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最后与最初的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0-15 19: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最后与最初的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最后与最初的人》是一本由[英] W.奥拉夫·斯塔普雷顿著作,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3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与最初的人》读后感(一):人类的未来-不仅仅是科幻

  

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在1930年即对人类的未来历史做了如此天马行空的幻想,除了今后各代人类的长相、能力、情感、思维...还有人类将如何迎接终点:不仅没有走向虚无,还能欣赏永恒之美。人类如何迎接终点,与单个的人如何迎接个体生命的终点,何其类似啊!另外,其中有一段感觉像现在新冠病毒的描述,难道真的是预言?

  《最后与最初的人》读后感(二):具有深刻思想的科幻小说

  

By Kim Boykin

斯塔普雷顿是一位优秀的科幻作者,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哲学家,对于人类的处境有独到的理解。

小说中没有普通的人物角色,主角即是人类,这就是一部人类的自传。或者把这部作品当成家族史来看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一些,从最初的人类(我们)到遥远未来的最后的人类,每个后继的人类种族都是一个新角色。

在漫长的时间跨度中,一次又一次,人类起起落落,达到繁荣又近乎灭绝,退化到野蛮状态又重新发展出无私大爱的宗教信仰。人类呈现出新的形态,移居到新的星球。当人类达到哲学反思和心灵感应的阶段时,却被反复出现的问题困扰着——准确来说,被两项最伟大的精神成就所困扰:一是对所有生命的爱与认同,对于所有生命达到永恒与解放的狂热追求;二是对命运的冷静审美,对宇宙戏剧性的美而产生的神秘敬畏,面对个体和种族的痛苦与灭绝也不例外。

这个故事很吸引人,清楚地阐明并深刻地探讨了这一基本的精神矛盾,令人惊叹。和其他两位我最喜欢的作家——南希·梅尔斯和安妮·迪拉德相似,斯塔普雷顿直视宇宙生命的痛苦和焦虑,并设法挖掘出希望与美。如果你喜欢具有深刻思想的科幻小说,或者喜欢精神和哲学反思并且可以接受科幻的题材,那我极力推荐这本书。(翻译/咖喱鱼丸)

  《最后与最初的人》读后感(三):发人深省的科幻经典

  

“但是万物的终点终会到来,届时,所有星系的残骸都会堆积在无效的混沌能量中心,形成单一、荒芜、看似永恒不变的尘埃。”在人类历史接近终章时,作者给出了自己对于宇宙与时间的看法。

阅读这本书就像在宇宙的记忆长河中航行,向下看,河底闪过一幅又一幅的画面,漫长时间里人类的悲喜挣扎都被浓缩在画框中。尽管那些让人类狂喜、悲恸、绝望的时刻被刻意着墨勾画,好像此刻人类就处于宇宙风暴中心,但将目光上移,河面仍是一片平静。人类文明的兴衰、喧嚣与光热对于广袤的宇宙来说都只是一瞬而已,沉寂与黑暗才是宇宙的主旋律。而在短暂又稀有的岁月中人类生命又应该如何正视自己的存在?令人深思。回答了这个问题,人类才能坦然地接受不断上演的分离与消逝,摆脱偏执和疯狂;才能在无边黑暗中看清前行的方向,不再迷茫失落;才能欣赏万事万物的美,让人类生命与宇宙和谐共鸣。

毋庸置疑,这是一本优秀的科幻小说。书中集合了众多科幻元素,许多在今天仍活跃在小说、电影、游戏中的科幻概念在这本小说中都能找到,比如时空旅行、未来世界、星际移民、基因改造等。书中还描写了十八代人类的演化,其中演化的方向并不确定,可能会进化、改造出更为强大的身体结构和高级的心灵,也有可能发生退化,甚至演变成亚人。每一代人独特,在我们看来甚至是怪异的生理构造与生活方式都给这本书抹上了一层比一层浓厚的科幻色彩。

同时,对人类的存在、时空的概念、永恒与消亡等话题的探讨都令这本小说在科幻之外多了一抹哲学色彩。由于来自将近一百年前,小说中的未来世界起始于欧洲战争,书中的一部分“未来”在今天已成为了历史,更令人对现今的世界与文明进行反思并思考往后的道路。

  《最后与最初的人》读后感(四):天才科幻小说家斯塔普雷顿和他的奇幻宇宙

  

以浩大的宇宙演化为背景,斯塔普雷顿天才般地创作了一部将无数文明记录在案的编年史 奥拉夫·斯塔普雷顿的《最后与最初的人》写于1930,在当时“科幻小说”这个词甚至还没有开始流行。而斯塔普雷顿的作品被归到这一新兴体裁中,他自己也时常感到诧异。但正是由于他独特的视角,加上当时科幻题材作品逐渐增多,被大众所接受,《最后与最初的人》迅速成为科幻经典。阿瑟·克拉克常称这本书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原因显而易见:斯塔普雷顿在小说中将人类历史从头到尾描绘出来已然令人震撼,而他通过文字传达出来的创意更是毫不逊色,想象力丰富,极具创新性。在当时,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作品能与之匹敌。所有的这一切都促成了这部小说的流行,但同时也对读者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与最初的人》的写作风格在现代科幻读者群体中并不讨喜。小说中没有人物角色,仅聚焦于文明与演化,但正是这样的设置引爆了读者的想象力。《最后与最初的人》没有用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而是以宇宙历史纪实的形式完成了整部小说,历史的讲述者为最后的人,在宇宙的不同星球上历经了18代人类的更迭以及数次文明更替。可以说是一部硬科幻,也是一部必读的科幻小说。 对于那些阅读经验丰富、偏好情节故事性、不愿花费时间在一连串历史事件上的科幻读者来说,这本书并不合适。假如读者不介意历史叙述,可以接受300多页中密集的时间轴,那么这部科幻史诗不容错过。而如果读者恰好也对文明发展、不同文明之间的角逐以及对生物进化有一定认识和浓厚的兴趣,不要犹豫,赶快翻开奥拉夫·斯塔普雷顿的《最后与最初的人》吧!更为神奇的是,相较于书虫,这部小说似乎更能给科学家、历史学家、宇宙学家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毫不夸张地说,它跨越了小说与非小说作品之间的界限,能够让人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 斯塔普雷顿的故事包含了巴尔干欧洲、欧洲陷落、美国与中国、美国化的星球、第一代人类的衰落、转变、第二代人类的崛起、火星人入侵、地球与火星、荒野中的第三代人类、人类自我改造、最后的地球人、金星上的人类、海王星、最后的人类。最难忘的场景之一是人类由于环境灾难退化成了啮齿动物,但仍保留着人类的手,之后又进化再次成为人类。其他场景还包括飞行文明的人类朝火山飞去,进行大规模自杀;演化的巨脑对世界、宇宙及其中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超凡的理解力。 斯塔普雷顿的小说极富想象力。他能够拓展读者对事物存在的认识,这一点十分关键。在万事万物的发展背景下,读者会意识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也正是这种感悟催发出了像克拉克这样的作家。对这本的阅读建议:在合适的时机翻开它,读者想一睹宇宙及其衍生的万事万物的无限生机时就是阅读的最好时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蕴含在其中的远见卓识。

By亚马逊ID:OverTheMoon 评论发表于美国,2007年12月8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最后与最初的人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