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坡血案》是一本由[日] 横沟正史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5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田一的最后一案。等等力警部最后居然没有和金田一在一起,让阿助一个人孤零零地去了美国真是伤心。所以金田一一这个孽种究竟是阿助跟哪个美国女人的孙子?横沟居然老不要脸地当了把华生角色,还在案件里插了一手,人老杰克苏真是没得说。
●再见金田一
●【2019】已读019:金田一系列25本补齐。#3.5
●令和就是金田一二三的时代了
●太长了
●金田一系列到此补完
●老太太的裹脚布——晚节不保!
本书我在08年四五月期间读过,当时是在寝室用mp4看完的,看得内心很刺激,虽然现在忘记了当时书中的不少情节,但也记到了很多细节。前段时间买了一本珠海出版社的《医院坡血案》,但是感觉盗版,很多错别字,于是又买了一本南海出版社的,虽然是复印版,但是还是很喜欢,毕竟,本书已经绝版了。今天看完了,我想这是本系列最好的一部作品,也是最后一部作品。时间过得很快,12年了,很幸运,书中的不少细节还记着。本书最后,金田一走了,失踪了,作者以主人公云游美国失踪作为结尾,多少让我有点落寞,感觉自己的朋友从此走了。内容惊悚刺激,504页,内容还是挺完整的,虽然很多读者评价不算很高,但我喜欢。家族的复杂,在一道坡上,暴雨天,废宅,杀人案,这些因素很符合我对小说的兴趣。
《医院坡血案》读后感(二):略感失望的谢幕之作
故事情节依旧是横沟擅长的模式——绵延几代人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但是前面的背景铺垫冗长得几近繁琐,核心诡计还是“双胞胎”老套路的变种,杀人手法也因在《蝴蝶杀人事件》中有过详细描述而显得毫无新意。最终,金田一莫名其妙地回到了美国,留下一个落寞的背影,丝毫没有一种华丽谢幕的感觉。不得不承认,在“金田一探案集”中,本作属于平庸的那一类。
案件时间跨度长达20年,出场人物数十人,角色关系复杂到需要画关系图的地步。显而易见,老爷子创作的雄心仍在,只是人到了晚年,心力与笔力难免有所退步,已经无法驾驭如此纷繁离奇的案件了。不过,他在创作生涯巅峰期留下的《狱门岛》《恶魔的彩球歌》《女王蜂》《犬神家族》等诸多名篇历时光洗礼,魅力依旧,至今读来仍回味无穷,老爷子不愧为日本乃至世界推理文坛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
《医院坡血案》读后感(三):金田一不老
也算是推理迷了,入门是东野圭吾,在大学学校图书馆看到日本推理文学的暑假上有几乎全套的金田一探案集(个人又比较喜欢南海出版社简单的装帧风格),就借了几本看看,果然还是日系推理粉,平时不喜欢看太厚的书,怕累,暑假有空就找了一本最厚的《医院坡血案》。
原来是金田一系列的收官之作啊……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和哈利波特完结类似的感觉。看到诡异的婚礼那部分,我的想象力空前强大起来了,脑海中浮现的就是《京城81号》的那张骇人海报啊啊啊……
故事开头还是一个叙说一个大家族,横沟正史将出场的人物的身份和年龄、关系都以树状图表示出来,这很推理小说。
篇幅还算长的,而且从血案发生到真相大白历经了二十年之久,所以看完后自然觉得压抑。
二十年,奇案频发的二十年,动荡不安的二十年……而金田一耕助,是永远不会老的。
《医院坡血案》读后感(四):集套路大成的最后一案
作为金田一耕助职业生涯最后一案,本书把经典的同貌,家族乱伦,强暴等元素都用了一遍。虽然都是老套路,但老爷子的谋篇布局,人物描写与气氛营造能力依旧不减。人头风铃,少女吃虫等等镜头的描写都十分具有冲击力,横跨六代人的故事依然具有较高的完成度,繁多的人物塑造亦基本得当。如同短评所述,这确实称得上大手笔之作。
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揭露弥生与继父关系的最后一张照片。横沟老爷子的书看多了,看开头的人物关系介绍就已经能猜到大概,但最后依然对这个设定心服口服。可以说,这段孽缘,正是弥生与丈夫及后代关系恶化的因,进而影响了万里子和由香里的性格。此后她们对山内一家的拒绝,最终酿成横跨20年的悲剧。弥生一直慨叹没有早点见到小雪的深层原因,在这里终于得到了解释,故事尽在那张当时略显前卫的sm照上收缩,焕发出了极强的悲剧性和宿命感。我想大师之所以是大师,正因为他们能把套路用到极致,写出有力度的故事吧。
当然,长篇幅的减分点在本书亦体现得十分明显。前期人物关系叙述比化妆舞会显得更为冗长;书中本来有助于设置悬念的视点切换出现过多,跨度略大,反而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十分消耗阅读精力;而最为人诟病的恐怕是推理元素的弱化。一方面,昭和二十八年的案子其实并不复杂,尽管从文学角度看将此真相放在最后托出有助于增强悲剧性,但此案以耕助的实力竟耗费20年之久,实在让人难以信服。另一方面,勒索案杀人诡计直接沿用旧作,未免有偷懒之嫌。恐怕这也是老爷子已届古稀之年精力不足的无奈。
