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自律的人生更自由》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7-31 23:0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自律的人生更自由》读后感摘抄

  《自律的人生自由》是一本由小椰子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6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自律的人生更自由》读后感(一):你有多自律,人生就有多美好|《自律的人生更自由》

  

“你敷着昂贵面膜胆战心惊地熬着漫漫长夜;你在凌晨3点,转发遥远城市有人猝死的新闻,再给自己定了5个起床闹钟;你听闻某个朋友得了癌症消息难过之余,也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得癌症;你嘲笑父母总是被宣传养生的文章唬住,转身自己却购买一瓶枸杞;你总说你没空健身,却在医院排队消耗了更多时间;你常常自嘲连体检的钱都没有,却不知道重症监护病房费用可以迅速榨干整个庭的积蓄;你给自己制定了早睡早起的计划,却因为连续两天的疲劳放弃;你想让自己放弃刷手机视频,却每每给自己安慰,再刷一次,再刷一会,结果一拖再拖;你想让自己好好读读书,树了一堆的TLAG,却以翻了几页书而告终……”

这些情景我们个人来说,是不是似乎相识。你,还要这样过下去吗?

《自律的人生更自由》这本书从六个章节讲述了自律在生活中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自律的去生活全书150个真实案例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你有多自律,人生就有多美好。

1、爱自己的第一要务,就是通过自律,惜自己的身体

2020年初的一场疫情,将我们都困在了家里。工作、生活都按下了暂停键,时间仿佛停止了一般。在那些仿佛做一般的日子里,绝大多数关注疫情,在家里研究吃喝,尤其是有孩子家庭孩子们大多在这个期间胖了十到二十斤。疫情解除,孩子们回到学校,真是“相见不相识”啊。成年人也是如此,虽然极力控制,还是圆润了许多。我见到了好几个月未曾谋面的慧,见面的第一眼,我都不敢相认,这是她吗?站在我面前的几乎就是一个身材苗条皮肤白皙的美少女,一点也不像4岁孩童妈妈。而之前,她体重将近150斤,这个疫情期间,她瘦下来近50斤。

慧的事例跟书中描述差不多,“在节制的生活中,饥饿就像一把刻刀慢慢雕刻出她真实的轮廓,她更加发自内心欣赏全新的自己。节制也让她从平凡生活中获得了更大的满足感。”

节制的本质就是认识自己,只有自律,才能让你洗尽铅华遇见本真的自己,收获纯粹快乐。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不懂节制的人,总是在内疚焦虑和无尽的悔恨中煎熬度日。而自律,才是正确自救方式,自律可以让我们更懂得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感动,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2、活到老,学到老,自律的人生永远充满不断的学习进取

学习不只是十年寒窗时期应该做的事情,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之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保持自律的人生,保持永远学习的动力,除了自我约束,环境的作用也很重要。

四川某大学的一个男生宿舍,6个男生共拿到17所国内名校的保研录取通知书。其中1人放弃清华录取资格,准备出国;2人保研清华,1人保研北大,1人保研中科大,1人保研武汉大学。他们6人来自不同专业,有4人连续三年专业成绩第一;2人获国家奖学金;2人获唐立新奖学金。6人中,有人在斯坦福大学做过演讲,有人在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中获得过全球金奖,还有人担任过参加中亚论坛的外国驻华大使的随行翻译。接受采访时,他们均表示:“宿舍的学习氛围比较强,大家相互之间会鼓励学习,如果有人稍有松懈,其他人马上提醒他。”

和进取的人在一起,你不会甘于堕落;和自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恣意放纵。“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沙在涅,与之俱黑。”努力靠近积极自律、执行力强的人,并不断向其学习,是人一生的幸运。

3、足够自律,才有选择的权力

当下,集体主义文化盛行,不合群就等同于不好相处,就等同于异类。于是,多少年轻人陷入一种叫作“假装很合群”的状态中。别人邀请吃饭,明明心里不想去,却还是硬着头皮前往,生怕别人说自己假清高;明明不是追星族,为了配合周围人讨论的氛围,装做很了解的样子;明明想拒绝一件不合理的工作分工,却怕驳了领导的面子,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做。仿佛为了追求合群而入群,仿佛为了逼自己融入某个圈子而融入。

