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花香与鸟语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08-01 23:01: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花香与鸟语读后感1000字

  《花香鸟语》是一本由[德]彼得·渥雷本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花香与鸟语》读后感(一):《花香与鸟语:解读自然之美的隐秘信号

  我本身就很喜欢大自然接触到彼得•渥雷本的这本《花香与鸟语:解读自然之美的隐秘号》,真是眼前一亮!《花香与鸟语》,闭上眼睛、静下来,仿佛真的有那么一缕花香钻进鼻子沁人心脾,仿佛真有那么一阵鸟语在耳边说起,让人放松。大自然真的很神奇!每一次与大自然接触、沉浸其中,觉得自己可以非常放松!

  彼得•渥雷本的这本《花香与鸟语:解读自然之美的隐秘信号》,据作者说,是想分享花园带给他身心适度的放松和享受。整本书看下来,知识面很广,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疑问,通过阅读这本《花香与鸟语》,了解大自然背后的规律后,很多现象就会一目了然

  整本书看下来,会惊叹作者的观察力感受力,当然还有深厚知识积累

  谁可以预测天气?怎样预测天气?

  怎么判断风速的大小

  冰雹,对动植物影响?怎么利用他们做更多的事?

  太阳星星月亮我们的启示

  不同载体手表、鸟钟、花钟、日晷)来告知我们时间

  一年四季介绍,不同的气候变化

  作者花园地表特点、花园里不同的生物介绍以及夜间花园的看点等等。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是非常用心的!他用心去感受那些我们平常容易忽略的事物并从中得到了身心的放松和享受。他通过文字,与我们分享这一份美好

  对于我这种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的人来说,大自然就像我最可爱的母亲,每次当我全身融入大自然中的时候,我就会觉得我们的关系变得很亲密,整个人非常放松。所以在忙碌生活中,我也会在里种些小盆栽,一来养养眼,二来让自己又放松一下下的机会。在忙碌高强度的工作后,我也会安排自己一两天的逃离,逃离到乡下或者是山水之中,找大自然妈妈投入她的怀抱,让自己尽快恢复

  时代在进步,越来越先进,以至于现在很多孩子很小很小就开始手机、ipad,看电视。但我始终觉得,我们的童年,与其是围着电子产品,倒不如多接触大自然。为此我会在孩子面前收起电子产品,能不看尽量不看,要看等孩子睡了再看。天带孩子出门,去公园、去商场、去爬山、去散步……途中如果遇到漂亮花草,我们会停下来欣赏。如果遇到可动物,我们会追上前去围观。孩子其实也很享受这个过程。我想,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都很珍贵!我们应该好好爱惜!

  在自然界,任何一处美的细节,都是生命自在的暗示。

  《花香与鸟语》读后感(二):亲近自然母亲的一扇窗

  在都市生活中忙碌久了的人,偶尔也会生出想要亲近大自然的念头,这是人类原始基因的印刻传承,我们的祖先从森林中从大自然中走出来,尽管建造了都市,并让都市文明越来越高级,然而我们总还是会渴望拥抱大地母亲。于是有一些人回到自然中生活,写了一些关于种菜养鸡的村居、山居生活,总是在互联网上引起极大的关注和向往。

  都市中人,从互联网上围观了别人的自然生活,回到现实中意犹未尽,亦想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幸运一点的,能走到占地规模很大的森林公园、郊野公园;而常见的情况下,只能到楼下的绿地公园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这些绿地公园,统称城市的绿肺,它们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专人看管精心护理,甚至连每一株苗的长势都经过设计、修剪。它们固然是花草树木,却不是充满自然,甚至带着野性的天然环境。

  于是转而向书本中寻找亲近自然母亲的机会。当我认识德国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之后,简直感动得落泪,心中生出无限向往之情。一位从小立志保护大自然的林业局员工,写了十多本有关大自然的科普畅销书,在德国享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美誉。他究竟有什么魅力呢?翻开《花香与鸟语》,静静地聆听这位自然主义者的介绍,相信心灵一定会得到拥抱和安慰。