如果不从推理角度看,单单将之视作一个社会故事,倒也不失魅力。虽然这是为数不多成功阻止了凶手的案例,但耕助破案后的忧郁仍然不散,这大概也是看尽战后日本社会的横沟老爷子的内心写照吧。
评价四星,亦有最后一案的情怀成分在内。自幼从金田一耕助系列入坑日推,如今看到这位名侦探孑然消失,不免唏嘘。擅自借用之前看到的一条经典评论:若是先看其他作品,还能随着金田一回到那个奇案频发,人性碰撞的年代;若是先看医院坡,一切都将是令人感慨的回忆了。
如今,老爷子和耕助都已经离去,但这些留存下来的经典作品,依然会不断地震撼人心吧。
《医院坡血案》读后感(五):医院坡血案
这是我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读完的第一本书。虽然在上一本实用书中,主要推崇的是对于理论方面的书籍进行阅读分析。但因为我读的书大部分是小说为主,而其中尤为量重的是侦探小说。但是说实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读侦探小说,往往读到一半的时候差不多就已经能够猜出来故事的一个基本情节以及凶手是谁。能一直迷惑我到最后的书真的是少之又少。
因为海南出版社14年发布的这套横沟正史的侦探小说,我是一直追着购买阅读的,所以对于这套书目的大概风格基调及选材的方面都有了一个模糊的整体认知,所以也很有可能这是我总是能在读到书籍的一半的时候就猜出来凶手到底是谁。但是我也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从阅读这套丛书中发现的。就是我读过的书,我想不起来书中的诡计和大概内容。其实这一点蛮打击我的,看了半天的书,结果很快就忘记了,没有一点的收获。无论是作为读者还是作为立志希望成为小说家的我来说,都是一件十分遗憾,十分羞愧的事情。所以我促成了我迫不及待的寻找了莫提摩和查尔斯的帮助。
本书是横沟正史的金田一探案的收官之作。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里面一直浮现出来的是一个不相关的小事件。就是我在农大图书馆的时候,曾经找到一本装帧极其粗糙低劣的医院破血案同本。当时貌似第一章还没有读完,就因为有事被叫走了。按说这个时间跨度这么大的故事还没有完全展开,我就已经从故事中抽离了,不应该有什么印象,可是奇怪的是,我却记住了这本书。于是,这次也算是完成了我当初未完成的事情,是各种意义上的圆满。
由于已经有了理论性阅读的指导,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是带着思考来进行的。同时也大概模糊的总结出了几条有效的阅读侦探小说的思路。现在整理如下:
1. 确定出场人物的关系
2. 按照时间顺序理出来事件发展推进
3. 找出来重要的高潮点,及推进高潮的触发点
4. 整理一遍诡计原理(其实这才是侦探小说的精髓,是作者智慧的体现,但是我有时候过分专注于情节展开了,忽略了诡计)
5. 总结出来全书的几大要素点。我读了许多的侦探小说,发现好多小说都会围绕几个引人噱头的要素点。(比如横沟正史老喜欢写漂亮到妖孽的女子和丑陋到极致的雄壮男子的性关系。还有乱伦。甚至我感觉这都有点成为他书的标志了,凡事美丽到极致的女子必然是淫荡的,而能满足他们的只有丑陋到极致的男子了。这一个固定思想。)
目前是只有这6点,以后在慢慢补充吧。不过对于整理形式的问题,我又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去表现比较好。从现在开始我慢慢摸索,应该不久的将来就能整理出来一套系统的思路。我一直觉得《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给我开启了一个大门,而对于各种类别的丛书,只有通过我自己的摸索才能形成一套对我来说最有用的方法论。所以,从今年开始我的任务就是探索出来一种或者几种类别的书的阅读方法。然后通过几年,几十年的努力达成完成的系统习惯。
对于《医院坡血案》这本探案集来说,没有很精妙值得称赞的诡计,但是作者铺展20年的故事大场景,和各个人物微妙关系的刻画及高潮迭起的彰显,还有在冗长的故事中不断的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功底真的是炉火纯青。一般的侦探小说迷都会追求于诡计的使用和破解,但是本故事却没有复杂的诡计的同时,还是通过各种小高潮,促使读者持续保持着兴致去阅读的写作技巧,真的很让我钦佩。这是一种通过操纵文字进而操纵读者的能力,是对读者心里的完全掌控。所以我通过这本书对横沟正史这位文学泰斗充满了景仰之情,同时也信心满满的希望有朝一日,我也拥有这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