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飞翔史》是一本由[法]夏尔·多尔菲斯 / 亨利·布歇著作,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0元,页数:7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飞翔史》读后感(一):梦想是第一推动力
《人类飞翔史》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厚重科普书籍。它出自法国两位资深飞行员、作家夏尔•多尔菲斯和亨利•布歇之手,详尽地呈现了人类航空史上有关飞行器的萌芽与诞生的历史,展示了人类曾经在“飞翔”时遇到的挑战和危险。
《山海经》里的齐肱国人乘坐风车出门远行,古希腊神话里的伊卡洛斯因为飞得太高而坠入大海,古波斯、古罗马、日本、菲律宾、英国、柬埔寨、比利时……几乎世界上所有民族都有类似的飞人传说,人类向往天空,想要像鸟儿一样展翅翱翔。
无数个世纪,人们在想象里空中旅行,古旧的手抄珍本绘制奇诡的画面。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留下了大量飞行器械的设计手稿,可惜当时的技术水准无法实现他的理想。直到17、18世纪,近代动力学的发展才让这些古怪的念头成为了可能。全书截止于20世纪30年代,重点讲述20世纪初期的十几年,也就是飞行器正式发明与革新的激动人心的时段。
第一个飞行器试验是在1783年,由法国发明家约瑟夫•孟格菲首次在公众场合演示的热气球升空试验。1903年12月17日是人类航空史上一个伟大的日子,莱特兄弟驾驶发动机作为动力的试飞获得了成功,开启了“有动力飞行器时代”的来临。与飞机差不多同步在研究的另一种飞行器是飞艇,从桑托斯-迪蒙在1900年发明飞艇引起关注到德国制造的齐柏林飞艇在“一战”期间的大出风头,人类以“永不言败”的信条,不断奋斗前进。
不能阻挡,我要飞!这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亘久愿望,也是进入现代的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飞艇、滑翔机、直升飞机、水上飞机、旋翼机、大型飞机……陆续发明,投入军用,也投入商用和民用。穿越平原,穿越山陵,穿越城市,穿越大洋,越过阿尔卑斯山,飞向远方的国度,探索南北两极,踏访无人荒野,一条条航线被开拓,人类的足迹很快遍布全球。夜间航拍,收集地面数据,空防对决,看谁技高一筹。制空权的争夺,日渐趋于白热化。
很早以前,那些疯狂想法、荒诞行径,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个笑话,但就是这些“蠢货”用他们的生命铺就了通向成功的路途。到了近代,飞行器出现了,危险并没有减少,甚至更胜从前。使用热源加热升空的气球有很大的危险性,有时会发生火灾,有时会被树枝刮擦。载人飞机让人们脱离了地面,但是,简陋的装置或不当的驾驶技术,都会导致意外的灾祸,顷刻间,机毁人亡,有时候还冲入了房舍或人群,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惨痛的伤亡事故。
人们要飞翔,还要安全,要又快又好。飞行器的发明,涉及动力学、结构、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事实上,每一次发明都需要无数人前赴后继的努力,难以估量的付出。数不清的面孔、带着时间痕迹的老照片、机器的细节剖面图和博物馆展品,丰富的资料带领我们重温历程。有什么可以比拟堆叠的档案带来的直接冲击。尽管发明权只能冠于少数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不仅是科技史、发明史,也是人类共同价值观的表现。
梦想如何变成现实,有赖于以身赴险的勇气和热情忘我的精神。人类飞翔天空的事业依然在进行,这部作品是朝着前方迈步时的回望。回望,是为了更好的未来。
《人类飞翔史》读后感(二):【品·鉴】天空是一种梦想,是一种情怀,是人类不安于现状的最好证明
