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凡·高的树》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04-29 23: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凡·高的树》经典读后感有感

  《凡·高的树》是一本由[英] 拉尔夫·斯基 (Ralph Skea)著作,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11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凡·高的树》精选点评

  ●原来“忧苦,却总是很快乐”的文森特·凡·高最亲密朋友画家作家埃米尔·伯纳德。“诗歌就是我们周围的一切。”只是需要一双慧眼发现文森特画出的树,让我也想走出去,和大自然聊会儿天。真想面对他说,你已经达到了一个无人能及的高度,你的作品让人感觉非常深奥,也非常微妙

  ●梵高不同时风格不同,早期画花草树木经常使用点彩派技法,风格不能突显;后期风格大变,笔下的花草树木有卷曲感、漩涡感、运动感,仿佛都带有一种情绪,这种风格是梵高独有的,也容易辨认。

  ●树可以是漩涡的,笔直突兀的,一团团的,流动的,杏树,截头的柳树,栗花,梨花,更加这个用金黄色蓝色对比的梵高。翻译文案流畅,看图为主,部分解读有所帮助。

  ●在书店翻完的这本书,对于梵高追求诗意却最终在精神分崩离析的一生同情唏嘘。这本书不似一般的普及读物逻辑感不是特别强,脉络也不是很清晰,但对于画作的解读非常专业细致,但与此同时,对于我这种比较外行的读者看起来会有些吃力。书中引用的书信都非常感人,书中对画的诠释也非常动人,但组合在一起,会有一种只是看了一篇篇评论却没有连贯性的感觉。好处则在于,培养自己对于艺术欣赏的感觉。这本书写得很理性,但实质上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感性认知。很多人喜欢梵高的那幅杏树,但我其实喜欢他画的几幅果树。因为那几幅画有一种恬淡舒服的感觉,而不似梵高很多画中咄咄逼人阴郁总体是本很不错的书。

  ●和小屁孩一起看画,问他最喜欢哪个画? 他告诉我:达芬奇,因为他画的人每个看起来都很聪明。 的确,他们个个姿态优雅神情收敛目光中透着智慧,有着平衡之美,一如睿智的画家本人。 那最不喜欢的呢? 他说:梵高,他有精神病,疯起来连自己都杀!他的画好奇怪。 难度毕加索奇怪? 不,这个画家是画错了,侧面和正面画在一起。哈哈。 我继续问:以前还没有发明照相机时候,很多了不起的画家,都把画画得和照片接近。你觉得有了照相机之后,还需要画画吗? 他自满满的回答:要啊,画画是创造,需要创意的。 我说:嗯,比起照片,画画不仅更能发挥想象,还更能表达情感。梵高是有点疯,他的画最吸引人的就是炙热强烈的情感表达了,你看,连树都成了精。

  ●凡高的画册多少本都不厌……

  ●读后有一些感动和触动,短暂的艺术生命,却留下了非常耀眼的光芒,不可忽视

  ●欣赏不来,但还蛮喜欢梵高的油画的,看着就高兴2019/43

  ●“在我看来,大自然的一切,比如树木,都具有惊人的表现力和跳跃的灵魂。”

  ●对凡高关于树作品的简单 评析

  《凡·高的树》读后感(一):注入鲜血的树

  看完这部书完全被震撼到了!!

  梵高赋予树更多的是生命的张力,和鲜活的个性,用一副副画作来表达自己的态度,让人赞不绝口,

  极为特别的用色深深的吸引这我,让本来就喜欢树的我,更加向往梵高当年所在的小城镇,有生之年真想看看他的真迹!

