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金莲》是一本由冯骥才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软精图书,本书定价:13.00,页数:2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寸金莲》精选点评:
●想想高中那个从图书馆里淘了书回家偷偷看的我
●7、也就冯骥才能写出“作诗如啐唾沫”的话来,还这么自然。
●很久以前读过的 大1吧 嗷呜
●看得脚疼,还有点略恶心。忍着不适感直视这段真实的历史,震惊于那样一个崇尚小脚,执着于把小脚变成一个变相性器官的畸形社会。从男人到女人,莲癖的男人可以就小脚高谈阔论显示自己的学问,并以拥有小脚的精美程度标榜自己的身份地位;女人作为受灾者,却逆来顺受对小脚习以为常甚至以自己的小脚为傲。总的来说,我们以同情的眼光看拥有"金莲"的女人们,批判畸形的社会和病态的文化。然而处在那个时代的人却是对那一切见惯不怪,甚至是付出代价也愿意享受的。小说最终,看似小脚最坚定捍卫者的戈金莲(保莲女士)瞒着所有人在裹足那天送走女儿的故事安排,很戏剧化,但是我却松了一口气,这种病态文化也并非无可救药吧。虽然三寸金莲的时代一去不返,但它背后值得挖掘的东西还很多,对我们如今而言依然有警示意义。
●现在也有很多类似“缠足”的现象呀,剃腿毛腋毛,瘦身漂白,割双眼皮开眼角隆鼻隆胸……美得假。嗯我觉得现在的“缠足”很美,所以我也自觉向大众审美靠拢。(*^▽^)/★*☆ 香莲是那个时代的“美”胜利者吧,生在新旧交替中也是她的不幸了。
●立意不高 不是很喜欢 结尾处刻意营造巧合 其实哪有那么多巧合
●荒诞文学的感觉
●心理变态史的一支
●印象最深的是两个莲癖互换南北方小鞋的情形
●一双小脚 几世悲哀
《三寸金莲》读后感(一):小脚里头,藏着一部中国历史。
忘记是小学还是初中时候看的,
应该还不止看了一遍,起码两遍。
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字字玑珠,色泽饱满。
还能记起来的一些片断就是,
戈香莲被她奶奶裹脚时的骨头咯咯折断的恐怖描述。
各种儿的赛脚会,女人想尽办法秀脚夺魁,男人品酒论足色迷迷。
还有香莲的女儿叫莲心,是个天足派,绝对是戈香莲小脚派的反对力量。
今年过年回家定记得再翻出来读读。
读后感后补哈。。。
突然想起外婆也缠的是小脚呢。。。
她老人家今年九十大寿了。
《三寸金莲》读后感(二):客观呈现,反思历史与当下
之前听说裹脚,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句歇后语“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基本是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告知“裹脚”是封建的、落后的甚至令人羞耻的历史现象。但读了这部小说让我对此现象的看法有了改观,缠足被赋予好多文化意义。赛足会上“步步生莲花”等展示不仅让书中的众莲癖感慨“ 如诗如画如歌如梦如烟如酒”,也让会让我觉得很美,小脚居然被“玩”得如此“高雅”。有些研究会说明裹脚现象会反映出封建社会“性”的不平等观念,但在小说里看到的是一旦哪位夫人在赛足中赢得胜利,就会取得很高的家庭地位。众莲癖也会慕名而来,为之倾倒……在不平等中孰轻孰重?
综上,这部小说的呈现方式值得我们重视——作者是要反思这种文化现象(“三寸金莲,是封建文化这棵千年大树结下的一种光怪陆离的果实。尽管这果实已经枯萎和凋落,但大树未绝,就一定会顽强地生出新的果实来。历史的幽灵总在更换新装,好重新露面。‘文革’不是这棵大树生出的一个更狰狞的果实吗?”),但并不是直接告诉你这种现象不好,而是相对来说客观地呈现现象。今天我们觉得小脚丑陋只是因为我们用了现代人的审美方式,而今天又有多少在“美”的掩饰下,畸形的、病态的审美观呢?
