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深蓝的故事2:局中人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10-15 19:4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深蓝的故事2:局中人读后感精选

  《深蓝的故事2:局中人》是一本由深蓝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3.00元,页数:2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蓝的故事2:局中人》读后感(一):笔记

  《深蓝的故事》2局中人 “深蓝的故事”第二部,来自基层民警的 一线案件真实记录,非虚构代表作品。 书中便选取了19个这样的故事。其中有为抓捕犯人不惜“卧底”11年的三大队队长,有平日冷漠脸、甩脸子实则自己连续潜伏60小时殉职的警长,还有为帮女友戒毒、自己当了警察的林所长,另外还有春节致命酒、高招诈骗、校园霸凌引发的误会和悲剧,以及改制、退休等系列民生热点,从中可见社会百态。 这些故事的出版,既可以让普通读者更 了解基层民警的工作日常,又能用案件 警示人们。作者的写法也较第一本相比娴熟了不少,内容上警察的篇幅也多了起来,是名副其实的“新警察故事”。无论从文学价值还是社会价值来看,都是部优秀的非虚构作品。 金句 1.“你让我跟那些搞毒的杂碎讲道理、讲权利、讲挽救?那我去跟刘所长和小徐讲什么?讲奉献、讲付出、讲职责?放你娘的狗屁,你的职责是让老婆孩子抱着花圈去给你上坟吗?” 2.一日吸毒终生戒毒”这句口号不是说着玩儿的,自己本心不想戒,外界力量再强也没有用。 3.我现在就是后悔啊,为了个么X‘全民所有制职工’身份,娶了他家闺女,结果把这辈子都搭进去了……”彭中时又开始絮叨个没完。 4..每个人都知道“十赌九输”“十赌九骗”的道理,但当身入赌局时,却又总认为自己也许会是那少数的幸运儿。 赌博案件是公安机关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工作的这些年,我还从没见过“幸运儿”。 “牌九推倒的是良知,色子扔出的是灵魂。”当把身家性命押在赌桌上的那一刻,良知、灵魂甚至人性都无从谈起了。

  《深蓝的故事2:局中人》读后感(二):那个阅读量破百万、拒绝露面的神秘民警终于出新书了!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人生与未来仍然是一团迷雾,我常常喜欢大团圆结局胜过充满遗憾、悔恨的故事结尾。主角们成长、误会、解除误会,永远快乐地在一起;侦探找出凶手,凶手认罪,事件解决。即使是复仇剧,主角要向好几个人复仇,我唯一的希望是他/她能够不被任何人、任何感情影响,成功复仇。

但是我也明白,作品中给出的结尾不过是一时或者片面的,只能存在于作品之中。现实生活没有非此即彼的黑白界线,也无法在一个案件真相大白后将时间停在此处、画上句号,生活依然要继续,而承担后果的往往不止是一个人。“无奈”,这是我看完《深蓝的故事》脑海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生活上的无奈、感情上的无奈、金钱上的无奈,这一件件一桩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像是世间的大幕缓缓拉开,没有一个故事、一段人生能让人轻松翻阅而过。

从2016年开始,深蓝,这位曾经的一线民警、中国普通三四线城市基层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在网易·人间专栏进行记录。关于他自己、他的同事,大到他参与办理过的大案要案命案,小到空巢老人家庭纠纷,带着一份不解与思考,他提笔写下了这些如此日常又如此厚重的人生故事——

无论如何严防死守或者严厉打击,各种人间悲剧都并未减少太多。如果仅仅是对于我自己的人生,这份工作的意义究竟在何处呢?