  众所周知,尽管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但它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是一级棒。先生的德国同事常年往返于中德之间,对中国的生活也有一些了解,他说中国的孩子在户外很少见,他说在德国,最常看到的就是儿童三五成群在森林中嬉戏,爬树;而中国的树,从来没有看到有人去爬。德国人为何如此亲近自然呢?这是有历史渊源的。两千多年前,面对恺撒大帝的追杀征讨,日耳曼原始部落利用罗马军队不熟悉环境的缺点逃进德国苍茫的大森林里,并躲过一劫。19世纪初,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和艺术运动中对自然的热爱占据了中心位置。1895年的一项环保运动中,真正以自然为中心,去了解自然环境。1980年诞生的生态主义者“绿党”通过投票选举的方式在1983年成为德国联邦议院的一部分,进而在1987年成为国家议会的一员。在这样全民重视生态自然保护的社会传承中,才有了彼得·渥雷本用心的作品,书中充满了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和崇敬。

  “大自然的美是一个隐秘的信号”,《花香与鸟语》的封面如是说。大自然的美,美在景色,美在声音,美在气味,美在观察中的发现。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记得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是我们的家园,抛开现代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我们依然可以在大自然中得到滋养,《花香与鸟语》中的每一篇章,都向我们,向我们久居都市的孩子传达这样的信号。当我问孩子如何知道明天的天气时,孩子不假思索地说:“手机、电视上有天气预报呀”,多遗憾啊。在《花香与鸟语》中,孩子兴致勃勃地发现原来大自然中有这么多预测天气的方法,甚至只是观看云,都可以预测天气。孩子突然兴奋地说:“哦,妈妈,我突然明白了诸葛亮晚上夜观天象准备打仗是什么意思了!”

  孩子在家中认真地读了《花香与鸟语》,进而要求我带他和这本书到花园里再去读一次;去到植物园读一次还不满足,孩子又策划着我们得带上这本书,去爬山,去森林,去露营……

  感谢《花香与鸟语》,召唤着都市儿童奔向大自然,成为赤地之子。

  《花香与鸟语》读后感(三):大自然的美是一个隐秘的信号

  作为一个本科是生态学专业的学生,我读完《花香与鸟语》这本书之后对作者肃然起敬。作者彼得渥雷本大学是林业经济学专业,毕业后二十余年一直在林业管理局做公务员。他的生态学理论知识扎实又深厚,他的博学多才反映在了他这本作品《花香与鸟语》的字里行间。

  这本书以我们平时最常接触的小花园为基础写出了自然界种种神奇的现象和不经意间就会被我们忽略的小细节。

  01 天气

  我们可以从风向和云朵的类型和厚薄程度中、可以从植物和动物的给我们的信号中、也可以从人类自身的身体状况来预测降雨。我们还可以通过树木和昆虫来预测风力和气温。

  上图的云层叫做浓积云,它看起来是灰色甚至是黑色的,因为云层中凝聚的水蒸气几乎挡住了所有的光线。这种云容易形成大雨滴,因为冰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云层上方非常寒冷,水在这里结成冰晶,然后越聚集越重,最终开始下落。在落下的过程中冰晶融化,形成大雨滴。由此可见,云层越厚,雨滴越大,每分钟降雨量就越大。

  上图的雏菊是优秀的天气预言家,如果暴雨甚至雷阵雨即将来临,雏菊花瓣就会合起来,低垂着头,这样就不会有雨滴滴到花瓣上了。

  苍头燕的叫声受到要变天的干扰时会变的单调,但是这在科学上颇具争议,需要进一步进行考证。

  雨水是花园的“长生不老药”,只有降水量和植物需水量达到平衡状态,才能维持花园植物和动物的生机。在降雨量不够时,我们要注意及时给花园中的植物补充水分。

  02 太阳、月亮和星星

  如果夜空澄澈,万里无云,天上的星星就会一闪一闪亮晶晶,仅用肉眼观测到的星星就能多达3000多颗。当我们的眼睛适应黑暗时,星星还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红色、蓝色、黄色和白色,这是由于这些星星散发出的光线种类和温度都不完全相同。

  当我们观测到流星时,一定要记住许个愿望。流星体一般是小尘粒、石头或金属物体,它们在宇宙飞行时重进地球大气层,然后燃烧发光。如果你遇上了流星雨,那就是幸运的无与伦比了,当天空下流星雨时,其中也有一小部分落在了我们的花坛中。

