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和他的学生开始研究两种人:君子和小人。
小人几乎无处不在,即使明君周围也会满是小人。而英雄前面也是无数竖子,好汉头上也会蹲着鼠辈。小人让人头疼,小人问题是古今难破之题。
小人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且善伪装,让人防不胜防。很多人对小人产生畏惧情绪,多是抱着惹不起躲得起的心态。
1
郭德纲曾经发过一条微博,其中一句话是: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
郭德纲成名之前,历经坎坷,遭遇不少羞辱,见过不少小人,所以才有不少关于小人的经典妙语。
郭德纲说,“君子堆里来一小人,好比水锅里进一滴油。不会相融,但可以接受,而且可以看到油飘在水面。小人堆里来一君子,好比油锅里进一滴水,立刻炸翻天。不会接受,更不可能相融。你听吧,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与君子打交道,完全可以真诚、坦荡,无须防备和顾忌,因君子能容,小人则不一样,小人也许能容小人,但绝对不容君子。
遇到小人,能躲就躲,不能躲就要学会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下与之相处。
2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著名学者徐文远学识渊博、门人众多,曾经为后来赫赫有名的瓦岗军统帅李密授过课,也曾经为后来的枭雄王世充授过课。李密和王世充都算是徐文远的学生。
李密与王世充发生战争。当时徐文远随王世充。战争中被李密俘获。李密对自己的老师顶礼相拜,徐文远也不推辞。在李密面前以老师自居,根本不像其他人一样对李密膜拜。
后来,王世充打败李密,许文远再次回归王世充麾下。许文远见到王世充时,不顾自己曾为其师的身份,赶紧顶礼膜拜。
有人对徐文远前后不同的做法感到困惑不解,向他请教为什么在李密面前那么高傲,而在王世充面前却有点低三下四,完全不顾及自己老师的身份。徐文远的答案是:“李密是个君子啊,能容纳贤士;而王世充是个小人,连老朋友都敢杀。我怎敢不拜!”
许文远可谓明智,对待君子和小人的态度完全不同。这不是见风使舵,而是保护自己。
他能明辨君子和小人,采取不同的交往态度。这是智慧。
3
唐朝名臣郭子仪,同朝为官中有一位叫卢杞的小人,人很有才气,典型的有才无德。这样的人才最可怕。
郭子仪生病,卢杞来探望。郭子仪一反常态,屏退家人,自己穿了朝服,来接待卢杞。
家人不解,以前别人来探望,郭子仪都不介意家人在场,也不穿朝服。为何要优待卢杞?
郭子仪解释说:“卢杞这人心胸狭窄,长相丑陋,你们看到了就会谈论,即使不谈论,你们的眼神也会让他感到被嘲笑,假如他日后得势,必定报复,到时候郭府估计就没人能活了。”
郭子仪果然是想得远,不久,卢杞做了宰相,打击报复了很多人,但对郭家不仅手下留情,还格外给予照顾。
郭子仪可是名臣,立下赫赫战功,谁能说他无能呢?他和皇帝还是儿女亲家,以他的功劳和地位,按说不应该怕小人。但他却在小人面前,头脑清醒,给予应有的恭敬和尊重。
4
寇准倒是不怕小人,做事刚正不阿。同朝为官,丁谓对寇准是毕恭毕敬,但寇准瞧不起丁谓,觉得他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徒。
有一次,中书省的官员们在一起吃饭,寇准的胡子上沾上了汤汁,丁谓看见了,就起身帮忙把寇准胡子上的汤汁擦掉了。
不管丁谓为人如何,这样做固然有溜须拍马之嫌,但寇准也应该给点面子吧。但寇准却是无情的讽刺:“参知政事这一职位是朝廷很重要的一个职位,你身为国家大臣,难道是帮上司捋胡子的吗?”
