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语言的魔力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08-01 23:1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语言的魔力的读后感大全

  《语言魔力》是一本由罗伯特·迪尔茨著作,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语言的魔力》精选点评

  ●很难读懂的书,感觉里面干货太足。对于被网络文学简化后的大脑需要非常努力才能读进去。感觉这本书应该还有个前置版本。对于没有接触概念的人来说,比较复杂。但是可以确定不错。读不懂…估计还得怪自己脑子不懂看不懂看不懂………到第 部分,终于能看懂了……我简直看书看到怀疑智商

  ●我不很喜欢说话,直到上了初中我才知道和别人交往聊天,那么重要,所以我想体验一下语言的魔力到底有多强

  ●没啥意思 看第一章的时候很怕是成功鸡汤大师……然而还是没什么我想看的(完全冒的神经学硬核内容)整本书基本只解决念一问题 概念太抽象逻辑却太简单

  ●一杯清茶,一碟坚果,一本好书,伴我度过大年初二的早晨。书可以给到四星,因为是本好书,可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实用性不到两颗星,因为这不是一本教我们怎么沟通的书,而是告诉我们如何用语转变信念的教……科……书!

  ●理论就是一本正经的说经验已经感知东西。。。然,这也很有趣。。。 语言的功能强大关键还得练习。。。

  ●较生涩,硬把通俗道理换成难懂的语言说

  ●可以适当借鉴并加以应用

  ●与限制性信念诡辩的利器

  ●这本书值得读5遍,里面的内容过于难懂,比市面上的网络文学更有深度,很难看理解,看懂后对自己行动和语言及思维方式上会发生质的变化

  ●罗列了一堆堆概念,让人头晕。更像是心理学专业书,对语言谈话的描述篇幅很少。另,文字编排有不少错误。很多概念听起来很科学

  《语言的魔力》读后感(一):语言,有魔力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那些语言方面就让人很颓丧的人?而且很多时候,那个人就是你自己?什么“我不行啊”,“我不值得啊”,“为什么我活得如此失败? ”甚至有时候,你可能遭受到了来自父母的语言凌辱,“你真是个废物“,”早知道生个蛋

  《语言的魔力》读后感(二):语言的魔力

  这本书是年初通过豆瓣认识的一位MBA学长推荐给我的,一直没来得及看,现在就各个部分进行一个梳理总结: 第一部分:从NLP(身心语言程序学)模式基础上出发,作者将语言的功能分为构建经验和表达经验两个部分,并分别就这两个部分展开论述章节分别对应“地图实景”,经验(体验)和“语言如何框架体验”,“‘虽然’换框法”)。核心观点我们的理地图决定了我们的表达,我们的表达可以印证我们的心理地图,双方互相影响良好的模式一方面应该是不受制于体验而是还原到日常生活中并扩大心理地图(即不依赖于投射而是真实的反应。)“一旦能够直接体验而不被判断或评估所污染,我们对体验的反应会丰富和有意义得多”。另外一方面要构建合理的反应模式,作者举了“但是”“同时”“虽然”三个例子,并对以上三例做出了分析,得出结论:“但是”强调的是负面信息,“同时”表并列,“虽然”更有力量。

  《语言的魔力》读后感(三):好书 但是翻译的烂

  具体的案例太少,文字描述模型换成图文模型理解起来可能简单很多

  翻译的人水平......翻译的很死板,其中有很多莫名其妙、前面没出现的术语而且没有注释(p76)。也有很多词语用白话就能解释,比如:p83 【识别决定这一准则的感觉,表象或“关键同等性。”】

  翻译成:【什么阻碍了你】或者【什么导致了你产生这样的负面想法限制了自己?】是不是能好理解一点?

  找一下英文原版会发现读英文反而比中文更容易理解(因为先前学习的各种心理学教材译本都非常通俗易懂,还很风趣幽默,所以吐槽本书的翻译)