鸟是一种飞行动物,它们可以随意的翱翔天空。而人类却没有这种生理条件,只能在地面行走,但是人类也是发出了飞翔的办法,如飞机、热气球、载人的飞行器。试想一下,如果人类拥有一双翅膀,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发生呢?在众多飞行状态之中,鸟类的飞行是非常稳定,最为理想的。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航空理想,在这条道路上,人类从没放弃过。而人类发明的飞机都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虽然飞机是世界上事故率最小的,但是也会有危险。而飞机的发明之路也是非常坎坷的。大家或许都人类史上第1次上天可能是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其实不是这样的,在1783年的9月多份,还有一对兄弟在没有发明飞机之前就想要摆脱地心引力,进入天空。这两名发明家分别是米歇尔孟格菲与艾迪安,孟格菲。他们发明了热气球。这就是人类第1次成功升空上天的纪录。
从史前开始,人类就开始观察鸟类,那时候的人们认为鸟类能够通过挥动翅膀飞翔,人类也是可以的,但是他们并不明白其中飞行的原理,自以为是的尝试,对飞上天的无畏的热情,带来的往往是生命的代价,所以千百年来,不论是通过自制火箭把自己送上天,还是制作大风筝,无数人丧生于这种飞行的试验中。中国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就有一种想要飞翔天空的想法。飞翔天空又岂是那么容易。古人曾经提出借用风筝来进行实验。但是这种方法并行不通,后来因为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发明之后,才得以让世界科技发展。有一名叫做万户的小官吏,他利用火药的推动力给自己发明了火箭,他的双手则拿着巨大的风筝命。令仆人们点着火箭,想要借助火箭的后推力,使自己飞起来。不过最终实验还是失败了,也因此丧生。有科学家认为,万户是人类研究利用火箭作为飞行动力的先驱人。这也是历史上第1个吃螃蟹的飞天之梦的勇士。即使各方面因素都符合,凭人类的力量无法飞行。
对于理论的探索
人们想找到一个切实有效可以飞行的方法,但是不论是装上自制的翅膀从悬崖一跃而下,还是拿着雨伞跳下,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当时的哲学家和科学家都纷纷提出自己的方案,1500年,达芬奇也画了一个飞行器的草图,但是后来人们发现,他的设计也存在许多缺陷,因为他坚守鸟状翅膀的想法。在1655年,科学家、物理学家和发明家罗伯特·胡克得出结论,人体没有力量为人造翼提供动力,并且他指出,人类想要飞行需要某种形式的外界助力。
最初的飞行器
1783年,第一个有人乘坐的热气球由约瑟夫(Joseph)和艾蒂安·蒙哥尔菲(Etienne Montgolfier)驾驶,飞行了23分钟。十天后,雅克·查尔斯(Jacques Charles)教授驾驶了第一架汽油气球进行飞行,这是人类首次正真意义上的飞行,虽然热气球只能随着风单向移动。
热气球解决了升力问题,但是无法控制方向和速度,当时的人们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孩子们的玩具风筝就已经给出了答案,风筝是一个比空气重的玩具,这也给后续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现代飞机雏形初现
乔治·凯利爵士相信研究风筝的飞行原理,能够解决后续的飞行问题。于是他花了84年寻求开发一种由风筝形机翼支撑的重于空中的飞行器,后来,他也被称为“航空之父”,他提出了现代航空科学所依据的原理,建立建造了公认的首次成功飞行的理论模型; 并测试了第一架全尺寸载人飞机。
逐步的发展
凯利去世后的半个世纪,无数的科学家飞行爱好者、发明家们致力于发明动力飞行器。北卡罗来纳州的小鹰(Kitty Hawk)和俄亥俄州代顿市的自行车制造商莱特兄弟用自己的自制风筝试验了4年,通过不断的改进,在科技理论方法的加持下,最终在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驾驶飞机进行了四次共98秒的飞行。这代表着飞行时代的到来!
天空是一种梦想,是一种情怀,是人类不安于现状的最好证明,一个陆生动物,偏偏想要去学习鸟类飞行,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实践下,最终成功完成了自己的梦想。200年前,飞行对人们来说是痴人说梦,但就有有这么一群痴人敢想敢干,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客机、战斗机,他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改变了战争的方式,改变了全世界。
探索,永不止步!
