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在那河畔青草青》经典观后感1000字
日期:2020-10-10 17:5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在那河畔青草青》经典观后感1000字

  《在那河畔青草》是一部由侯孝贤执导,钟镇涛 / 江玲 / 崔福生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在那河畔青草青》精选点评

  ●全完了,可以确定一件事:朱天文让侯孝贤成为了今日的侯孝贤。

  ●这部有了转型苗头,而且与前两部主要讲男女之情有别,这一部淡化对爱情的着笔,重在讲人与人、人与自然立意升值。

  ●真不明王童和早期的侯孝贤为什么都喜欢用钟镇涛;整部影片只有配乐感觉是侯孝贤的,其感觉都像王童...

  ●早期的侯孝贤真是纯情得不成体统

  ●对时的观众来说,除了男主女主俊男靓女吸引,几乎无他了吧。片子后半部分的“护川”号召让人感觉教育意义很重,兴趣大减。如果说它还是一部侯孝贤电影的话,那就是不变的长镜头

  ●看电影又到了一个厌恶期,找不到想看的片子多可怜。只想看些儿童片。这就是学电影的不幸

  ●从这部开始 侯孝贤的作品风格就开始改变了吧。。连看了b哥演的侯导的三部片 真是.......= =

  ●小孩子的几个段落特别有意思成人间的爱情和“运动”倒显得有些乏味了..另外背景音乐感觉有些浮夸..顺便发现林文清这名字居然在这部电影里就被使用了..

  ●美好的回忆

  ●真正的乡土风情 令人艳羡的青梅竹马...

  《在那河畔青草青》观后感(一):内湾河畔青草青,候导细腻

  1983年的片子,28年后我才刚看到,又赚到了我的一大捧眼泪,现在眼睛还有一点肿,估计还是红的.

  最深刻印象是风格很清新,景色色调,人情世故都很自然,

  而片中的男(钟镇涛)女主角[小学音乐老师陈素云(江玲饰)]都挺养眼啊

  而令我哭泣的还是那个退伍后在煤矿公司工作,却因为打架被开除,

  生活因此很拮据,靠做各种工为生,娶了山地太太,因为年纪相差悬殊,

  山地女人逃跑了,去了台北三城,给儿子兴旺写了很多,被周父收藏起来,知道周兴旺很想妈妈,带着妹妹离家出走,坐着火车要去找妈妈,和老师一起去车站儿女领回后,周父对儿子说了心里话,和儿子周兴旺开诚布公,掏了心窝,说了肺腑之言,不怪周兴旺的妈妈,并且说儿子周兴旺长大了,以后可以给妈妈回信了,把这些年攒起来的信都交给了儿子周兴旺,一个大年纪的男人,独自养育一双儿女,确实不容易,生活压弯了他的腰,他对待儿子还是很严格要求的,不允许儿子打架,重蹈覆辙.........

  我哭了,为了这个心酸的家,我很容易同情心泛滥成灾,成河流.........

  在那河畔青草青

  乡村生活还不错,有小火车,只有一节车厢,算是客运.....台湾80年代初的生活水平确实还可以,那时候台北就已经很热了,啊哈,空气质量被污染了,热的孩子身体不好,小女孩洪佩俞就被送到乡村内湾国小读书........还很秀美的小女孩,是童星吗

  内湾溪,钓鱼,护川...恋爱,真的很有生活气息........很美丽的乡村......

  割稻,养受伤的猫头鹰........

  对了,李宗盛,出现在片头,主演名单中,难道是那个演李老师的大配角?和钟一起住在内湾戏院2楼的胖子?

  《在那河畔青草青》观后感(二):比利時皇家電影資料館首度修復歐洲以外電影,看中侯孝賢「在那河畔青草青」

  中央社╱安特衛普26日專電 2015-05-26

  首度修復海外片 比國電影館重現侯孝賢

  http://m.udn.com/xhtml/ViewFreeArticle?type=news&cate=0&page=1&articleid=4336114

  比利時皇家電影資料館首度修復歐洲以外電影,就看中剛在坎城影展奪下最佳導演獎的名導侯孝賢的電影。第1部修復好的「在那河畔青草青」今晚將在安特衛普上映。

  侯孝賢今天也特別出席在安特衛普舉辦的台灣電影研討會,和當地觀眾暢談他的導演生涯與心路歷程。研討會還將播放「在那河畔青草青」與「海上花」兩部侯孝賢知名電影。

  策展人王雅倫透露,看中侯孝賢電影的深度與廣度,比利時皇家電影資料館首度修復比利時與歐洲以外電影,就選中侯孝賢的作品。除了已經修復完畢、今晚將播映的「在那河畔青草青」外,還有「就是溜溜的她」、「風櫃來的人」與「青梅竹馬」3部作品正在修復中。