  月亮根据周期的不同,分为满月、弦月或新月。我们的花园会在月亮的影响下上下移动约60厘米,只有很精密的仪器才能测量出这个运动数据。

  太阳可以用来当钟表,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日晷仪。日晷仪也称日晷,是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但在史籍中却少有记载,现在史料中最早的记载是“汉书·律历志·制汉历”一节:太史令司马迁建议共议“乃定东西,主晷仪,下刻漏”,而“汉书·艺文志”中列有晷书34卷,但仅存书名,而无内容。

  03 微生物圈、植物圈和动物圈

  我们的花园土壤中有细菌和真菌,乔木、灌木和落叶树是花园中最常见的植物,花园里还可能有一些外来的物种,它们会和本地物种争抢资源,疯狂繁殖,造成灾难。我们的花园的动物种类也是繁多的,有鸟类、昆虫类、龋齿类、还有一些家养的动物。同样的,外来入侵的动植物物种也会让人产生和外来植物相似的困扰。

  不要小看我们的花园,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微型生态圈并不比大自然中的更贫乏,各种自然界独有的现象也是应有尽有。

  结语

  读完《花香和鸟语》这本书,不论是谁都可以掌握一些生态学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观察我们身边的小花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我们就能重新获得和大自然丧失的连结,感受力和审美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升。读完这本书,再读大自然相关的散文和诗歌,会觉得欣赏能力提高了一个水准,让人开心不已。

  《花香与鸟语》读后感(四):空山听鸟语,旷野品花香

  

导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是不是别有情趣的一首小诗?花团锦簇的乡间小路上,缀满了花的枝丫被压得低垂,花瓣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在此,我们嗅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婉转啼鸣的黄莺,活泼自在、憨态可掬,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好一幅鸟语花香的美图。

《花香与鸟语》是本解读自然中隐秘信号的科普读物。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节奏和都市生活,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渐渐麻痹了我们的感官。我们有多久没有放松身心,好好去感受、回归大自然?它赋予了我们一切,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其中的很多美妙我们都没用心体会,动植物,日、月、星,气候变化,昼夜温差,四季运行,雨、雪、霜冻、冰雹,这些你真的了解吗?

花香与鸟语评价人数不足[德]彼得·渥雷本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本书中,作者将唤起我们对大自然之美的感知,暂时忘却“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我”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让我们与世界上的每一种生物同呼吸共命运,知道“我们”只是其中的一员,“我”只是这个世界中一个非常渺小又非常偶然的变数,我们应该像所有生命一样,尊重世界的规则,珍惜生命的存在,怒放自己,也接受生命的沉寂。

我们与世界同在,总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如果我们人为地改造了世界,那世界将会把我们改造成什么?难以置信。现代人沉浸在电视节目和互联网世界,抬眼看一下窗外都觉得多余。殊不知,我们的花园里发生的那些无声的秘密实则透露了很多专业信息。

举个例子:无论天晴还是雨天,候鸟迁徙还是蚜虫危害,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可以预见的。每个人都能在短短几分钟内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只要你多看看窗外,看看云朵,通过一些迹象来判断云的走向。日积月累,你也可以轻松判断未来几小时内的天气变化,不要惊讶,不要怀疑,这是事实。

大自然不仅是美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发出自己的声音,只是我们不懂其中传递出来的隐秘信息而已。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作者通过许多生动案例,深入浅出地解释自然现象。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这是其必然性。

当我们拥有敏感度和观察力时,才能在家门口或花园中,获得激动人心且轻松愉悦的大自然体验。当我们全方位地感受这个世界时,就会发现我们眼中的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

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会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花香与鸟语》透露出来的是自然的力量,更是生命的力量。所以,它讲述的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一种对自然心怀敬畏的生活理念。

关于作者:

彼得.渥雷本,德国“国宝级”明星作家,征服全美的科普类当红作家,全世界读者喜爱的森林游侠。在德国,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大名。一个为实现自己的生态理想,毅然辞去公职的人。在德国埃菲尔地区领导并管理一片环保林区,致力于恢复该森林的原始形态。

本书是他二十多年来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通过散文诗一样优美的语言,以期给读者呈现出万物运作的内核,展现出多姿多彩的生物链。

  《花香与鸟语》读后感(五):你懂花的香和鸟的语吗?走进大自然,揭秘人与自然的奥秘

  

我们每天置于这个世界之中,但越来越多的人,思想、感知都屈居在我们这个小小的躯壳中,为琐事烦恼,为目标追逐、为感情神伤,很少真正地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一静一动、一草一木。