《人类飞翔史》读后感(三):【品·鉴】上穷碧落——人类飞翔史
上穷碧落下黄泉,代表了人类不断追寻的两个方向:向上和向下。也彰显了人类的不断进取和强大的好奇心,从不断攀登高峰,到飞上蓝天,再到不断挖掘延深,甚至潜水,深入最深的地方。这里只讲上穷碧落,人类羡慕鸟类,希冀像鸟一样在空中翱翔,这是人类的梦想,但是人类不具备鸟类那些独特的身体结构:比如:强有力的胸肌和双翼翅膀、骨架体重很轻,甚至,鸟类的呼吸消化系统都趋向于减轻体重,增强飞翔能力方向发展。这是人类不具备的,但是人类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大胆的想象力,还有不怕失败不断尝试的精神,能利用工具同样做到,甚至做得更好,冲出地球,翱翔宇宙。
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做万户的人,明初,陶成道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晚年,陶成道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上面,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为纪念万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
万户用生命尝试飞翔而欧洲的飞行故事来源于神话传说,古希腊罗马神话中代达罗斯和儿子伊卡洛斯被国王米诺斯软禁在一座岛上,为了从岛上的迷宫里逃出去,代达罗斯将羽毛粘在一起,用蜡封住,制作成翅膀。但是用这种翅膀,必须在半空中飞行。你如果飞得太低,羽翼会碰到海水,沾湿了会变得沉重,你就会被拽在大海里;要是飞得太高,翅膀上的羽毛会因靠近太阳而着火。
父亲先飞在前面,儿子飞在后面,开始一切都很顺利,但是在飞越爱琴海的时候,伊卡洛斯太高兴了,感觉飞行太容易,于是骄傲的飞向高空,因为靠太阳太近,封蜡融化了,翅膀散开了,伊卡洛斯跌入大海中死去......
代达罗斯和伊卡洛斯中国贡献了很多飞行机器的原型和例子:甚至传说鲁班还造了一只机关鸢,鲁班根据天上的飞鸟,制造了一个木制的大鸟,在当时管这个东西叫木鸢,老百姓见这个东西就像一只老母鸡,于是就叫他飞鸡,据说,他骑上飞鸡,然后再拍三下它的头,就会飞起来,还能掌控它的方向,他想家的时候,就驾着飞鸡很快就飞回家了。鲁班的父亲也是一位能工巧匠,对于鲁班的这个发明很是好奇,于是就上去想要研究一下,结果飞鸡飞了起来,他却不知如何停下来,一直飞到了当时的吴国上空,吴国人见天上来了一个怪物,兵士们万箭齐发,只可怜他老人家就这样的呜呼哀哉了!
而风筝、孔明灯,也是早期滑翔机和热气球的原型,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造出的孔明灯,就是后来热气球的雏形。
孔明灯而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在其遗留下来的笔记中设计绘制了很多飞行器的草图,甚至是模仿飞鸟制作飞行器,最早的仿生学的开始,通过解剖鸟类分析,加上各种观察研究,设计出来的飞行器草图有可振动翅膀的飞行器还有螺旋形的飞行器,那可是最早的直升机的原型,甚至也有降落伞等等,可见天才就是天才。
这本书涉及的人类飞行的历史,从神话传说再到古代人类,真的是从零到二战前的人类飞翔史,算得上详细列明,完全可以当做一本详实的资料参考书,更不用说其中的图片很多,几乎每隔一页就有一张高清图片,最早的笔记和手绘图片才显得记下这些的人和绘制这些的人的用心。但是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热气球和飞艇这两种飞行器。
《人类飞翔史》读后感(四):【品·鉴】36.6米的距离
人类从很早以前就开始想象飞翔了,在各个古文明的神话传说中,都有着对飞天的向往。在中国有关风筝的文献可以一直上溯到汉代,韩信被认为是风筝的发明者。
最早对飞鸟进行科学研究,并模仿飞秒制作机械飞行器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艺术家达·芬奇。关于飞行方面的研究,他留下许多研究手稿和草图。
有一两幅草图显得格外重要,第一幅草图画的是一架直升机,这是最早记录主动性螺旋桨设计的文字。达·芬奇还明确指出,他成功地放飞了小型直升机。
16-18世纪涌现出一大批描绘空中旅行的小说,其中的飞行器多由天鹅或公鸡牵引,或由翅膀与阳伞构成。
而在整个18世纪,酷爱飞行的人还做了很多有意思的飞行尝试。
但飞行器的真正起源是孟格菲的热气球。1783年6月4日,孟格菲兄弟在广场上进行了热气球试验,试验很快引起轰动,在人们普遍关注飞行设想的年代里,这一发明引起公众的热烈反应。民众的热情感染了商家,他们拿热气球作为图案,制作出许多精美的艺术品。