  还好先前学过了心理学导论和社会心理学,多少可以把里面一些很晦涩的术语转化为:关于信念,行为,态度等

  价值观这一小节,因为缺乏例子来解释价值观,全是各种术语。我用自己话解释了五六遍也难以界定此书对于价值观的定义。

  道理都懂,但是这本书是分析道理后面的原理。加之翻译者水平...稍微有点玄乎,但是转换为具体实例来看就容易多了。9.3分,但是翻译者水平拉跨了

但是真正的pua确实厉害,pua已经不是为了

  《语言的魔力》读后感(四):语言魔力

  读过很多心理治疗的书,有辩证行为疗法,ACT,正念禅修。还有一本是复印本的也是关于语言疗法的。我都觉得最好的是ACT,里面的技术有正念,接纳,寻找自己的价值观。这些书有个共同点他们并不想改变认知,思维的方式。有也有,但是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跟那些消极的想法共处。这很重要,并且把那些消极的想法具象化,这样你就不会跟他们融合在一起。与他们解离,这样你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关心自己其他的方面。说实话看到这本语言的魔力,今天读了两三个小时。跟成功学的确很像,成功学应该就是学他们的吧。我觉得确实能改变一些消极的人的思维,里面也没有谈到说可以带领你走向成功,走向顶峰。用词都还是很客观。

  “身心语言程序学”,

  最初读这本书也是想为了弄清楚语言与现实的关系,这里面有段话跟我非常喜爱的一本书叫《语言学的邀请》一样。地图与实景,在那本书中说的是地图与地方。想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里面不断提到的一个词效能,结果框架和问题框架。我倒是觉得我自己最近的思维在慢慢转变呢,想着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寻找问题。

  这本书还是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应该说我也不是以前那个总是充满消极思维的人了。

  《语言的魔力》读后感(五):舌灿莲花的套路

  这应该算是罗伯特迪尔茨非常重要的代表作,或者也可以说是整个NLP技术里面不可缺少的一个拼图。

  另一方面,相较于NLP奠基之作《神奇的结构1》,同是基于语言的解构,这本书会更加的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易运用。

  当然只要涉及到语言结构,其实都没那么简单。或者说语言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工具,信念、价值观乃至准则都是建构在用语言解释的基础上。当泛化运用语言之后,语言已经被赋予了更多更深层次的功能。

  个人认为,也是从这本书中感受到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框架”。每个人的世界可以用语言描绘出来,而描绘出来的其实都是一个个框架。几乎所有人的世界都是有框架的,而且往往这些框架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

  当这些框架出现一些方向性的问题,或者框架过于限制了我们自己的时候,这时就会有产生限制性信念,相应的很多心理问题乃至生理问题就会冒出来,

  其实很多“问题不在于是否找到’正确的’因果信念,而是如果一个人表现得’就像’存在某种等同或因果关系,会出现何种现实结果。”对于问题处理我们更多的思路是,“识别限制性信念背后的正面意图和推动信念的价值观,而后找出其他满足正面意图的更合适和有益的方式。”

  这本书就是在教你如何面对这些限制性信念。如果简单的总结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用回应术来换框。而具体的如何从“问题”框架转向“结果”框架、从“失败”框架转向“反馈”框架、从“不可能”框架转向“就像”框架则是这本书最重要的技术核心。

  作为简单的回应术,我们通过“只要…”、“所以...”、“虽然...”、“如果...”、“与此同时…”这一套测试问句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平时忽略的一些限制性信念。而要进行换框还是要跳到那14种经典的回应术模式中。

  很佩服迪尔茨的整理和画出那张叹为观止的模型图(绝对值得自己仔细临摹一遍),似乎我们平时所有的回应都能在这14个模式中对应到。有些人已经特别擅长,就像书中班德勒和迪尔茨两个舌战群儒的案例,同时更多的人也需要借用这种精炼出来的原理进行练习,内化,然后形成自己舌灿莲花的能力。

  这里非常重要的是内化。“NLP中有效模仿的一个关键条件是,在阐明它的相关特性之前,我们必须先内化想要模仿的能力。”很多技术如果只是看过自认懂了,或者一直犹豫在为什么的时候,其实这个技术已经对你没用了。只有你不断练习内化以后,你才能真正体会到技术给你带来的改变和更多的选择。

  当然NLP的一个重要理念是,NLP模仿那么多技术的目的并不是去评判好坏,更多是给你有更多的选择。当你局限在一个框架中的时候,你更需要的是看到选择,或者行为弹性。

  因此也要注意到这个技术也有负面效用,就像书中提及可以“用回应术创立和维持‘思想病毒’”。有些人也许会评价回应术为忽悠或者诡辩,或者我们更多的时候会在推销乃至传销中看到很多这种技巧。这很正常,你也能改变或控制别人做什么。其实也可以借此告慰所有的朋友,魔虽高一尺,有了舌灿莲花的技术以后,道也可以高一丈。

  2018-3-20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语言的魔力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