2018年,《深蓝的故事》出版,年底成为了豆瓣“中国文学(非小说类)十大好书”,第二届做書奖获奖作品,并在CCTV-10进行了专题推荐,真实的基层民警故事受到大量关注。与此同时,深蓝也没有停笔,经过两年的积累,我们推出了《深蓝的故事2:局中人》,并重新装帧、再版了第一部,一共34个血与泪、希望与绝望交织的故事,如同34集短小精悍的“人间连续剧”。

如果不是《深蓝的故事》,我很难想象世界上有那么多赌徒和吸毒者。请原谅我,毕竟我每天工作所接触的人大部分都来自出版社和媒体;即使有一位警察朋友,她出于保密性的考虑,也很少将经手的案件细节透露给我(但讲过的案子真的都好精彩)。与我的社交面截然相反——如深蓝所说——每一名基层民警都是一本关于生活的百科全书,经年累月地经历着各色人生悲喜。

随意翻开这本书,有的大到杀人:

一个高中时被同学屡屡霸凌的优秀男孩,最终在“校霸”的不断威胁下,高考失利、精神失常,十七年后一刀捅向了当年的“仇人”,而两个年轻人背后,却另有家人之间的利益纠葛;

一起家暴致妻子脑死亡的恶性案件,背后却是老实本分的丈夫,把自己在外辛苦一整年的工资奖金全部交给妻子,不仅被嗜赌成性的妻子输得精光,还欠下了数不清的债的绝望。

更多的,还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属于我们小人物的经历:

儿子高考考了300多分,有人说花钱就能买一个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花了20万后,命运却没有改变;

夫妻二人因为诈骗被抓,他们的女儿已经通过了公务员考试的笔试和面试,却在政治审查中因直系亲属犯罪被取消资格,男朋友和她分道扬镳,她选择了某一天从22楼跳楼自杀;

一名把孙子宠成“爷爷”的爷爷,毫无底线地包容熊孩子的一切行为,最终却被骄横的孙子推下楼梯;

有个女孩从小到大都被母亲控制,考大学、找工作、结婚,生活中的一切都要听妈妈的,最终得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住进了医院。

在第二部的15个新故事里,深蓝还把笔触伸向了自己的同事,追凶卧底11年、连续潜伏60个小时,以及即使是警察,面对身边的人犯罪时也会有的那种无能为力。

这种无能为力的感受,或许也是第二部取名为《局中人》的原因之一。人间这场局,没有人能置身事外。而“用真实的故事惊醒现实的迷茫,也许就是警察这份职业的意义所在吧”。

  《深蓝的故事2:局中人》读后感(三):人间这场局,谁能置身事外

配图 | 书照继续讲述在每一个午夜时分悬挂着深蓝色灯箱的派出所里,作为普通民警的深蓝的故事。

作者:人间编辑部

两年前的夏天,如今回想起来,似乎已是略显遥远的事情了。

《深蓝的故事》第一本刚刚出版,仅仅过了一天,首版初印就全网售罄了。那一刻,在北京后厂村巨大的办公室里,编辑部的每一个成员眼里都闪着光。

在此之前——在网易·人间自初创起的任何一刻——我都从来没有想过、也没敢想过,我们这个不大的团队,会和每一位来自大江南北的作者与读者们一起,谱写出一部怎样的人间篇章。一字一句汇聚成的浩瀚海洋,又会在世间留下怎样的痕迹。

而那一刻,一盏深蓝色的灯,亮了。

深蓝是网易·人间的老作者了。

从2016年第一篇仅有3000字的、未完成的“结案报告”,到今天共20余篇、近30万字的作品集,深蓝一点一点的,将自己、一位曾经的一线民警、中国普通三四线城市基层派出所的工作人员眼中最真实的社会图景,用平易近人的质朴文字铺陈开来。

深蓝与网易·人间,就这样相互见证着彼此的成长。

自5年前创立至今,网易·人间要求每一个作者的每一篇稿件中,需要明确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最开始让你有记录这件事、或这个人物的想法是什么?或者说,究竟你经历了什么、或者看到了什么,让你有将它记下来的冲动——写作的初衷如此重要,就如同一盏长明灯,指引着每一个写作者向前,一寸寸地通过文字探寻更幽深的地方。

对于深蓝而言,这个开始多少显得有些“无奈”。

社区里有一个空巢老人,老人有三个儿子,各个都很有出息,却都不在身边。有很多次,都是深蓝和他的同事们出警,把走失野外的老人接回家。细聊起来,就是一个把孩子送得远、自己却照顾不了自己的一个可怜的老父亲。

相对于自己参与办理的类似连环杀人、毁尸灭迹、非正常死亡等大案要案,反倒是这一个略带着无奈和感伤的小人物的故事,让深蓝备受触动,深感自己在职责之外的确还有许多无法做到的事情。

“无论如何严防死守或者严厉打击,各种人间悲剧却并未减少太多。如果仅仅是对于我自己的人生,这份工作的意义究竟在何处呢?”