“融不进去的圈子不要硬融”,花在这样面子工程上的时间越多,属于自己的“自我提升”时间就越少。这种为了应付而应付的生活,着实浪费着我们的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应该认真的去对待。

马克·鲍尔莱因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别人而言毫无意义。”你不需要刻意去合群、去放弃自己融入集体。该来的自然会来,该走的注定要走。适当地将精力多花在自己身上,学会与孤独握手言和,你会活得更舒适。

当懒散成为习惯,不自律成为常态,我们终将走向痛苦和平庸。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你有多自律,人生就有多美好。

  《自律的人生更自由》读后感(二):不自律,不成活,千万别活成“欲望的奴隶”

  

网络上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成年人的生活很少有什么是容易的,但却特别容易胖,特别容易老,特别容易秃……

听起来很讽刺,但却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看看二十多三十岁的自己,也看看身边同龄的朋友,是不是一边说要减肥健身,一边小肚腩已经开始“异军突起”?是不是一边说着美容养生,一边却因为熬夜导致黑眼圈已经开始显现。

是不可抗拒的衰老在作怪吗?不是,是我们无节制的欲望在作祟,是无休止的放纵在悄悄发出警告。

在《自律的人生更自由》一书中,青年作家小椰子用43篇精美小文、150个真实案例,真实展现了当代年轻人真实的生活现状,毫不客气地指出了放纵自我不等于自由,无自律、不成活的重要意义。

01 不知节制的背后,是无法自控的人生

曾经在一家国企上班,每年都会招录应届毕业生,一开始,这些年轻人还都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积极上进,但三五年后便变了模样,年轻人混成了“老油条”,上班不再按时,工作开始敷衍,毫无节制地消费和攀比。

一个当过兵的老同事无不遗憾地跟我说,是这个时代教坏了年轻人啊,物欲横流,没有节制,不断地追求所谓的自由和及时享乐的人生。殊不知,不知节制的背后,是无法自控的人生。

他说的其实不无道理,《自律的人生更自由》中有一段话完美地展现了当代年轻人这种欲望无节制的状态:“作息紊乱;放纵口腹之欲;无法自控地‘买买买’;月薪三千偏要活得像月薪三万;在游戏里找存在感;对短视频欲罢不能……”

一味地贪图享乐,放纵自己的欲望,似乎活得很“潇洒恣意”,殊不知却活成了“欲望的奴隶”。

02 成功和自律,从来密不可分

众所周知的世界顶级球星C罗,明明已经30多岁,身体年龄却像20多岁一样,依然在球场上叱咤风云,捧回一个个奖杯。他的体脂率从未超过7%,这样优秀的身体素质背后,唯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和自律才能保持。

书中说,C罗为了保持高水准的身体状态,至少每周有三天,每天进行超过4小时的高强度训练。集训时他总是最早一个到,最晚一个离开。不熬夜,每天晚上11点前睡觉,保持充足睡眠,而且严格控制饮食,吃的都是白水煮鸡肉这类低糖、低脂食物,甚至几乎不吸烟喝酒。

耀眼成绩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以及日复一日的坚持和自律。然而,我们却更容易被欲望所裹挟,梦想着“7天轻松学会英语”“21天就能改变人生”等之类的成功学鸡汤。

也许你要说了,难道我们想做“欲望的奴隶”吗?并不是,是我们无法自律,无法掌控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谁不羡慕那些自律的人呢?他们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明明白白,不慌不忙地进取,每一分都有所收获、每一秒都充满了意义。

于是,我们也想改变,每年年初立下宏伟的flag,写下洋洋洒洒几页纸的执行计划,以期自己也能通过自律变得更好,结果往往很打脸,因为大多数人在坚持了很短一段时间后,又恢复了原始懒散状态。

成功和自律,从来密不可分。

03 自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自律其实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难的是我们需要将枯燥乏味的小事,日复一日地坚持做好,当量变引发质变,我们身上才能看到变化。