  王雅倫表示,侯孝賢十分重視這次的修復,儘管行程滿檔,略顯疲態,他仍安排在6月初再回到比利時,親自為修復的作品調光,希望能讓作品完美呈現。

  比利時辦候孝賢電影賞析 候導與影評交流

  剛奪下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的候孝賢,26日到比利時安特衛普出席國際影評及電影界專為他舉辦的候孝賢電影賞析,會中有人好奇,若候導的父親當年沒到台灣,在中國大陸長大的候導如今會如何?

  候孝賢先是兩手一攤說:我也不知道。後來談到以他出生的年代,若在大陸可能早就翹辮子了,因為牡羊座的他,個性很衝。

  他還開玩笑說,年少時期在高雄常打架,所以後來拍電影對打架的場面都很熟悉。

  還有許多專業影評者對他電影的場面調度感到高度興趣,候孝賢說他的場面調度就是沒有調度,只要把人擺對地方就好。

  聯合報╱記者蕭白雪 即時報導 2015-05-26

  《在那河畔青草青》观后感(三):你儿时的“三剑客”还好吗?

  初看《在那河畔青草青》,只是被其名字感染,以为这是一部关于学校里的爱情故事片,发生在学生之间。后来,其导演竟然是侯孝贤。猛然觉得这应该是一部类似《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恋恋风尘》的片子,充满对“往事”的回忆和追问,以过去的形式再现现在的缺失。也正如我所想,这是一部深深印刻侯孝贤导演特征的“往事”电影,来自于一九八三年代,和我的年纪相同。

  这是一部发生在内湾小学的一串串往事,有小孩子们的嬉闹般童趣,有青年教师的爱恋,更有对大自然规律和法则的保护,当然还有乡村故事中的行为方式和人间逻辑,大概导演要描绘的就是这样一幅十分质朴田园的画面,而勾起的却是每个人心中对于自己童年往事的无限怀念。班级上有三个最为捣蛋的学生称之为“三剑客”,他们不好好学习,捣蛋,电鱼,几乎是“无恶不作”,但在电影的世界里,你总能从他们身上看见自己过去的影子,在童年中,谁没有捣蛋过呢,只是童年无忌,更不会怀恨在心。

  可以说,汝大年和陈素云之间的爱恋应该属于陪衬,尽管这是大人们的爱恋,在镇上整个“熟人社会”中,追求他的人一旦出现便会全部知晓,人们对此心有余悸。这种“熟人社会”是乡村存在的基础,也是传统文化的根基,人们对于彼此之间都很熟悉,哪一种人会做出哪一种事,内心彼此有底,这种类似乎信息完全对称的世界中。合作便成为一种可能,没有利益的纠葛,没有你争我斗,尤其是在农忙时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便显得尤其重要。

  童年中的“三剑客”宁愿一个人被罚,三个人一起站立恒久;他们一起捣蛋,一起去自然的河滩中嬉戏,像极了我们的童年时光。那个时候很单纯,更没有心机。只是当欧洪亮试图“诬陷”周兴旺的爸爸毒鱼的时候,“三剑客”也会显示出自己狭义的一面,挺身而出,与之打架,童年是个有理说不清的年代,最终总会诉诸于武力解决。这种诉诸方式与汝大年一样,在成人的世界中也有着相似之处,那就是与电鱼毒鱼相关的保护大自然的环境。

  对于周兴旺爸爸的诬陷,最终电影给出了一个注脚,那就是那个毒鱼的人被警察抓走的情节。它在映射着不是周兴旺爸爸的时候,却在另外全班学生一起的时候遇见了。当生存与环保的矛盾纠葛在一起的时候,到底应该做出如何的选择,也成为电影讨论的一个问题。周兴旺的爸爸电鱼是为了养家,因为其没有工作,这又在全班学生面前让周兴旺觉得丢脸,他选择了出走,去找寻自己的妈妈。周兴旺的故事穿插在电影的始终,弥漫着那种父母分离,难以找寻另一半的无奈,也是侯孝贤导演惯用的手法,他的“往事”电影中总不免这样的设计。