他说,自己是带着一些不解和思考,也带着探寻与疏解自己内心的冲动,同时更希望如果能够发表,也看看其他读者会有怎样的见解,或者能对个中让自己这么多年反复思考都束手无策的问题,有什么不同的解决路径——这一切汇集到一起,便是最初决定提笔的原因,后来,也都在两年前的《深蓝的故事1》里娓娓道来。

故事总是越挖越深、越写越多,在讨论稿件、甚至日常闲聊中,曾经的困惑一个接一个涌出来,便有了今天大家看到的一幕连着一幕。

法律与制度自有明确的界线,生活却时常黑白不分,而人心之幽暗乃至人性之深远,更远非是单纯的善恶、对错所能简单归类与分别的。像是世间的大幕缓缓拉开,再也没有一个故事、一段人生能让人轻松翻阅而过:

一个吸毒十几年的父亲,在得知自己儿子吸毒、反复强戒不得之后,发誓要将儿子身边所有“坏朋友”全部拉下水,用自己的生命换儿子未来的希望;

一起家暴致妻子脑死亡的恶性案件,背后却是老实本分的丈夫,把自己在野外辛苦一整年的工资奖金全部交给妻子,不仅被嗜赌成性的妻子输得精光,还欠下了数不清的债的绝望;

一个高中时被同学屡屡霸凌的优秀男孩,最终在校霸的不断威胁下,高考失利、精神失常,17年后一刀捅向了当年的“仇人”,而两个年轻人背后,却另有家人之间的利益纠葛;

费尽心思找个老实下属托付自己精神病女儿的老处长,眼看着自己的未婚妻被毒品一点点拖入深渊、自己却束手无策的年轻警察,因刑讯逼供被判刑8年、出狱后追凶千里也要完成心愿的刑警队队长……

肩负着人民警察的职责,深蓝看似站在每一个故事之外,询问、观察、经历继而反思、下笔。而不论是作为网易·人间负责人的我,还是作为读者的大家,我们所阅读的,似乎也只是“他者的故事”。

可真的是这样吗?在这一篇篇如此日常、却又如此厚重的血与泪、希望与绝望交织的人生故事中,我们每一个人,又真的能够置身事外吗?

我想看完书中的这些故事,才会有答案。

希望这本书,能带给大家一点光芒,一点思考,一点感动和一点回味。就像里面的每一篇,曾经带给我的那样。

投稿给“人间-非虚构”写作平台,可致信:thelivings@vip.163.com,稿件一经刊用,将根据文章质量,提供千字500元-1000元的稿酬

其它合作、建议、故事线索,欢迎于微信后台(或邮件)联系我们。微信公众号:人间theLivings(ID:thelivings)

人间theLivings,只为真的好故事。

  《深蓝的故事2:局中人》读后感(四):当警察哪有结局可言

  

在阅读《深蓝的故事》亦或是所有纪实类文学时,我们很容易忽视一个事实:这些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意味着作者至此搁笔、读者翻阅完毕后,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对于当事人来说,作者写下的只是一部分人生,故事之外,生活只能随着无法停止的时间,在我们很难看到的地方继续。

这也许是深蓝将他的第二部作品命名为“局中人”的原因。

今天,我想与你分享深蓝在十几天前写下的一篇文字。书里那些我们熟悉的名字,有人的故事画下了句号,有人却开启了意料之外的续篇。

“局”是人间,我们一辈子都在这场大局里,又从一个故事的结局跳到另一个故事的开端,兜兜转转,便是人生。

人间无警

文/深蓝

01

“你写的这些故事很多都没有结局呀”,这句话读者问过我,以前的同事也问过我。

“你办的案子每个都有结局吗?”我反问同事。他忙说都有,公安局立案了、检察院起诉了、法院判了,这就是结局。我说这只能算是案件流程走完了,案件背后的故事结局了吗?受害人和嫌疑人的生活恢复到以前了吗?原告原谅被告了吗?他愣了一下,说后面的事情不归自己管,也就没有在意。