说它不难,是因为你其实我们每天只需要坚持做到那一件小事,让它变成习惯,变成我们不用思考的行为模式就好。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大家所熟知的著名作家严歌苓,这30年来一直保持着每年出版一本新书的高产节奏,她说:“我当过兵,对自己是有纪律要求的,当你懂得自律,那些困难都不算什么。”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坚持写作到下午3点,然后去健身房,每隔一天游泳1千米,每天晚上10点睡觉,每一周看两部电影,剩下的时间都用来阅读。

这些事情看似不起眼,却在不断的重复和积累中,改变了人生。只有足够自律,我们才有可能过上自己想要拥有的人生。因为,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

  《自律的人生更自由》读后感(三):自律:心中有向往,才能在清晨自动醒来

  

第一眼看到小椰子的《自律的人生更自由》时,深感赞同。大家都知道自律的人,做事有规划,活得通透,是人们羡慕的对象。这本书讲述了大概150个真实案例,43篇逆袭指南,读起来比较轻松,文字简单,故事真实,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看了这本书后,谈谈我对自律的一些领悟。

自律,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良好规划,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完该做的事。但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自律呢?是因为自律难吗?在我看来,自律是挺难的。当我想做一件事时,只要拿出手机,就可以打乱我一天的计划。逛淘宝,刷抖音,聊天,任何一个“有趣”的软件都可以勾走我的魂。

难道我该做的事不重要吗?不是的,好像都挺重要的,一是拖延,实则是懒,二是在享受的片刻里迷失自己。其实,当你知道一件事是你不得不做的时候,你只能在拖延中自责和懊悔,踩着时间点最后完成,内心照样不会快乐。

自律是什么?不是说该做的事情到时间做完就是一个完整的结果,还有看待这件事情的态度,如果你是心怀热情去做,做的过程会是愉悦的,如果只是为了做而做,那就是毫无意义的。

自律虽然很难,但是我们依旧向往自律的人生,依旧渴望生活的自由。

一、懂得节制,延迟性享受

人类是最懂得享受的动物,当我们有钱了,当然是想吃就吃,想玩就玩,以为这就是自由。月光是很多年轻人的现状,永远有买不完的化妆品和衣服,永远有吃不完的火锅啤酒小龙虾,永远在抱怨生活却不悔改。

从小家庭环境不好,当我赚钱时,理所应当地觉得该把赚来的钱拿来享受生活,月光是常态。一年到头回家,空空如一,我妹说,你一年到头一分钱不存,那不是白活了。我不以为然,赚钱不花存着下崽吗?

老是打着活在当下,及时行乐的危险思想里,活在当下就应该把钱全花光吗?过了好几年那样的生活,发现追逐物质生活的同时,思想上毫无进步,当年纪越来越大,啥都不会的时候,才深感这些年是白活了。

断舍离,拥有得越多,生活越繁琐。小时候家穷,只有两三套衣服换洗,从来不会为穿哪件衣服而忧愁,现在衣服多了,选择多了,穿的时候老是会想穿什么好。去买衣服,店里东西越多,选择越困难,太多眼花缭乱的物品,妨碍到我们选择物品的本身。其实实用就好,像手机里不用的软件,只会干扰我们的生活。

一味提倡及时行乐时,是否有想过以后?这种毫无节制的自由带给我们的只会是无尽的空虚。生活必须有意义,才能更自由。

我应该是在生完孩子后才慢慢找到人生的意义,在孩子身上看到反射的自己,时常反省自己能带给孩子什么。孩子很简单,想要的东西,不给就会哭,但一直满足他,便是溺爱。某个心理学家提出延迟性享受,不能时刻满足他的要求,要让他学会等待,同理于大人的世界。

不管我们多有钱,都应该在需要这件物品时才买,而不是觉得喜欢、好看。家里太多无用的东西占据空间,如同乱七八糟的软件,占用我们的时间。节制物欲,懂得延迟性享受,不正是自律的重点吗?

二、看透生活,积极并认清自己的定位

生活中,我们需要什么?我时常会想这个问题。

我工作不稳定,收入较低,生活在老家县城,经常会看书写作。我有同学说,你看书有什么用?我说,没啥用。她笑,没啥用还不是一样浪费时间。他们总觉得我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或者在空闲时追追剧玩玩手机,我是他们中的异类。

现在看的书虽然没啥用,也可能只是在看书中打发时间,但经久累月积累下来的知识在增长,没有多的时间去抱怨生活,把日子过得充实,这不也是一种快乐吗?

