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第十二夜》经典观后感1000字
日期:2020-06-14 22:04: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第十二夜》经典观后感1000字

  《第十二夜》是一部由西蒙·戈德温执导,塔姆辛·格雷格 / 丹尼尔·里格比 / Tamara Lawrence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爱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第十二夜》精选点评

  ●这版好有趣啊! 现代改编——不对这版大概称得上魔改了吧!——使得很多笑点可以放得更开玩得更同时也给这部戏添加了一些有趣的余韵管家部分的改编以及对角色悲剧性强化也确实引人深思…… 很喜欢这版的两位小姐,虽然双胞胎哥哥明明长得没有半点相像[允悲]管姐姐那个蘑菇头真的影响美貌!明明戏外看起来好攻的一个人!戏里真是玩得好嗨演得好拼哈哈哈哈!长腿哥哥的公爵好评,虽然角色基本是个自恋傻子,但我相喜欢发现西萨里奥其实是个姑娘之后松了一口气神情!最后实名点赞the Fool姐姐!唱的也好戏也妙,喜欢喜欢! 这个版本大概算不得多么精妙,细想的话还是有不少bug的。但很有趣,非常有趣,让我对第十二夜这个本子还有可能被变成什么样子充满了好奇推荐给对这个本子有一定了解,并且对魔改持一个开放性态度朋友吧。

  ●改得真好啊,将一个原本配角推到了中心悲剧位置,这个欢快的喜剧也变得沉重了起来,最后的那首歌真是让人难过原来不是每个人得到快乐

  ●at 黄浦剧场

  ●2018.8.8@黄浦剧场/NTlive/目前过的版本里最棒的,也是目测未来十年内最棒的/舞台装置的idea真是master级的,既完成道具功能,又巧妙友好的帮观众区分了scene/加入现代和音乐剧元素,使角色更丰满有趣,有效恰到好处的稀释了高密度莎式台词与现代差异不适

  ●NT的舞台真的绝了,和克里奥佩特拉一样用的旋转舞台,区分两个区域,跨过布景进入另一个房间。真想知道是谁设计的啊! 第十二夜挪到现代意外合拍,对于性别认知也更加深刻,而不是一个简单女扮男装爱情故事。结尾真正体现原版中除了Malvolio,皆大欢喜。Tamsin的独角戏真让人落泪,配合结局人心疼。如果说环球版是纯正的喜剧,NT版就是悲喜交加了。 至此三版只剩皇莎版没看,这两版都是在各自领域做到极致感觉皇莎版很难逾越啊。

  ●我认为这本戏是莎翁成熟的喜剧之一。尤其是人物塑造,有很多经典形象,总是醉酒的托比叔叔机灵大胆侍女玛利亚自大刻板的马伏里奥、勇敢痴情的薇奥拉、蠢人安德鲁。 这部话剧演员和他们的服装妆饰都很有个性,从外符合那种鲜活的形象。从内最突出的是马伏里奥的扮演者,与观众互动最多,擅于用手势动作情节里也是最引人反思的一个人物。 总体来说,这部话剧排的很有个性,包括现场音乐演唱、舞台等。

  ●看过的最好版本!依然依然赞美莎翁

  ●这个本子改的也是…咳咳咳…意义不明

  ●舞美超级有想法,增色许多,结尾全台旋转,各场景一一呈现,各人的结局也得以一一交代。格雷格演得超级赞,几场独角戏格外亮眼。小小的改编,探索了更多的性别认知。

  ●演员演技比环莎差(是当然的,环莎的卡司太厉害),但导演的场面调度精彩绝伦,还是NT厉害。

  《第十二夜》观后感(一):观剧笔记(字数太多了)

  

又是很有启发性的映前访谈。第十二夜中之所以可以有那么多的颠倒,可能莎士比亚想表达的就是所有能颠倒的东西都不重要。性别地位等等都不是一个人的本质。开场公爵求的场景,因为有了一扇真正紧闭的门,观众也开始好奇Olivia究竟长什么样,跟公爵一样想要见她。Viola跟公爵打拳打着打着抱一块了这个可以的(ps公爵又是一仆二主里那个帅哥我

  《第十二夜》观后感(二):教科书般的表演

  英国国家剧院,莎士比亚《第十二夜》现代版,虽然在剧院里看的是放映版,但奥利弗奖得主塔姆辛·格雷格(Tamsin Greig)饰演的马伏利亚简直完美!一段"读信"的独角戏,堪称教科书般的表演。 舞美灯光设计超赞,旋转舞台和楼梯、喷水池和游泳池,巧妙结合对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绝佳的烘托作用。每一处巧妙的戏剧处理和演员精彩的表演都令人忍不住击节称赞!!! 看到好戏,浑身每个毛孔都舒服,萦绕在头多日的阴霾再也不见,满血复活…… 2018.06.03

  《第十二夜》观后感(三):喜剧是什么?

