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乡愁蓝调》是一本由马世芳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00元,页数:24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下乡愁蓝调》精选点评:
●没有看到图。不开心
●你可以将《地下乡愁蓝调》当做一部公路电影,或者当做一辆虽老旧然而依旧凶猛呼啸的卡车,现在司机朝你停下来,搭上你,一起上路吧。
●“所谓音乐,多半只是借口——这些文章,其实是在试着让余烬犹温的青春期,借着文字的搧动,或许再发一点热、发一点光。这里面有我自己的青春,也有不只一整代人的青春。”讲述变动的时代台湾摇滚音乐和音乐人的创作、生活和情感。
●马老师无愧华文圈写Bob Dylan第一人。
●真好,青春和蓝调。
●里面的碟的图片看得我牙痒痒……我要啊!!
●4.8 borrow from PKU lib
●比最轰轰烈烈的恋爱还要深刻
●距离离开南京还有三天,大雨躺在家里读完了整本书。一边放着胡德夫的曲子,一边尝试理解那个距离我非常遥远的年代,一瞬间觉得似曾相识回到17年从贵州回家的火车上,看着吴念真的书,听着火车哐当哐当的声音。 《地下乡愁蓝调》像一部老爷车,穿梭进一望无际的时间隧道里,带上萨克斯,踩下油门,径直呼啸上路。 “那是十七岁的第一天,天气很好,年轻的披头士奋力唱着歌,仿佛革命的年代正要开始。七〇年代躺在遥不可及的前方,人类还没有登陆月球,美利坚则几乎跟月球一样遥远。” 其实时代的底色是相通的,每个时代都需要动人的音乐,一种来自自省的回应与喜悦。鲍勃·迪伦早在二十二岁那年就唱过了:外面有一场战争正在蔓延,它将摇撼你的窗户,震垮你的墙因为时代正在改变。要接受它已经改变,记住永恒的山川 海浪和云海。
●可惜有些沉溺于自恋
《地下乡愁蓝调》读后感(一):forever young
每个被摇滚乐改变了生活的人看这本书,都会有不一样的情节。看到书里的那些年代,还有属于马士芳的青春,让音乐多了些更真实更触动的东西。没错,那些改变我们生活的,打开我们自己的音乐们。
好书!
《地下乡愁蓝调》读后感(二):一部台湾70年代地下音乐史
一部以音乐的视角展示台湾“大时代”历史的散文集,风起云涌的70年代有多少像像“杨祖峮”和“李双泽”那样的青年,他们有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勇敢地用歌声唱出人民的心声,和当局进行不屈的斗争,而这些多少也都和摇滚乐有关。
《地下乡愁蓝调》读后感(三):睡前的安稳
年前那会,每晚睡之前读一小会儿。有时耳中有歌声相伴,更多时候化为静寂。
尽管在年纪上相隔一截,却也有种亲切感,仿佛他的过去也映照着我的来路。那些相隔不远的日子里,有美好的冲动,刻意的忧伤,全都被照得清清楚楚。
《地下乡愁蓝调》读后感(四):掌渥青春
关于青春,我们有太多的话想要表达.....在我手中还有大把的青春,但我不认为我有时间来耗,也不想在晚年靠那些美好的回忆度过,抓紧时间,好好利用它,掌握它,我始终相信青春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在脚下....好好努力吧!掌握它利用它,改变它,刷新自己.....
《地下乡愁蓝调》读后感(五):更多的是回忆
地下乡愁蓝调,不仅是乐评,也是回忆,那些美好的音乐和青春和年少的故事,列侬,迪伦,罗大佑,一个一个偶像,与少年成长和社会变革的故事,我想它更像是一个青年道来的对于那个他所经历的和未曾参与的年代的怀缅,向往,追忆或是其他,也从这本书,让我走进摇滚乐,去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