而今天要说的这本书便是介绍了“无人驾驶”这项技术发展的前世今生,而这本书的作者之一通用汽车公司前副总裁,现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Waymo)顾问劳伦斯·伯恩斯。便是是此项技术的最直接的参与者他将为我讲述一段精彩的故事?

1886年1月29日作为现代工业社会最具有标志性的发明汽车(世界第一辆汽车由卡尔·本茨发明)到现在已经过去130多年了,具保守估计地球上的汽车总数超10亿是妥妥的事,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汽车带来的便利。(这个指标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在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汽车的外观可说是花样翻新,可在内部基本设计可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同百十年前汽车刚造出的那会儿一样,动力还是源于内燃机,消耗的依然是石油,机械操作,人工驾驶。汽车给我们出行带来了方便但也伴随的非常多的问题,比如能源的浪费(在书中作者提到汽车加的燃油只有不到百分之30能量用于汽车驱动,而大部分能量都变成了噪声与热能。)还有每年因为人为失误造成多大百万起的的人员死亡事件。所以更加具有优质安全的驾驶体验与清洁节能的自动驾驶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要方向。而在书中作者也相信无人驾驶将会从新定义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向,给我们带来更少的事故、更低成本、更高效的交通、生产力提升和更少的污染。

当然对于无人驾驶在现阶段还面临的许多困难与挑战,作者在此也给出了许多启发性的思考和建设性的建议。例如2011年到2012年所研发的高速公路司机辅助系统,在实际运用中并不能完全替代司机,而需要乘车人员时刻观察路面状况,而因对一些突发事件。但是在实际测试中表现的过于“完美”反而让受测试人员过于放松(甚至出现驾驶员在每小时100千米的行驶中睡着的状况。)“在一项技术还没成熟之前,妥协方案是否可取。”这是作者在此次试验中所思考的问题。作者看来“无人驾驶”技术应该是场革命研究,在它还未成熟之前,不因该把不成熟发方法运用的生活中,这样方案不但不能解决现阶段的交通问题,反而会引发事故,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普通汽车终将退出历史舞台,无人驾驶汽车将逐渐取代由人类驾驶的汽车。到那时世界各地的交通会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拭目以待。

  《自动时代:无人驾驶重塑世界》读后感(四):愿景和路线图:汽车革新与世界重塑

  我们正处于技术革命的前夜。

本书的书扉上如此写道。此陈述句及其背后对于汽车行业的未来判断,构成了作者写作此书的主要动力。用作者在序言中的的话说,他在这本书中是试图通过一个个技术与商业故事,寻找“无人驾驶技术以构筑未来的能力”。

为什么职业生涯从底特律起步、在通用高层任职多年的作者会有这种看法?这来自于他对于汽车的本质的思考。在他看来,汽车设计的内核在近百年内都没有变化:内燃机、机械传动、消耗石油、人类控制。这一现有的汽车设计、制造、销售和使用模式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却也伴随着不少严重的问题:汽车的能耗过高,而效率过低,其所具备的性能远超日常通勤所需,从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严重性(因其过高的速度和吨位);单人驾车通勤在美国较为普遍,停车场占据大片土地,同时也造成了道路资源的浪费;汽车伴随的石油消费产生了高依赖,深刻地塑造着与产油国之间的国际关系,乃至威胁能源安全。

因为这些问题,作者认为,在不久的未来,利用汽车尤其是私家车的出行方式将会改变。新的交通方案将由如下四个主要趋势塑造:其一,无人驾驶,汽车控制方面的转变,对其的描述构成本书的主体部分。其二,电动汽车。这是汽车供能的变化,也会导致整体车辆结构的大幅简化、供应链的巨幅调整。其三,共享,出行更多地依靠公司提供服务而非自己拥有车辆。其四,定制化,根据不同的出行目的(通勤、郊游、长途搬家)预订不同类型的车辆。在此塑造下,未来的汽车将会更高效、更环境友好,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出行方式和商业模式。

本书封面

愿景已定,接下来需要让其成为现实。本书对于这一“实现梦想”的过程作了详细的描述。引起笔者注意的是如下几点:

其一,在无人驾驶技术的初期阶段,美国DARPA (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于2003、05、07年举办的三次机器人汽车比赛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突出企业的作用之外,政府部门对于该技术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本系列的汽车比赛花费不高,直接发给参赛冠军的奖金合计约350万美元;该部门仅用数百万美元的成本,便迅速地推进了该领域的发展。在第一次比赛中,甚至在普通的公路地形没有队伍完赛;而到了最后一次,排名前三的队伍都在不发生任何重大安全事故的前提下完成了城市中的挑战(与现实的区别在于赛道周围的物体均保持静止)。这种迅疾的进步依赖于赛事本身的促进学术共享的意图:参赛要公开所有技术秘密。因此,后两次比赛的选手可以吸取之前的教训。该赛事还采取“赢家通吃”战略,虽然残酷,但是却起到了最大化的激励作用。