给自己找点事做,不要让自己在美好的时光里虚度时光。人生,也不是以赚钱为唯一目标的。精神世界的丰富,也是一笔不可或缺的财富。

当然,我并不是没对生活做出判断,在县城里工作机会较少,我也彷徨焦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自知之明的同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我想当一个人认清自己的定位时,才能更好的做到自律吧。

一天24小时,有8小时睡觉,8小时工作,8小时生活娱乐,生活娱乐的8小时,如果只是按照别人所希望的那样去过,还会快乐吗?

认清自己,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自律,同样是对生活的态度。

三、心中有向往,才能在清晨自动醒来

在自律打卡的记录里,最励志的莫过于早起。凌晨4点的天空,是蒙蒙亮的灰,还是清澈透亮的蓝,只有你在4点醒来才能看见。

我也一直有写早睡早起的计划,多数时候是半途而废。早起,一个人的时候很清净,可以做很多事情。清净同时也是懒惰的温床,躺床上的舒适感可比早起坐在电脑桌旁看书来得实在,于是在舒适和痛苦两者之间选择,多半会输给舒适。

睡一段时间懒觉后,内心又会不安,因为曾经写的计划根本没有完成,自责,愧疚,虚度时光的空无感让我无所适从,于是又一次逼迫自己早起。

我经常会用名人的事迹激励自己,连续早起一周后,看到自己并没有什么进步,又会打退堂鼓,想着那些早起的都是名人啊,他们有不得不做的事情啊,我又不是,我是无名之辈,被窝拉着我,闭上眼,回笼觉的感觉也不错。

严歌苓是一位高产且自律的作家,每年都会出一本书,她说写作是自讨苦吃,但一天不写便浑身难受。她把写作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她生活的信仰,这是她能在清晨醒来的原因吧。

现在想来,是因为我意志不坚定,内心的向往不够强烈,才会在清晨中反复辗转,不肯起床吧。不过,最近快一个月时间,我能在6点起床,保持清醒的头脑看书,我想这就是梦想在心中发芽,渴望让自己变得坚强。

自律不是逼着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情,而是让自己在喜欢的事情上一直坚持下去。我们需要主动的生活,主动去做,而不是等到不得不做的时候才去做。

总结: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我们很多的紧张感来源于别人的评论,不能做到心静自然凉。自律同样也是,不能按照内心原始的想法,经常受到别人的影响,最后变成我们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够遵循内心,做一个自律的人。自律不是能大富大贵,功成名就,而是在这条自己喜欢的路上,走得稳健,走得踏实,走得坦然。

  《自律的人生更自由》读后感(四):彻底摆脱杂、乱、忙,做自己人生的掌控者丨自律的人生更自由

  作家、性学研究专家李银河说:“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刻,也应当是清醒的,使自己对自身的欲望处于自省、自觉和节制的状态。”

上个月,听闻一个朋友的侄子离婚后酗酒成瘾,最后患上了肝癌离世,年仅32岁。当我们聊起来为什么离婚时,我朋友说其实没办法真的同情他,这个人大学毕业后本来工作单位很好,进了当地的一家事业单位,高工资,朝九晚五,一路事业和感情都很顺利,是同龄人很羡慕的对象。

但是婚后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一路堕落和朋友一起在赌场沉迷,把家里的钱都赔了,还不断欠下新的债务,后来妻子实在无法忍受,坚决离了婚去了别的城市生活。后来这个人就废了,也不工作,混吃等死,最后真的喝得酒精中毒进了好几次医院,直到最终离世。

听了这个事情,我们都唏嘘不已,在这么美好的三十多岁,他却因为不自律,一点一点让自己的生活陷入了深渊,让自己成为万劫不复的一个失意的酒鬼,太不值得了。人生还是应该有目标,摆脱杂、乱、忙,做自己人生的掌控者,而不是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