  电影中的钟镇涛饰演汝大年,江铃饰演陈素云。童年即将远去,他们也将回到台北。孩子们在火车行进中,长久的奔跑,镜头便停滞在那个时刻。像很多关于支教和代课的影片一样,故事带给孩子们的只是短暂的过客般回忆,一茬一茬的走了,又一茬一茬的来,这本身也成为你童年的影子,在长大之后回荡,只是不知道,那些影子中的“三剑客”们今安在?

  《在那河畔青草青》观后感(四):琼瑶电影、健康写实主义与侯孝贤早期作品

  如今已经成为电影大师的侯孝贤,是一位从电影工业中走出来的大师,他早期的作品如《就是溜溜的她》、《在那河畔青草青》等和当时台湾的电影潮流如琼瑶电影、健康写实主义都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

  侯孝贤和杨德昌是台湾新电影的双子星座,但两人的电影风格、为人处世,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追根溯源,两人的“出身”(包括成长背景、所受教育、进入电影行业的方式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杨德昌进入电影行业之前,曾在美国学习工作了11年,深受西方思潮和观念的影响。而侯孝贤是台湾土生土长的电影人,深谙电影圈内外的人情世故,也钟情于传统文化和江湖人事。杨德昌一出道就赶上了台湾电影新浪潮(《光阴的故事》1982),并迅速成为新电影的标杆人物。侯孝贤比杨德昌晚一年才赶上新浪潮这趟车(《儿子的大玩偶》1983),而此前他已经在电影行业摸爬滚打了10年了。

  而这篇文章要讲的是,台湾新电影前史的侯孝贤。

  侯孝贤曾拍过一部自传体电影《童年往事》(1985),这部影片是侯孝贤的“电影前史”。少年丧父的侯孝贤的童年与电影基本无关,而杨德昌在少年时代是可以跟随父亲去看电影的。杨德昌大学是学控制工程的,后又去美国念了硕士和电影课程,而侯孝贤上的艺专电影科。可以说,杨德昌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侯孝贤接受的只是普通教育。杨德昌成为大师,与他所受的教育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而侯孝贤成为大师,从业经验和悟性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说杨德昌是横空出世的大师,那么,侯孝贤则是一步一个脚印、摸着石头过河而成为大师的。当然,《风柜来的人》之后的侯孝贤,与他早期的电影生涯渐行渐远,成为了一个不断自我拓展的大师级导演。

  时间回拨到1973年,从艺专毕业后找不到电影相关的工作,已经在电子计算机行业当了将近一年推销员的侯孝贤突然获得了一个机会加入电影界,成为当时台湾最重要的导演之一李行导演的场记,参与琼瑶电影《心有千千结》的拍摄。

  当时已经26岁的侯孝贤其实不年轻了,入行算晚的了。

  侯孝贤很明显是一个想有一番作为的年轻人,次年便当上了《近水楼台》(1974,李融之导演)的副导演。很快,侯孝贤又开始了他的编剧生涯,《桃花女斗周公》(1975,赖成英导演)是他的首部编剧作品。

  在成为导演之前,侯孝贤以场记、副导演、编剧身份参与制作的影片约有14部,这些作品都是当时台湾影坛的主流商业片,其中不少是琼瑶电影或仿琼瑶电影。

  1980年,侯孝贤终于获得了独立执导的机会,编剧并导演了钟镇涛、凤飞飞主演的爱情喜剧《就是溜溜的她》。从片尾打出的字幕看,该片还是一部贺岁片,在农历新年公映的。

  曾有评论家抨击台湾新电影,认为台湾新电影毁了台湾电影工业,侯孝贤、杨德昌等人只会拍摄扬名海外但在本地根本没有市场的影片。

  杨德昌有没有拍摄商业片的能力,我无从推断,但从《就是溜溜的她》看,侯孝贤绝对是有拍摄商业片的能力的,他后来拍摄那些所谓没有市场的影片,乃是自我选择而已。

  不能说《就是溜溜的她》是一部琼瑶电影,但影片当中的某些元素,确实挺琼瑶的。比如出身豪门的测量工程师大利(钟镇涛 饰)一直隐瞒自己的富家公子身份,最后才傲娇地揭开谜底,这就很琼瑶了。又比如钟镇涛、陈友、凤飞飞的“三人行”段落,种种打趣,也有着比较明显的琼瑶套路。

