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敏感肌!》是一本由龚瀛琦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1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再见,敏感肌!》精选点评:
●一本杂志吧 当然还是给了我部分新的护肤知识,比如护肤的步骤 “卸妆 清洁 保湿 防晒 ” 或许我本身不是敏感肌 但书中很多概念太细 一家之词 不够权威 读不进去
●被安利了几个产品,原来硬水对皮肤也很有伤害,难怪到北京生活后变成了敏感肌。
●写得真的很好
●还可以,有帮助。该消停的消停,该防护的防护,该医美的医美。
●意料之外的还不错
●看了大标题,拍了几个东西ˊ_>ˋ
●看完书种草的喷雾基本失败了 就看金胶怎么样了
●更像一本杂志或者纸质版的博客
●应该写一下常用的成分能互相搭配,互相排斥的护肤品对照表。成分党很揪心了诶
●比较详细的介绍了敏感肌的应对方法,并进行了拓展,整体还行,结构比较散。
《再见,敏感肌!》读后感(一):归根结底是心理问题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反倒觉得,阻碍很多人拥有健康皮肤的,是对失去美丽的恐惧和对花花世界的欲望。恐惧让人“病急乱投医”,而且总是倾向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不愿意花时间去理解更本质的问题。欲望让人忽视自己的需要,你的皮肤可能根本不需要这种护肤品,只是你的好奇心怂恿。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以后,就更加觉得这本书能从问题的源头来告诉你,敏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皮肤屏障为什么重要,真的很了不起。想拥有健康皮肤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大部分人的皮肤曾经都是健康的,我们只需要把原本的状态找回来。
《再见,敏感肌!》读后感(二):一本东拼西凑的大杂烩
粗略看了最近微博上敏感肌护肤博主都在推的这本清单出品的书。果然不出所料,全书内容就像是一本东拼西凑的大杂烩,看似系统区并没有科学性,文科生写的就是废话太多。文中不少数据出处竟然还是来源于百度,一再号称科学却多次自我打脸,如果严谨性做不到,仅是纸上谈兵的前提下,那些个人真实故事也就并不具备科学研究的价值,谁知道真实样本有多少。如果该书在国外出版,绝不敢让协和、华山这样同等级排名医院的医生来撑场作为宣传卖点,否定必须下架,因为里面涉及很多品牌,仅从成分分析很难保证是真正科学、中立,没有收品牌推广费用。
定价41.4元也是无可无说了,因为这本书真正可以说是原创、有价值的内容最多几页纸,如果能作为免费资源共享给他们自己的读者,倒也可以说是对得起自己的出发点。小白看看还可以,但凡对皮肤学+成分有一定研究的朋友就不用浪费时间了。而且很多内容随着研究的发展,现在已经越来越过时了。
如上,但凡一个专业的皮肤科学工作者若是推荐了此书,那便是在砸自己的招牌。
《再见,敏感肌!》读后感(三):内容生动好懂,看完书有很大的收获
不赞同楼上减法的观点,要是大家都对护肤有正确客观的认识,那就不会有敏感肌的问题了。但事实是现在网上零碎的、以广告为出发点的护肤知识太多,实在是没有这个精力去自己整理+求真,敏感肌的人我身边也不少。 这本书就是面向大众的科普,也不是写给专业人士学习看的。我觉得大部分内容都生动好懂,配图很到位,同时也有比较进阶和前沿的内容能开拓视野。之前觉得自己已经比较懂护肤了,但看了这本书之后还是有很多收获。
《再见,敏感肌!》读后感(四):我是如何掉入敏感肌的坑的?
我的2020年,是从皮肤过敏开始的。
之前大概三四个月的时间,一直在与皮肤过敏战斗。终于,在2019年最后的日子里,皮肤状况恢复到了百分之八九十。
2020年元旦还在感叹皮肤总算要好了。结果,第二天就给了我重重一击。1月2日脸又开始痒了,到了4号,嘴的四周起满了小红疹子,脸颊发红发痒。
我真的要崩溃了,到底要怎样?