其二,在工程师和科学家层面,我们能够看到各团队的领头人有着独特的初创团队的管理方式——其中他们的个人魅力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在赛事中,为夺取胜利计,自动汽车的设计思路从感知世界到利用已有背景知识(地图)到先选定一条道路。这一思路为之后的商业研究奠定基础,也促进了街景与导航地图的发展。各团队具有比较密切的交流,体现了美国知识界联系与竞争并存的状态。有限的经费迫使工程师们争取企业支持,为之后与谷歌的合作埋下伏笔。

本书所获好评

其三,在商业化阶段,需要企业持续的投入。在大赛举办后,因为全球金融危机,自动驾驶的研发缺乏资金和汽车产业的兴趣,陷入停滞。谷歌接过了大旗,设置了“拉里一千”目标和丰厚的奖励,并提供了高精度地图以及定位,充当了企业界的DARPA。在选择研发方向时,谷歌也很果决,取消辅助驾驶,专攻自动驾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后,谷歌还很好地利用了媒体界的好奇心,允许马尔科夫的报道,先发制人,树立了企业在公众舆论中推动汽车行业革新的形象。

其四,作者对于底特律何以错失本次汽车进步主导权的反思。早期的汽车生产与消费文化深深塑造了底特律,使之具有“居高临下的态度” 。他们轻视自动驾驶技术的理由是“美国人喜欢开车”。然而正如作者所说,“还曾经有很多人喜欢骑马”。在降低成本以及交通服务化的大潮中,底特律最终也不得不作出改变。

美中不足者,此书与其他许多美国人写的关于现代社会中技术-社会关系的书一样,正文默认的舞台是基于美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世界各地该技术推广的复杂性以及与当地local的政治-社会结构互动的可能。作者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在中文版序中对此缺憾有所反思,并讨论了这一技术革新在中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应当来说,作为轨道交通远较美国发达、城市居住密度极大、就业结构尚在转型中的中国,不能完全将“交通强国”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汽车工业的革新。然则,在本轮革新中对于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和品牌建构的“洗牌”,将会为原来技术较弱势方的“弯道超车”提供可能。申城临港的特斯拉工厂、中德合作中的汽车协议,无不为“自动时代”的到来与重塑世界的愿景提供更高的可能性。

作者对于无人驾驶在中国的期望

  《自动时代:无人驾驶重塑世界》读后感(五):世界并不总是好的

  

世界并不总是好的,世界就是这样,技术和进步就是这样。我们都不得不适应世界的变化。 ————卡兰尼尔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自动驾驶领域又爆出了大新闻。

美国时间 6 月 26 日,亚马逊宣布,已经和 Zoox 签署了收购协议。这家成立于 2014 年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将在亚马逊体系内独立运营。

而马斯克直接在 Twitter 上说贝佐斯「跟风」

由此可见自动时代真的已经来临了。然而要真的搞清楚这一切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的确需要像 劳伦斯·伯恩斯这样一位时代见证者,来为我们清清楚楚的梳理一下这一段历史。

本书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技术故事,作者 曾任通用汽车公司负责研发和规划的副总裁,主管通用汽车的先进技术、创新项目和战略规划。他还是密歇根大学的工程学教授,并领导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可持续交通研究项目。自2011年以来,他一直担任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现在的Waymo)的顾问,并入选美国工程院。

在本书中,他讲述了工程师和计算机专家如何在美国政府赞助的比赛中竞争,科技行业和汽车行业在此过程中又是如何争夺领导地位,然后又携手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和分担风险的。

这是一个关于技术和商业创新前景的故事,目标是解决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之一。

故事开始于DARPA(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举办的一场比赛,机器人汽车比赛。

第一届比赛是在2004年3月13日举行,共有15支车队进入了决赛,但是都没有能够完成最后的比赛。但是组织者并没有气馁,直接宣布了第二届比赛将于一年后举行,奖金达到200万美元。

这一次,一共有五支车队成功的完成了比赛,斯坦福团队的斯坦利以6小时53分58秒的成绩成为了第一台自主完成DARPA大挑战的机器人。

但是DARPA并不满足于此,最初组织比赛的目的是制造能在伊拉克或阿富汗混乱的街巷环境中自主行驶的机器人,于是DARPA宣布将在2007年11月3日举办城市挑战赛。此次比赛的地点是城市,并且DARPA将在赛道上设置移动障碍物,并且参赛队伍将同时在赛道上行驶。

这次比赛要求机器人6小时内在城市中行驶100千米,并遵守加州驾驶员手册的规定。机器人要能在标准北美停车场行驶,并找到空车位停好车。赛道上不会有行人和自行车,但机器人得做到对人类驾驶员来说也很困难的一项任务,在全停路口遇到有其他车辆同时到达时判断该如何通行。 …… 这是针对在战场用自动驾驶车队运送屋子的要求。在阿富汗或伊拉克用军用卡车向偏远村庄运送物资,前方简易炸弹爆炸,自动车队要能在混乱中穿行,并且不能碰到医护人员、平民、车队和其他车辆。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