首次空难发生在1785年,为了实现飞翔梦想而负债累累的皮拉德决定于1785年6月13日实施他的飞翔计划。热气球起火坠落。
1794年4月2日,第一个气球飞行连宣告成立。
19世纪初的乔治·凯利是名副其实的飞机发明者,他在论著中明确阐述了“飞机的原理”
他认为机械飞行的重点在于要“设定好机翼面,为它提供的动力足以让它在气流中产生升起力,并克服空气阻力。”但十九世纪早期人类主要的飞行尝试主要还是各种飞艇。
1842年9月29日,威廉·亨森为自己发明申请了专利。这是航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因为这是人类首次对机械性飞机做出详细的描绘。
根据专利的描述,这架飞机的主要装置及其特征有:带三根纵梁的机翼,机翼边缘设计成迎角,配普通型和加强型翼肋,机翼外形弯曲,双面蒙布,设翼梁、拉紧螺杆和缆绳,以加强飞机的整体结构;纵梁采用挖空的木质结构;推进式螺旋桨;可控制的方向舵和升降舵;弹簧式起落架;呈封闭状的蒙布座舱。整架飞机的各个部分的比例设计的很协调。亨森最后描述了飞机所采用的轻型蒸汽机——这是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还详细描述了所配备的锥形沸腾器锅炉,它可以提供20马力的动力。法国的第一架飞机的完整设计是由菲利克斯·迪唐普勒完成的。
在航拍方面,美国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是第一个利用气球成功拍摄出高空照片的国家。1861年4月18日,飞行员载着摄影师布莱克乘气球升入波士顿上空,气球系留在400米高空。第一次并不成功,第二次升空拍摄了六张照片,其中两张很成功。
1890年10月9日史航空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那一天,人类首次驾驶仅以发动机为动力的飞机飞离地面。
1896年,在飞艇制作方面,德国已走在世界的前列。1873年前后,费迪南·冯·齐柏林将军开始研究硬式飞艇,并于1898年获得飞艇专利。
1900年是航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随着齐柏林1号飞艇的问世,硬式飞艇已跨入实际应用阶段。
20世纪最初14年在航空动力发展史上是极为关键的阶段,航空技术的应用、空战及空中飞行技术在这一时期逐渐区分开来。这一时期虽然短暂,却极为充实,甚至可以称作“汽油发动机时代”。在1900年至1914年,所有装备汽油发动机的飞艇和飞行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03年12月17日是人类航空史上一个伟大的日子,莱特兄弟驾驶发动机作为动力的飞机,先后进行了四次飞行试验。第一次飞机滞空时间为12秒,飞行距离为36.6米;第二次飞机滞空时间为13秒,飞行距离为59.4米;第三次滞空时间为15秒,飞行距离为66米。
首个一千米往返飞行是由飞行员亨利·法尔曼完成的。
直升飞机的首次飞行发生在1907年,在9月份的测试中,飞机飞到了1.5米的高度。
飞机早期发动机的发展可以划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以安托瓦内特发动机为代表,另一个是以格诺姆发动机为标杆。……从1909年起,随着塞甘兄弟退出的旋转气缸发动机取得骄人的成果,飞机转而开始采用旋转气缸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中间曲轴是固定的,曲轴周围的气缸围绕着固定的曲轴旋转。虽然这一技术已应用于其他行业,但塞甘兄弟所设计的发动机是在悬空状态下工作的,这一大胆的设计在航空领域引发出一场革命。航空业的发展是人类用巨大牺牲换来的。在飞行事业的早期阶段,空难最常见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在飞行中机翼断裂的,有发动机功率过大的,还有操控装置发生故障的。有些伤亡事故是因为飞机坠落到观众群里造成的。
1913年最伟大的飞行壮举之一就是布兰德容·德穆利奈创下的环欧洲飞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航空业发展得很快,也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但这一切都是顺应战场变化而被迫做出的选择。战争迫使航空业,尤其是飞机制造业偏离了自己正常发展轨道,但不管怎么说,航空业的技术依然很不成熟。战争结束后,航空业已建立起自己的威望,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