  “今天我莎了吗”之《第十二夜》 NT这版制作太精良了

  旋转舞台场景切换超棒,结尾更有一种快进的感觉;最后一幕的站位就很有张力,不过导演是什么对称强迫症啊哈哈哈;从《简爱》到这部剧,对台上乐队的执念是有多重…这里的音乐还是好听的,旅馆那幕还把哈姆雷特独白改成了歌词(搞得我想算一个去除作者本人已发表文献重复引用率)

  剧本是好剧本,高潮部分一个推进接着一个推进太精彩了,对喜剧来说已经足够了,管家那条线反而就有点悲剧。本来可以把管家演成一个扁平的、虚荣的、自作自受的滑稽角色,但是导演偏偏要告诉观众,这个丑角也有感情和尊严。所以其实和性转没什么大关系,就算管家还是男性,这个处理还是会让人心疼他受到的作弄,进而反思喜剧的内核应该是什么,人为什么会以愚弄他人、观看他人的痛苦为乐。

  最后吐槽一下Oliver Chris,明明人帅腿长,为什么每次出场都是个谐星啊…从《一仆二主》到《青年马克思》,我已经下意识地一见到他就想笑了…

  《第十二夜》观后感(四):Interesting Production!feat.新时代的提问

  Overall,Interesting production! 国家演员演绎在线蹦迪,gay bar(?)在线“恶搞”哈姆雷特,在改编莎士比亚上英国人是真的既前卫又大胆 让人最耳目一新的是在现代的视角下提出了对于原著【相较于global Shakespeare全男班版本】里似乎理所当然的大团圆结局提出了新的疑问,并修改了结局,本来马伏里奥的改编我看的很不舒服来着(总觉得服装和表演让人看着不像出喜剧,看的让人笑不出来,后来看到台下的观众好像表情也不怎么好orz)想给四星还以为是文化差异,最后这个结局好像把原本的喜剧改成了悲剧,更符合现代的观点,倒显得原著的结局像一部“问题剧”了,很有意思。就如同开头短篇所介绍的,这次现代版的改编,的确探讨了这部剧里的sex, gender and orientation的问题,这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提问,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样随着时间迁移而产生的新的改编和新的提问,既是莎士比亚本身的魅力,也是无数前卫不完全拘泥于传统的戏剧工作者们让莎士比亚拥有的崭新的魅力,让Shakespeare能够不断echo每个时代的thoughts,让每个时代的观众更容易产生那个时代的共鸣,让莎士比亚不断散发出崭新的魅力,都是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第十二夜》观后感(五):带来的新的情绪,值得去感受

  《第十二夜》(NTLive@中间剧场):对于声名在外的老故事,我喜欢那种不瞎改原著,但有自己心思,而且能唤起我之前从未有过的情绪和视角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蛮对我胃口。

  对于阶级垄断的讽刺:Malvolio行为的情感逻辑走通了,在喜剧中完成了非常高级的悲剧转换,极度夸张的表演,让这条支线抢戏几乎成为主干,对于阶级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考不再是单纯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贬斥,深度力显,情感着色也很棒,共感一直维持到最后走上阶梯完成ending pose都没有垮掉。

  对性别倒错的思考:比起全男班,一倒再倒的趣味性弱了一些。但两位女性角色遇到所爱之人的少女情状表现得非常好。这版本看完之后最特别的是,对奥利维亚感到不平——就算喜欢的是女性,其他三者都有选择权的情况下,感觉她是接盘的,为了皆大欢喜被硬塞了一个丈夫。哪怕喜欢的是女性,她也有选择做les的权利吧?就算是兄妹关系也不是单凭一张脸就能替换的吧?她在遭遇“发现喜欢的男孩是个‘Gay’”的打击之后,又被做成对。感觉往深了去想,如LGBTQ自身出现了等级分化一样发人深思。

  对种族问题的影射:将兄妹两人设置成黑人异族,那么隐瞒身份寻求自保就显得非常可信了。对于外来者包容度之高。其实可以再深究一下。

  艺术上,Drag bar一段噱头满满,舞台的结构也非常有想象力,楼梯的哪个设置让舞台可能性延伸了,垂直方向上的位移也被演员赋予了情感暗示。台上乐队已经不是新鲜物品了,但歌曲这么好听是意外之喜。还蛮想看现场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第十二夜》经典观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