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生活永远值得期待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10-31 02:37: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生活永远值得期待读后感精选

  《生活永远值得期待》是一本由徐淑红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2014-2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活永远值得期待》读后感(一):栀子花香

  栀子花香

  《人的一生到底有多长》

  ——写在纸上的生命

  柴美云

  “你的人生她不长,不能用她来悲伤”再长的人生都是转瞬即逝,每个人都只有一生。”人的生命到底有多长?谁也无法预知或者回答这道具象又抽象的答题。

  第一次遇见淑红,以及拜读淑红的文字,还是在我的少女时代。记得,当年是陪友人去历居山就职。那时的她住着乡村,吃着食堂,留着齐肩的学生发饰,衣着连同骨子里都透着朴素。年纪青青就是干部,朋友口里俗气的喊她‘徐大姐’。听说也爱好文学,还业余写作。这是我人生里第一次遇见现实版的“听说”。因为我也爱好文学,事后还特意浏览了她的博客。虽然觉得很不可思议地敬仰,因为当时年少不更事;抑或她是年轻会写作的干部。与她的友谊只是像根儿受了潮的火柴棒在盒子上没能擦出火花般地擦肩而过了。

  再次的与淑红重逢,已是将既20年了,自然是缘于彼此对文学的爱好。我除了年轮上的增长,除了已成孩子的妈妈;文学上除了喜欢还是喜欢。淑红的文学却不可以当年而语,以前的铅字,现如今装帧成一本厚厚的书籍——《生活永远值得期待》

  品读书籍了的文字,你会幽然发现,淑红人如其文,质朴无华,平易近人,情真意切,如月下竹间,清泉石上静流。

  淑红的文字里,不仅寂静流淌着平凡岁月里雕刻的痕迹,也记述着人生对生命的追问。心灵深处,义无反顾地选择过激情;“奋斗流汗血,得失笑傲然”地追逐向上着;现实生活中“给永远比拿愉快”虔诚而真实地付出、行动过!此刻眼前、脑海、嗅觉里,你是否浮现了夏日里正盛开着飘香的洁白的栀子花?

  花开花落,人的一生到底有多长?

  “人的一生到底有多长?不论怎样的一生都只有一生,都有一个死亡的尽头,什么时候走到尽头其实已经无关紧要。而且很多东西都是越想抓不住,‘贪生’不一定就能抓住生,‘怕死’也终究难逃一死。”

  花开花落。人的一生到底有多长?

  “对于死亡,不应该有太多的恐惧和悲伤。尽可能地延长自己的一生当然无可厚非,但不应该只是肉体生命,也不应该只是年龄和时间的延长,活着的每一天都应该有活着的样子。忘记自己的人是可叹的,只有自己的人则是可悲的,多长的一生也是转瞬即逝,只有生生不息的世界和人类才是最终可以安慰我们的。”

  花开花落。人的一生到底有多长?

  人生的生命长度由什么决定?对于只活几天的襁褓婴儿,她的生命长度是多少?那些命运多舛、不幸夭折、不幸牺牲的生命,他们的生命长度是又有多长?那些碌碌无为、安康长寿、有幸颐养天年的生命长度又算多长?也许,人类的真正生命长度是取决能否活进人们内心里,也或许,只有写在纸上的生命长度才是最永恒的吧?

  《生活永远值得期待》读后感(二):生命以怎样的姿态展示

  生命以怎样的姿态展示

  ——读徐淑红的散文

  余巧玲

  初春的夜很冷,雨拍打玻璃窗,无声息地,湿冷将夜浸染。雨丝轻悄,时光,也在轻悄里远离。窗帘紧闭,能隔断什么吗?比如时光的流逝。路灯的光,映在窗帘上粉的花朵,花在冷夜优雅地开放。思绪在黑的夜里以飞翔的姿态穿越那冷的雨,正在悄然生长的树叶,或者正被雨滴轻轻唤醒的草。生命会以怎样的姿态展示,就像我们,怎样来到这个世间,怎样成为我?我很久不再思考关于生命的意义,但在某个瞬间会被触动。有时一首歌,有时一段文字,比如,现在这本摆在床头的书——《生活永远值得期待》,让我不得不再次进行关于生命的思考。

  《生活永远值得期待》,是朋友徐淑红新出的书。同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女人,我们同样热爱文字,并因为文字,我们相识。她用朴实的语言陈述她深沉的思想,那些文字不是一树娇艳的花,那么快地将人吸引,让人赞叹。她的文字,是一棵树,生长路边,为焦燥的心灵带来一片阴凉。