这一次一共有11支队伍进入决赛,最终卡内基梅隆团队的博斯获得了胜利。

无人驾驶技术、电动化以及将出行和运输作为服务的理念,由于这些力量的汇聚,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

作者在自己和克里斯·博罗尼伯德以及比尔·米切尔合著的书《重塑汽车:面向21世纪的个人城市移动性》中就表达了对汽车现状的感受,以及对未来全新出行方式的展望。

然而在城市挑战赛刚刚结束的时候,自动驾驶领域再次陷入沉寂,没有一家美国大公司 利用挑战赛的势头进行认真的、资金充足的努力,推动自动驾驶汽车成为现实。

而突破这一僵局的是谷歌的一个决定。这个项目在谷歌内部被称为车伕(chauffeur),团队成员几乎所有人都参加过DARPA的挑战。

这一自动驾驶团队从一开始就定下了两个大胆而清晰的里程碑10条总里程约1000英里的挑战性路线和在公共道路上自动驾驶累积达10万英里。

2010年9月,在距离两年期限还有三个月的时候车伕完成了这两个里程碑的挑战。随后,纽约时报发表的报道震惊了美国。然而在喧嚣过后,团队成员们期待的改变并没有迅速的发生。

原因有很多种,但最主要的因素是,世界还没有准备好迎接这种变革。对于自动驾驶应该如何商业化的尝试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首先接触的是为各大汽车制造商提供零部件的一级供应商。……结果对方的反应是完全不感兴趣。……谷歌为什么要做这个?一位汽车业高管问。另一位说,这毫无意义。第三个人说,也需要50年后才用得上。……会议室里的汽车业高管没有一个人相信可以很快制造出商业化的自动驾驶汽车。

而团队内部人员之间的冲突也为项目的推进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但与此同时,世界也在悄悄的发生变革,在自动驾驶技术日趋成熟的时候,另外两个伟大想法正在为个人出行方式的社会性变革铺平道路。

2012年特斯拉推出了S型汽车,这款车刷新了市场对电动汽车的认识。而Zipcar这一汽车共享公司的崛起,也表明了消费者对汽车态度的转变。

“经济性和便利性会战胜身份感”,如果一种新产品能提供与现有产品相同的服务,而且更方便,价格也低得多,那么它就一定会成功。

汽车新时代即将到来。根据作者的估算,一辆定制设计的两人版共享自主电动车每英里成本为0.20美元。而私人拥有汽车和开车的每英里成本是1.5美元。

2012年12月,车伕团队制定了朝按需出行商业模式方向努力的目标,团队最终与罗斯工程公司签订合同,制造100辆车。2014年5月,团队已经有了被称为“萤火虫”的概念车的原型,并举办了发布会。

而这一消息的发布,让优步CEO卡兰尼克意识到了发展自身战略的紧迫性。卡兰尼克不是唯一一个担心自动驾驶技术会影响自己生意的人。渐渐地,人们开始蜻蜓,并意识到这一刻即将到来,当它到来时,不仅会改变汽车行业,也会改变整个社会。

“自动驾驶汽车不是将你们制造的汽车变得更智能。它截然不同。它将是一种替代,你们现在是在制造硬件,生产汽车,而今后是提供服务。”以前,移动性是汽车公司以私人汽车形式销售的一种商品。未来,移动性是一项服务,汽车公司将会自己持有车辆和运营自动驾驶车队。

很快,优步启动了自己的自动驾驶项目,目标是希望2016年8月前实现在公共道路上测试无人驾驶汽车。到2020年有1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投入使用。福特汽车业聘请了卡瑟萨负责开发自动驾驶汽车和共享交通。很快,记者们开始报道“行业震荡”。雷诺日产CEO卡洛斯·戈恩宣布计划在2020年前开始销售自动驾驶汽车,丰田公司宣布了一项投资10亿美元在硅谷建立有200名研究人员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计划,旨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2015年10月,特斯拉向Model S的车主提供了自动驾驶软件。戴勒姆公司展示了一款自动驾驶概念车。2016年3月11日,通用汽车宣布投资5.81亿美元,收购一家名为Cruise自动化的硅谷创业公司,旨在获得这家有40名员工的公司的自动驾驶研发能力。

交通变革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现有的道路运输系统的历史已经长达130年,改变是艰难的。石油工业在过往交通系统中的既得利益可能是交通变革的最大阻碍。同样,对于技术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讨论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虽然许多公司已经筹集了大量的资金,但我们还远未成功。无论是技术、社会还是政治,几乎每个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但是,正如优步CEO卡兰尼克在了解到谷歌的自动驾驶项目之后所说的那样。“我们都不得不适应世界的变化。”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自动时代:无人驾驶重塑世界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