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丁谓当场面红耳赤。心里就有了恨意,于是在后来的日子中,丁谓处心积虑的攻击寇准。在澶渊之盟后,寇准被罢官,丁谓也落井下石。
怕小人,不是一味地怕,而是尽力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不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招惹小人。远离还来不及呢,何必像寇准这样主动去招惹呢。
小人难斗难缠,君子之间若不合,即使斗争,也是光明正大地来,有原则有底线。
小人之所以为小人,就在于他们多使用阴损、龌龊的手段,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手,多是一计不成,想出更恶毒的一计来。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5
洞明人性丑陋者,绝不与小人计长短。他会超然一笑了之。若与之争斗,则容易自毁身份,自毁形象。
君子难逢,小人常遇。与小人处,能开阔你的胸襟。小人多心胸狭窄、睚眦必报。
与他们相处需有恢弘的气度,淡然处之,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见多了小人伎俩,不屑与之纠缠,心胸便为之开阔。
王阳明晚年面对小人的中伤、诬陷,不作争斗。他说:“无其事而辩之,乃自谤也;有其事而辩之,是增己之恶而盛人之怒也。”他让时间来辩忠奸、善恶、真伪。
6
有位商人,去谈生意,路遇一坑洼不平路段,低洼处有积水,司机便开的很缓慢。
有位地痞上前拦车,说车轮溅水,把他衣服都弄脏了,要求赔钱。
司机一看那衣服上的泥泞,就知道遇到碰瓷的了。他想与之理论。商人说:“问他要多少钱。”
地痞要200块钱,商人眼皮都没抬,爽快掏出200元。
上车,继续前行,司机觉得窝囊,这200花的冤枉。
商人说:“与小人纠缠,耗费时间、精力,又值多少钱。与他一般见识,最终吃亏的是我们。坏人自有天收,放心吧,早晚有一天,他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不与小人纠缠,保持自己的修养,不与他一般见识。否则,他赢了,你输了。即使他输了,你也不会赢。因为你在小人身上耗费了心思和精力,实在不值。
7
遇到小人,能让自己内心更光明。
听惯了小人的阿谀奉承,便会觉得真诚的赞美多么可贵;
看多了小人的搬弄是非,便更知信任的重要。
见过卑鄙无耻的嘴脸,便更知正直无私多么难得;
见识了阴损歹毒的手段,便更加向往光明正大的美好。
遇到小人,能增加你的智慧。与君子处,坦荡即可,省心不费脑。与小人处,则要讲究方法和艺术。
你要做到和小人骨子里不容,表面上和气,和平相处;你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被小人所伤;你要懂得周旋,不和小人针尖对麦芒。
有人说,宁愿和一百个君子斗,不愿和一个小人争。但一个小人教会你的可能比一百个君子都多。
8
遇到小人,能增强你识人之能,知道什么人可交,什么人才是真朋友。
小人,能让你更能明辨是非,分得清好人坏人,听得懂好话坏话。
当你见识了小人的阳奉阴违,你便能识别出谁是表里如一。
当你看多了小人的见风使舵,你便能识别出谁是刚正不阿。
当你习惯了小人的鼠肚鸡肠,你便能识别出谁襟怀坦荡。
当你看清了小人有多势利,你便能识别出谁才讲道义。
人总是经历了负面的教训,才得出正面的经验。所以才有吃一堑长一智之古训。
和小人处,难免也会有冲突。当小人踩了底线,毁了原则,不能明哲保身,一味退让。否则就是对恶的纵容,正气不彰。
只是,面对小人,需要解释时气定神闲,需要澄清时不卑不亢,需要反击时义正词严,需要理论时有礼有节。
不搞人身攻击,不加个人私货,不使阴损手段。
否则,你就很容易被他拉到同一水平线上,然后他用优越娴熟的技巧击败你。
佛说,谁来伤害你,谁就是来渡你的。谁令你心烦意乱,谁就是来修炼你的。遇到小人,便看作人生的一场修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