也许,这是值得我们在反思历史的基础上反思当下的问题。
《三寸金莲》读后感(三):随笔
天津话很有特色和味道。 读《神鞭》,人物形象塑造很丰满,傻二有着一颗正直的心,能谦让也能隐忍;玻璃花,一个典型的混星子形象,欺软怕硬;杨殿起,一个投机倒把的资本家,发着国难财,表面上与时俱进,左右逢源,却没有一点男子血性;冯掌柜软弱怕事;菜六打着精明算盘……这些形象都很生动,结局也给人希望。 才看了一点点《三寸金莲》,已然是触目惊心,那个年代,对于女性来言,太残酷太可怕,裹上了小脚,就像一生都带上了脚铐啊……文字很细腻很细腻,香莲被裹脚的那一段,直觉得我的脚和心也一并痛着,叫人肠断……社会文化濡染着我们,它不是推着我们走,而是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成了那个年代社会的一个小缩影,我们,就构成了那个社会。 好像昨天还是小丫头的香莲,一下子就长成精明能干的香莲,越来越不像她的名字她的名字她的名字来得那样让人觉得可爱那样招人喜欢了。里面的活受和《神鞭》里的菜六一样,总有一个小人物可以搅动着时局,让人觉得可恨。《金莲》读到后面反而觉得没那么精彩了,结束得太短促。
《阴阳八卦》精豆儿的形象反而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九九爷糊涂,二婶还有惹惹老婆泼辣,二爷参佛信道,二少爷病殃殃一个,家里的下人都小而零碎,八哥路广,还有那些拥有“特殊技能”的能人,真是各怀本事,惹惹这个形象确是不好说,有些懦弱罢,又有些能耐吧。看完这个小故事,最后是舒坦的,真是阴阳融合了,圆融了,豁然开朗了。
算不得一流小说。
《三寸金莲》读后感(四):浅谈香莲与金莲
本书以香莲作为女主人公,叙述了她与“三寸金莲”的故事。
小的时候,香莲被强迫裹脚,造就了她与“恋足癖”佟家的一段姻缘,可以说,小脚在当时如同科举一般,是女人翻身、享尽荣华富贵的途径,这也应证了书中奶奶说的“奶奶要是心软,长大你会恨奶奶的呀!”
嫁入佟家后,香莲再次与那“三寸金莲”紧紧连接,因“赛脚”一败而试图与孩子一起双双自杀,又到潘妈、佟忍安助其“三寸金莲”增了神韵,香莲的这段历程也一直在与那“裹脚布”相伴,脚决定了她的命运,让她在“赛脚大会”上夺得魁首,在佟家立下脚跟。
第三阶段的背景是在民国初年“习风易俗”的背景下,“是否放足、是否缠足”成了一个焦点,在此时香莲呈现两个截然不同的状态:其一,设计让她的女儿莲心逃过裹脚,也因此使其女儿失踪;其二,成为了“复缠会”的会长,与牛英俊(也是她失踪后的女儿)建立的“天足会”,甚至于是整个社会上“放足”的声音对抗。
首先,香莲是一个一辈子与裹脚布在一起的典型‘小脚女人“,她的一生建立在那“三寸金莲”之上,用她的一双小脚走进了佟家,获得了权势,她深知自己的一生已经无法摆脱裹脚布了,她可以说不是一个独立的女人,而是一个依附于小脚的小脚女人,她感到悲哀,不愿女儿重蹈覆辙走上自己被“三寸金莲”束缚的一生。
其次,当时社会上存在的“缠与放”的新旧观念的摇移不定在小说后半段是一个极小的时间范围,在此过程中香莲一直秉持着维护“三寸金莲”的传统,成为一个典型的保守派,而社会上的其他女人从“放足”到“重缠”也体现里社会在移风易俗方面的难行,如文中那些拆了裹脚布的女人们“叫天足的看不上,裹脚的看不起”也是一大悲哀。而香莲是觉悟甚早,尽管深知小脚的束缚,尽管让女儿成为了放足第一代,尽管在最后与“天足会”的女儿赛脚前就知牛英俊乃其女儿莲心也没有迟疑自己对“三寸金莲”的坚定,佟家以“小脚”闻名,香莲受尽“金莲”的恩赐,她自己不得不维系自身与佟家的地位,也体现了当时的女人们从“裹脚”起就以此取悦男人、取悦世人的悲哀。香莲的内心正如脚一般,裹了就太难放足了。
如今,大清亡了、女人的“三寸金莲”亡了,但在现代社会却仍有那些如“裹脚”一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行为。太多的人自己把自己套进了枷锁,满足如今大众审美、大众观念,落得个仅仅只能在“赛脚会”上“以鞋赛脚”,将那个如大馒头、大粽子般的“小脚”藏于外饰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