人类正在被自己所造的世界奴役,变得越来越像“人”,渐渐失去了生物的属性,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迟钝,正在失去我们许多天生就具备的某些本能。

习以为常的焦虑,无穷无尽的忙碌,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世界的鸟语和花香整天围绕在我们身边吟唱、私语,我们却很少觉察到它的存在。

城市化的节奏和都市生活,渐渐麻木了我们的感官,但是,今天我偶遇了一本书,它让我在麻木当中渐渐恢复了知觉,能感受到这个世界除了“我们”之外,还有更广阔的世界,它们每一个的世界与“我们”的世界都是并行的,而且它们每一种生物都能够觉察世界的变化,能够感知世界的存在,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显然,它们比我们要高明多了。

这本书就是《花香与鸟语》。这本书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由一直从事林业管理的德国公务员彼得·渥雷本,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就。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那里有大片的绿植和丰富的生物。书封上一片绿意嫣然的植物,或含苞或怒放的花朵,或栖息或鸣唱的小鸟,在这近乎0.06平方米的纸上,尽显几十种生物的原貌,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惊人的奇迹。

在这本书里,作者将唤起我们对大自然之美的感知,暂时忘却“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我”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让我们与世界上的每一种生物同呼吸共命运,知道“我们”只是其中的一员,“我”只是这个世界中一个非常渺小又非常偶然的变数,我们应该像所有生命一样,尊重世界的规则,珍惜自己生命的存在,尽量怒放自己,也接受生命的沉寂。

我们和世界同在,总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如果我们把世界改造了,那世界将会把我们改造成什么?我们不想知道,也不敢知道。那现在我们就来跟随着这本书,来了解大自然的美中的一些隐秘的信号,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感知这个世界,更好的融入这个世界。

一、大自然告诉你气候的变化

似乎从一开始,这个世界就对人类不友好,为我们带来了无穷尽的灾难和痛苦,让我们的生存倍感艰难,于是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西方的功利主义提出了改造世界、征服世界的口号,试图让这个世界只为让我们人类更适宜的生存而存在。

但是在这个口号喊出后仅仅一两百年,我们就意识到了,这一切行为之后带来的严重后果。现在全球都在为生态的改变、气候的改变担忧,害怕我们会把自己埋葬在自己所修建的坟墓当中。

但是请你来看看被我们称为低等生物的动物和植物,是怎样遵循着这个世界的规律,与世界呼应,来进行更好的生存的。

在晴朗的夏天,我们会看到各种昆虫嗡嗡嗡的忙着采蜜传粉,但是当空气变得潮湿,快要下雨的时候,花瓣就会自动合起来,保护自己的花粉不会被冲掉,用来保证繁衍的正常进行,而蜜蜂不再在外面流连,一般会飞回自己的蜂巢。

在德国,甚至有人会把银蓟的花挂在门口,用来预知下雨。银蓟的花很大,极具装饰性,它也被俗称为“天气菊”,即使风干后,这种植物也能预测天气,因为这是植物与生俱来的特性。当空气湿度增加时,银蓟的苞叶浸水涨大后就会直立起来。

蓟马是一种在稻田危害、并且非常小的缨翅目昆虫,我们看到的时候就是一个个小黑点,它们的翅膀很小,严格说来只能叫翅,这使它们飞起来,更像是在空中扑腾。它们除了喜欢闷热的天气外,还喜欢流动的空气,当它们不停的向上飞行时,就说明暴风雨即将来临。

一年中,当寒潮来临时,鸟儿就提先预知到了这种气温的变化。当你在空中看到成群结队往南方飞的候鸟时,你就应该做好各种防冻措施了,而当你看到第一群南归的大雁时,你就知道它带来了春天的信息。

细致的观察哪一种生物的行为习惯和微小变化,你就更能提前预知这个世界的信息,为自己的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在高科技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只能从一些播报中得到准确的信息,但这些“准确的信息”都带有一定的地区平均性,并不能准确的预知你在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因此,经常你都有可能会碰到计划外的情况。但如果你能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你就可能得到更准确的消息。

这些生物不能不仅能感受天气的变化,还能感受空气质量和气候的变化,我国云杉上的一种树挂,只有在空气质量相当好的时候,它才会出现,一旦空气稍有恶化,它就会消失不见。

二、大自然告诉你时间的变化

鸟儿会为我们带来春天的信息,告知季节的变化,他们也能成为我们的报时钟,让我们知道现在正处于一天的什么时候。公鸡打鸣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但你知道其他鸟儿的报时时间吗?

