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医学大神”文库本系列》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7-31 23:1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医学大神”文库本系列》读后感锦集

  《“医学大神文库系列》是一本由朱石生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2,页数:242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医学大神”文库本系列》精选点评

  ●好薄,配图也不多,科普还行。

  ●朱老师书写得很好!易读易懂有趣!且文章内容严谨心情经常会随着书中情节起伏跌宕。引用出处也很清楚。希望一直可以读到朱老师的书。

  ●完这套书,更这个世界

  ●2020年的第一标。去年(已经是去年了!)整个九月都在看这套书的审校,看得我晚上做脑子里都是维萨里、南丁格尔、埃尔利希等等。每一本书于我而言都是满满的是新知,最颠覆认识的是《南丁格尔》,因为以前我只知道她是护士,读完全书才得知,在一生中,她做护士只是很短时间的一段经历,而她更划时代、更有价值贡献在于开办护理学校、在英国建立完备的护士培养体系。更可怕的是,她是一位产出极高的作家,写了几十本医学、护理学著作,还有印度的疾病考察,真·女强人。《莫顿》一本是最幽默的,《塞麦尔维斯》是悲情英雄,《埃尔利希》建立起了现在新药研发体系。此外,这套书的封面内文插图也是特意绘制,特别清楚明晰然,最得我的就是文库本本身啦,这也是读库在做本土原创文库本这条路上到目前最大胆尝试了吧。

  ●今日以后,所有读库照买照看,不过一律1星

  ●科普读物简单易读,但是好小好简装。

  ●即使是对于不学医且生物化学都极差的我来说,这套书仍然让人兴起拍案叫绝冲动,当知识书看也行,当人物传记看也行,怎么样都行

  ●读过好几遍,最初的震撼过去,反倒没话可说了。

  ●文明之光,理性之光。

  ●用讲故事方式介绍医学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不问私德,现在的医疗科技就是踩着这些巨人肩膀发展起来的~ 要向医务人员致敬,很好的科普读物,不管是否立志从医,不管什么年龄层,都应该看看~

  《“医学大神”文库本系列》读后感(一):天才们的故事

  随便说说,我觉得至少有三个好处

  第一是科普。过去几个月谣言不绝于耳,各色人物纷纷登场,丑态百出,看完这套书最起码可以让帮自己过滤掉一些谣言,当然更多地还是要看一些负责任的,有良心专业人士解答

  第二是娱乐消遣。最近也没啥电影上映,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看看书,这套书本身写的就很有趣。

  第三是尝试学习下天才们做事情的方法精神。现在还记得的就是科赫法则了,当时觉得这人可真是严谨啊(搞得这么麻烦[doge])。如果我们的教授也用下这个法则,不知道还好不好意思上央视。还有一点就是怀疑精神,教授们已经觉得盖伦讲清楚了,于是他们闭上眼睛,默念着金科玉律,但总有一些人会觉得有疑问,他们会自己做实验,哪怕是去墓地里偷尸体...

  这些天才们追求真理,并动手实验,正是他们的怀疑精神,拯救了千千万万的人,拓展了人类认知的边界。

  感谢冯大的推荐。

  《“医学大神”文库本系列》读后感(二):希望更多人能读到这套好书

  老六说,“人类对于杀人狂魔记得清楚,但对于真正的济世天使却了解寥寥。” 是啊,在这之前,我只是听过其中几个人的名字。对于医学的发展,其间的艰苦卓绝与智慧结晶更是一无所知。 如果没有这些高山仰止的医学大神们,别说手术台上的流血、疼痛、感染会要命,一个小伤口都会让人间多一桩惨剧,何况天花、霍乱、肺炎等大型传染疾病。 其实一直想了解医学发展史,可觉得门槛太高。去年妈妈生病,我买了薄世宁医生的《医学通识讲义》想略解皮毛,之后也更加想读读这类书。 惊喜的是,在今年的《读库2001》看到朱石生老师的一篇文章,获知朱老师写了“医学大神系列”,立即下单了这一套。 极其惊喜地读完这套书,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实在不忍心这么优秀的书被埋没了。 朱石生老师不仅有专业知识,写作能力更是一流。清晰而生动的表达,节奏张弛有度的叙事安排,让医学大神们的光辉跃然纸上。在读的过程中,时而忍俊不禁,时而潸然泪下,读完顿觉荡气回肠,余韵悠长。 正如文案所说,“他们拯救了人的生命,更点亮了我们的头脑”,这套书在为人、求学、立业、科学思维、历史观念等方面皆有启发。 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读到这套好书。 文库本大小,每本8万字左右,单本很快就可以读完。关键还有点上瘾,一本接一本。 没有门槛,医学小白也能读懂。推荐中学生,尤其是有志学医的同学,一定要读一读。