小椰子,青年作家、新媒体编辑,是一个和上文中的人截然不同的将自律贯彻到骨子里的写作者,她长期在做当代年轻人的自我管理研究,被粉丝们亲切地称呼“自律小天后”。

《自律的人生更自由》是小椰子2020年5月出版的新书,她用43篇逆袭指南,150多个真实案例,带给了我们一份全新的欣喜:原来,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01

自律的人生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痛苦

有的人说人生在世,总是要满足自己的欲望,才没有白活呀。可是他不知道,最后被欲望牵着鼻子走的人生才更痛苦。而对比之下,自律的人生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痛苦。

真正优秀的人,都是自律到极致的人。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多年来作品不断问世,全世界的粉丝众多,没有办法统计出一个准确的数字,而他在民众心目中也是多年来的诺贝尔文学奖的未来潜在获得者。他多年来坚持每天跑步十公里,每天写作7小时,数年来如一日,这也造就了他的好心态和作品源源不断的产出量。

放眼世界五百强的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你找不到一个体重超标、大腹便便的人,那些有着传奇般人生的成功人士,都保持着非常匀称的身材。

看着他们,你心中会有答案,只有足够自律,才有可能过上你想要拥有的人生。

反观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打开书预备背单词的两个小时,可能刷手机新闻刷去了30分钟,吃零食吃了30分钟,接电话用了20分钟,喝水和休息一下又用去了30分钟,再一看自己想要背会的50个单词,还有10分钟怎么可能看完?算了,还是明天背吧!

真正能让人变好的选择,都不容易,但是这种不容易的自律,在看到每个阶段的成绩之后,你会感到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自己,会更有成就感,因而在坚持了最初的困难时期后,你就会习惯于这种方式,你也会发现自律的人生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痛苦。

02

足够自律才有选择的权利

《自律的人生更自由》书中说:自律这个词在生活中总是要落到实处的。比如经济上科学规划自己的收入、对事业的追求上孜孜不倦、提高逆商应对困难挑战、持续学习努力完善自己,等等,而这些坚持多少年如一日的自律会让我们的生活在做选择时也比较容易:你就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就可以了。

舞蹈演员杨丽萍,热爱舞蹈就像热爱生命一样,为了心爱的舞蹈,她宁愿放弃婚姻、放弃生育,她没办法离开舞蹈,在舞台上的她就像一只翩然起舞的精灵,几十年来,她从来没有让自己胖过,始终是少女身材,保持着轻盈体态。新闻报道里说,为了舞蹈中的自己身材更为瘦削单薄,她甚至请医生帮她拿掉了两根肋骨。

杨丽萍说自己就是来到世上体验生活的,就像一棵树、一朵云一样,她不想像世间的普通女子一样守着一灯烟火,与某个男人生儿育女,在吵吵嚷嚷中热热闹闹地度过一辈子,她选择了舞蹈,舞蹈也选择了她,那种舞台上翩然起舞的美好姿态说明了一切。

在这个哪怕光是活着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时代,足够自律能让我们拥有选择的权利,这多好啊,我们要让生活始终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这个需要自己内心的强大,不能茫然地没有目标地瞎混,毕竟:生活有多将就,生命就有多平庸。

03

余生请将自律修炼成本能

王小波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那天我找个学生谈他的作业问题,他不好意思地说:“都怪游戏和短视频占据了自己的课余大多数的时间,让自己把青春都荒废了。”其实哪里是游戏和短视频的毒害呢,真正让他的生活和学习的节奏失控的恰恰是那个不够自律的自己啊。

人生需要我们去修炼自己,想要掌控自己的人生,变得更自由,那余生请将自律修炼成为本能,只有这样,你才能离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越来越近。

最后,让我们用这段话来结尾:“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算数学题时,太平洋彼岸的海鸥正振翅掠过城市上空;你上晚自习时,极圈上的夜空正散射着斑斓的光。但是,少年你别着急,在你为自己的未来踏踏实实地努力时,那些你曾以为永远不会看到的景色,那些你曾觉得终生不会遇到的人,正一步步向你走来。”

小椰子的这本《自律的人生更自由》告诉了我们当懒散成为习惯,不自律成为常态,我们就会走向痛苦和平庸。让我们一起变得更自律,未来的某一天可以拥抱自己的梦想。

(全文完)

  《自律的人生更自由》读后感(五):要么被生活碾压,要么碾压生活,你的人生自律吗?