在彼得·渥雷本生活的德国,但天空还是一片漆黑,距离太阳升起还有1.5小时的时候,云雀就开始鸣叫了,0.5小时过后,乌鸫也开始叫了,但太阳升起前的0.5小时,柳莺也加入了其中。而且这些鸟鸣非常准时,它甚至比观察太阳升起落下的样子更准确,因为太阳会随着旋转每天有所偏移,而他们的鸣叫时间却从不改变。

除了鸟儿,花朵也能告诉你准确的时间。彼得·渥雷本观察到,南瓜和西葫芦早在凌晨5点就已经开花,金盏花从8点开始盛开,滨菊紧接着在9点开花。在14点到15点之间,蒲公英会收起它的花瓣,然后西葫芦在15点左右合上花瓣,到了18点,罂粟也会合上她的花瓣。

所有的动植物组成一个和谐共存的大家庭,它们既要以其它生物为食,也要为其它生物提供生存必需,它们都有对抗这个世界的生存方式,也有适应这个世界生存的特要功能,只要我们通过观察,就会得到更多信息。

例如一般时候,鸟鸣是为了宣示主权划定自己的生活区域(跟虎啸、狗尿一样),但在发情期,则是求偶信息,这时,他们会整日展现自己的歌喉,不厌其烦的亢奋鸣唱,当然有些还有张羽、跳舞之类的才艺展示。

三、大自然告诉你生态变化

一个地区的生物,不仅与当地的气候和生物链相关,与土壤成分、微生物环境等等都脱不了关系。

一个地区只有适合他们生存,他们才有可能留下,这里的”适合”,其中既包括他们的身体适应能力,还包括它们的食物来源。而一旦当地气候剧变,不适宜生存,他们就会迁徙,搬离。但也有极少数例外,那些来不及搬走的生存能力强的个体,会适应新的气候环境,通过物种变异,在这种剧烈变异下生存下来,成为一个新的物种。

所以一旦当地的气候环境、物种结构稍微有一点变化,就可能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整个原始生态就会随之改变,水下生物甚至会因为水流、水速、水容带来物种灭绝和变异。

因此,人为的任何干预,都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一种微不足道的外来生物入侵,可能会带来本地多种物种的灭绝,人类的帮助或猎杀,会破坏生态平衡,使某种生物过量繁殖或减少,带来该种物种和其它物种的生存危机。

小小的大自然,看起来和谐平静,其实处处都是一个存在着生存厮杀的大战场。一个地区的物种越是多样性,说明这个地区的生态达到了一种最完美的和谐状态。自然会通过不断的天然选择,用一种最完美的状态,呈现一种大自然新的和谐。我们任何人的干预或参与,都有可能打破这种和谐,迎来新一轮的厮杀换代。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有时候的好心可能是帮了倒忙。我们永远无法解决世界的问题,世界的问题只能靠自然的选择来完成,一旦达到某种生物多样性的平衡,我们就不该随便参与或干预,因为到最后,所有的后果都必须由我们自己来承担。

回到当初的问题,全球气候的恶化,是我们的不够用心造成的吗?是我们的不够努力造成的吗?是我们的不够专业造成的吗?都不是!是我们的有所为而造成的。

远古时期,我们的老子就提出了无为而治,但是很多人没有理解无为而治的真正含义,认为无为而治就是一种消极的活法,而到如今,当我们有所为,无所不为的时候,我们面临的又是怎样的境况呢?是地球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灾难,多国争端、疫情肆虐、蝗祸连连、洪水侵袭,还有什么比现在更糟的呢?

人类因为自己的努力,打破了世界本有的生态平衡,正在承受着自己的日常生活被打乱的严重后果,美国、法国、英国等许多发达的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多起为抢夺厕纸而大打出手的搞笑事件,难道我们还不该警惕吗?我们一定要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东西,把我们毁灭吗?

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痛苦不可避免,但是人为的痛苦,我们至少可以主动地减少一些吧?