“我自己手里的事儿还是一团乱麻,那还顾得上那些?”同事抱怨道。我说就是这个理,大家都是“局中人”,也都在“局里”,哪有“结局”的道理。

“那你现在应该算是‘出局’了吧?”同事接着问,我摇摇头。人这辈子只不过从一个局走进另一个局,有人组局、有人盘局、也有人搅局,有人拼出了胜局,有人落到了败局,还有人到最后是一个和局。我不敢说自己已经“出局”,因为我还在记录那些局里的人和事,而自己同样也是那些故事亦或者是那些局中的人。

“什么时候阿志警察故事才会大结局呢?”我以前也问过王志。他说可能得到自己退休吧,没有新故事,也就结局了。但旋即又推翻了自己的结论,说或许有一天,他的工作已经平静到忘记了上一个故事何时何地发生,那时就该结局了。

我说那可难了,你一天处理多少警情自己心里没数?他说对啊,所以我们的故事没有结局可言。

“我读警校时就思考过警察这份工作的意义......”王志说,“我们这份职业的终极目标其实是让这份职业在人间彻底消失,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也是在为那个终极目标努力,如果哪天有个地方宣布,我们这里已经平静到不需要警察了,所有警察都要转行去做别的,故事便结局了,我们的终极目标也就实现了。”

存在的意义在于消失,这是个令人悲伤的结局,又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结局。

02

2019年11月一个清冷的早晨,赵晴的遗体在东荆河中被人发现,死于溺水,失足还是自杀不得而知,但法医经过尸检,发现赵晴生前吸食过大量冰毒。

赵晴之死没有引来太多关注,作为一名声名狼藉且已患有精神疾病的吸毒成瘾人员,她的生活一直游离于人群之外。事发当天下午,赵晴父母去派出所办理了相关手续。

她如同一片被秋风打落的枯叶,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人世间。除了警综平台上漫长的涉警记录外,在世间再没留下一丝印记。赵晴父亲收拾女儿遗物时说,赵晴似乎早已意识到这天的来临,她毁掉了家中所有与自己有关的东西,甚至连照片都没给父母留下一张。

两天后,赵晴遗体被火化。出殡的队伍很短,一台车,五个人,事后她的骨灰被父母撒入东荆河,没有任何告别仪式,没留下任何碑刻印记。无人关注她何时离开,就像不曾有人记得她来过一样。

或许还有人记得。

三天后,林所从广州赶回。当时他正在休假。局里没有人告诉他赵晴已死的消息,但他收到了赵晴父亲的短信。当晚林所去了东荆河边,却只在抛撒赵晴骨灰的地方站了一支烟的功夫。

同事们说,看来林所已经放下了,无论当年他与赵晴间有着怎样的感情,如今已为人父人夫的林所都不可能再表现出什么。

但不久后的一个傍晚,我请来武汉出差的林所吃饭。起初我问他赵晴的事情,他摆摆手说不聊那些。但后来他喝了不少酒,却又主动跟我絮叨起赵晴来。林所说赵晴一定是自杀的,他理解她的选择。被冰毒纠缠的日子太苦了,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她过不下去的。他提到赵晴让我很意外,却又不知该如何回答他。

这是故事最坏的结局,但对林所和赵晴来说,或许也是最好的结局。

不久后,林所离开派出所调往公安局经侦禁毒支队工作。再得到他的消息时,他正带队在内蒙古追击毒贩。

03

林所与赵晴的故事结束了,但有的故事仍在继续。

网赌欠下巨债的刘毅依旧每日穿梭于武汉光谷,送出的一份份外卖为他勾勒着人生重头再来的希望。他说赌债已经还掉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争取三年内还清。眼下最怕自己和家人生病,那样的话自己将彻底掉入生活的深渊。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再没得到过他的消息,打电话过去也提示停机了。

老毒么子王占林的儿子王磊去了山东,他没有再碰毒品,目前在某个地级市的酒店工作,已经当上了“领班”。他有时会想起父亲,王占林的影像似乎不再像以前那么令他憎恶。王磊打算干几年攒点钱,自己去城里的美食城租间铺位当老板。他说以前的毒友还会找他,他不但换了手机号,连微信、QQ和常玩的游戏账号都换了。