刚好在豆瓣上看到《再见,敏感肌》这本书。立即下单。到货后,用了两个晚上读完。此时,我的内心已经恢复平静(可能是因为脸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这是一本很简单的书,甚至都称不上为一本书,更接近于一本杂志。但是它让我明白了几个道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的脸变成现在这样,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所以恢复也不是短期的事。只要用对方法,脸是可以恢复的,要坚持,要有耐心。即使真的要永远与敏感并存,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会悦纳。神奇的是,这次过敏好的很快。4号发现是真的过敏了,马上停用所有护肤品,用清水洗脸,涂薇诺娜乳液。5号周日,多睡觉+清水洗脸+肌断食水+薇诺娜乳液。到了5号晚上,基本不痒了。
书中写了一些案例,讲述主人公是如何变成敏感肌的,我也试着总结一下,希望可以给看到的人一些提示。
我不是天生的敏感肌。如果能够在合适的时间懂得正确的皮肤护理知识,我也就不会掉入敏感肌的坑了。
说起“皮肤护理知识”,最早的印象要追溯到初中小学时期的“孩儿面”,那是我老家的“郁美净”,塑料袋包装,全家人每天早晚在用湿毛巾擦完脸之后涂上香气浓郁的孩儿面。这便是我最早的皮肤护理。
那个时候,就是村儿里的孩子,风里来雨里去,皮肤倒是也没什么问题。
高中时期,去了县城,自己管理生活费,开始跟着同学买洗面奶、买瓶瓶罐罐装的护肤霜。当时没有皮肤类型的概念,更不懂适不适合自己。
超市巨便宜的洗面奶,想着都是去污能力超强的。高三那个春天,我的脸一直起皮,满脸满鼻子都是皮。就是干燥引起的,但是完全没有概念和意识,依然故我的不管不顾脸上的皮,依然坚持用自己买来的宝贝。
有时候,无知真的可怕。更可怕的还在后面。
高中时期,虽然偶尔爆皮,但整体还算白。
大学来到了离家千里之外的东北,气候的剧烈差异,大风,干燥,超强的紫外线,没有防晒意识,过了军训,就变成了一个小黑人。
极度干燥,脸又开始爆皮。就在此时,我认识了我这辈子最恨的东西——去死皮膏。透明膏体,清凉的像果冻,涂一点在脸上,一搓死皮全下来了,脸即刻变得光滑水嫩。却不知,自己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那段时间极度迷恋去死皮膏。后来网络慢慢发达起来,在网上看到去死皮膏的坏处才停止使用。
但是,皮肤的抵抗力已经减弱了。大四的夏天第一次出现紫外线过敏的现象。太阳晒后,两颊发红发热,脖子胳膊起红点,奇痒无比。
从大四一直到孩子出生,都是出于这种偶尔的紫外线过敏状态,每年夏天出现1-3次。每次过敏,用海藻颗粒加冰镇矿泉水调成面膜敷脸,一会儿就好。所以,压根没有意识到,已经走在敏感肌这个坑的边缘。
因为没有防晒意识,2010年去北戴河回来,右眼角起了指甲盖大小晒斑。可能是内分泌失调,也可能是错误护肤屏障受损又不注意防晒,2012-2013年,左眼下也出现成品的斑。
于是,作死又升级了。大牌祛斑产品买不起,开始用淘宝产品。看着详情页夸大的文案,想象着自己的皮肤干净如初,于是买买买。最可怕的是,那些产品还真的有效果。敷完面膜,脸瞬间白了2个度,斑也被弱化到不太能看出来的状态。就是惨白惨白的,隐隐约约的觉得不太对劲,说不上来原因,后来因为备孕,只用母婴产品,也算是在作死的路上及时的拉了自己一把。
然而,时隔两年后,母乳期结束,我又启程了。这次是去了美容院,要祛斑。号称纯中药淡斑,面膜都可以吃,还真的看到了吃面膜的视频。
之前的作死都是因为无知。这次不太一样,心里是有一些担忧的,但是太想变美了,还是选择了冒险试一试。一个疗程4800元,12次护理,平时用配套的精华和霜。第一个疗程效果非常好,斑肉眼可见的淡了,皮肤整体也白了亮了。好开心呀。
转折发生在第一个疗程即将结束的时候,皮肤紫外线过敏了,斑又变得明显了。换季又晒了大太阳,顺利成章。(注意:第一个疗程配套的精华霜已经用完了,停了,这个是伏笔,后面说)。美容院店长像闺蜜一样跟我说:一定要注意防晒,换季一定要注意补水。你看看你这个情况,还是老实接着做淡斑吧!我也真的把她当成闺蜜,又续了一个疗程。
第二个疗程赶上工作特别忙,并且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要早睡,我基本下班就往家里赶,没认真过去做。结果就是,配套的精华和霜用完了。
此时,2019年9月,其他护肤品没变,仅仅停用了那个神奇的精华和霜,皮肤开始发痒,冒痘。又赶上换季,我也理所当然的认为是换季敏感,开始补水,不行;换护肤品,买敏感肌专用的。
结果,在一个周六的中午,在外面走了20分钟,彻彻底底的过敏了。整张脸和脖子,起满了红点,痒,肿,红。眼睛都要睁不开了。那个样子真是可怕。这就是文章开篇提到的,和过敏战斗了三四个月的开始。
毫无疑问,那个神奇的祛斑产品肯定是含激素的。每次停用,都有明显过敏症状。
在与过敏战斗的日子里,我又掉入迷信面膜的坑。因为屏障受损,皮肤保存不住水分,脸干燥紧绷。知乎,豆瓣各种帖子的翻,知道了医美面膜。简直觉得是遇到了救星。
但是,凡事过犹不及。每天长时间敷面膜,让皮肤泡在水里,又是对皮肤的一大伤害。
这次过敏,从4号开始,没有敷面膜,感觉脸干就补涂乳液,反而恢复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