  

现在畅销书特别的多,我们随便走进一家书店就会看到一排的畅销榜,而各种各样的自律书籍总是排在榜首。成功人士告诉大家,自律的人生才有自由,只有自律了,才能够让生活过得更加美好。于是,我们追寻着这些成功人士的脚步,开启了自己的自律生活。

早上5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每天精神浑浑噩噩,那些自律成功人士的各种优点到了自己的身上都变成了颓废和迷茫。为什么看了那么多成功人士的自律人生故事,自己的自律人生却变成了事故?为什么别人可以轻松的早起做完自己的手头工作,自己早起却只觉得睡眼迷蒙,一点精神都没有。

我们想碾压生活,却总是被生活碾压

不得不说,我们现在所在的社会,诱惑力十足,一个不小心,我们便一脚踩入各种陷阱。

白天工作太累,晚上回家终于有了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时间,打开手机刷刷网络,时间不知不觉的就溜走了。等到回头看一眼时间,已经凌晨转钟了,可我们还在纠结着我们的睡眠时刻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

说好早起,然后充分利用早起的时间锻炼、读书学习或者给自己做一顿丰富的午餐带着去上班,结果闹钟响了之后直接反手关掉继续睡,等到睁开眼睛离上班也就只有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了。什么锻炼、学习带来的自我提升;或者做一顿丰富的午餐给自己的身体保持营养最后统统都抛到了脑后,上班不迟到才是最重要的。

已经决定好了在工作的时候不去关注其他的一切事物,只一个人认真的埋头苦干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结果到了公司放下了背包给自己泡好了咖啡之后,扭头就忘记了要继续工作的时候。刷刷网络,跟同事聊聊八卦,等到负责人找到自己询问工作的事情的时候才一脸的懊恼——还没做完呢。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足够优秀,可以随时随地的碾压生活,可现实生活却总是“啪啪”直接打脸。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到底是哪个环节不对?明明我们希望的是自己能摆脱忙、乱、差的生活,结果却越来越迷茫、拖延。

我相信,每一个自嘲的说着自己是“拖延症”“懒癌晚期”的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一声叹息的懊恼——为什么又做错事情了,我如果能够早一点做完这些事情就好了,为什么我总是做不到最好呢?自我失望,是放纵自己的开始,是允许自己遵从低配生活的开始,更是让自己生活一团糟的开始。

虽然想要获得改变会比较艰难,但是一直放纵自己随波逐流的遵从低配生活,不去改变一团糟的生活,那最后的结局永远都是生活将我们死死的碾压。不如,我们从最简单的小行动开始,一点一点的让自己成为一个最终能够碾压生活的人?

所谓的自律,就是更庄重的对待自己

有没有一个习惯是自己能够一直坚持到现在的?很多人会开玩笑的说有啊:吃饭、睡觉、发呆都是的。仔细想想,这些生活中必须的一些事情,也是我们每一天必须做的事情,那么除此以外呢?有的人是日复一日的刷剧,有的人是日复一日的刷网络,有的人是日复一日的在朋友圈里制造一个看上去精致的自我。

《自律的人生更自由》里面,讲了这样一个女孩的故事:每天晚上9点,女孩总会准时在朋友圈晒出她的“微信运动”截图,少的时候走2万步左右,多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3万步。这个女孩将跑步的习惯刻在了自己的骨子里、融在了生活之中,虽然刚开始跑步的时候,这个女孩连800米都跑不了。坚持30天之后,女孩的身体适应了跑步的节奏,跑步也不再是一种煎熬。坚持半年后,女孩在没有节食的情况下,瘦了5公斤。

有人会说,不就是每天2万步吗,微信计步我只需要找到适当的时机摇动我的手机就可以了。是啊,每天的微信步数上来了,但是这样的步数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每天将摇手机的时间换成锻炼的时刻,变化的不仅仅是每天的步数数字,更是自己身体机能的一种蜕变。

有人说我根本跑不动,一开始跑步就会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对于任何一个长期不运动的人来说,开始运动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们会觉得运动之后身体浑身酸疼,呼吸还需要大口才能通畅,但是换一个方法来说,我们的身体正是在运动之后开始了能量转换,所以才会感觉到酸疼,而我们大口呼吸则是因为我们需要更多的氧气供应我们的技能来转换能量。