看透了大自然,就看透了人性,看懂了大自然,就懂得了尊重、包容和爱。这本《花香与鸟语》不仅是一本值得推荐的科普之书,也是一本可以治愈我们,让我们能够接纳自己、接纳世界的良心之书。它让我们明白生活的有意义和无意义,让我们能以一个更开明、更开放的社会姿态,迎接这个世界新的生活。

  《花香与鸟语》读后感(六):《花香与鸟语》里,你看的是景,我听到的是大自然诗一般的声音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如果你愿意走出门,到花园或者附近的公园里走走,完全置身于大自然的环抱之中,就会发现,那里有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生灵正在悄悄变化着。这样的变化是如此美丽而让人着迷。

大自然是美丽的,可是对于忙碌的人们来说,风永远吹着,草永远生长着,清晨的鸟叫、路旁的花香,早已习以为常。

01

在这个焦虑的时代,为名忙、为利忙,为一日三餐忙,匆忙的脚步,再也不愿为一株、一朵花停留。

你不妨问问自己,“有多久没有亲近大自然了呢?”

德国的彼得·渥雷本,从童年时期就立志成为自然资源的守护者。大学毕业时他选择攻读林业经济学,毕业后二十余年,一直从事林业工作。为实现用生态平衡体系管理林区的理想,他辞去公职,在德国埃菲尔地区领导并管理了一片环保林区,致力于恢复这片森林的原始状态。

在工作实践中,他逐步领悟道:任何一种美,都是生命自在的暗示。

他把这种美,以及美丽的真相,用文字记录下来,写在了《花香与鸟语》中。读完《花香与鸟语》,让我对大自然有了更多的认识,更愿意走近大自然,去聆听它们的声音。

02

沉浸在电视节目、广播节目和互联网世界里的我们,连抬眼看一下窗外都觉得多余。殊不知,花园里发生的事情其实透露出了很多专业的信息。

无论天晴还是雨天,候鸟迁徙还是蚜虫危害,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可以预见的。每个人都能在短短几分钟内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

现在的天气预报能预测一周的天气,准确率达70%左右,24小时天气预报的准确率高达90%。反过来说,仍有10%的天气预报是不准确的。因为多变的天气根本无法被准确预报。

不过,只要你多看看窗外,看看云朵,通过一些迹象来判断云的走向。日积月累,你也可以轻松判断未来几小时内的天气变化,你信不信?

关于云彩,有两句我们熟悉的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如果夕阳西下时,晚霞为赤红色,那第二天肯定是晴天,朝霞预示的情况则相反。古代人没有仪器来测量,就是通过观察云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的天气,从而指导劳作生产、出行。

云,才是起关键作用的天气预言家。

因为我们衡量天气好坏的标准,取决于云存在的方式和它运输的“货物”:雨。

如果大气层出现了低气压区,空气就会变得稀薄。水分在稀薄的空气中无法完全溶解,最终形成了我们看到的云。

晚霞形成的原因是西边的太阳光,透过大气层照射到了东边缓缓飘走的云上;朝霞是因为太阳从东边升起时,天空晴朗,将西边飘过来的云照得火红的原因。

淡积云是白色的,因为阳光须穿过它才能照射到地面上;浓积云看起来是灰色或黑色的,因为云层中凝聚的水蒸气几乎挡住了所有的光线。这种云所处的位置越高,越容易形成降雨。

连绵不绝的毛毛雨,是淡积云的典型特征。大雨滴只能形成在较高的浓积云中。云层越厚,雨滴越大,每分钟的降雨量就越大。

飞机从天空飞过,有时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迹,一般人会说:“看,有飞机飞过。”如果你懂得云的语言,你就会明白,这说明潮湿的空气即将到来。

我们有时会看到盘旋的鹰,它们借助上升气流向上飞,无须努力扑打翅膀,也能飞行好几个小时。你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幻想着自己也能变作鹰这样飞翔?

如果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你就会知道,它们正处于暖气流里。当暖气流上升时,鹰会缓缓盘旋。我们看到候鸟毫不费力地这样飞到高空,原理也是一样的。

当阳光温暖大地时,近地面的大气层会升温。温差自下而上形成。暖空气开始上升,因为它比冷空气轻。

你看,只要学会了观察云的来去,你就可以成为一名天气预言家,就这么简单!

