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反常识经济学》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06-30 23: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反常识经济学》的读后感大全

  《反常经济学》是一本由[美] 加里·S. 贝克尔 / [美] 理查德·A. 波斯纳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31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反常识经济学》精选点评

  ●我对新古典分析有点腻了 http://book.douban.com/review/4990574/

  ●友人将赠

  ●持续关注博客

  ●没读完。

  ●作为一个有金融背景的人,我已经开始无聊到读经济学科普了。基本上作者是个完全崇尚市场自由的可右派,不过话说经济学家不都是这样嘛。

  ●三星不过尔尔,一点都没有感受颠覆

  ●书绝对好书,但翻译得一般。

  ●法经济学 诺贝尔经济奖 芝加哥学派

  ●常识而已

  ●波斯纳的书

  《反常识经济学》读后感(一):关于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文化大师作品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封面真的是很出彩。

  这是一本关于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大师级作品,用经济学的观点剖析人类社会的各种行为。两位泰斗人物,或犀利,或恳切地指出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关于婚姻性别,求职,自然灾害等各个方面,本书全部囊括在内。这是一本好书,一本观点新颖言语犀利的经济学著作。

  《反常识经济学》读后感(二):绝对是精英读物

  毕竟是诺奖得主的作品,虽然谈的是现实,但仍然不失深度,经济学和法学的跨界制作,细细品读,方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观点犀利,是一本好书,也是一本需要思量的书。推荐政策制定者、经济学专家法律阅读

  本书汇聚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他们将经济学分方法引入社会、经济、政策、文化和家庭生活领域解答诸如交通拥堵的解决对策住宅拆迁政府滥用征地权,网络共享文件的侵权问题,父母胎儿性别的选择,酒后驾驶处罚力度恐怖主义严重后果,打破能源垄断高速公路私有化,重大灾害预防措施不容忽视肥胖症,器官买卖合法化等现实问题。在这些问题上,两位大师的观点有时一致,有时亦会各执己见,字字珠玑,深有见地

  《反常识经济学》读后感(三):56元得定价,有些高了!!

  书中的内容,能够在作者的博客上找到,www.becker-posner-blog.com。

  唯一的差异在于博客是用英语写就的,不过鉴于大学毕业甚至高中生都具有相的英文阅读能力,那么原博客对本书就有很强的替代作用,那么对于具有英文阅读能力的读者来说,56元得定价的确有点离谱,相对于原汁原味免费的英文版

  以常规制作成本,本书的2-3折计算,其成本不过11.2-16.8之间,而且由于只是进行翻译,译者酬劳相对于写作者来说更为廉价,出版社应该获得极大利润。虽然中文版含金量一般,但是从本书可以看出,中的确是很会经营的书商。

  从内容的角度来说,并非“反常识”的内容分析。只是两位作者运用严肃的经济学观点来进行推论。从数篇文章中,读者大致可以归纳出来作者的立场。

  基本上,受过基本的经济学训练的读者,都会发现,作者们得分析思路:

  严格的遵循以下这些内容:

  自由市场、(个人、社会、信息)的成本分析、理性选择、垄断、竞争、替代、遵循个人效用和社会效用最大化、如何提高个人产出和总产出等。

  最后是否实现均衡。

  《反常识经济学》读后感(四):关于“自由化政策与家长式制度的悖论”的思考

  自由论:

  除非个人行为影响了他人的利益,尤其是如果该行为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否则应该允许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

  家长制:

  人们(成年人)有时可能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有效地追求自身利益,如果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自我控制,他们会更开

  支持自由论,反对家长制的理由:

  1、虽然人们的选择并非总是最符合自身利益,但通常比官员和教授更了解自己的利益所在

  2、所有人都有控制他人行为的欲望,家长制赋予了官员(不一定足够善良、智慧、理性,更加不了解你的全面情况)侵害他人“个人行为”的可能

  2、犯错(不损害他人利益)本身也是一种权利

  3、人们有可能犯错,但从长远看,这将使人们更独立、更强大,也将让人们更好地思考

  例子,拳击比赛中,对手按比赛规则将你打成重伤并不犯法,因为你自愿接受了比赛规则

  在公共政策中尽量避免家长制:以抽烟为例

  1、突出利益引导:抽烟不好,所以收重税

  2、突出宣传引导:标注“抽烟有害健康”,禁止在公共场合打广告

  3、严格限制损害他人的行为:禁止在公共场合抽烟

  4、在人们不懂的领域适当发挥家长制以降低信息成本:在烟草生产环节禁用某些对健康危害过大的原料,另一种选择是提供上述原料危害健康的信息,但提供信息的成本可能过高,而且卖方大概率不愿意(可能使消费者产生恐惧)

  《反常识经济学》读后感(五):该怎么评价这本书,我有点纠结。

  先放个最终评语:这本书是绝对值得一看的。

  好了,来说说我的纠结。

  这本书读得我很纠结。

  一是因为涉及的话题非常宽,单看目录就知道了:“婚姻、性别、产权保护、法案禁令、求职、全球变暖、恐怖主义……”而这还只是大标题;二是因为有不少专业用语(这难倒了部分非专业人士),并且是跨界使用,例如把经济学术语用在分析人口上(这难倒了部分如我这种不专业人士);三是体制问题,这会导致读者有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作者这么思考;四是很多问题都很大,读了也“没什么用”。

  要不要推荐我很纠结。

  在读这本书之前,“私”的观念深入我心,但没这么高大、没这么充斥生活的所有细节。作者在本书里没怎么讨论“私”,但读者总能读到它,因为它就是“美国”。读完本身,你会非常羡慕“私”在美国受到的尊重。于是我纠结要不要推荐这本书,当你清楚知道你生活在中国时。

  “中国特色”让我很纠结。

  书里的很多东西绝对值得我们学习,但(是的,我也讨厌“但”)“中国特色”是确实存在的。以书里出生性别选择为例。作者认为不应当禁止胎儿性别鉴定,因为当男女比例失调时,少的那方由于稀缺就会升值,然后父母就会在生孩子时偏向少的那方。如果在欧美,也许如此,如果在中国……假设一开始我们就不禁止鉴定,现在明显男多女少,那么会如何?我觉得更有可能出现的是:农村会重现童养媳或娃娃亲,拐卖妇女的现象会屡禁不止。有条件的家庭出于安全的考虑会今早送女儿出国,条件差的女儿很有可能会成为家庭通向富裕的跳板,没条件家的女儿很可能要同时伺候N个老公。女儿逐渐沦为生孩子的工具和交易的筹码……没可能吗?考虑那些倾斜的数据在中国可能导致的“绝对人数”。而这就是让我纠结的原因。我太希望我们国家能进行得快一点!我清楚我们的“中国特色”,只是这个“特”虽然是事实但是在用在太多地方了!

  好了,我纠结完了。希望有人读了不纠结的让我醍醐灌顶下,万分感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反常识经济学》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