彭中时依旧在照顾精神病妻子一事上偷奸耍滑,杜英不时赤身裸体地出现在大街上,彭中时却已玩了几次失踪。有一次他借口去外地治病消失了一个多月,期间杜英犯病砸坏小区车辆被送去精神病院。后来同事在临市亲戚家找到他,告知或可能以遗弃罪处理他。那天彭中时歇斯底里,说这样下去自己迟早也会精神失常。但就像师父宋警官说的那样,当年的路是彭中时自己选的,再苦也得自己走下去。

失去官二代身份的白志斌经人介绍娶了一个城郊离异的女子,2017年底辞了职,和妻子一起在市里摆摊卖衣服。周警长的儿子2018年高考后去了警校,入读侦查专业,他说要做一个像父亲一样的好警察。追凶十二年的程警官依旧不愿向我提及他的往事,但嘱咐我电影拍出来后要告诉他,他或许可以叫上以前的几个弟兄一起去看。

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因而每一段故事也都具有复杂性。作为一个记录者,我只能记下某个人物某段时间内的故事,书中的故事结束了,但现实中的生活却还在延续。

我有时还会关注以前的人和事,曾经有过交往的事件当事人也会偶尔联系我。“赶紧毕业回来吧,你的重点人某某又犯案了,等着你回来招呼他呢……”以前的同事时常会这样跟我开玩笑。我笑着点头,说让他别着急,我很快回去收拾他。

04

“你真的还会回来吗?”一次,林所问我。但还未等我回答,他却又说,别回来了,毕业后去找份省心的工作吧。有些工作累在身上,有些工作累在心里,而警察这份工作让人身心俱疲。

“那你为什么不走呢?去当个音乐教师追寻艺术,不比当个警察追寻证据轻松吗?”我反问林所。

“晚了,有些事情我已经习惯了。”林所沉默许久,先叹了口气,而后笑笑。

他的话让我想起了王志。

4年前的武汉街头。朋友王志在前往餐馆路上遇到了当街行窃被发现后持械威胁事主的歹徒,他喊了一句“放下刀,我是警察”后扑上去将歹徒制服。从派出所做完材料出来,我问王志当时为何会喊“我是警察”?他同样沉默许久,然后叹口气,笑着说可能是习惯了,在那种场合下意识地喊出了那四个字。

那晚王志似乎有心事,酒喝一半便匆匆告辞离开。那是王志离开工作岗位的第二年,父亲在老家有公司,他又是家中独生子,在临市当了五年刑警后被家里叫回去继承产业。我和王志相识于几年前的一起电诈案件,在三个月的合作中结下了友谊。听他说要走时劝过他,得知原因时又祝福过他。

离职当天王志发了一条朋友圈,一张警服背影照配上“阿志警察故事大结局”的文字让人略有伤感,很多人在下面留言说“走了好,回去当老板”、“常回来看看,别忘了兄弟们”。王志很快删了那条朋友圈,我问他为啥,他说不开心。

之后很久王志的朋友圈里空空如也,有几次我以为他把我删除了好友。但他后来又不时找我聊天,说的全是以前的事情。我插空问他是不是新工作不开心,他没回我,自顾自地说话。我又劝他,实在不开心就回来吧,他却又说不回去了,新工作挺好。

但喊出“放下刀,我是警察”后的第二年,我却突然发现朋友圈里的王志又穿上了警服,我忙问他怎么回事,他没多解释,依旧是那句“可能是习惯了我是警察吧”。

“你的警察故事不是已经结局了吗?”那天我跟王志开玩笑说。

“或许又有了续集呢!”他说。

05

2020年7月30日,小雨,江城静谧的夜晚,空气温润中带有一丝恬淡。 步行街对面派出所深蓝色的灯箱依旧亮着,我隐约可以看到一位值班民警坐在值班台后读书。

愿今夜没有警情打扰他的阅读。

愿人间无警。

(2020年7月30日于武昌南湖)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深蓝的故事2:局中人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