曾经,我也是一个一跑步就只想静止不动的存在,可是看着自己浑身的肥肉,想着自己笨重的身躯,我问自己,我跑不动的时候,我就走,等我走到可以继续跑的时候我在跑,会不会就不一样了?于是,在跑跑走走的岁月里,我从最初的200米,慢慢的到了1000米、2000米、3000米……。

不追求跑步速度的我,跑步变成了我的一个日常习惯,我对自己说:“去参加一场马拉松吧,算是对自己的一个考验,也是让自己继续坚持跑步的动力。”最后,报名了马拉松的我直接入选,虽然只是健康跑,跑程只有13公里。有很多的事情,唯有自己参与之后才能够有深刻的感受,在马拉松健康跑的队伍里,我获得的不仅仅是自己学会的一种坚持的习惯,更是自己对自己的认同。

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我们无法做到的,如果无法做到,那必然是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身体满是惰性。想要减肥,必然得从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开始;想要考取好的大学,必然需要认真读书学习知识;想要在工作中获得成就,必定有每天认真对待工作的一个过程。

我们唯有庄重的对待自己,我们的人生才会庄重的对待我们。当我们一点一滴的认真生活的时候,那些让人羡慕的自律,便开始了。

不盲从的人生,让生命拥有无限可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刷我们的朋友圈的时候,看到的全部都是身边朋友们精致的生活;当我们刷网络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别人幸福的模样。有一句调侃是这样说的——当我看朋友圈和空间的之后,我发现我身边的朋友都是有才华有颜值又有钱的存在,而我什么都不是。

看到别人的光鲜亮堂,再看看自己一事无成的模样,我想大家都会觉得很丧很颓废吧,甚至会怀疑为什么只有自己才是所有人当中最没有才华最没有颜值也是最没有钱的存在呢?于是,当我们看到有人在朋友圈或者空间里发出了现在正在做的事情的时候,大部分不经过考虑,直接选择了跟风。

在心理学上,有个“羊群效应”。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模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羊群效应是一种从众心理,当我们发现身边的人都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也不会考虑这件事情是否适合自己,而选择跟从。就如同当我们想要好好学习却发现自己同宿舍的人都在吃喝玩乐的时候,为了不让自己被同宿舍的人排挤,我们也会选择吃喝玩乐。当然,我也听说过一宿舍都是学霸的存在,但这样的羊群效应产生的结果,却是少之又少。

盲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自己根本没有确定自己到底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并且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通过什么样的努力去做好这件事情。因此,我们看到周围一切皆有可能的存在的时候,我们就会放弃思考,选择盲从。

不盲从,意味着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并且用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方式来质问自己的内心——我需要的是什么,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希望我的将来是什么样子的。当我们思考过后,接着要走的路便是如何去讲这个结果实现,我们需要付出什么样的行动。

这个行动,代表着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我们在什么时期应该获得什么样的结果。当所有的一切都有计划需要开始行动之后,剩下的便是我们付出行动了。这个行动,意味着我们自律的开始。

每一个结果都会有一个拼命的过程,每一个拼命的过程都会有一个固定的自己去事实。为什么这个时候的我们会自律?当我们从一点一滴开始行动的时候,这个行动是持久并且固定的存在,当我们每天都坚持做完这个固定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的自律习惯,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养成了。

想减肥,少吃多运动。少吃最简单的方式便是只吃掉自己碗里3/4的食物,多运动最简单的方式便是要喝水自己起身去倒,要做什么自己亲力亲为,这些亲力亲为造就的行动力,便是最简单的运动的结果。当然了,每天制定一个小的运动目标,也是完全可以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运动达人的,从最小目标量的运动目标开始即可。

《自律的人生更自由》告诉我们:当懒散成为习惯,不自律成为常态,我们终将走向痛苦和平庸。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而我想说:想自律,首先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生活习惯,然后开始行动,养成自律的好习惯。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自豪的去碾压生活,让自己更加自由的翱翔在这天地之间。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自律的人生更自由》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