  初识淑红,在古村流坑,瘦小的身躯,言语很少。我和她在幽幽古巷中,各自在明清建筑中穿越,感知时光的流逝。那时,并不知道,她的安静是因为对生命的感悟。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而她多像一棵树,用思想将生命的年轮慢慢扩张,彰显她的存在。

  她自序的标题是:人的一生到底有多长。有多长?就像淑红说的,死亡则是我从18岁开始就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记事起,我也曾想,生命到底有多长。还有青春期,那么多的课本和复习题,厌倦,烦恼,甚至,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那时我也曾那么热衷地思考关于活着的意义。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这句名言曾记录在我的笔记本里,我用名言让自己生命的意义变得高大。而淑红就那样,像一棵树将思考以叶的姿态展示,在平凡的叶片里,我们感知生命的意义。

  而后走近,相知,更知她为人的朴实,文如其人,她的文字也是。她的文字不妖娆,亦不华丽,她用朴实的语言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诉之笔端。《我越来越像的那个人》,是她写母亲的文章。写母亲的文章很多,但这篇朴实的文字却将我深深打动。“我不知道今后的我,老了的我会怎样,但我知道我会越来越像一个人,应该也会越来越懂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我的母亲。”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情感,之于我们,母亲,何尝不是我越来越像的那个人?我们的生命便是以这种形态不断地延续吧,这对于我们,对于生命,何尝不是一种欣慰?用最朴实的文字的叙述让人感知深深的情感,这对于每一个写作者都是一种境界。

  “散文对于我有时是情感的触动,有时则是为了想清楚一个问题,有时是为了表达宣泄,有时则是为了寻找,寻找自己,寻找自己活着的证据和意义” 。这是淑红对于写作的感悟,而她正是以这种安静的姿态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生活永远值得期待》读后感(三):怀揣着理想前行 ——读《生活永远值得期待》

  怀揣着理想前行 ——读《生活永远值得期待》

  黎萍

  如今的阅读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电子产品的便利顺捷远远挤占了阅读的时间。但朋友的书拿在手中,那种感觉就像和熟悉的好友可以又一次促膝长谈一样,很快就进入了阅读的情境。

  淑红的新书问世是文友圈中一大喜讯,在这个迷惘浮躁的时代,她的文章就像书的封面那样,清新可人。当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时,那简单朴实文字中透露出的执着与坚韧会深深地摄入人心。

  写作,通常出卖的是自己,袒露的是作者隐秘或者不隐秘的内心世界。而读淑红的散文,你会发觉作者对生活的倾诉是如此的真实自然,没有丝毫矫揉造作,阅读她的文字没有隔膜,亲切而自然。翻开散文集《生活永远值得期待》,徐淑红的生活情境便简单直接地呈现在你面前,因此你眼中那个娇小的身影开始清晰起来,这个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在文字中“表达宣泄,寻找自己,寻找自己活着的证据和意义。”那柔弱的外表下,是坚强与执着的品质,幼年时她“经常用脚步丈量镇上中学到故乡的那条乡村公路,瘦小的我在结伴同行的伙伴中总是走在最前面,甚至走得比他们跑得还要快。”虽然是简单的行走,但因为丈量的是故乡的求学路,那意义就远超过了行走本身。在《我越来越像的那个人》中,我们看到的是母亲的坚韧在女儿身上的完美呈现,那延续在血脉中的亲情和尚文的家风深深感染了读者。

  在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下,她对书籍是如此着迷,她的母亲凭自己的争取和老师的劝说终于迈进了学校的大门,而生活条件远远好过母亲的作者不管是求学时期还是成年之后对书籍对阅读都始终保有热情,她的阅读非常范围非常宽泛,周国平、王小波、路遥等等大家的滋养浸润了作者的精神世界,那梦中的香草山在她心中是那样的美。就连结婚时大哥送的礼物都是《鲁迅全集》,而她每次看到内心都会有种欣喜激动之情。作者不止一次地追问生活的本真和意义,而在我看来,她对书籍的眷恋与痴迷本身就有非凡的意义。

  70年代人,可还有理想,曾经的理想在哪儿?17岁的作者就开始梦想着一个人走向大西北,后来大西北没去成,教师也没能当上,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偏远的山乡,乡村是她最后的底线。作者始终在思索生命的意义,生与死的恒常命题。在这个日渐浮躁的年代,作者始终在坚守,坚守内心的那一道底线,因为“在这个让我困惑、迷茫的世界里我不想放弃这最后一根稻草,不管她是不是能够救我。”这样的困惑与挣扎后面熠熠闪闪的还是对理想的坚守对内心世界忠诚的守候,读来不由得人不肃然起敬。

