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佛泽:影像中国佛学文化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10-12 20: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佛泽:影像中国佛学文化读后感精选

  《佛泽:影像中国佛学文化》是一本由张望著作,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177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佛泽:影像中国佛学文化》精选点评:

  ●图片精美,印刷纸质OK,只是图片再排大些

  ●排版怪怪的

  ●原本以为会是铜版纸的影集,拿到手才发现原来是文章配的图片,虽然有些图片很美,但印在普通的纸张上效果总是会打折扣。

  ●能在寺里住三年,并有众僧人配合,难怪…

  ●1、其实更多的是解决当初看到先生这组图片时的技术上的疑惑。摆拍?滤镜的使用?2、在禅寺也呆过数次,大概能明白先生拍摄的难度,且是三年复三年长时间作战。3、倒觉得大可以把文字部分剔除,就像自己对于文字书写的纠结,你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其实你的继续已经传达清楚。4、如果呈现为一本单纯的画册,那将会是多么震撼的阅读体验。

  ●随缘

  ●作者的摄影功底和对作品的执着追求,照片让人心静,文字引人感悟。

  ●你心生好奇,却从未涉足的生活。

  ●最早是见了张望的宗教摄影,难以形容那种静寂深蕴之美,很受冲击。于是淘回书,很钦佩作者的深潜9年、同宿3年的沉静。书的内容——相比于摄影图片的美,内容实在是朴实得多。因此文字未带来震撼,不过能让外人对佛学世界与当下红尘俗世的关系有了了解,而不再臆想。

  ●一领长衫任去留 哪知尘世有喧嚣

  《佛泽:影像中国佛学文化》读后感(一):佛家的神秘与空灵之美

  深入寺院,与僧人零距离接触。其实师父们就是有血有肉的追求无上真理之人,感动。

  作者获得过国内国际大奖的摄影图片保证了插图质量,读者可以借此充分体会佛家的神秘悠远与清新空灵之美。

  很想拥有这些照片,放大,挂于素墙,必然为极富禅意的大雅之室了:)

  《佛泽:影像中国佛学文化》读后感(二):细活

  一个摄影家,为了摄影,在佛门整整待了9年。如此慢功出细活,实在稀见。不仅图象优质,而且,因为浸润佛门长久,文字也显空灵。难得的好书。

  小小的不足:1、后半部分的附录,几近狗尾续貂。2、纸质不好,影响甚至糟蹋了图片。

  《佛泽:影像中国佛学文化》读后感(三):图5分,文章3分

  彻如师父一章对于随缘的参悟,特别给我启发。世俗人说起“随缘”,总有消极被动无力之感,而佛家,则看到里面暗涵的豁达开朗,受用受用。

  不喜书里面对老法师圆寂前后的记录。可能还未参透生死,总觉得此等肃穆事,不应搬诸纸面。另外,可能是图片的艺术表现力太震撼,而作者没有同样笔力,总觉得不如不言,而作为拍摄说明呢,又显得啰嗦赘余,从而减低了书籍的留存价值。

  《佛泽:影像中国佛学文化》读后感(四):书中说道,现代人对于佛的肤浅了解,并对此以偏概全地囊括了所有佛的知识,这点是很现实的问题。

  书中有设计部分简要的佛学知识,作者个人的观点、经历,及部分与名师、隐士的对话,较为浅显的知识概要,但是客观。体现了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包括童年记忆、遇到的人......)对于他认识佛的影响。

  书中说道,现代人对于佛的肤浅了解,并对此以偏概全地囊括了所有佛的知识,这点是很现实的问题。

  万万不可妄下定论,而抛弃了宝贵的传统文化,对于其他亦是,不止是佛学。

  《佛泽:影像中国佛学文化》读后感(五):随缘与知足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

  惟闻钟磬音。

  张望说,少时读唐代常建的这首诗,即为其清幽空灵的意境所陶醉,这也是他在佛门断断续续度过九年时光的“助缘”;而张望将此书的出版,看做“众缘聚合”。

  佛教本身就是个随缘的宗教,讲究只对有缘者宣讲教义,称“随缘弘法”。常年在佛门耳濡目染,张望也养成了随缘与知足的人生态度,透过他的书和摄影作品散发出来。

  随缘就是顺其自然,不强求也不执著。当机缘聚合条件成熟时,努力做,因为人的主观努力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缘”;反之,可等待或观望,不做无谓的强求。

  “人生在世若欣逢机缘,努力学习或工作,以报效父母与亲友之养育、帮助之恩,干出一番事业,为生你养你的一方水土乃至为国争光,则最好,既能享受成功之乐,又能益于他人,也不枉了一生;若时运不济,诸缘欠缺,则粗茶淡饭、默默无闻,以随缘的平常心为自己和社会做点力所能及之事,享受生而为人所应有的一切快乐,平淡恬静而知足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亦好!”张望的话,颇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味道。

  随缘将人生带入平淡安宁的心境,而知足则在平静中又生出一丝喜乐来。

  《佛遗教经》说: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

  《八大人觉经》说: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都是用最浅显的话,说着最浅显易见的道理。

  诸般放下,随缘知足,但觉人生的清净和美妙: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桂花酒,冬吟白雪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佛泽:影像中国佛学文化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