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低处走》是一本由李零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崔晓姗于2010年5月21日捐赠
●读完陈鼓应先生的《老子译注及评介》之后,我乘热打铁再看的一本关于《老子》的书。李零先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首先在选本方面,他选用的是帛书本,而不是用今本,尽量回归原貌。其次在一些关键地方的解释,也有一些与众不同,比如对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断句,就有所不同。这本书别出心裁的一点还在于,在附录部分,还弄了一个类似于研究资料汇编的东西,(当然,我觉得里面引用的庄子和列子的材料,基本没有什么历史价值,因为,这两位的文章风格,都是借古人说事)。看完陈鼓应先生和李零先生这两本书之后,还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就是陈鼓应先生在很多时候都在竭力为老子维护,而李零却经常说一些老子的缺点,比如说在老子到底有没有愚民思想,两个人的观点就十分不同。读书,是一种私人活动,对于书的理解,自然也是充满主观性。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和通行本不一样。
●最近和朋友推荐有名的“好熊”熊逸的《中国思想地图-老子》在一起作比较阅读,高下立判。李零固然也有嬉笑怒骂寻开心,但学问根基和逻辑能力是在那里的。学术文章的经验积累,也排除了业余爱好者满嘴跑火车的弱点。值得重读。
●早课:李零《人往低处走》(三联精装版),注释《老子》,李零说的‘牝’(pìn)是一切动物的母性生殖器官。‘ 玄牝’是象征着深远的、看不见的生产万物的生殖器官。另一个是‘谷神’,玄牝和谷神是道之象征。这本以马王堆出土帛书版。常道作恒道。
●看来我背错版本了。。
●关于老子。
●我的老子读本之一
●找到一位靠谱的作者,读他的书就不用担心吃亏了。英雄所见略同,叶沙和葛亮老师都推荐过李零。读过《丧家狗》受益匪浅,《人往低处走》也一样。
《人往低处走》读后感(一):低调
老子很好诠释了“让全世界人都知道自己很低调”这句前几年的网络流行语!………………………………………………………………………………………………………………………………………………………………………………
确实如其它读友所说,这本书是真真的标题党,200多页的书的内容在我来说就是了解了老子有三个名字和道德经自古以来就很多版本,帛书版是比较接近原版的,如果对道德经感兴趣应该采用帛书版。
对道德经内容的解析只有几章,不是全部。内容太少了。我觉得要是对道德经感兴趣的读者刚入门可以读读这本书,最起码知道道德经有几个版本,我们应该选择哪个版本入门,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再对比其它版本,也能对道德经有更多视角的了解和深入透彻的认识。
《人往低处走》读后感(三):兼具严谨性和可读性
《道德经》读过好几遍,但说实话,一直没读懂,真正认真地读老子,还是这次读李零的这本书,当然,离读明白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至少可以算是入门了,而且,人的心态也在变,过去一直是端着,只是为了了解些知识,内心深处是看不上老子的那点东西的,不以之为然,现在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倒是慢慢能够理解到其中的一点奥妙了,时不时也能悟到点什么。李零的这本书,解析得非常透彻,但不算很好读,因为内容是以马王堆帛书本为主体,参考郭店楚简本,再对照几个今本,编辑而成的,作者从学术的严谨性出发,有很多词句的考据,所以稍显难读。不过作者也融入了许多个人的理解和总结,所以释文的部分是非常好的,不逐句翻译,而是深得精髓地进行大义解读,非常赞。老子贵身,尚柔,贵下,尚无为,即使在春秋战国那个年代,也是与世不同的,孔子讲克己复礼,是要回到西周初年的那种宗法礼制中去,而老子则是一步回到五帝之前,连圣人们都不要了,要的就是小国寡民不为天下先的那种自然状态,对我而言,力不能及,而心向往之。
《人往低处走》读后感(四):标题党,一条好大的鲶鱼
自从《兵以诈立》开始,我陆续看李零的书。
《丧家狗》、《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放虎归山》。对他一个感觉:一个深刻的痞子。
古文字和考古学的精深造诣,使他对这些遥远的典籍的文本梳理好过大多数人;同时,他又不是个狂热的传统保护者,使他能狗肆无忌惮地戳破那些美丽虚幻的泡泡。那片古籍校读、研究的水域里,他像条鲶鱼一样使劲儿翻腾,使那些安静的黄花鱼能够动起来,不至于闲死。
现在,他还是个标题党,能够给自己的书取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字,来引起广大的注意,从而使他的说话广泛的为人所知。标题党俗,但是达到提供辩题和注意的效果,挺好的。
这本书里,他还是和丧家狗一样的体例,讲些让教徒们气愤的大白话,讲得他们骂人,我们在旁边看热闹,此起彼伏,不知不觉,我们对典籍的理解深入了。
一向觉得,盲目崇拜两千年前的古人不可取,他比我们处处见识强就见鬼了。老子之后两千年中,无数天才的思想成果涌现,还说我们还不如他,这两千年我们都白过了。
《人往低处走》读后感(五):最大的阴谋
断断续续读这本书有一年多了,有段时间甚至觉得和老子有关的一切都是腐化人心,不思进取的,干脆束之高阁。最近又在读奥修的书,另一位被称为印度灵性大师的人,关于这类灵魂书籍我会常常翻阅,每次都有新的感触和启发。
回想起当初买这本书的经历,除了受李银河博客的推荐影响外,更多是题目,一反常理的引人深发。李零总是会有让标题一语惊人的高超手法,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个人鲜明行文作风。某种程度而言,好的书名就成功了一半,确实如此。
关于老子,他的传说很多,版本各有不同。五千言八十一章的《道德经》更是无数人奉为神物的宝藏。据说老子平日很少说话,常常沉思静默,更不会著书立说,想着名流千古。《道德经》还是学生堵住他去路后作为交换条件无奈在三天里写成的,集中体现个人思想体系的文字记录。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他表面上提倡无为无欲,顺其自然,甘居下流,不与人争,以成弱者为荣。无为之下却有着最大的阴谋,声东击西,欲擒故纵,以退为进,以无为成之大为。喜用女人小孩做比喻,以柔克刚。喜用水比喻,强调以其弱成其强,以其小成其大,以其卑微成其广博的道理。
这是最近关于老子的一点心得,日后还会继续感悟。