自然界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晓。

当空气变得潮湿,天快下雨时,有些植物会将花瓣合起来。比如龙胆、睡莲。如果大雨将至,雏菊的花瓣一定是合起来的,甚至有的会低垂下头,这样就不会有雨滴到花瓣上了;当天气转晴,雏菊又会盛开。

晴朗的天气里,如果蜜蜂躲在蜂巢里不出来,说明室外温度高于35摄氏度。因为蜜蜂的理想体温是35摄氏度。

初春时节,天气湛蓝,果树花开,却不见蜜蜂的影子,说明气温低于12摄氏度。

大自然不仅是美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发出自己的声音,只是我们不懂其中传递出来的隐秘信息而已。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作者通过许多生动案例,深入浅出地解释自然现象。

03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里没有巧合,只有必然。

流星会导致天空下起连续不断的尘埃雨。这场宇宙雨对地球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大部分水都是慧星等天体在史前时代砸到地球上形成的。

月亮对地球上的生命体产生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潮汐就是很好的例子。月亮不仅能移动水,也能移动地壳。白天,在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你的花园会上下移动约60米。

一些海洋生物在产卵时会以月亮作为时间参考。飞蛾在飞行时,依靠天体来辨别方向。为了导航,飞蛾会跟月亮保持固定角度。这就是飞蛾会绕着灯无助地兜圈子的原因。

在大自然中,每个物种都在不断地为争夺领地而互相斗争。这种斗争能帮助它们适应新环境,使它们保持充沛的精力。适者生存,赢家才能在下一个春天继续繁殖。

人类活动,我们的地形,我们的花园,早已不再像原始的大自然一样了,已经打破了原有物种的生态平衡。

比如外来物种的侵入,有些是人无意识带进来的,有些是人专门为之。

在20世纪早期,巨型蟾蜍被出口到澳大利亚。这些蟾蜍是用来对抗甘蔗种植园里的害虫的。然而,蟾蜍无视人类指定的任务,去骚扰其他的本地动物。它分泌的有毒物质,导致本土动物大量死亡。

人们习惯了按照自己的需求,对动物进行分类:益虫和害虫。但大自然运作起来并没有这么简单。生物多样的地方,单个物种的生长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我们不应该因为讨厌一种生物,就对它赶尽杀绝。这是彼得环保理念的基础,人应该具有的包容之心。

在自然法则里,没有善与恶、好与坏。实际上,捕食者和猎物的关系,更为复杂,不是人为能干预的。

护林人因为驼鹿对小树苗的破坏,而引进了狼。由于食物充足,狼群迅速繁殖,驼鹿数量开始减少。最后,驼鹿变得稀少,狼群饿死。

喜暖的山毛榉5000年,不断北迁,威胁到向东扩张的橡树。同时,山毛榉的迁移,竟带动了6000种动物,它们为了获取生存条件,只能跟着迁徙。

大自然从来不是静态的,它始终意味着永恒的变迁。物种与物种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包括我们人类。

当你的室内植物嫩芽过长或有黄叶时,它们就是在给你传递最佳预警信号。这说明室内空间光照不足,而这会影响你的健康。

当然,彼得并不是建议你对你的花园放任不管,在他看来,花园最终能够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对每一个物种都怀有一颗慈悲之心,对每一个生命,怀有一颗敬畏之心,这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04

听鸟儿鸣叫,你会知道天要亮了。每一种鸟儿鸣叫的时间会不一样,声音也不一样;闻花香,你会发现花儿并非同一时间开放,花香的时间也不一样。有的花白天开着,直到晚上才有花香。

我们去花圃,凭花香选购玫瑰,玫瑰的花香语言就是:快来,我在这儿,带我回家吧。

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语言。

在自然界,任何一处美的细节,都不是偶然为之的意外,更不是刻意迎合的安排。任何一种美,都是生命自在的暗示。需要我们去感受、去观察。

我们常常会惊闻狗、猫或鸟类拥有优越的观察能力,这时我们却忘了自己的身体构造也在同样的原理下工作。

我们人类生来就是为了适应大自然的,然而人造的生态系统让我们的感官已经荒废,在听力、嗅觉或感觉方面,被动物们甩出很远。

当我们拥有敏感度和观察力时,才能让在家门口或花园里,获得激动人心和轻松愉快的大自然体验。当我们全方位地感受这个世界时,就会发现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会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花香与鸟语》透露出来的是自然的力量,更是生命的力量。

《花香与鸟语》,讲述的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生活理念,对自然心怀敬畏的生活理念。去亲近大自然吧,感受大自然发出的每一个信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花香与鸟语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