  《凡·高的树》读后感(二):文森特与树

  根据不同时期将梵高的作品分类归纳,了解文森特童年的经历与家庭宗教信仰等因素对后期创作过程产生的影响,以及叙述各时期创作变化的理和作画理念。

  梵高的作品,树不是最出名的。观赏书中大量以树为主题的作品,更加确信文森特绘画的独特天赋并非通过专业的教育或练习可以获得。作品中的树或阴郁或活泼,无论何种风格,观赏者可以通过画作与之对话,了解暗含其中的文字和符号学元素从而诠释出的生机或衰败。仿佛真的可以走入画作,感受画者通过树这一具象化符号表达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情感。

  《凡·高的树》读后感(三):观画有感

  《柏树、星空和小路》

  圣雷米,1890.5

  太阳和月亮分庭而治,高悬在被柏树捅破的天空。扛着锄头的农夫和马车上的旅人,和自己的同伴一起,成双成对地走在普罗旺斯弯曲的小路上。金色的麦子不甘示弱,朝着远处墨绿色的低矮房屋奔去。

  《柏树和麦田》

  圣雷米,1889.9

  白色的云团和金色的麦浪翻滚着,墨绿色的柏树呼唤着你的视线。

  《悲伤》

  她坐着,双手环绕放在膝盖上,头埋在胳膊里,看不见她的脸。她是不是在哭泣?还是只是在小憩?这具她赖以谋生的身体裸露着,两边的乳晕和乳头都清晰可见,但已经无法引起观者的性欲,长长的垂下的乳房,仿佛一个沉重的叹息。

  《凡·高的树》读后感(四):赤诚的孩子

  不算书评,胡乱写写。

  “这种不安宁的状态也反映了他在人生稍早时期就表现出来的有根源的焦虑感和不确定感。”读到这句话时心里一沉。就像某短评说的那样,梵高一直很自觉努力地自救,然而徒劳无功。

  喜欢这本书的选材角度,最初买这本书也完全是被书名吸引,同为树的痴迷者。 “我走出屋子,走了很长的路,去跟大自然聊会儿天。” “要是一个人能够全神贯注于一棵树,去发现这棵树上脉动的生命,该有多好。”

  “我们是这个世界的朝圣者,也是外来者。”他从未觉得自己真正属于任何地方,也没有觉得他居住过的地方有任何不适应之处,但是这种局外人的视角提升了他发现每个地方独特之处的能力。他用一个新来者的眼光和艺术上的“外来者”思维审视每个城市的景色。

  “我变得越丑陋不堪、老态龙钟、微不足道、疾病缠身、穷困潦倒、我就越希望利用明艳的色彩和华美有序的构图来进行‘报复’。”

  “我敬爱的妹妹,我相信现在,我们必须描绘的是大自然丰富而绚丽的元素;我们需要欢呼、幸福、希望和爱。”

  “我疯狂地创作了一大堆开花的树木的画,我希望把普罗旺斯果园带给我的快乐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当我的生命走到终点,我只希望我是带着爱、渴望和思想离开而不是以别的方式。噢、绘画就是我的最爱!”

  ……

  读到这些话语,真觉梵高就是个孩子,一个赤诚又敏感的孩子。

  书共五章,最喜第四章《果树园》,总觉在画那些花枝繁茂的果树事,梵高是快乐的、放松的。

  此外,对《开满栗花的林荫道》印象深刻,那些斑驳的光点,像一个遥远的午后梦境。

  《凡·高的树》读后感(五):摘抄(凡高的树、花园)

凡·高的花园7.8[英] 拉尔夫·斯基 (Ralph Skea) / 2014 /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在我看来,大自然的一切,比如树木,都具有惊人的表现力和跳跃的灵魂。(292)

  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一个高度,当人们说起我的作品时,有人感觉非常深奥,而有人感觉非常微妙。(249)

  图书、现实和艺术,这三者对于我来说是同一类的。(312)

  诗歌就是我们周围的一切。(330)

  我更愿意以随意的用色去强烈地表达我自己,而不是把我看到的色彩准确地描绘出来而已。(663)

  当我的生命走到终点,我只希望我是带着爱、渴望和思想离开而不是以别的方式。噢,绘画就是我的最爱!(405)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凡·高的树》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