  洋洋洒洒18万字的散文集,真实的记录了作者的生活,她的家人,她的喜怒哀伤,她对生命的思索对人世无常的感慨与探求。文字贵真,只有发自内心的文字才能深入人心,不讲求技巧,不炫耀文采,朴实自然,真诚通达。合上书页,在你眼前的是娇小玲珑的徐淑红,和她的执着与坚持。生活永远值得期待,因为内心还怀揣着爱和梦想,这样的前行,让人侧目与尊敬……

  《生活永远值得期待》读后感(四):把美好写进生活——读《生活永远值得期待》

  把美好写进生活——读《生活永远值得期待》

  杨剑松

  立春以来一直阴雨连绵,春寒料峭。院子里的茶花顽强地点絳朱唇,含苞待放。雨滴无休止地敲打着玻璃窗。听着雨声读一本名叫《生活永远值得期待》的散文集,我隐隐感觉到一种阳光下的平静和温暖。

  这是一部收集了六十四篇散文分为五楫的作品集。如果不看作者的自序介绍,我还认为这是一部多位作者的合集,因为这些散文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不是很统一,各有千秋。但事实上它们出自同一位作者——徐淑红,一位著名江西籍青年女作家。(前些年在报刊上读到她的文章,以为是自己一名失去联系多年的中学同学,后来知道弄错了,但从此非常关注她的文章。)

  散文贵在真,情真意切才能打动读者。现代人身居钢筋水泥的楼林之中,耳不闻鸟鸣鸡叫,目鲜及红花绿草,心灵很少感受大自然的熏陶。《生活永远值得期待》却带给读者一个春意盎然的情感世界。作家仰望星空,俯视生活,由动而静,由静而思。她用朴实隽永的文字语言充分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感觉,在叙述人生际遇和平凡琐事之时,常常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充满了人性的真实、温情和感动。这些记人记事的散文虽不及冰心的《繁星》、《春水》晶莹剔透,空灵才气,却有着散文大家朱自清的朴素缜密、清隽沉郁。如《我越来越像的那个人》一篇,作者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回忆穿梭,娓娓道来。表面上是从容不迫地描写母亲从年轻到年老的平凡一生,记叙自己和母亲的种种相同和不同,实际上却是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深热爱和无限依恋,感谢母亲对“我”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文中许多记叙抒情信手拈来不着痕迹,却句句触动读者的心灵,成功地描绘出一位勤劳、慈祥、持家、内敛的的母亲形象。作者最后写道“我不知道今后的我、老了的我会怎样,但我知道我会越来越像一个人,应该也会越来越懂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我的母亲。”像母亲一样工作生活——这显然是其心中执着不屈的信念,也是她报答母爱的一种特殊方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只有对母亲充满无限真诚的感恩之情,才能写出这样催人泪下的文章。

  写人叙事是这部作品集的主体内容,将叙事和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是这本书最大艺术特色。书中其他写人叙事散文也极为出彩,充满了深情,如《九月的祝福》,既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怀念之情,也通过自己误解柴老师的关心,使一个正直教师的形象跃然纸上。

  文笔细腻,风格秀丽,是女作家的艺术特征,但徐淑红在书中还展示了通常属于男性作家的独特、深刻和犀利的气质,这更加难能可贵。书中许多文章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反思和感悟,如《70年代人,你们的理想还在吗?》感叹岁月向晚、《人的一生到底有多长》探索人生追问哲理、《失去声音或其他》展示了作者思想的深邃。此外,这部书还收集了许多精彩的游记、读书笔记,以及穿插其间的人物评论,既丰富了这部作品的内容和艺术风格,也增添了这本书的可读性,让人爱不释手。如《梦中的香草山》、《阅读张承志》……

  轻轻地放下《生活永远值得期待》,悠然远眺,院子里的茶花迎风而开了,红红的,分外鲜艳醒目。徐淑红的散文,一半来自生活,一半源自心灵,细细读来,总能让读者沉淀出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滤尽出尘世的浅薄,在平静中领悟人生——即使偶遇苦闷孤独、世事不公、病中失声也要对生活充满期待,充满向往,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如果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以史诗般的写实手法叙述了平凡人不平凡的生活轨迹,那么徐淑红的《生活永远值得期待》,则以细腻的笔触勾画出平凡人不平凡的内心世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生活永远值得期待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