  如果说《就是溜溜的她》与琼瑶电影有什么明显不同,可能在于它并没有那么梦幻,而且,侯孝贤还拍出了些许的都市感和乡土感。

  李行导演是琼瑶电影的始作俑者,他于1964年导演的《婉君表妹》(1965年公映)是第一部琼瑶电影。后来,李行又导演了《哑女情深》(1965)、《彩云飞》(1973)、《心有千千结》(1973)、《碧云天》(1976)等重要的琼瑶电影。

  李行是侯孝贤的引路人,侯孝贤入行参与的第一部电影便是《心有千千结》,琼瑶电影又是当时的风潮,侯孝贤自然无法置身事外。

  《就是溜溜的她》受到琼瑶电影的影响,并不奇怪。

  大概是《就是溜溜的她》的市场反响还不错,1981年,侯孝贤继续推出钟镇涛、凤飞飞、陈友“三人行”的爱情喜剧《风儿踢踏踩》。

  该片的风格与《就是溜溜的她》高度一致,连片名的轻快感都如此接近。

  李行虽然两度引领琼瑶电影风潮,但作为一名有着文人意识和家国情怀的导演,李行心属的电影并不是琼瑶电影,他自己曾经说过:

  “电影是商业的,还是艺术的,这是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我认为,电影是艺术的,但艺术需要商业操作。电影投资能不能收回来,是电影能否顺利进行再生产的关键。琼瑶小说在校园中很有市场,我拍琼瑶故事,是因为电影投资商认为琼瑶故事能卖钱,投资者要我拍,我才去看琼瑶的小说,平常我是不看的。我拍的第一部琼瑶电影是1964年的《婉君表妹》,接着出现了许多仿效者,大家一窝蜂地抢拍琼瑶电影,琼瑶从票房保证直至被拍成票房毒药。台湾的第二拨琼瑶电影热也可以说是我促成的。七十年代我又拍了《彩云飞》,《心有千千结》,《碧云天》等多部琼瑶电影,这期间我感觉我被琼瑶污染了,于是也拍一些其它的电影来自我调剂,如《白花飘雪花飘》、《汪洋中的一条船》等,我感觉自己被污染了,确实需要漂白一下。”

  1963年,李行导演了充满乡土气息的作品《蚵女》,该片开启了台湾电影史上非常重要的电影潮流——健康写实主义。

  比《婉君表妹》稍后但同年上映的《养鸭人家》(1965)是李行的另一部重要的健康写实主义作品。

  如果说李行拍琼瑶电影是为稻粱谋,那么,他拍健康写实主义作品则兼有言志与完成政治任务的双重意义。

  在侯孝贤的编剧生涯中,《早安台北》(1979)是比较重要的作品,而该片是李行把健康写实主义带进都市题材的重要作品。

  在李行的身上,侯孝贤吸收的不止有琼瑶电影,更有健康写实主义,这从他1982年导演的《在那河畔青草青》便可以看出来。

  《在那河畔青草青》仍然有爱情,有喜剧,但更富有乡土气息和健康写实主义。

  钟镇涛饰演一位逃离都市的乡村教师卢大年,他爱上了温柔朴实的女老师陈素云,但他同样爱上了这片乡土和性格各异的孩子们。

  作为老师,卢大年着重关注调皮捣蛋的“三剑客”和性格孤僻的周兴旺。而对于当地破坏生态环境的种种行为,他更发起了“爱川护鱼”的运动。

  《蚵女》和《养鸭人家》中的健康写实主义,是自强不息,建设家乡;而《在那河畔青草青》中的健康写实主义,是珍视自然,保护家园。健康与写实,因时代而变。

  1982年,侯孝贤便拍出了《在那河畔青草青》这部富有乡土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小清新之作,而我们直到近年才喊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比侯孝贤或台湾晚了至少20年。

  相对于《就是溜溜的她》和《风儿踢踏踩》,《在那河畔青草青》是侯孝贤的一次转身,此后,他与琼瑶电影再也没有关系。而这次转身之后,他更以加速度的方式走上了大师之路。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在那河畔青草青》经典观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