  期待朱石生老师后续作品。

  《“医学大神”文库本系列》读后感(三):科学之进步,人性之复杂,尽在医学史中闪现。。。

  在疫情最浓的这段日子里,集中精力,读完了全套十四本。

  1、作者朱先生医学背景正宗,阅历丰富。这样的人,这样的年纪,写出来的东西,老到又不失有趣,实属难得。更为难得的是,正如后记《搜神记》中所言,笔下深藏不露感情,其实最难做到。偶有感动人心之文字,又颇精当简洁。比如,关于Osler夫妇丧子后那段描写,“大概为里维尔准备了太多的父爱,儿子走了,他积蓄的父爱需要找地方宣泄”。为人父母之人,恐都有感同身受之感吧!

  2、虽然是小书,但是确实是正经的医学史和人物传记,研究非常扎实。如作者后记说:“查资料用不用心,人能看出来的。”凭这份治学严谨的态度,就是如今少有的。在这些细节和分析中,分明看清了人性的复杂,比如对他人贡献闭口不谈的巴斯德,比如比巴斯德好那么一些的弗莱明。

  3、编辑和审校很认真。没发现啥明显的错误,尤其考虑到读库编审大抵是文科生,更是难得。

  4、插图太漂亮了。尤其是每个传主头像身后的相关背景图,尤见心思。后记中专门有一篇插图师余先生的文章,写得声情并茂,颇受教。

  5、口袋本大小薄厚合适,最适合携带随身阅读。这是最近看读库小开本的一个欣喜体会。每每看到日本人出版的口袋本琳琅满目就很喜欢,现在读库做小开本已经很有心得。值得夸奖。

  预判这套书会成为一套长销的经典。读库做了一件特扎实的事情

  美中不足之处,后记搜神记用的亮橙色过于鲜艳,阅读起来反光度过高,第二版建议调整个相对安静的颜色吧!

  《“医学大神”文库本系列》读后感(四):记住他们

  从1月15号收到这套“医学大神”,到今天放下最后一本介绍创作背景的“搜神记”,15本小册子一共读了两个多月。这两个多月也正是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从武汉爆发到全球爆发的一段时间。庆幸的是,中国已基本控制住疫情,不幸的是还有更多的人仍将饱受折磨。

  列两个名单:

  A: 希特勒 墨索里尼 东条英机

  : 詹纳 班延 巴斯德 弗洛里

  相信大多数人对A组的了解和熟悉都要远远超过B组,尽管B组中任何一个人所拯救的生命都要超过A组人杀戮的总和。历史就是这么不公平。所以也是该了解下这些与我们性命攸关的人物了。

  这套书选取了四百年来现代医学史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十四人,他们的成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医学里程碑。

  我们可以了解到统御千年的传统西医的颠覆与四百年来现代病理、医护、临床建立的披荆斩棘。可以了解到现代医学如何解开黑盒,识别组织到细胞以及细菌的“格物致微”。可以了解到现代外科翻过的出血、疼痛和感染的三座大山。可以了解到历史上造成十室九空的大流行病以及现在人们习以为常的“善战者”免疫接种与人工疫苗。可以了解到病原体识别的严谨论证与人工药物制备系统分析以及通力合作的现代科学研究模式。还可以了解到即便“大神”也会面临的名利纠葛以及更多的他们闪耀的人性光辉。

  向所有医护人员致敬。

  附一段日内瓦宣言(基于希波克拉底誓言),

  当我成为医学界的一员:

  我郑重的保证自己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

  我将会给予我的师长应有的尊敬和感谢。

  我将会凭着我的良心和尊严从事我的职业。

  我的病人的健康应是我最先考虑的。

  我将尊重所寄托给我的秘密,即使是在病人死去之后。

  我将会尽我的全部力量,维护医学的荣誉和高尚的传统。

  我的同僚将会是我的兄弟姐妹。

  我将不容许年龄、疾病或残疾、信仰、民族、性别、国籍、政见、人种、性取向、社会地位或其他因素的考虑介于我的职责和我的病人之间。

  我将会保持对人类生命的最大尊重。

  我将不会用我的医学知识去违反人权和公民自由,即使受到威胁。

  我郑重地做出这些承诺,自主的和以我的人格保证。

  《“医学大神”文库本系列》读后感(五):读史以明志

  “医学大神”系列十四册,读书过半,仔细思量,200年前的人、事、情依然引人入胜。 十九世纪的大师辈出、风云激荡,现在读来依然让人心潮澎湃。无论是詹那引种“牛痘”预防天花、塞麦尔维斯关于“产褥热“”的坚持,还是南丁格尔近乎执拗的对医院制度的改革、菲尔绍关于细胞病理学的开疆拓土,闪现的是坚持和思辨的光辉。

  七本之后,印象最深刻的两点:第一,实证的态度;第二,数据和统计的意义。

  从古埃及、古希腊到古罗马再到中世纪,欧洲也经历了天人感应的过程,人类在技术能力尚不能触及微观和更远宇宙的时代,对于各种现象的解释总是从思辨和形而上的角度出发,试图让自己、让生存能够变得合理、能够自洽,疾病的解释和治疗亦复如是。维萨里让医学开始重新重视解剖,也把实证重新引入医学的范畴,私以为,这是目前医学研究最重要的基石,现在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循证”。我们常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可事实是,医学越发展,我们发现我们能做的真的远比我们发现的少得多,我们更多的时候更加倾向于像古希腊先贤那样,在不确定疗效的时候,不使用更不推荐使用。但人们普遍还是以上面的标准来希冀医生,即使是家人,同样没办法理解这其中的问题。这部书到目前为止,印象最深刻的第一点,实证。由问题出发,寻找可能的线索、证据,对于任何一种可能有效的方法充分的进行推理,设计严密的试验进行验证。而不是通过古籍、名家对话、名人名言作为佐证。事实证明过,任何人都是会犯错的,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重要的是追寻真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对先贤的尊重。推至现在的医疗领域,尤其是重症领域,太多的证据都还是不确切的,甚至很多疾病到现在都还没有明确达成共识,更遑论治疗了。每一个在亚专业治疗上的突破和进展,随之而来的是发现了更多的问题和矛盾,所以有人质疑询证的方法,质疑这种技术手段或者说逻辑本身是有问题或者是错误的。质疑本身并没有错误,只是在没有证据证明错误之前,随意全盘否定的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

  也因此,统计数据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哪位“大神”的重大发现,都是有详实的数据统计做支撑的,这是读这个系列图书到现在第二个最为重要的感受。书中对于塞麦尔维斯发现“产褥热”的病因源头以及改善方案的提出过程描述的算是比较详细了,但是,做过临床工作的人应该有类似的感受,在如此纷繁复杂的现象当中,如何抽丝剥茧一般的找寻到那个源头,绝对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甚至可以说是枯燥而乏味的。书中仅仅有简单的文字描述当年塞麦尔维斯为了寻找病因和源头,甚至连阳光照射的情况、开窗通风的方式、传教士进入的路径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可以想象当年的工作是多么的繁复和庞杂,在那个没有计算机进行数据收集、整理、统计,设计模型进行分析的年代,类比当年中国科学家用算盘算出原子弹也毫不为过。反观现在的临床状态,我们太强调设计、太强调有用,太强调要在短时间内寻找到一个可以让我们能够有所突破的数据点然后急于求成。这绝对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每每读到新近发表的大paper,总是要感叹,数据如此齐整、严密、详实,这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们想要有突破,有发现,这都需要我们有良好的尊重事实记录的习惯、并适时地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总会水到渠成,科学绝对不是一蹴而就,医学更不是如此。

  读史以明志,看到的是不足,脚下仍有的是希望。工作刚刚开始,还有大片的荒芜土地亟待开垦,脚踏实地的工作,认真细致的总结,学医从来不是一条发家致富的好路子,深深佩服詹那的那份从容和雍容。愿未来之路踏实走下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医学大神”文库本系列》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